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音樂的追求和爱好也逐渐加深。古筝在我国民间器乐演奏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古筝乐器的爱好者数量趋于攀升,不断增加的古筝学习者对于古筝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古筝教学在演奏和授课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本文从古筝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的分析入手,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古筝教学过程中实现“音乐”与“技术”的交融。
关键词:古筝教学;音乐;技术
一.古筝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人们对民族乐器的重视加深,古筝教学逐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古筝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学会古筝的精髓,演奏优美的琴乐,音乐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提高古筝表演中艺术气息的展现,就要求教师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古筝技术。
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说,教师并不能够很好的将艺术与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技术主要是将一首乐曲通过直观的表现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而艺术才能表达出乐曲的情感和灵魂,能够体现出演奏者的个人艺术风格。在现阶段的古筝教学中,教师往往将重点精力都放在了技术的提高上,单纯认为精湛的表演技巧就能够演奏出乐曲的精髓,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教师根据学生所掌握的常规演奏方法和水平对其进行反复的规范化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演奏技巧。但是只是机械性的演奏,却没有情感的投入,聆听着就无法产生共鸣,这也不能够称之为艺术。
此外,是现代的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有的也只是浅尝辄止,略懂其皮毛,学习古典类型的乐器只是为了培养艺术特长或者是为了满足一些功利性的需求,没有真正理解这项乐器的真正内涵。面对古筝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不是朝夕就能予以纠正的,需要长期的积累与实践,这样才能够做到不仅在技术上达到熟练演奏的水平,还能够深刻认识到这首乐曲的精髓,通过乐曲表达自己的情感,促进技术与艺术之间的融合,做到技艺合一。
二、促进古筝教学音乐与技术融合的原因
1.增添课堂趣味性
我国传统的古筝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且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只是刻板的传授演奏技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教学环境,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只有将音乐与技术相融合的,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性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此环境中能提高自身学习热情,从内心真正喜欢上古筝,在同样的旋律中发挥出个人的特色。
2.加深对音乐的体悟
音乐与技术相融合的古筝教学方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体悟,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再停留于表面的旋律和技巧。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文献查找等方式了解乐曲背后的故事,将肢体语言融入到音乐语言中,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肢体语言与音乐情感的完美融合能够更好地演奏出音乐本身内涵,感染古筝音乐的欣赏者。同时,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通过对肢体语言的分析,更深刻地了解古筝音乐中所承载的内涵和意义。
三.如何促进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融合
1.巩固古筝的技术基础
古筝演奏者的技术是熟练掌握古筝的基础,是完美呈现音乐艺术的前提条件。为了更好地实现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相融合,首先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提高学生技术基础。首先应加强学生的指法训练,利用灵活的指法技术完美地诠释音乐内涵;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帮助或者督促学生制定合理的科学化训练计划,让学生自己有所规划,一步步完成任务;再次,教师应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并要求家长在课后的生活中也注重培养古筝初学者良好训练习惯的形成。教师与家长一起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
在现代音乐与技术相融合的古筝教学中,除了注重技术基础的培训之外,良好心态的培养也很重要。学习心态是一个人的态度和心境,间接决定了作品表演的美感,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心态才能更好投入到学习环境中。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多古筝学习者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出现表演失常,大多不是因为技艺的欠缺,而是由于心态不平衡。为了促使学生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教师在古筝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适当鼓励肯定学生,帮助学生分析不良心态出现的原因,多给学生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让学生学生在良好学习心态的带动下,逐渐增强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基础技术。
3.突出肢体训练的重要性
肢体语言是古筝音乐表演中的一种生动的表达方式,是技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化自身肢体语言的灵活性能够丰富古筝演奏的美感和情感。因此,在音乐与技术相融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培养肢体训练意识。在安排学生在基础技术练习的同时,也需要强化其自身的肢体训练,最终提升古筝演奏过程的灵活性。
肢体训练作为技术语言的一部分,在学生熟练掌握演奏技巧的同时,优化自身表演技能,增添演奏的趣味性,让演奏不再空洞刻板,而是更富有情感性,有助于推动古筝表演中音乐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4.加强对音乐的领悟
只有深入透彻的了解音乐的旋律,情感和背后的故事,才能够演奏出富有情感的乐曲。因此,这就要求加强学生对于所演奏音乐的理解。对于加强对音乐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提升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提前查阅音乐的创作由来或历史背景,主动表达自己的理解发挥创造性思维;第二,在古筝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多种形式向学生授课,可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安排学生观赏他人的演奏,在观看演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对比和总结,推动古筝表演中技术与音乐的完美融合。最后,学生在欣赏他人演奏的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取长补短,最终实现自身古筝表演技术的有效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民族乐器的发展和普及,要求我们将古筝教学中的“音乐”与“技术”相融合,改变以往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采取更丰富的教育形式。从巩固古筝的技术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突出肢体训练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对音乐的领悟等将“音乐”与“技术”相融合的教学方法。竭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古筝音乐的表演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罗燕.谈古筝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铜仁学院学报,2008(4).
[2]王 淑 玲.关于建立科学规范社会古筝教学模式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4(8).
[3]赵鲁琴.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
(作者单位:柳州市群众艺术馆)
关键词:古筝教学;音乐;技术
一.古筝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人们对民族乐器的重视加深,古筝教学逐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古筝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学会古筝的精髓,演奏优美的琴乐,音乐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提高古筝表演中艺术气息的展现,就要求教师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古筝技术。
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说,教师并不能够很好的将艺术与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技术主要是将一首乐曲通过直观的表现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而艺术才能表达出乐曲的情感和灵魂,能够体现出演奏者的个人艺术风格。在现阶段的古筝教学中,教师往往将重点精力都放在了技术的提高上,单纯认为精湛的表演技巧就能够演奏出乐曲的精髓,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教师根据学生所掌握的常规演奏方法和水平对其进行反复的规范化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演奏技巧。但是只是机械性的演奏,却没有情感的投入,聆听着就无法产生共鸣,这也不能够称之为艺术。
此外,是现代的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有的也只是浅尝辄止,略懂其皮毛,学习古典类型的乐器只是为了培养艺术特长或者是为了满足一些功利性的需求,没有真正理解这项乐器的真正内涵。面对古筝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不是朝夕就能予以纠正的,需要长期的积累与实践,这样才能够做到不仅在技术上达到熟练演奏的水平,还能够深刻认识到这首乐曲的精髓,通过乐曲表达自己的情感,促进技术与艺术之间的融合,做到技艺合一。
二、促进古筝教学音乐与技术融合的原因
1.增添课堂趣味性
我国传统的古筝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且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只是刻板的传授演奏技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教学环境,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只有将音乐与技术相融合的,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性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此环境中能提高自身学习热情,从内心真正喜欢上古筝,在同样的旋律中发挥出个人的特色。
2.加深对音乐的体悟
音乐与技术相融合的古筝教学方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体悟,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再停留于表面的旋律和技巧。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文献查找等方式了解乐曲背后的故事,将肢体语言融入到音乐语言中,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肢体语言与音乐情感的完美融合能够更好地演奏出音乐本身内涵,感染古筝音乐的欣赏者。同时,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通过对肢体语言的分析,更深刻地了解古筝音乐中所承载的内涵和意义。
三.如何促进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融合
1.巩固古筝的技术基础
古筝演奏者的技术是熟练掌握古筝的基础,是完美呈现音乐艺术的前提条件。为了更好地实现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相融合,首先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提高学生技术基础。首先应加强学生的指法训练,利用灵活的指法技术完美地诠释音乐内涵;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帮助或者督促学生制定合理的科学化训练计划,让学生自己有所规划,一步步完成任务;再次,教师应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并要求家长在课后的生活中也注重培养古筝初学者良好训练习惯的形成。教师与家长一起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
在现代音乐与技术相融合的古筝教学中,除了注重技术基础的培训之外,良好心态的培养也很重要。学习心态是一个人的态度和心境,间接决定了作品表演的美感,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心态才能更好投入到学习环境中。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多古筝学习者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出现表演失常,大多不是因为技艺的欠缺,而是由于心态不平衡。为了促使学生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教师在古筝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适当鼓励肯定学生,帮助学生分析不良心态出现的原因,多给学生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让学生学生在良好学习心态的带动下,逐渐增强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基础技术。
3.突出肢体训练的重要性
肢体语言是古筝音乐表演中的一种生动的表达方式,是技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化自身肢体语言的灵活性能够丰富古筝演奏的美感和情感。因此,在音乐与技术相融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培养肢体训练意识。在安排学生在基础技术练习的同时,也需要强化其自身的肢体训练,最终提升古筝演奏过程的灵活性。
肢体训练作为技术语言的一部分,在学生熟练掌握演奏技巧的同时,优化自身表演技能,增添演奏的趣味性,让演奏不再空洞刻板,而是更富有情感性,有助于推动古筝表演中音乐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4.加强对音乐的领悟
只有深入透彻的了解音乐的旋律,情感和背后的故事,才能够演奏出富有情感的乐曲。因此,这就要求加强学生对于所演奏音乐的理解。对于加强对音乐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提升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提前查阅音乐的创作由来或历史背景,主动表达自己的理解发挥创造性思维;第二,在古筝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多种形式向学生授课,可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安排学生观赏他人的演奏,在观看演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对比和总结,推动古筝表演中技术与音乐的完美融合。最后,学生在欣赏他人演奏的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取长补短,最终实现自身古筝表演技术的有效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民族乐器的发展和普及,要求我们将古筝教学中的“音乐”与“技术”相融合,改变以往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采取更丰富的教育形式。从巩固古筝的技术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突出肢体训练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对音乐的领悟等将“音乐”与“技术”相融合的教学方法。竭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古筝音乐的表演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罗燕.谈古筝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铜仁学院学报,2008(4).
[2]王 淑 玲.关于建立科学规范社会古筝教学模式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4(8).
[3]赵鲁琴.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
(作者单位:柳州市群众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