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汉学家雷威安的《金瓶梅》研究

来源 :华文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igang3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学者雷威安既是耗七年之心力译出《金瓶梅》唯一法文全译本的重要译者,也是毕二十年之功研究《金瓶梅》的权威汉学家.本文拟通过对雷威安《金瓶梅》所有研究论文的细致研读,分析雷威安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探究其考据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我国《金瓶梅》学术研究提供法国学界的历史资料和研究视角.
其他文献
黎紫书最新长篇小说《流俗地》突破既往写作程式与风格,以“当下”为观照时间,凸显“地方”流俗风华,绘制不一样的南洋日常生活图景.小说围绕三个童年伙伴的成长与离散,兼及各自家庭不同人物命运的迁延变故,以“锡都”为空间场域、以组屋“楼上楼”为叙事焦点,透过盲女银霞的独特叙事视角,展现了197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华人及其他种族的庶民生活变迁、过往历史风华和社会政经变动.相对于其他马华作家致力的“蛮荒南洋”“老南洋”的想象性建构,黎紫书再一次突破自我,创造性地书写了极具现实性的城市生活的“南洋浮世绘”.
在创作生涯的第五个时期——“天涯美学时期”,洛夫以三分之一的生命与诗共同追求“最现代的,但也是最中国的”的美学.这个美学,可以说,是蕴含着“萧散”与“冷肃”两个元素.在不同阶段,他以一系列实验性方式展示一种纯粹诗的境界,包括以“唐诗解构”、“隐题诗”、记游诗及禅诗,表现“萧散”美学,又以独特的叙事诗、动物诗及其他“物”诗,表现“冷肃”美学,有机组合成“萧散冷肃”美学的完整性和动态性,带领现代诗进入纯粹诗的领域.这是诗人晚期诗歌所表现的“漫不在乎”的境界,回应早年的“物我同一”哲学思想.
以“几种常见的盐”新授课教学设计为例,依托“制纯碱化学史”的发展历程为情境主线,通过对制碱史中原料、产物及工艺流程的认识,逐步建构盐的相关知识,同时以问题驱动为导向,实验探究为载体,灵活建构知识体系,体悟化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彰显化学学科价值,培养文化自信.
1949年对于两岸来说是兼具政治与文学双重意义的转捩点,这一年前后随军迁台作家群体的文学创作是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女兵作家谢冰莹作为迁台作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位,她的自传体散文《女兵自传》的写作与修改跨越了台海两岸.通过对这些被修改的文本细节的分析与比对,我们能够重新接近民国文学空间,透析出迁台前后的生活环境与政治氛围的变更会使得作家的心态及认识出现怎样的微妙波动.
以“SO2的性质”教学为例,分析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新课标理念,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阐述了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开展基于实验的探究活动、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开展教学评价,为“素养为本”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以“钢铁的应用,钢铁生锈的原因,钢铁除锈的方法到蒸汽发蓝防锈的原理探究”为教学主线,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对“铁的单质及其氧化物”展开实验探究,同时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强化生活体验,提升了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对江苏省第七届中学化学创新实验比赛作品从多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江苏省目前高中化学创新实验的现状与不足,并从实验理念,实验灵感,文献调研,实验失败,教师成长等五个方面进行反思,体现创新实验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化学中开展项目化学习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生活中学生对于碱的性质认识比较少,江浙一带的居民有将熏制好的毛豆放在石灰缸中保存的习俗,可以利用“我家的石灰缸”开展关于碱的性质的项目化学习.通过设计使用项目化学习自我评价量表、同伴评价量表等形式开展过程性评价,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学情况,促进学生调控自身的学习行为,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项目学习是一种教与学的新模式,基于真实情境中问题的生成和解决,STEM理念的融合于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在真实世界中探究发现,通过课例研究分析项目式教学的设计和实践,化学文化、化学史的融入其中能够更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概念不仅是重要的基础知识,还是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素材.以高一必修《化学能与电能》为例,基于“实验—性质—原理”三元整合策略(简称三元整合策略)制造认知冲突,围绕实验、媒体、社会等素材创设问题链,培育从宏观辨识到微观探析,从证据推理到建立模型,从科学探究到社会责任,促进各种学科能力的协同发展,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