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的重任,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所以我们应简简单单教语文,朴实灵动地进行本色教学,以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打动学生,让学生喜欢语文,沉浸在学习语文的快乐之中。现就此谈谈小学语文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一、识字学词,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汉字是“中国的脊梁”。在小学一定要教学生学会、学好3000个常用汉字,做到会认、会写、会组词,这样我们的中华文化才能深深植根于我们下一代的心田之中。爱汉字,就是爱祖国的最好事实。语文课堂一定要有对汉字有趣的学习,因为汉字不是简单的图示符号,每个汉字都蕴涵着一个独立、生动、鲜活的精神世界,是一张可以独立审视的生命面孔。看到“日”仿佛感受到了一轮火热的太阳;“聪”,让学生理解为上课时耳朵、眼睛、嘴巴和心灵都在同时使用的人才能学会知识,才会聪明。看图识字、体验识字、联想识字、编儿歌识字、猜谜语识字、做游戏识字……课堂上学生总在饶有兴趣地学习祖国汉字。
汉字的书写魅力也是其他语言无法媲美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说:“写好‘人’字就要让撇和捺有骨感,像个有骨气的人。”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用心一笔一划书写着祖国的汉字,手随心动,心随字动,汉字独特的结构美、形体美、神韵美让学生写得心领神会、心旷神怡。
学生从学会一个字到扩出许多或熟悉或新鲜的词语,词语带给学生更多的惊喜,词语让他们走进了更广阔的语文世界。如给词语“温暖”造句、找近义词、反义词、体会词语的色彩、感悟词语在语境中表情达意的重要内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记忆、想象、创新,迸发出了无数的灵感与悟性。
二、朗读背诵,滋养学生的纯静心灵
语文课没有朗朗的读书声就不叫语文课了。《栾城遗言》中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说。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在静心品读、动情诵读的过程中,让朗读荡涤心灵,让心灵得到滋养,体现语文课堂的独特魅力。例如老舍先生的《猫》,学生逐渐读出猫的古怪、温柔可亲。猫的可爱、淘气,一个“蹭”字、“即使小猫玩得枝折花落也不忍心责打它”,又让学生读出了猫对主人的依恋与老舍对猫的宠爱之情,让学生说他们也越来越喜欢这些跃然纸上的猫了。是啊,某种情境中的一个词、一句话都能带给学生无尽的思考与生命体验。比如《慈母情深》中的这几句话:“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这段文字的感情,只有我们引领学生想象慢镜头下的母亲,思考作者为何会“鼻子一酸”。用心领悟,反复品读,引起学生的共鸣,读出文本带给我们的深深慈母情。
正如崔峦所说:“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傻读、呆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我们语文课堂的读应是层层递进,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倾情背诵。引导学生用心灵去诵读,走进母语温暖的怀抱中,读出画面,读出个性理解,读出疑问,读出思考,读出精神,读出情感……
再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亘古不变的乡愁与思念不就是我们要带给学生的语文吗?试着在语文课堂上给孩子一颗诗心,让他们面对日出日落、风霜雨雪等寻常的景致,面对生离死别等人情百态,能够萌发一些诗意,唤醒一些诗情,这就是学生幸福的人生体验。语文的魅力不就是如此丰富而平易近人吗?
三、积累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生记忆力强,多诵读积累,领悟其意蕴之美、形式之美和音韵之美,方能产生丰富的意会,形成敏锐的语感,最终一生受益。所以每学完一篇文章都应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词语、句子与片段,还要通过课外阅读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等。
学生边积累边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这是最直接的运用。一年级学生学习了新词“五颜六色”来造句,二年级用几个词语“五谷丰登、蚂蚁、苦恼”想象一段话,逐渐使别人文章里的词句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内容。由写句、写片段再到逐步学习文本写作方法的中高年级习作,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精彩的复述课文、仿写课文、续写课文、改写课文、根据课文写感悟、与文中主人公对话等多种练笔形式。“学以致用”就是这样慢慢积淀学生的素养与能力。
总之,“大道至简”,我们的语文课堂要着实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运用能力;同时也要营造愉悦、吸引学生的魅力语文课,让诗意情趣通过具体的语言温暖学生。工具性与人文性完美融为一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氛围,是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渗透着浓浓的人文情怀,是“润物细无声”——真实而又理想的教育境界。
参考文献:
[1]崔峦.在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小学教学参考,2007.01.
[2]朱华贤.“语文味”的构成要素与彰显.小学语文教师,2008.01.
一、识字学词,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汉字是“中国的脊梁”。在小学一定要教学生学会、学好3000个常用汉字,做到会认、会写、会组词,这样我们的中华文化才能深深植根于我们下一代的心田之中。爱汉字,就是爱祖国的最好事实。语文课堂一定要有对汉字有趣的学习,因为汉字不是简单的图示符号,每个汉字都蕴涵着一个独立、生动、鲜活的精神世界,是一张可以独立审视的生命面孔。看到“日”仿佛感受到了一轮火热的太阳;“聪”,让学生理解为上课时耳朵、眼睛、嘴巴和心灵都在同时使用的人才能学会知识,才会聪明。看图识字、体验识字、联想识字、编儿歌识字、猜谜语识字、做游戏识字……课堂上学生总在饶有兴趣地学习祖国汉字。
汉字的书写魅力也是其他语言无法媲美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说:“写好‘人’字就要让撇和捺有骨感,像个有骨气的人。”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用心一笔一划书写着祖国的汉字,手随心动,心随字动,汉字独特的结构美、形体美、神韵美让学生写得心领神会、心旷神怡。
学生从学会一个字到扩出许多或熟悉或新鲜的词语,词语带给学生更多的惊喜,词语让他们走进了更广阔的语文世界。如给词语“温暖”造句、找近义词、反义词、体会词语的色彩、感悟词语在语境中表情达意的重要内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记忆、想象、创新,迸发出了无数的灵感与悟性。
二、朗读背诵,滋养学生的纯静心灵
语文课没有朗朗的读书声就不叫语文课了。《栾城遗言》中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说。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在静心品读、动情诵读的过程中,让朗读荡涤心灵,让心灵得到滋养,体现语文课堂的独特魅力。例如老舍先生的《猫》,学生逐渐读出猫的古怪、温柔可亲。猫的可爱、淘气,一个“蹭”字、“即使小猫玩得枝折花落也不忍心责打它”,又让学生读出了猫对主人的依恋与老舍对猫的宠爱之情,让学生说他们也越来越喜欢这些跃然纸上的猫了。是啊,某种情境中的一个词、一句话都能带给学生无尽的思考与生命体验。比如《慈母情深》中的这几句话:“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这段文字的感情,只有我们引领学生想象慢镜头下的母亲,思考作者为何会“鼻子一酸”。用心领悟,反复品读,引起学生的共鸣,读出文本带给我们的深深慈母情。
正如崔峦所说:“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傻读、呆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我们语文课堂的读应是层层递进,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倾情背诵。引导学生用心灵去诵读,走进母语温暖的怀抱中,读出画面,读出个性理解,读出疑问,读出思考,读出精神,读出情感……
再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亘古不变的乡愁与思念不就是我们要带给学生的语文吗?试着在语文课堂上给孩子一颗诗心,让他们面对日出日落、风霜雨雪等寻常的景致,面对生离死别等人情百态,能够萌发一些诗意,唤醒一些诗情,这就是学生幸福的人生体验。语文的魅力不就是如此丰富而平易近人吗?
三、积累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生记忆力强,多诵读积累,领悟其意蕴之美、形式之美和音韵之美,方能产生丰富的意会,形成敏锐的语感,最终一生受益。所以每学完一篇文章都应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词语、句子与片段,还要通过课外阅读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等。
学生边积累边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这是最直接的运用。一年级学生学习了新词“五颜六色”来造句,二年级用几个词语“五谷丰登、蚂蚁、苦恼”想象一段话,逐渐使别人文章里的词句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内容。由写句、写片段再到逐步学习文本写作方法的中高年级习作,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精彩的复述课文、仿写课文、续写课文、改写课文、根据课文写感悟、与文中主人公对话等多种练笔形式。“学以致用”就是这样慢慢积淀学生的素养与能力。
总之,“大道至简”,我们的语文课堂要着实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运用能力;同时也要营造愉悦、吸引学生的魅力语文课,让诗意情趣通过具体的语言温暖学生。工具性与人文性完美融为一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氛围,是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渗透着浓浓的人文情怀,是“润物细无声”——真实而又理想的教育境界。
参考文献:
[1]崔峦.在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小学教学参考,2007.01.
[2]朱华贤.“语文味”的构成要素与彰显.小学语文教师,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