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散步》的微妙情思是秘密隐藏在文本里的,必须联系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在共鸣的基础上破解文本中蕴涵的作者的情感密码。情感密码一:愧怍是亲情的涅槃。“我”急于补偿母亲的愧怍之情涅槃重生,升华为人间真情、大爱。情感密码二:妥协是人性的本色。字里行间流淌着亲情的纠结和爱的妥协、两难,氤氲着人性的光辉。情感密码三:感慨是人文的重构。这是一个关于人生和传统文化的永恒命题,是莫怀戚对人生无奈的反思。
关键词: 情感密码 《散步》 感情
国学大师季羡林在《漫谈散文》中说:“我认为,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这二字也可以分开来讲:真,就是真实,不能像小说那样生编硬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即使是叙事文,也必有点抒情的意味,平铺直叙为我所不取。”作家莫怀戚的《散步》正是这样一篇文字浅显、情感真实、温暖又特别的美文,它从一个中年男人的视角,紧扣日常生活中散步这一琐事,传递作者“那一刻”深沉而独特的微妙情思。但是,这种微妙情思并不是“一望而知”的,它的秘密是隐藏在文本文字里的。正如陈钟梁先生所说的:“语文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文字的深处。”因此,读者要解开《散步》的情感密码必须深入研读文本,走进作者莫怀戚情感的天空,“通过接通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在共鸣的基础上寻找破解文本中蕴涵的作者的情感密码”①,为自己安装上“第三只眼”,读出如歌德所说的“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
情感密码一:愧怍是亲情的涅槃
林非先生说:“散文创作是一种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它对于客观的社会生活或自然图景的再现,往往反射或融合于对主观感情的表现中,它主要以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②《散步》全文由始至终散发着浓烈的愧怍之情,接通了读者与作者的情感纽带,激发了强烈的共鸣,打开了情感解密之门。
莫怀戚在《散步》中流露出的愧怍之情的特别之处,在于这一次散步的特殊背景。“父亲刚去世。照料了他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抽掉了生活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我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③。这时,“我”才蓦然发现自己过去对母亲关心很不够,甚至可以说几乎疏忽了母亲的存在。在父亲去世的悲伤阴云的笼罩下,“我”突然体会到母亲失去老伴的那种特别的孤苦无依,那种天一下子坍塌下来的感受,甚至意识到随时有可能失去母亲,因此对母亲的愧疚之情油然而生,散步的起因正是基于这种急于对母亲补偿的心态。
情感密码二:妥协是人性的本色
莫怀戚“善于把一些日常琐事讲得娓娓动听”,“注重描述人生的感性真实”④,是一位写人性的高手。《散步》字里行间氤氲着人性的光辉,流淌着亲情的复杂、纠结,揭示出爱的内涵是付出与成全,“对我们的下一代,具有永远的启示性”⑤。
当祖孙两代由于认识上的差异不可避免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的抉择就显得意义特别重大,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我”既为人子,享受一份母爱,又为人父,付出一份父爱,在这两种爱发生冲突时,“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一方面,“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是父亲去世后母亲心目中唯一可以依靠的大山,“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所以说,这时候“我”的抉择对母亲来说就显得尤其重要,它关乎母亲在受到父亲去世的致命精神打击后能否获得儿子精神的慰藉。另一方面,对年幼的儿子来说,“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就是家中的擎天大树,“我”有责任为他遮风挡雨,就像母亲当年为“我”所做的。因此,“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正如林文煌在《三代》中感慨的:“我发觉小孩和老者好像那位先生肩上的一副担子的两头,再艰苦也不肯放下任何一头。”在这种两难选择中,涌动着沁人心脾的亲情。
情感密码三:感慨是人文的重构
叶圣陶先生说:“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⑥的确,只有读懂了《散步》文字背后的内涵,解开了文本的情感密码,才能体会到莫怀戚所说的:写《散步》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⑦。
“我”对生命的感慨不只停留在对初春不可遏制的生机的描写和对生命力的礼赞上,也不局限于因为春天的生机救了母亲的命而对春天的感恩,包含“我”对人生、传统文化的深沉思考、追问。“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是一个沉重而严肃的人文话题,这句话透露出人生轮回的宿命,暗示若干年之后,“我”的儿子可能会面临类似“我”今天的两难选择,因为这是一个关于人生和传统文化的永恒命题,是莫怀戚对亲情的复杂、人生无奈的反思。
这样,在莫怀戚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我们被打动了、被震撼了,不由自主地痴痴喊出:问世间情为何物?不得不承认,这既是一次真实的散步,又是作者和读者的一次精神共振和洗礼。
注释:
①於德甫.接通,让阅读教学进入文本深处[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12).
②林非.散文创作的点滴感受写作,1997(6).
③莫怀戚.二十年后说《散步》[J].语文学习,2005(12).
④吴野.成于艰难出之潇洒——论莫怀戚小说的艺术特色[J].现代作家,1990(9).
⑤赖永勤.品读之十七——莫怀戚《散步》[EB/OL].中国播音主持网,2012(4).
⑥叶圣陶.文艺作品的鉴赏〔C〕.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68.
关键词: 情感密码 《散步》 感情
国学大师季羡林在《漫谈散文》中说:“我认为,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这二字也可以分开来讲:真,就是真实,不能像小说那样生编硬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即使是叙事文,也必有点抒情的意味,平铺直叙为我所不取。”作家莫怀戚的《散步》正是这样一篇文字浅显、情感真实、温暖又特别的美文,它从一个中年男人的视角,紧扣日常生活中散步这一琐事,传递作者“那一刻”深沉而独特的微妙情思。但是,这种微妙情思并不是“一望而知”的,它的秘密是隐藏在文本文字里的。正如陈钟梁先生所说的:“语文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文字的深处。”因此,读者要解开《散步》的情感密码必须深入研读文本,走进作者莫怀戚情感的天空,“通过接通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在共鸣的基础上寻找破解文本中蕴涵的作者的情感密码”①,为自己安装上“第三只眼”,读出如歌德所说的“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
情感密码一:愧怍是亲情的涅槃
林非先生说:“散文创作是一种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它对于客观的社会生活或自然图景的再现,往往反射或融合于对主观感情的表现中,它主要以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②《散步》全文由始至终散发着浓烈的愧怍之情,接通了读者与作者的情感纽带,激发了强烈的共鸣,打开了情感解密之门。
莫怀戚在《散步》中流露出的愧怍之情的特别之处,在于这一次散步的特殊背景。“父亲刚去世。照料了他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抽掉了生活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我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③。这时,“我”才蓦然发现自己过去对母亲关心很不够,甚至可以说几乎疏忽了母亲的存在。在父亲去世的悲伤阴云的笼罩下,“我”突然体会到母亲失去老伴的那种特别的孤苦无依,那种天一下子坍塌下来的感受,甚至意识到随时有可能失去母亲,因此对母亲的愧疚之情油然而生,散步的起因正是基于这种急于对母亲补偿的心态。
情感密码二:妥协是人性的本色
莫怀戚“善于把一些日常琐事讲得娓娓动听”,“注重描述人生的感性真实”④,是一位写人性的高手。《散步》字里行间氤氲着人性的光辉,流淌着亲情的复杂、纠结,揭示出爱的内涵是付出与成全,“对我们的下一代,具有永远的启示性”⑤。
当祖孙两代由于认识上的差异不可避免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的抉择就显得意义特别重大,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我”既为人子,享受一份母爱,又为人父,付出一份父爱,在这两种爱发生冲突时,“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一方面,“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是父亲去世后母亲心目中唯一可以依靠的大山,“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所以说,这时候“我”的抉择对母亲来说就显得尤其重要,它关乎母亲在受到父亲去世的致命精神打击后能否获得儿子精神的慰藉。另一方面,对年幼的儿子来说,“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就是家中的擎天大树,“我”有责任为他遮风挡雨,就像母亲当年为“我”所做的。因此,“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正如林文煌在《三代》中感慨的:“我发觉小孩和老者好像那位先生肩上的一副担子的两头,再艰苦也不肯放下任何一头。”在这种两难选择中,涌动着沁人心脾的亲情。
情感密码三:感慨是人文的重构
叶圣陶先生说:“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⑥的确,只有读懂了《散步》文字背后的内涵,解开了文本的情感密码,才能体会到莫怀戚所说的:写《散步》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⑦。
“我”对生命的感慨不只停留在对初春不可遏制的生机的描写和对生命力的礼赞上,也不局限于因为春天的生机救了母亲的命而对春天的感恩,包含“我”对人生、传统文化的深沉思考、追问。“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是一个沉重而严肃的人文话题,这句话透露出人生轮回的宿命,暗示若干年之后,“我”的儿子可能会面临类似“我”今天的两难选择,因为这是一个关于人生和传统文化的永恒命题,是莫怀戚对亲情的复杂、人生无奈的反思。
这样,在莫怀戚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我们被打动了、被震撼了,不由自主地痴痴喊出:问世间情为何物?不得不承认,这既是一次真实的散步,又是作者和读者的一次精神共振和洗礼。
注释:
①於德甫.接通,让阅读教学进入文本深处[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12).
②林非.散文创作的点滴感受写作,1997(6).
③莫怀戚.二十年后说《散步》[J].语文学习,2005(12).
④吴野.成于艰难出之潇洒——论莫怀戚小说的艺术特色[J].现代作家,1990(9).
⑤赖永勤.品读之十七——莫怀戚《散步》[EB/OL].中国播音主持网,2012(4).
⑥叶圣陶.文艺作品的鉴赏〔C〕.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