雪地里的诗情画意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908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经典的儿童诗,自1985年选入语文教材,至今已有33年。这是一首融“情”与“理”为一体的儿童诗,其鲜明的角色形象富有儿童情趣,其流畅的音律读来朗朗上口,在贴近儿童生活、契合儿童心理的同时,用诗的形式普及了“动物冬眠”的科学知识。在这首诗里,儿童用心灵与万物接触,交流对话,碰撞出了火花!
  一、破译标点的秘密
  综观全诗,“雪”不仅是小画家们绘画的画布,更是构成这首儿歌独特场景的重要元素。于是诗歌开篇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迷人的冰雪世界。以孩子气的“下雪啦,下雪啦!”引出全诗,充满童趣,甚至勾起了我们对雪的好奇,对冬天的向往,让人读着读着便萌发一种要发现冬天更多秘密的迫切愿望。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首句还藏着一个标点符号的秘密。
  “下雪啦,下雪啦!”两个短句的内容相同,但使用的标点符号不同:一个逗号,一个感叹号。即两个“下雪啦”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是有变化的。第一个“下雪啦”,仿佛让我们看到一个刚睡醒的孩子,迷迷糊糊揉搓着他的眼睛,来到窗前,用他那胖乎乎的手推开窗子:一个全新的世界。孩子慢慢睁开眼睛:漫天飞舞的雪花、天地一色的世界。孩子的眼睛睁得更大了:下雪啦。它像一份不期而至却期盼已久的礼物,语句中带着一丝意外和惊奇。第二句“下雪啦”就满是喜悦与激动,像是孩子迫不及待地要和伙伴分享这个喜讯,于是大声招呼朋友们一同去雪地里玩耍。
  逗號到感叹号,是声音的渐强,像从远方传来的呼喊声,由模糊到清晰;逗号到感叹号,是节奏的渐快,像内心的情感起伏,由怀疑到欣喜;逗号到感叹号,是意境的扩大,像一滴墨在水中晕荡开,由点及面。
  二、解密“画家”的称呼
  品析这首儿童诗,就不得不抓住“画家”一词。生活中什么样的人被称为“画家”?我们也常听到另一个词“画匠”,何不用“画匠”来形容?“画家”和“画匠”的发音读来相似,但实际含义却大不相同。被称为“画家”的人,不仅绘画技术了得,在艺术表现上更是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而“画匠”呢,虽然也熟练地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但他们的作品多有模仿和重复他人技法的痕迹。因此,当画匠容易,当画家可不简单!我们来看看把这些小动物称作为画家,他们够不够格!
  单说他们各自的作品吧:小鸡的画,那是一片翠色欲流、节节向上的竹林;小鸭的画,把我们带入火红热烈、胜过春花的枫林;小狗画了凌寒独放、幽香缕缕的梅花;小马的画,令人想到满天繁星、静谧深邃的夜空……竹叶、梅花、枫叶、月牙,形态各异,各有特色。小鸡是画竹叶的好手,她可不会模仿小狗去画出一朵朵梅花来,她一心只想着画好自己的竹叶就够了。小马也不羡慕小鸭能画出一片片枫叶来,因为他自有一套画好月牙的本领。于是各种不同的生命形态在这洁白的画布上留下自己绚丽的一笔,雪地正因生命的多样而精彩纷呈。
  古人对绘画境界的总结是“心到意亦到,笔到神亦到”。你瞧,雪地里的这些小动物“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一个“就”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作画时轻松自然的神态。别人是一提笔便挥毫泼墨、一气呵成,他们呢,一抬脚就洋洋洒洒、浑然天成。要不怎么说他们是了不起的画家呢?
  三、理解“青蛙”的玄机
  既然诗题为《雪地里的小画家》,小鸡、小鸭、小狗、小马都一一亮相了,那么诗歌应就此结尾了。而作者程宏明却有意加入“青蛙”这一形象,看来必有玄机。
  “青蛙”是这雪地里不可缺少的部分,让我们想象这样一个画面:在“雪地”这个大舞台上,即将上演一场奇妙生动的舞台剧。随着雪花纷纷扬扬地散落,舞台剧拉开了帷幕,一众主演轮番上场亮相,在舞台上尽显才能:小鸡扑翅跳跃,小狗挥爪撒欢,小鸭蹒跚摇摆,小马扬颈嘶鸣……一阵热闹之后,小画家们一一散去,周遭的喧闹声渐行渐远。我们在最后一束追光下,寻找青蛙的踪迹。咦,青蛙怎么没参加?原来他在洞里睡着啦。渐渐地,舞台的灯光变得昏暗,幕布缓缓落下,连同我们的内心,一切最终又复归于宁静。
  由此,“青蛙”这一意象不仅巧妙地隐含着动物冬眠的科学知识,还使整组画面由动转静,由有声转向无声,像是画布中的留白。我们得以展开遐想,意境得到延续。尽管整个诗境安适恬静,但其中自有生命流动,流动处又不失空寂,这是一种禅的境界。
  四、体认童诗的“真趣”
  一位教师在微博上写道,自己在执教时,遇到班上一位学生质疑:“老师,课文弄错了!冬天哪来的小鸡、小鸭?就是有,也在雪地里冻死了。”于是教师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第二天交流汇报。最终这位教师与学生形成了统一认识:课文确实有些不恰当,小鸡和小鸭在雪地里是很难存活的,并建议编者进行修改。这样的认识显然是有失偏颇的。我们知道,儿童诗富于想象而且构思奇特,当我们用过于理性科学的眼光去解读时,任何一首儿童诗都将黯然失色。儿童诗营造的是一种童话般的境界,讲求盎然的童趣,而在这皑皑雪地中小鸡、小鸭的意象本身就代表了一种童真、童趣,一种生机。
  有禅语悟道:“世上万事万物,形相上有差别,本性上却是平等的。”如果我们不把这小鸡、小鸭看成小动物、人类的宠物,而将其视作为和我们一样的物种,是同样享受大自然恩泽的生灵,那么,此时他们便拥有和我们一样平等的权利。
  回想一下孩童时代,遇到下雪天,我们尚且迫不及待要出门迎雪,恨不得在雪地里打滚,这些生灵自然也被这纯洁晶莹的世界所吸引。他们你追我赶,你蹦我跳,尽情地描呀、画呀,纷纷亮出本领,展示画技,渴望在雪地里留下自己的痕迹,像是在宣告“到此一游”,像是在书写自己的故事。
  因此,何不播种一颗奇妙的种子于学生心间呢?
  (杭州师范大学 311121)
其他文献
人们常说“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读书,以及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刷子李》一课的教学,笔者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一、一篇课文也能折射出语文的价值  吴忠豪教授认为,语文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理所当然地应该以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即本体性教学内容为目标展开教学,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本体教学内容应该是渗透在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
我让5个孩子试读《羽毛男孩》,并且提醒他们要坚持把这本小说读完。  强调“坚持”,是因为我感觉在完全“自由”的情况下,有的孩子会中途放弃。读《羽毛男孩》为什么会让我有这样的担忧呢?  1.故事的开头真的有点啰唆,“忽左忽右,就像一个普通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的十二岁男孩子在给你讲一个故事”。故事到了11页左右,才渐入佳境。  2.很多时候,小说靠人物的对话推动情节,而对话的跳跃性又很强。如果你不专注,
【设计意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人类的“老师”》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讲人类从生物身上得到启发,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以生物为师,进行发明创造。根据文本的特点,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体会科学小品文语言的准确性;二是了解构段的特点: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
就儿童阅读的诸多要素来说,文本大于一切,这已经越来越成为业界的共识。但究竟怎么样的文本才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好文本,似乎还是莫衷一是。  2014年12月4日,在浙江教学月刊社和浙江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创会、江浙沪儿童文学教育联盟学校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儿童文学教育研习”活动上,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教授做的《那些让我欢笑、落泪、沉思的故事——<最佳儿童文学读本>的选评与思考》的讲座,为我们做
【设计意图】  《黄山奇石》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景文章,讲述的是在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石,它们在作者的笔下“名字有趣、样子有趣、想象有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有二: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二是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本课在落实这两大单元学习重点时,以“欣赏有趣的奇石”为教学情境,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石盘”,借助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的山峰”;在学生具体
【摘 要】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思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思维遇上小古文,作为教者应该以小古文为背景,巧妙设计,运用巧借成语、巧添主语、巧加辩论、巧设练习等策略,努力提升学生多方位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拓宽小古文教学的思维张力。  【关键词】小古文;逻辑思维;思维张力;巧妙设计  思维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发展
【设计意图】  《小猫刮胡子》是一篇有趣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具有丰富的故事情节,语言生动又富有特色。阅读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想象活动,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中积累语句,培养语感。二上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以学定教,采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理解词义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脑、袋、狡、猾 ”等生字,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特点
【摘 要】游记在教材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通过对游记“写作体式”的研究,学生能了解习作时需要依据不同的写作内容,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将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教师要结合具体文章展开相关教学,配合迁移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技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游记;写作体式;迁移  游记在现行语文教材选文中约占四分之一的比例。从中段到高段,学习如何写游记在教材中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遗憾的是,不论是教材
【设计意图】  《怎么都快乐》是一首儿童诗。作者任溶溶是一位充满热情、童心未泯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满童真、童趣。全诗有4个小节,语言通俗易懂,采用复沓的手法,增强了节奏感。诗中呈现了儿童生活中的各种游戏,凸显了儿童玩耍的快乐。依据学生的学前经历调查,笔者尝试通过“语境中识字”“情景中朗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高词句理解能力,有效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根据汉字的组字规律,联系学生生
第一板块 质疑问难 建构话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散文,题目是《和时间赛跑》(板书,引导学生注意“赛”字的写法),作者:林清玄(板书),林中小溪的“林”,清清浅浅的“清”,有点玄的“玄”。有人说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林,中小溪一样“清清浅浅”,表面上一读就懂,但是细细品读,却又有点儿玄妙。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品一品林清玄的散文《和时间赛跑》。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预习,将难读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