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经典的儿童诗,自1985年选入语文教材,至今已有33年。这是一首融“情”与“理”为一体的儿童诗,其鲜明的角色形象富有儿童情趣,其流畅的音律读来朗朗上口,在贴近儿童生活、契合儿童心理的同时,用诗的形式普及了“动物冬眠”的科学知识。在这首诗里,儿童用心灵与万物接触,交流对话,碰撞出了火花!
一、破译标点的秘密
综观全诗,“雪”不仅是小画家们绘画的画布,更是构成这首儿歌独特场景的重要元素。于是诗歌开篇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迷人的冰雪世界。以孩子气的“下雪啦,下雪啦!”引出全诗,充满童趣,甚至勾起了我们对雪的好奇,对冬天的向往,让人读着读着便萌发一种要发现冬天更多秘密的迫切愿望。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首句还藏着一个标点符号的秘密。
“下雪啦,下雪啦!”两个短句的内容相同,但使用的标点符号不同:一个逗号,一个感叹号。即两个“下雪啦”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是有变化的。第一个“下雪啦”,仿佛让我们看到一个刚睡醒的孩子,迷迷糊糊揉搓着他的眼睛,来到窗前,用他那胖乎乎的手推开窗子:一个全新的世界。孩子慢慢睁开眼睛:漫天飞舞的雪花、天地一色的世界。孩子的眼睛睁得更大了:下雪啦。它像一份不期而至却期盼已久的礼物,语句中带着一丝意外和惊奇。第二句“下雪啦”就满是喜悦与激动,像是孩子迫不及待地要和伙伴分享这个喜讯,于是大声招呼朋友们一同去雪地里玩耍。
逗號到感叹号,是声音的渐强,像从远方传来的呼喊声,由模糊到清晰;逗号到感叹号,是节奏的渐快,像内心的情感起伏,由怀疑到欣喜;逗号到感叹号,是意境的扩大,像一滴墨在水中晕荡开,由点及面。
二、解密“画家”的称呼
品析这首儿童诗,就不得不抓住“画家”一词。生活中什么样的人被称为“画家”?我们也常听到另一个词“画匠”,何不用“画匠”来形容?“画家”和“画匠”的发音读来相似,但实际含义却大不相同。被称为“画家”的人,不仅绘画技术了得,在艺术表现上更是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而“画匠”呢,虽然也熟练地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但他们的作品多有模仿和重复他人技法的痕迹。因此,当画匠容易,当画家可不简单!我们来看看把这些小动物称作为画家,他们够不够格!
单说他们各自的作品吧:小鸡的画,那是一片翠色欲流、节节向上的竹林;小鸭的画,把我们带入火红热烈、胜过春花的枫林;小狗画了凌寒独放、幽香缕缕的梅花;小马的画,令人想到满天繁星、静谧深邃的夜空……竹叶、梅花、枫叶、月牙,形态各异,各有特色。小鸡是画竹叶的好手,她可不会模仿小狗去画出一朵朵梅花来,她一心只想着画好自己的竹叶就够了。小马也不羡慕小鸭能画出一片片枫叶来,因为他自有一套画好月牙的本领。于是各种不同的生命形态在这洁白的画布上留下自己绚丽的一笔,雪地正因生命的多样而精彩纷呈。
古人对绘画境界的总结是“心到意亦到,笔到神亦到”。你瞧,雪地里的这些小动物“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一个“就”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作画时轻松自然的神态。别人是一提笔便挥毫泼墨、一气呵成,他们呢,一抬脚就洋洋洒洒、浑然天成。要不怎么说他们是了不起的画家呢?
三、理解“青蛙”的玄机
既然诗题为《雪地里的小画家》,小鸡、小鸭、小狗、小马都一一亮相了,那么诗歌应就此结尾了。而作者程宏明却有意加入“青蛙”这一形象,看来必有玄机。
“青蛙”是这雪地里不可缺少的部分,让我们想象这样一个画面:在“雪地”这个大舞台上,即将上演一场奇妙生动的舞台剧。随着雪花纷纷扬扬地散落,舞台剧拉开了帷幕,一众主演轮番上场亮相,在舞台上尽显才能:小鸡扑翅跳跃,小狗挥爪撒欢,小鸭蹒跚摇摆,小马扬颈嘶鸣……一阵热闹之后,小画家们一一散去,周遭的喧闹声渐行渐远。我们在最后一束追光下,寻找青蛙的踪迹。咦,青蛙怎么没参加?原来他在洞里睡着啦。渐渐地,舞台的灯光变得昏暗,幕布缓缓落下,连同我们的内心,一切最终又复归于宁静。
由此,“青蛙”这一意象不仅巧妙地隐含着动物冬眠的科学知识,还使整组画面由动转静,由有声转向无声,像是画布中的留白。我们得以展开遐想,意境得到延续。尽管整个诗境安适恬静,但其中自有生命流动,流动处又不失空寂,这是一种禅的境界。
四、体认童诗的“真趣”
一位教师在微博上写道,自己在执教时,遇到班上一位学生质疑:“老师,课文弄错了!冬天哪来的小鸡、小鸭?就是有,也在雪地里冻死了。”于是教师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第二天交流汇报。最终这位教师与学生形成了统一认识:课文确实有些不恰当,小鸡和小鸭在雪地里是很难存活的,并建议编者进行修改。这样的认识显然是有失偏颇的。我们知道,儿童诗富于想象而且构思奇特,当我们用过于理性科学的眼光去解读时,任何一首儿童诗都将黯然失色。儿童诗营造的是一种童话般的境界,讲求盎然的童趣,而在这皑皑雪地中小鸡、小鸭的意象本身就代表了一种童真、童趣,一种生机。
有禅语悟道:“世上万事万物,形相上有差别,本性上却是平等的。”如果我们不把这小鸡、小鸭看成小动物、人类的宠物,而将其视作为和我们一样的物种,是同样享受大自然恩泽的生灵,那么,此时他们便拥有和我们一样平等的权利。
回想一下孩童时代,遇到下雪天,我们尚且迫不及待要出门迎雪,恨不得在雪地里打滚,这些生灵自然也被这纯洁晶莹的世界所吸引。他们你追我赶,你蹦我跳,尽情地描呀、画呀,纷纷亮出本领,展示画技,渴望在雪地里留下自己的痕迹,像是在宣告“到此一游”,像是在书写自己的故事。
因此,何不播种一颗奇妙的种子于学生心间呢?
(杭州师范大学 311121)
一、破译标点的秘密
综观全诗,“雪”不仅是小画家们绘画的画布,更是构成这首儿歌独特场景的重要元素。于是诗歌开篇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迷人的冰雪世界。以孩子气的“下雪啦,下雪啦!”引出全诗,充满童趣,甚至勾起了我们对雪的好奇,对冬天的向往,让人读着读着便萌发一种要发现冬天更多秘密的迫切愿望。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首句还藏着一个标点符号的秘密。
“下雪啦,下雪啦!”两个短句的内容相同,但使用的标点符号不同:一个逗号,一个感叹号。即两个“下雪啦”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是有变化的。第一个“下雪啦”,仿佛让我们看到一个刚睡醒的孩子,迷迷糊糊揉搓着他的眼睛,来到窗前,用他那胖乎乎的手推开窗子:一个全新的世界。孩子慢慢睁开眼睛:漫天飞舞的雪花、天地一色的世界。孩子的眼睛睁得更大了:下雪啦。它像一份不期而至却期盼已久的礼物,语句中带着一丝意外和惊奇。第二句“下雪啦”就满是喜悦与激动,像是孩子迫不及待地要和伙伴分享这个喜讯,于是大声招呼朋友们一同去雪地里玩耍。
逗號到感叹号,是声音的渐强,像从远方传来的呼喊声,由模糊到清晰;逗号到感叹号,是节奏的渐快,像内心的情感起伏,由怀疑到欣喜;逗号到感叹号,是意境的扩大,像一滴墨在水中晕荡开,由点及面。
二、解密“画家”的称呼
品析这首儿童诗,就不得不抓住“画家”一词。生活中什么样的人被称为“画家”?我们也常听到另一个词“画匠”,何不用“画匠”来形容?“画家”和“画匠”的发音读来相似,但实际含义却大不相同。被称为“画家”的人,不仅绘画技术了得,在艺术表现上更是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而“画匠”呢,虽然也熟练地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但他们的作品多有模仿和重复他人技法的痕迹。因此,当画匠容易,当画家可不简单!我们来看看把这些小动物称作为画家,他们够不够格!
单说他们各自的作品吧:小鸡的画,那是一片翠色欲流、节节向上的竹林;小鸭的画,把我们带入火红热烈、胜过春花的枫林;小狗画了凌寒独放、幽香缕缕的梅花;小马的画,令人想到满天繁星、静谧深邃的夜空……竹叶、梅花、枫叶、月牙,形态各异,各有特色。小鸡是画竹叶的好手,她可不会模仿小狗去画出一朵朵梅花来,她一心只想着画好自己的竹叶就够了。小马也不羡慕小鸭能画出一片片枫叶来,因为他自有一套画好月牙的本领。于是各种不同的生命形态在这洁白的画布上留下自己绚丽的一笔,雪地正因生命的多样而精彩纷呈。
古人对绘画境界的总结是“心到意亦到,笔到神亦到”。你瞧,雪地里的这些小动物“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一个“就”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作画时轻松自然的神态。别人是一提笔便挥毫泼墨、一气呵成,他们呢,一抬脚就洋洋洒洒、浑然天成。要不怎么说他们是了不起的画家呢?
三、理解“青蛙”的玄机
既然诗题为《雪地里的小画家》,小鸡、小鸭、小狗、小马都一一亮相了,那么诗歌应就此结尾了。而作者程宏明却有意加入“青蛙”这一形象,看来必有玄机。
“青蛙”是这雪地里不可缺少的部分,让我们想象这样一个画面:在“雪地”这个大舞台上,即将上演一场奇妙生动的舞台剧。随着雪花纷纷扬扬地散落,舞台剧拉开了帷幕,一众主演轮番上场亮相,在舞台上尽显才能:小鸡扑翅跳跃,小狗挥爪撒欢,小鸭蹒跚摇摆,小马扬颈嘶鸣……一阵热闹之后,小画家们一一散去,周遭的喧闹声渐行渐远。我们在最后一束追光下,寻找青蛙的踪迹。咦,青蛙怎么没参加?原来他在洞里睡着啦。渐渐地,舞台的灯光变得昏暗,幕布缓缓落下,连同我们的内心,一切最终又复归于宁静。
由此,“青蛙”这一意象不仅巧妙地隐含着动物冬眠的科学知识,还使整组画面由动转静,由有声转向无声,像是画布中的留白。我们得以展开遐想,意境得到延续。尽管整个诗境安适恬静,但其中自有生命流动,流动处又不失空寂,这是一种禅的境界。
四、体认童诗的“真趣”
一位教师在微博上写道,自己在执教时,遇到班上一位学生质疑:“老师,课文弄错了!冬天哪来的小鸡、小鸭?就是有,也在雪地里冻死了。”于是教师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第二天交流汇报。最终这位教师与学生形成了统一认识:课文确实有些不恰当,小鸡和小鸭在雪地里是很难存活的,并建议编者进行修改。这样的认识显然是有失偏颇的。我们知道,儿童诗富于想象而且构思奇特,当我们用过于理性科学的眼光去解读时,任何一首儿童诗都将黯然失色。儿童诗营造的是一种童话般的境界,讲求盎然的童趣,而在这皑皑雪地中小鸡、小鸭的意象本身就代表了一种童真、童趣,一种生机。
有禅语悟道:“世上万事万物,形相上有差别,本性上却是平等的。”如果我们不把这小鸡、小鸭看成小动物、人类的宠物,而将其视作为和我们一样的物种,是同样享受大自然恩泽的生灵,那么,此时他们便拥有和我们一样平等的权利。
回想一下孩童时代,遇到下雪天,我们尚且迫不及待要出门迎雪,恨不得在雪地里打滚,这些生灵自然也被这纯洁晶莹的世界所吸引。他们你追我赶,你蹦我跳,尽情地描呀、画呀,纷纷亮出本领,展示画技,渴望在雪地里留下自己的痕迹,像是在宣告“到此一游”,像是在书写自己的故事。
因此,何不播种一颗奇妙的种子于学生心间呢?
(杭州师范大学 3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