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为高中数学的学习打基础,通过这么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深刻的认为: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若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那么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就如鱼得水。這就要求初中教师很好的为高中数学教学“牵线搭桥”。
一、 初高中对数学教材解读和要求的区别与联系
高中数学内容除了五本必修的教材,还有若干选修教材供各学校选择,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出不同的选修课本进行组合。初中主要是六本教材,其重要内容有:数与代数、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图形与证明、统计与概率。初高中数学在知识上有很多交叉点。如:函数知识、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统计与概率、圆、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解不等式等在初高中都有专门的章节。
从课题上看,高中数学中有许多内容在初中学生就已经学过了。但实质上,对知识掌握的要求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在初中生这样一个年龄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力正逐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即由直观形象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这个发展需要一定的过程,学生对直观的内容印象最深,最容易引起内心的共鸣。所以教学目标还是以了解为主,让全体学生都接受的,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高中数学学习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高中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知识的系统性、运算的思维性、广泛的应用性。其语言表达抽象,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强。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抽象思维方法,提高逻辑推理和应用数学的能力,达到既能学好数学知识,又能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为目标。如三角函数部分,初中只是利用相似给出三角函数定义,对于各种函数之间的各种关系没有深入地研究;并利用特殊直角三角形中的边的比值求出了特殊角,如30°、45°、60°各个三角函数值,对于其他锐角只是介绍利用计算器和数学用表得出。而高中首先在角的范围扩大到任意角。然后像其他函数一样,从图像、性质等方面来研究三角函数,并利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随后还利用性质探究了三角恒等变换。
二、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在哪里?
1.公式的要求
立方和公式、立方差公式、三数和平方公式、两数和立方公式、
两数差立方公式这些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已删去不讲,但进入高中后,它的运算公式却还在用。
2.因式分解
十字相乘法在初中已经不作要求了,同时三次或三次以上多项式因式分解也不作要求了,但是到了高中,教材中却多处要用到。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
这也是初中不作要求的内容,但是分子、分母有理化却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特别是分子有理化。
4.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初高中衔接中最重要的内容,二次函数知识的生长点在初中,而发展点在高中,是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内容.二次函数作为一种简单而基本的函数类型,是历年来高考的一项重点考查内容,经久不衰。
5.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在初中,已经淡化了对韦达定理的应用,但是高中又经常要用到它。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
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对称轴、给定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
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外心、内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圆幂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教材多常常要涉及。
三、初中数学教学如何为高中数学“牵线搭桥”
(一)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灌输
数学教材是按数学内容的逻辑体系与认识理论的教学体系相结合的办法来安排的。受篇幅的限制,教材内容较多显示的是数学结论,对数学结论里面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并没有在教材里明显地体现出来。然而,数学是知识与思想方法的有机结合,要让学生学会学数学,就得让他们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例如在讲授《勾股定理》时,就可以将概念、结论性知识的教学设计成再发现、再创造的教学: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计算面积的方法理解勾股定理,再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其内容,让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领悟、体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将三角形三边的平方与正方形面积联系起来,再比较同一正方形面积的几种不同的代数表示,得到勾股定理)。又如讲“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时,可启发学生去发现确定解析式的关键是求出各项系数,可把他们看成三个“未知量”告诉学生利用方程思想来解决,那学生就会自觉的去找三个等量关系建立方程组---方程思想。
(二)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1、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会听课、思考、做笔记等.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做笔记,不是抄下老师板书的所有内容,而是要记下自己没有理解的、或者是比较经典的例题及结论,对于自己容易犯错的题目也得整理归纳。
2、教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如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与应用等。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适合数学学科学习方法的掌握,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也是非常有益的。
(三)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
1、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的,我在教学过程中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因此可以选择几章学生较容易理解的章节让他们自己学习,对知识点等学生相互讨论,教师从旁指导,然后用题目检测,让学生知道自学的效果,从而不断改进自学方法。
2、计算能力。在平时教学中除了课本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以外,不准学生使用计算器,同时要不断对计算能力加强训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高中数学的一些计算,化简,求值,有很强的处理能力。
3、总结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
4、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一切发现始于疑问,学生质疑的水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需要我们去鼓励、引导,给学生提问的权利,让学生在提问、讨论交流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态度,探求解决问题策略,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应用知识能力。学以致用,很多人都认为学那么多数学有什么用?只要学会简单的加减乘除就不就可以应付日常生活的需要了吗?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数学做为一门基础学科,其他学科得学习都必须一定的数学基础,并且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也非常紧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展示如何利用数学知识及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数学中的两点之间距离最短(某河流一旁有两村庄,现要在河流旁打一口水井,在哪打井使得到两村庄的距离之和最短?),除此之外,还得时不时提出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遇到难题时,积极学习知识,激发求知欲。
如果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以上的各种方法及能力都能很好的掌握,那么,不管最终中考数学成绩是多少,他们都可以自信地说自己的初中三年数学没白学。不仅如此,对于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帮助也是不可估量的。
一、 初高中对数学教材解读和要求的区别与联系
高中数学内容除了五本必修的教材,还有若干选修教材供各学校选择,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出不同的选修课本进行组合。初中主要是六本教材,其重要内容有:数与代数、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图形与证明、统计与概率。初高中数学在知识上有很多交叉点。如:函数知识、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统计与概率、圆、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解不等式等在初高中都有专门的章节。
从课题上看,高中数学中有许多内容在初中学生就已经学过了。但实质上,对知识掌握的要求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在初中生这样一个年龄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力正逐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即由直观形象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这个发展需要一定的过程,学生对直观的内容印象最深,最容易引起内心的共鸣。所以教学目标还是以了解为主,让全体学生都接受的,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高中数学学习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高中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知识的系统性、运算的思维性、广泛的应用性。其语言表达抽象,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强。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抽象思维方法,提高逻辑推理和应用数学的能力,达到既能学好数学知识,又能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为目标。如三角函数部分,初中只是利用相似给出三角函数定义,对于各种函数之间的各种关系没有深入地研究;并利用特殊直角三角形中的边的比值求出了特殊角,如30°、45°、60°各个三角函数值,对于其他锐角只是介绍利用计算器和数学用表得出。而高中首先在角的范围扩大到任意角。然后像其他函数一样,从图像、性质等方面来研究三角函数,并利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随后还利用性质探究了三角恒等变换。
二、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在哪里?
1.公式的要求
立方和公式、立方差公式、三数和平方公式、两数和立方公式、
两数差立方公式这些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已删去不讲,但进入高中后,它的运算公式却还在用。
2.因式分解
十字相乘法在初中已经不作要求了,同时三次或三次以上多项式因式分解也不作要求了,但是到了高中,教材中却多处要用到。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
这也是初中不作要求的内容,但是分子、分母有理化却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特别是分子有理化。
4.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初高中衔接中最重要的内容,二次函数知识的生长点在初中,而发展点在高中,是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内容.二次函数作为一种简单而基本的函数类型,是历年来高考的一项重点考查内容,经久不衰。
5.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在初中,已经淡化了对韦达定理的应用,但是高中又经常要用到它。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
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对称轴、给定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
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外心、内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圆幂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教材多常常要涉及。
三、初中数学教学如何为高中数学“牵线搭桥”
(一)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灌输
数学教材是按数学内容的逻辑体系与认识理论的教学体系相结合的办法来安排的。受篇幅的限制,教材内容较多显示的是数学结论,对数学结论里面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并没有在教材里明显地体现出来。然而,数学是知识与思想方法的有机结合,要让学生学会学数学,就得让他们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例如在讲授《勾股定理》时,就可以将概念、结论性知识的教学设计成再发现、再创造的教学: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计算面积的方法理解勾股定理,再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其内容,让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领悟、体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将三角形三边的平方与正方形面积联系起来,再比较同一正方形面积的几种不同的代数表示,得到勾股定理)。又如讲“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时,可启发学生去发现确定解析式的关键是求出各项系数,可把他们看成三个“未知量”告诉学生利用方程思想来解决,那学生就会自觉的去找三个等量关系建立方程组---方程思想。
(二)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1、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会听课、思考、做笔记等.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做笔记,不是抄下老师板书的所有内容,而是要记下自己没有理解的、或者是比较经典的例题及结论,对于自己容易犯错的题目也得整理归纳。
2、教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如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与应用等。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适合数学学科学习方法的掌握,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也是非常有益的。
(三)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
1、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的,我在教学过程中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因此可以选择几章学生较容易理解的章节让他们自己学习,对知识点等学生相互讨论,教师从旁指导,然后用题目检测,让学生知道自学的效果,从而不断改进自学方法。
2、计算能力。在平时教学中除了课本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以外,不准学生使用计算器,同时要不断对计算能力加强训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高中数学的一些计算,化简,求值,有很强的处理能力。
3、总结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
4、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一切发现始于疑问,学生质疑的水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需要我们去鼓励、引导,给学生提问的权利,让学生在提问、讨论交流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态度,探求解决问题策略,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应用知识能力。学以致用,很多人都认为学那么多数学有什么用?只要学会简单的加减乘除就不就可以应付日常生活的需要了吗?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数学做为一门基础学科,其他学科得学习都必须一定的数学基础,并且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也非常紧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展示如何利用数学知识及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数学中的两点之间距离最短(某河流一旁有两村庄,现要在河流旁打一口水井,在哪打井使得到两村庄的距离之和最短?),除此之外,还得时不时提出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遇到难题时,积极学习知识,激发求知欲。
如果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以上的各种方法及能力都能很好的掌握,那么,不管最终中考数学成绩是多少,他们都可以自信地说自己的初中三年数学没白学。不仅如此,对于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帮助也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