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大国既是经济政治大国,也必然是文化强国。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强调文化对国家发展的巨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 文脉同国脉相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前提。近日,《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公布。《纲要》立足当前我国文化发展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明确进入“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后文化发展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指明了下一阶段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和行动策略。
按照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纲要》的总体构架设计,突出了文化发展改革的特殊道路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之间配套协同的总要求,根据大文化的发展思路,确立了理论建设、文艺创作、媒体建设、公共文化、文化产业、传统文化、文化开放、文化体制改革八个方面的目标任务,并明确指出“十三五”之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要基本形成,中华民族文化基因與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纲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要将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要以建构中华文化自身的主体性为前提,只有通过“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贡献”的内涵建构,才能形成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转换为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资源,是《纲要》用以指导重大项目设计的一项原则。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纲要》的重要目标任务。
《纲要》明确提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在具体做法中,《纲要》尤其强调,需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同时,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中华文化基因校园传承。普及中华诗词、书法绘画,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等活动。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30多年来的发展已经为我们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如今《纲要》的发布,必将指引我们取得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必将让传统文化登上更绚丽的舞台。
按照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纲要》的总体构架设计,突出了文化发展改革的特殊道路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之间配套协同的总要求,根据大文化的发展思路,确立了理论建设、文艺创作、媒体建设、公共文化、文化产业、传统文化、文化开放、文化体制改革八个方面的目标任务,并明确指出“十三五”之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要基本形成,中华民族文化基因與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纲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要将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要以建构中华文化自身的主体性为前提,只有通过“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贡献”的内涵建构,才能形成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转换为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资源,是《纲要》用以指导重大项目设计的一项原则。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纲要》的重要目标任务。
《纲要》明确提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在具体做法中,《纲要》尤其强调,需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同时,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中华文化基因校园传承。普及中华诗词、书法绘画,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等活动。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30多年来的发展已经为我们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如今《纲要》的发布,必将指引我们取得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必将让传统文化登上更绚丽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