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开放”一词是与“封闭”相对应的。传统教学开放程度不够,它偏重于从教材出发,制订出一整套程序化的教学计划,每一节课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预先设想的教学内容。上课地点一般为教室,教学活动多以讲授为主,教学评价注重结果,并量化为分数。这种教学,机械化、程式化,缺乏灵活性与自由度,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缺乏情感体验,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新开设的《品德与生活》课绝不是这样的课,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学时间还是教学地点,教学评价还是教学资源,都是开放型的,都在努力引导儿童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
生活就是教材。在生活当中,我们的儿童面临着各种问题,面临着各种关系,他们有各种困惑,而且在这过程当中他们要学会去判断,去选择,去认识,而单纯的教育是不容易做到的。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尊重儿童们的天性,要尊重他们的自然生活,不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束缚。儿童是一道风景,老师是陪衬。所以说,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过程当中,必须去挖掘生活的意义、生活的价值。通过这个方式,尽量将儿童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对儿童的生活、对他们的行为规范、道德观念、思想品德等各方面有所启发,使儿童在生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多媒体教学通过实现个别化和小组化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学习资源,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声、像、视、听各种感管刺激信号的有效运用可以拓展学习空间,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提高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以下就本人使用课件的情况谈谈体会:
一、引趣激情
情、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感知、体全思想道德问题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是学生学习动机和求知欲的“兴奋剂”。品德与生活课的电教软件内容多以呈现寓意、故事、动画等为主要形式,这对学生的情趣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但这这种情趣还只是一种直观、自然的情趣,要把它转化为学习、思考、认知的情趣,教师还要善于精心引导。因此,它要求教师在演播之前,应告诉学生看什么,听什么,思考什么问题,发现什么问题,从而真正有效地通过电教手段,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激发他们的求知、明理的欲望。
二、视听指导
电化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准确无误地理解和接受媒体信息。教师必须抓住这一环节,加强指导,通过电教媒体的演示,拉近品德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增强学生思想认识形成的直观性和深刻性。比如,在教学《我们的大地妈妈》一课时,我利用鲜活的画面展现了大地妈妈对人类作出的无私奉献: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的生活环境。紧接着利用一组在现实生活中捕捉到的破坏自然环境的不良行为,让孩子们讨论这些行为你见过吗?在哪见过?这样做对我们的大地妈妈有什么伤害?一下子就把保护环境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了。
三、个别化教学
它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学生可以在主机并网的教学终端,用自己的计算机向主机提出要求,主机很快能在资料库里提取学生所需要的软件,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并输出讲解的声音。学生在能听、能看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要求重放一遍、或者跳跃一段。学完后,屏幕上会呈现出思考题或练习题,要求学习者回答,学习者的回答可以立即得到反馈。如果学习者仍存疑难,可请求主机再提供相关学习资料,直到学会、学懂为止。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主机将记录下学生的思考程度及耗费的时间。据此,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作出判断,以便有效地进行个别化教学。计算机引入课堂教学,对于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实现品德与生活的个别化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生活就是教材。在生活当中,我们的儿童面临着各种问题,面临着各种关系,他们有各种困惑,而且在这过程当中他们要学会去判断,去选择,去认识,而单纯的教育是不容易做到的。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尊重儿童们的天性,要尊重他们的自然生活,不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束缚。儿童是一道风景,老师是陪衬。所以说,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过程当中,必须去挖掘生活的意义、生活的价值。通过这个方式,尽量将儿童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对儿童的生活、对他们的行为规范、道德观念、思想品德等各方面有所启发,使儿童在生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多媒体教学通过实现个别化和小组化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学习资源,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声、像、视、听各种感管刺激信号的有效运用可以拓展学习空间,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提高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以下就本人使用课件的情况谈谈体会:
一、引趣激情
情、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感知、体全思想道德问题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是学生学习动机和求知欲的“兴奋剂”。品德与生活课的电教软件内容多以呈现寓意、故事、动画等为主要形式,这对学生的情趣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但这这种情趣还只是一种直观、自然的情趣,要把它转化为学习、思考、认知的情趣,教师还要善于精心引导。因此,它要求教师在演播之前,应告诉学生看什么,听什么,思考什么问题,发现什么问题,从而真正有效地通过电教手段,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激发他们的求知、明理的欲望。
二、视听指导
电化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准确无误地理解和接受媒体信息。教师必须抓住这一环节,加强指导,通过电教媒体的演示,拉近品德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增强学生思想认识形成的直观性和深刻性。比如,在教学《我们的大地妈妈》一课时,我利用鲜活的画面展现了大地妈妈对人类作出的无私奉献: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的生活环境。紧接着利用一组在现实生活中捕捉到的破坏自然环境的不良行为,让孩子们讨论这些行为你见过吗?在哪见过?这样做对我们的大地妈妈有什么伤害?一下子就把保护环境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了。
三、个别化教学
它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学生可以在主机并网的教学终端,用自己的计算机向主机提出要求,主机很快能在资料库里提取学生所需要的软件,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并输出讲解的声音。学生在能听、能看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要求重放一遍、或者跳跃一段。学完后,屏幕上会呈现出思考题或练习题,要求学习者回答,学习者的回答可以立即得到反馈。如果学习者仍存疑难,可请求主机再提供相关学习资料,直到学会、学懂为止。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主机将记录下学生的思考程度及耗费的时间。据此,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作出判断,以便有效地进行个别化教学。计算机引入课堂教学,对于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实现品德与生活的个别化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