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更大的作用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c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其所示重要,是因为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形成化学概念,认识化学规律,而且对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培养起着直接的示范作用,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案。
  过去的几年,我在初中三年级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做法是:
  一、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积极地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
  对于刚接受化学启蒙教育的初中学生来说,实验观察的形成不是自发的,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启迪,要让学生明白,漫不经心地“看”,不等于观察,观察应是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一个过程。例如,对“镁带的燃烧”一实验,曾做过如下对比:教师不加任何说明就动手做实验,耀眼的白光把学生全都吸引住了,他们象看焰火一样地欣喜若狂,但实验过后询问他们“观察到什么”时,绝大多数人仅回答出“耀眼的白光”而已,若再深入问一下:“还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得出什么结论”时,就没有人回答得出了,可见,教师如不注意引导,实验就成了“看热闹”。学生只能得到一些不完整的模糊表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讲明应怎样观察,观察什么,即观察的目的,顺序及内容。如“镁带的燃烧”实验,应注意从颜色、光泽、状态等方面,镁带和生成物的区别,观察顺序是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由此可以回答出:反应前是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有韧性,燃烧过程中发生耀眼白光,放出热量,反应后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这样做的结果,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明显提高课堂演示实验效果。从而使学生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和规律,使观察能力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参与策划,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可适当地对某些课堂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增补、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初步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对于初中生,可从简单实验入手,如讲到“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这一物理性质时,教师可因势利导,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有什么不足之处?2、证明“H2比空气轻”的演示实验是如何做的?3、能否根据同样的原理设计一实验证明“空气比CO2轻?”等,此时,学生思想很活跃,纷纷提出各种改进方案,教师归纳、分析、引导,最后师生共同设计出一个改进方案:在大烧杯中放进一只充满空气的小气球,小气球沉入杯底,然后往烧杯中倒入CO2气体,气球很快上浮。此实验直观、有趣、醒目,又能与前面知识相联系,学生感受很深。这样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听”实验的状态,让学生主动探索,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三、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延伸和拓展,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从实验现象到某一化学概念,规律的形成,往往跨度很大,教师不仅要重视教给学生如何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而形成概念或规律,而且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进一步深入理解概念或规律的思路和方法。例如讲解“质量守恒定律”一节时,指导学生自己操作:在一锥形瓶内装上少量稀H2SO4,然后在其一侧内壁小心地贴上一小片镁带,塞好塞子进行称量,天平称平衡后可暂时不动砝码,取下锥形瓶让稀H2SO4漫过镁带,立即看到镁带周围有许多小气泡产生,这说明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Mg+H2SO4=MgSO4+H2)迅速将锥形瓶放回托盘上,观察天平依然平衡,实验后教师启发学生分析:反应前、后称量物质各是什么?其中什么物质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综合、概括、自然而然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样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的道路走。这样做不仅扩大了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而且培养学生探索事物、掌握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综上所述,我感到化学演示实验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在演示实验中力争达到知识、方法、能力、素质等多方位的教育、教学目标设计,这对当前“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本文就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教学情境  所谓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根据情境教学理论、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历史的认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结核病疫情回升,在造成全球结核病疫情升高的诸多因素中,结核耐药是一重要原因。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和广泛耐药结核病的出现给全球结核病的控制带来极大挑战。截止到2008年底,已在58个国家和地区监测至IJXDR-TB。据中国2007-2008年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发现,我国每年新发肺结核病患者约56万,其中MDR-TB患者约12万,XDR-TB患者约1万人。XDR-TB诊
摘要: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最直接方式,也是培养学生领会文章思想、感悟文中语言的有效途径,其具有人文性、基础性和工具性三个主要特征。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效率是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的关键,此外,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阅读、欣赏、感受和评价语文作品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出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兼备的人才,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服务。发展学生个性、教育回归生活、倡导民主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三个基本价值
有人说,记者应当是杂家。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说:“新闻记者是杂家,知识要渊博,天文地理、诸子百家、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等等,无所不知不晓。” 又有人说,记者
摘要: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更多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性学习的方式。这些课程内容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泛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学习空间本文论述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怎样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性学习。  关键词:交融性 实践性 灵活性  当下,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广应用,新课程的新理念给美术
摘要:启发式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根本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习的客观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灵活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 小学数学 运用  一、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情感所支配的。物理由于物理量很多及一些物理规律的抽象性,使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培养学生的物理情感非常重要和必要。当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信心、兴趣、欣喜等积极的情感体验时,学生就会对物理学习表现出积极主动的良好状态,这样学生就会更主动地去探索物理知识。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呢?  关键词:物理教学 培养情感  一、教师要
摘要: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工作者日益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并逐渐重视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幼儿园课程资源。本土游戏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本土特色,可以成為幼儿园的课程资源。本文从地方区域的选择、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以及对传统文化资源运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等作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本土游戏 幼儿园课程 课程资源 传统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幼儿园
摘要:摘要: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优化教学设计,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并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物理情境 提高兴趣 享受乐趣 高效课堂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课程理念。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学不好物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生活的空间狭小,与社会、生活实际接触少,造成社会经验和生活常识匮乏,在学习过程中
摘要:创编幼儿舞蹈的能力对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艺术类课程的教学虽然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但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教育能力及幼儿舞蹈创编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一,是学生普遍缺乏舞蹈创编的兴趣,消极地对待舞蹈创编课。其二,是学生普遍缺乏舞蹈素材来表现内容。其三,创编的幼儿作品风格成人化,缺乏幼儿的童真童趣。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