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人类文明社会,文字语言属于举足轻重的沟通介质和交流措施,在人类文化和文明中,它的含义和重要性毋庸置疑。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小学生语言理解和文字运用。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目的就是切实拔高学生语文综合应用素养,提高语文学习质量以及言意习得能力。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小学语文言意习得存在的问题,探索核心素养下小学生语文深度学习言意习得的方法策略。进而促进小学生言意共生、言意兼得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语文教育;言意习得;教学方式
如今教育改革使得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家长也逐渐重视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小学生言语和意旨学习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点,当然也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小学语文言意学习是整个语文学科的重点内容。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语言和意旨的理解教学,对于小学生今后甚至一生的学习发展都有利,在学习中将会厚积薄发。要把学生言意理解水平提高作为教学的目标,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地探索与创新,采用先进的教学资源,在言意习得教学时应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完善言意教学方法,促使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在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塑造学生更优异的言意习得能力。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言意习得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过于传统、老旧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坚持传统老旧的教学方式,语文言意习得教学理念过于老套,教学形式也只是形式,陈旧的教学理念深刻地影响着这些教师。不管不顾学生的地位,一直认为语文课堂就应该教师主导,学生遵循。在言语和意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下命令者,学生是听从者,学生只能听着命令去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会使学生的言意习得能力有所提高,反倒使学生对言意习得的学习丧失积极性,更不用说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了。不少语文教师自己并不明白深度学习言意习得教学的真正目的,小学生也更是无从得知,学生只觉得言意习得就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知识,考试考好就行。部分教师甚至认为言意习得能力是积少成多的,只能领会不用说教,于是,教师就领着学生片面地读或者背诵句子、读文章,不给学生讲解句子大意或者文章的思想情感,学生也不用知道,只要能够应对考试即可。教师老套的教学理念严重影响小学生言意习得的深度学习效果。
(二)教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单调、陈旧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创新性教学理念,运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对言意习得教学一刀切的情况习以为常,语文教师对于言意习得教学方式既固执又枯燥。教师语文言意习得的讲授只是师讲生听,讲完后就给学生划分任务,学生自主完成,然后教师只在旁监督。没有一点新颖的方式,彻底地将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抛在脑后,更没有尊重可言,结果就是学生没机会掌握正确、新颖的言意习得学习方法,言意习得水平也止步不前,根本不能有效进步,当然也会失去言意习得学习兴趣,所以言意习得学习的质量不高。学生只知道片面的阅读文章,了解一下文章结构,学习方式越发枯燥无聊,使学生丧失对言意习得学习的热情,更没有机会培养深度学习言意习得的能力。
(三)语文言意习得教学课堂气氛沉闷
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言意习得课堂理应是开放式的,小学生可以随意发表关于文章或段落言语和意旨的思想和看法。但实践起来并不是这样,教师为了让小学生言意习得能力有所提高,就要求学生阅读一定量的文章,占用整个深度学习言意习得的教学课堂。为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坚持自己讲解,学生提问机会几乎没有,言意习得课堂没有师生互动,学生和教师虽然同处一个课堂,但是明显处于不同时空,师生间产生了巨大的隔阂,课堂氛围变得沉闷,枯燥。
二、实现言意习得深度学习的教学方法
(一)重视言意具象
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得象忘言,得意忘象。那么教师应该怎么才能做到“言意具象”呢?渊博的中华文化以及充满魅力的文字、语言在纸上跃动,在教学中呈画面,抓意象,找感觉。呈画面是要把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用画像的形式形象地表示出来,如,小动物、植物以及各种人物等;抓意象是要在学生所学的内容中找出象征意义的事物或物体,如,在“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句中抓住季节意象,在课文中用笔画出描述的意象,在成语或四字词语“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中分析出河流及红日意象等;找感觉就是在要学的语文课文或诗词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也做到感同身受,如,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中学生能感受到作者在赏秋,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中学生能感受到作者在悲秋,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叹秋等。通过言意具象的言意习得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言意习得能力。
(二)强调言意结构
引用梁启超的一句话:“有思想。”就是说“语言中有物,语言中有序,有物就是有内容,有序就能成系统”。教师在运用言意结构的方式进行言意习得教学时,应注重两个方法:搭支架、循阶梯。搭支架,顾名思义,就是要搭起逻辑的“脚手架”,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般针对的文章有现实主义文章、科幻作品、神话作品等;循阶梯就是教师在教授的内容基础上再做升华,一步一步开阔学生视野,如,“河水碧绿碧绿的,一阵轻风拂过,泛起一圈圈的波纹”这句话中,学生找出了动词“泛起波纹”,教师可以再循着基础,扩展升华:“卷起波浪、掀起波涛。”在小学语文教材“把眼睛擦亮,把耳朵叫醒,用心灵歌唱”这一单元,让学生用心观察“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等课文的文章结构和描写的意象,看从中能总结出什么。小学语文教师通过搭支架、循阶梯的言意结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度学习言意习得的方法。
(三)注意言意再造
教师在进行言意再造的言意习得教学中,应该帮助小学生划分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低阶思维是指学生对文章记忆和理解应用思维,而对于文章的分析、评估或者评价、创新或者创造属于高阶思维。教师要从三个维度进行言意再造的教学:作延展、求新解、重组创。作延展,就是教师要在所教授的内容之外再进行拓展,如,《精卫填海》这篇神话故事,教师讲完之后,还可以向学生提问,在课文内容上,这个女孩为什么要化为精卫鸟的角色?在整个文本结构上,故事为什么没有做结尾?而在文章的文体上,这一类故事又有什么特点?学生就会认真地思索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又教导学生,什么是神话,神话在于伟大,伟大在于不会结束。求新解,就是在原有学习的内容问题上再升华,探讨更深刻的问题,更加丰富小学生的思想情感,如,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一词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词作者到底是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有没有儿女情长、思乡愁苦?学生都在认真的思虑,教师给学生讲述:这首词其实是以小见大的佳作,作者在词中表达了在行军途中的思乡愁苦、儿女情长,由此厌倦官场,顾念自己的小“家”。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以小见大就是这首词的精妙之处,它没有抑扬顿挫的沉雄,多的是风格、笔调婉约缠绵,但是通过这首词的学习,我们更要明白男儿之志,要满腔热血、慷慨报国保大“家”。重组创,要求教师带着学生学习语文课文知识的同时,重视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和再造能力,如,《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学生知道在情义上要进行语言施救,在知识方面还要进行科普,最终以智慧成功逃脱。然后青头和红头可以进行互换情境,学生也可以发挥想象,互相编故事。教师通过注重言意再造的教学方法,拔高学生言意习得学习水平,塑造更优良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来培养小学生言意习得能力极其重要,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必须要重视小学生言意共生、言意兼得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地去鼓励学生勇敢质疑、勇于提问,主动探索和思考问题。应该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充分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带领学生全方面思考问题,促使学生思维发散,拓展想象空间,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小学生语文言意习得的学习效果,提高语文成绩,帮助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社会打造出一批批的高素质人才。语文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一定要多思考、多实践,珍惜每一次的锻炼和学习机会,博采众家之所长,持续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王莉萍.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言意共生的教学策略研究[J].学苑教育,2021(11):53-54.
[2]陈永顺.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言意共生的教学策略研究[J].学苑教育,2020(24):25-26.
[3]林建妹.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学语文言意共生的策略研究[J].学苑教育,2020(9):37.
(责任编辑:朱福昌)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语文教育;言意习得;教学方式
如今教育改革使得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家长也逐渐重视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小学生言语和意旨学习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点,当然也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小学语文言意学习是整个语文学科的重点内容。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语言和意旨的理解教学,对于小学生今后甚至一生的学习发展都有利,在学习中将会厚积薄发。要把学生言意理解水平提高作为教学的目标,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地探索与创新,采用先进的教学资源,在言意习得教学时应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完善言意教学方法,促使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在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塑造学生更优异的言意习得能力。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言意习得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过于传统、老旧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坚持传统老旧的教学方式,语文言意习得教学理念过于老套,教学形式也只是形式,陈旧的教学理念深刻地影响着这些教师。不管不顾学生的地位,一直认为语文课堂就应该教师主导,学生遵循。在言语和意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下命令者,学生是听从者,学生只能听着命令去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会使学生的言意习得能力有所提高,反倒使学生对言意习得的学习丧失积极性,更不用说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了。不少语文教师自己并不明白深度学习言意习得教学的真正目的,小学生也更是无从得知,学生只觉得言意习得就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知识,考试考好就行。部分教师甚至认为言意习得能力是积少成多的,只能领会不用说教,于是,教师就领着学生片面地读或者背诵句子、读文章,不给学生讲解句子大意或者文章的思想情感,学生也不用知道,只要能够应对考试即可。教师老套的教学理念严重影响小学生言意习得的深度学习效果。
(二)教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单调、陈旧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创新性教学理念,运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对言意习得教学一刀切的情况习以为常,语文教师对于言意习得教学方式既固执又枯燥。教师语文言意习得的讲授只是师讲生听,讲完后就给学生划分任务,学生自主完成,然后教师只在旁监督。没有一点新颖的方式,彻底地将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抛在脑后,更没有尊重可言,结果就是学生没机会掌握正确、新颖的言意习得学习方法,言意习得水平也止步不前,根本不能有效进步,当然也会失去言意习得学习兴趣,所以言意习得学习的质量不高。学生只知道片面的阅读文章,了解一下文章结构,学习方式越发枯燥无聊,使学生丧失对言意习得学习的热情,更没有机会培养深度学习言意习得的能力。
(三)语文言意习得教学课堂气氛沉闷
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言意习得课堂理应是开放式的,小学生可以随意发表关于文章或段落言语和意旨的思想和看法。但实践起来并不是这样,教师为了让小学生言意习得能力有所提高,就要求学生阅读一定量的文章,占用整个深度学习言意习得的教学课堂。为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坚持自己讲解,学生提问机会几乎没有,言意习得课堂没有师生互动,学生和教师虽然同处一个课堂,但是明显处于不同时空,师生间产生了巨大的隔阂,课堂氛围变得沉闷,枯燥。
二、实现言意习得深度学习的教学方法
(一)重视言意具象
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得象忘言,得意忘象。那么教师应该怎么才能做到“言意具象”呢?渊博的中华文化以及充满魅力的文字、语言在纸上跃动,在教学中呈画面,抓意象,找感觉。呈画面是要把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用画像的形式形象地表示出来,如,小动物、植物以及各种人物等;抓意象是要在学生所学的内容中找出象征意义的事物或物体,如,在“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句中抓住季节意象,在课文中用笔画出描述的意象,在成语或四字词语“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中分析出河流及红日意象等;找感觉就是在要学的语文课文或诗词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也做到感同身受,如,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中学生能感受到作者在赏秋,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中学生能感受到作者在悲秋,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叹秋等。通过言意具象的言意习得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言意习得能力。
(二)强调言意结构
引用梁启超的一句话:“有思想。”就是说“语言中有物,语言中有序,有物就是有内容,有序就能成系统”。教师在运用言意结构的方式进行言意习得教学时,应注重两个方法:搭支架、循阶梯。搭支架,顾名思义,就是要搭起逻辑的“脚手架”,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般针对的文章有现实主义文章、科幻作品、神话作品等;循阶梯就是教师在教授的内容基础上再做升华,一步一步开阔学生视野,如,“河水碧绿碧绿的,一阵轻风拂过,泛起一圈圈的波纹”这句话中,学生找出了动词“泛起波纹”,教师可以再循着基础,扩展升华:“卷起波浪、掀起波涛。”在小学语文教材“把眼睛擦亮,把耳朵叫醒,用心灵歌唱”这一单元,让学生用心观察“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等课文的文章结构和描写的意象,看从中能总结出什么。小学语文教师通过搭支架、循阶梯的言意结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度学习言意习得的方法。
(三)注意言意再造
教师在进行言意再造的言意习得教学中,应该帮助小学生划分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低阶思维是指学生对文章记忆和理解应用思维,而对于文章的分析、评估或者评价、创新或者创造属于高阶思维。教师要从三个维度进行言意再造的教学:作延展、求新解、重组创。作延展,就是教师要在所教授的内容之外再进行拓展,如,《精卫填海》这篇神话故事,教师讲完之后,还可以向学生提问,在课文内容上,这个女孩为什么要化为精卫鸟的角色?在整个文本结构上,故事为什么没有做结尾?而在文章的文体上,这一类故事又有什么特点?学生就会认真地思索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又教导学生,什么是神话,神话在于伟大,伟大在于不会结束。求新解,就是在原有学习的内容问题上再升华,探讨更深刻的问题,更加丰富小学生的思想情感,如,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一词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词作者到底是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有没有儿女情长、思乡愁苦?学生都在认真的思虑,教师给学生讲述:这首词其实是以小见大的佳作,作者在词中表达了在行军途中的思乡愁苦、儿女情长,由此厌倦官场,顾念自己的小“家”。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以小见大就是这首词的精妙之处,它没有抑扬顿挫的沉雄,多的是风格、笔调婉约缠绵,但是通过这首词的学习,我们更要明白男儿之志,要满腔热血、慷慨报国保大“家”。重组创,要求教师带着学生学习语文课文知识的同时,重视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和再造能力,如,《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学生知道在情义上要进行语言施救,在知识方面还要进行科普,最终以智慧成功逃脱。然后青头和红头可以进行互换情境,学生也可以发挥想象,互相编故事。教师通过注重言意再造的教学方法,拔高学生言意习得学习水平,塑造更优良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来培养小学生言意习得能力极其重要,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必须要重视小学生言意共生、言意兼得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地去鼓励学生勇敢质疑、勇于提问,主动探索和思考问题。应该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充分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带领学生全方面思考问题,促使学生思维发散,拓展想象空间,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小学生语文言意习得的学习效果,提高语文成绩,帮助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社会打造出一批批的高素质人才。语文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一定要多思考、多实践,珍惜每一次的锻炼和学习机会,博采众家之所长,持续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王莉萍.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言意共生的教学策略研究[J].学苑教育,2021(11):53-54.
[2]陈永顺.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言意共生的教学策略研究[J].学苑教育,2020(24):25-26.
[3]林建妹.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学语文言意共生的策略研究[J].学苑教育,2020(9):37.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