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数学是从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等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用于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数学。进入到二十世纪以后,应用数学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引发了教师们对应用数学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应用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阐述应用数学对学生数学思维意识及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探求应用数学知识的来源
学生知识的最终形成源自于数学本身以及生活实际的需要。小学生的知识大部分都源自于生活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为学生学习引入新知识提供熟悉的背景材料。
数学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目前,小学数学教研的主趋势是构建小学应用数学意识课堂,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非常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在生活中,包含大量的与和、差、平均有关联的事,以及包含相反意义的量、变量及变量之间的关系、等量关系及不等量关系,等等,这些知识都可以成为教师引入课堂教学的实际背景材料。比如,在讲授北师大版数学《克与千克的认识》这一课时,在上课前,我叫学生搜集了一些食品的包装袋子,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是源于生活,而且和人类生产及生活有紧密的关联,另一方面是锻炼学生搜集、归纳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课题教学导入环节里,我是这样设置情境的:玲玲是一个懂事又聪明的孩子,每天她帮爸爸做一些自己能够做的小事情,有一天,爸爸叫她买05公斤糖,她在课堂的屏幕上看到这样场景——应该买五百克糖还是一千克糖,屏幕上的场景激发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营造具有“应用”氛围的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可是,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却是完全分开的。在这方面新课标已经做出了积极的更正。比如估算的方法、旅游费用的预算、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等,都体现了数学的实际应用。
1.新授课。在学生的生活中,可以把很多现象转化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在课堂教學中,教师应该尽可能用学生熟悉的现象去创设课堂情境。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一定会感到更亲切,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例如讲授北师大版《找规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索乘数是整十数或整百数的乘法计算,找出其计算的规律。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练习题。教师应收集“真”数学,让学生学习“活”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机会,学生就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我所学,为我所用”。
3.拓展延伸:给学生设计开放性、挑战性的数学题目。教师应适当增设一些开放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收集与处理信息的学习内容。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数学《人民币兑换》这一课的教学时,课本中给的是2007年的货币兑换汇率。尽管计算方法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但对于数学学习应注重精确性、时效性,因此我搜索了2019年的货币兑换汇率,并制成教学课件,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这样的课堂教学拓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三、学生亲身实践体验数学应用意识
要想培养学生有数学应用意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比如在学完北师大版数学《长方体的面积》这一课后,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一项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计算粉刷一间教室需要花多少资金?学生接到任务后,在小组内进行任务分配。有的学生去测量教室要粉刷的面积,有的学生去了解市场的涂料价格,有的学生去向建筑师傅请教有关用料问题……通过粉刷一间教室的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任务,因为从课堂再到实践,学生需要查找许多资料,找到可用的数学知识去进行方案设计。学生只有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处理数据、进行小组讨论等,通过自主学习,才有可能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学生不仅体验到数学应用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而且感悟到应用数学知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兴趣。
责任编辑 罗峰
一、探求应用数学知识的来源
学生知识的最终形成源自于数学本身以及生活实际的需要。小学生的知识大部分都源自于生活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为学生学习引入新知识提供熟悉的背景材料。
数学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目前,小学数学教研的主趋势是构建小学应用数学意识课堂,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非常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在生活中,包含大量的与和、差、平均有关联的事,以及包含相反意义的量、变量及变量之间的关系、等量关系及不等量关系,等等,这些知识都可以成为教师引入课堂教学的实际背景材料。比如,在讲授北师大版数学《克与千克的认识》这一课时,在上课前,我叫学生搜集了一些食品的包装袋子,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是源于生活,而且和人类生产及生活有紧密的关联,另一方面是锻炼学生搜集、归纳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课题教学导入环节里,我是这样设置情境的:玲玲是一个懂事又聪明的孩子,每天她帮爸爸做一些自己能够做的小事情,有一天,爸爸叫她买05公斤糖,她在课堂的屏幕上看到这样场景——应该买五百克糖还是一千克糖,屏幕上的场景激发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营造具有“应用”氛围的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可是,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却是完全分开的。在这方面新课标已经做出了积极的更正。比如估算的方法、旅游费用的预算、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等,都体现了数学的实际应用。
1.新授课。在学生的生活中,可以把很多现象转化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在课堂教學中,教师应该尽可能用学生熟悉的现象去创设课堂情境。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一定会感到更亲切,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例如讲授北师大版《找规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索乘数是整十数或整百数的乘法计算,找出其计算的规律。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练习题。教师应收集“真”数学,让学生学习“活”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机会,学生就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我所学,为我所用”。
3.拓展延伸:给学生设计开放性、挑战性的数学题目。教师应适当增设一些开放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收集与处理信息的学习内容。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数学《人民币兑换》这一课的教学时,课本中给的是2007年的货币兑换汇率。尽管计算方法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但对于数学学习应注重精确性、时效性,因此我搜索了2019年的货币兑换汇率,并制成教学课件,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这样的课堂教学拓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三、学生亲身实践体验数学应用意识
要想培养学生有数学应用意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比如在学完北师大版数学《长方体的面积》这一课后,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一项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计算粉刷一间教室需要花多少资金?学生接到任务后,在小组内进行任务分配。有的学生去测量教室要粉刷的面积,有的学生去了解市场的涂料价格,有的学生去向建筑师傅请教有关用料问题……通过粉刷一间教室的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任务,因为从课堂再到实践,学生需要查找许多资料,找到可用的数学知识去进行方案设计。学生只有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处理数据、进行小组讨论等,通过自主学习,才有可能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学生不仅体验到数学应用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而且感悟到应用数学知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兴趣。
责任编辑 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