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童话 演绎精彩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q8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童话是一种特殊的幻想文学,它借助奇特的想象摆脱时空的束缚,将平凡的真实世界幻化为美丽的、超现实的境界,为儿童带来无限的惊喜和愉悦,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童话对于儿童的心灵发展非常重要,它的魅力不仅在于丰富的心理意义,而且来自它的文学特性。童话作为儿童精神生命中主要的文学样式,对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升华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运用“表演”这一抓手引导学生进行童话学习,通过动作、对话、想象、创造等形式介绍了几种有趣的教学活动,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童话;表演;想象;创造;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辞海》中说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对于童话类课文的教学,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比较喜欢用“表演”这种行为来表现学习的过程与呈现学习的结果。语文课中的表演应该是指把情节等表现出来,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是凭借表演这一抓手轻松愉快地学习语言文字。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对话表演,让人物“活”起来
  在童话类课文中,往往会出现两个或几个主人公,他们之间的对话是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在我们以前的教学中对此类内容的表演形式主要是采用分角色的朗读,表演时还要加上一个旁白,这样的操作导致表演干巴巴的,学生不能投入文本。因此我们在二年级的“表演”研究中尝试把提示语去掉,把文本语言转化为人物的语言或动作展开。如在《小鹰学飞》的研究课中,我们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师:根据课文提供的内容,把小鹰飞到的地方、此时的心情和老鹰的说法等通过自己的语言说出来,看看哪组最厉害。
  生:自由练习。
  生甲:(扮演小鹰):我飞到大树上了,我已经会飞啦!
  生乙:(扮演老鹰):你飞到了大树的上面,还不算会飞。
  生:小鹰把书上“小鹰已经飞到了大树的上面”,用自己的话告诉了鹰妈妈。
  生:我觉得小鹰和老鹰都把书上的对话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了,很了不起。
  生:我觉得小鹰当时高兴地喊起来,还不是很高兴,声音还可以再响亮些。
  生:(扮演小鹰):我认为小鹰还可以加上动作,脸上带着高兴的表情来说。
  师: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看看第二组的同学是不是就能改正了?加上动作、表情再来表演一次。
  生丙:我飞到大树上面了,我已经会飞啦!
  生丁:(扮演老鹰摇摇头):你飞到了大树的上面,还不算会飞。
  师:注意,老鹰说的是“只比大树飞得高,还不算会飞”,和刚才扮演老鹰的同学说的“飞到了大树的上面,还不算会飞”表达上有些不同。一个强调飞得只比大树高,其实老鹰的话中还有很深的道理的,你听出来了吗?
  生:好像老鹰是说,小鹰飞得还很矮。
  生:我补充,小鹰飞得还很不高,还有能力往上飞的。
  师:小鹰此时的想法跟你们一样,能把小鹰听了老鹰的话后的想法和前面的内容连起来表演,说明你有表演的天赋,如果能加上个称呼就更好了。
  生戊:(扮演小鹰):妈妈,我飞到大树的上面了,我已经会飞啦!
  生戌:(扮演老鹰摇摇头):孩子,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
  生戊:(扮演小鹰):妈妈,我还能往上飞。我还可以飞得再高些的。
  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完小鹰和鹰妈妈的话后,让学生舍弃旁白,进行分角色对话,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填补文本空白,挖掘小鹰的心理活动,最后学生将文本叙述性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演:“妈妈,我飞到大树的上面了,我已经会飞啦!”“孩子,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妈妈,我还能往上飞,我还可以飞得再高些。”可见,教学中的表演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建立在交际性对话的基础上的。
  二、想象表演,让语言“重”起来
  有些童话,全篇没有一点对话在内。如《蚂蚁和蝈蝈》《蜗牛的奖杯》,情节简单,但全文没有一句对话。这样的童话如何实施表演?如果单用动作加以演示,不僅课堂显得无趣,而且尤其不能进行语言训练,长此以往,更会造成语文素养的缺失。如何在这一类童话中通过表演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在研究中运用角色体验、想象补白进行语言的发展。
  如课例《蜗牛的奖杯》:
  (出示图片:很久很久以前的蜗牛)
  师:瞧,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蜗牛,它是什么样子的?
  生1:它的头上有两根小小的触角。
  生2:它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师:谁能把他们俩说的连起来说一说?
  生3:很久很久以前,蜗牛的头上长着两根小小的触角,身上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出示:很久很久以前,蜗牛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学生练习朗读)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蜗牛想飞到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师:它会飞到哪儿,又会看到些什么呢?
  生1:它飞到花园,看花儿争奇斗艳。
  生2:它飞到草丛,看自己的伙伴。
  生3:它飞到树梢,跟小鸟打招呼。
  ……
  师:那只小蜗牛能加上动作向大家介绍介绍自己的本领吗?
  生:(加上动作)我是一只小蜗牛,我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我一会儿飞到花园看花儿争奇斗艳,一会儿飞到草丛和小伙伴玩耍,真自由啊!
  在研究中,我们更加明晰了语文课不是表演课,应是话剧而不是连续剧,我们的表演应该通过独特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征服别人。我想,在童话教学中,我们的课堂更应该是学生发展语言、展示才能的舞台。
  三、创造表演,让阅读“乐”起来
  如何把这些已有的表演经验融入整篇文章中成为一个童话剧呢?在《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课中,我们做了尝试。
  在表演前,我问孩子们:“这篇童话有点长,我们一下子表演完有些困难,你有什么好办法吗?”一个孩子说:“我们可以分成几部分来表演,就像动画片中的一集一集一样。”这个建议被大家采纳了,通过讨论,我们把这个童话剧分成了三部分:小松鼠和蚯蚓的第一次对话(认识花生苗)、小松鼠天天看花生果、小松鼠和蚯蚓的第二次对话(知道花生果长在泥土里)。
  在表演第一部分时,第一组孩子表演纯粹按文本表演对话,小评委提出意见:“表演不生动。”经过讨论,大家很快想到了在《蚂蚁和蝈蝈》一文中的独白语言的运用可以放到这里来。在第二组孩子表演时就变得生动了:
  生1(扮小松鼠):树林旁边长着一些奇怪的植物,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真好看!蚯蚓哥哥,这是什么呀?
  生2(扮蚯蚓指着花生):哦,这是花生。花儿谢了,就结花生果啦!
  生1(边拍手边跳):哦,太好了!等花生结了果,我就去摘下来,留着冬天吃。
  有了第一部分的成功经验,孩子们在后面的表演就显得得心应手了,在全文表演时,虽然没有了以往的旁白,但他们表演起来有声有色,不仅加上了动作,更加重要的是对文本语言进行了加工,并且进行了创造性的表达,使大家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童话的快乐。
  我们运用童话故事的奇妙的想象、动人的故事情节,设计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只是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点创新。它将给我们更多的启发。我们可以走出课本的局限,走向社会,寻找更多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于我们的课堂,丰富我们的课堂。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務,而要想落实这一任务,不仅要注重知识教育,更要注重德育。语文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优良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然后指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问题;渗
【摘要】语文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语文就没有其他学科教育。从古至今,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不仅传承着我们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明,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语文学科的专业特点,既注重学生的遣词造句,又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后者的培养,就更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语言艺术,通过流畅和充满激情的语言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本文概述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指出在
【摘要】关于如何上好语文课的问题,笔者从注重双基训练、注重提高合作探究意识、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完整性、注重诵读、以读促思和注重提升教师的文学素养等五个方面阐述了上好一堂语文课应该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语文课;双基训练;合作探究;教学环节;诵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从教以来一直在思索如何上好一堂课,好课的标准是什么?2015年暑期研修时王迎立老师的课堂无疑给了我答案。通
【摘要】孙绍振教授非常厌恶“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在《名作细读》中他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认为作为语文老  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而又说不出来,或者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我们许多语文教师现在习惯于人云亦云,跟着教参和网络走,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我们如果能够运用孙教授的还原法、对比法等方式才能跳出原本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探究到一个极其普通词句,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下面以
【摘要】不片面地把古文实词翻译当成高考拿分的途径,而将其视为提升语文学科能力,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切入点。思考如何在高中古文阅读训练中,提升实词翻译的准确度;如何通过落实实词翻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高效完成积累、理解、推断、应用等认知历程,帮助学生达到语文表达和思考的更高层次。  【关键词】逐字落实;引申;立足语境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日常生活中,人随时随地都会产生喜怒哀乐等复杂的情绪变化,它并非凝固不化而是瞬息万变,甚至有时难以捉摸,很难预见、把握与掌控。就教学而言亦然。你正津津有味地讲述一个题目或探讨一个问题,假如眼前突然出现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轻佻小动作,一个意外的令人厌烦的眼神,一个莫名的微笑,抑或一个轻微的响动……在课堂这样的特殊环境里这些举动极有可能变为强刺激物而释放强有力的信号会使你分神、令你烦躁而分散注意力,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传统的语文教学习惯将阅读和写作分开教学,这严重地打破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导致教学的效果很不理想。如今提倡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让学生在品味文本的同时学习写作的技巧。本文主要研究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而写作教学正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鉴赏教学与情境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鉴赏;作文教学;情景教学;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情境教学与文章鉴赏都是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常见手段,但如何提高这两种教学方法的实效性,实现对情境教学与鉴赏教学的有效运用却需要
【摘要】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重要路径。但现实中,高中学生课外阅读匮乏,特别是对于生源基础弱的学生更是如此。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并养成自主、自觉阅读和终身阅读的习惯,就显得尤为必要。基于此,并结合校情,我们选择从微观活动的角度切入,对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进行探究和创新,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合作;生成  【中图分类号
【摘要】陶行知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所以,教师要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需以学生的学为本,做到“以学定教”。智障学生由于个体差异大,如何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自身能力水平来“以学定教”是提高培智语文课堂成效的关键。  【关键词】以学定教;兴趣点;生活化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