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个所谓的“双减政策”迅速引起了社会的热切关注,也影响到了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数学作为小学阶段乃至整个学生生涯的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有积极的影响。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切实的实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的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化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基于此,本文以北师大版三年级教材为例,就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展开了探究,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关键字:双减;小学;数学;生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更需要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人才。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教师教授知识的地方,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仍然没有改变传统老师主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这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甚至对数学产生排斥心理。在当前“双减”政策主要分为校外和校内两个部分。作为校内部分,教师要认真分析目前课堂教学的问题,反思不足,创新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更好地优化课堂,应该及时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师生互动,努力促进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提高课堂的效率。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自主思考能力
教师在展开小学数学教学时,首先应当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化的去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积极地和学生之间展开互动,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一旦学生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的提升,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会事半功倍。
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第一课《小树有多少课》这节内容时,首先,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版数的口算乘法以及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数学和实际生活之间所存在的密切联系。在具体展开教学时,我先带领同学们一起复习了乘法口诀,为了让同学们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我采取了接力背诵的方式。接着正式进入新课,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教学图,图上共有三捆树,每捆树有20棵,问一共有多少棵小树?我让同学们先自己去解决这道问题,很快同学们给了我两种答案。第一种:20+20+20=60第二种:20×3=60,然后我继续让同学们思考20×3计算的时候,大家是怎么想的?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最终同学们通过独立思考和组员合作发展了规律:2×3=6,所以2×30=60。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去完成课后练习的1到3小题,要求1、2题同学们独立完成,第3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同学们可以任意组合成小组展开探究。整节课,同学们始终处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状态中,而我仅仅是作为一个引导者,但是本节课的效果却十分让人满意。由此可见,一堂高效的数学课,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要有意识地去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展开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时候,也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性,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针对不同性格,不同学习能力给予不同的指导方式。鼓励学生自主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去建立自己独特的思维逻辑。数学作为一门灵活性较强的科目,有的时候虽然是相同的题型,但是却有多种解题的方法,教师应该充分的去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问题。
例如,我在讲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六节《除法》这节内容时,里面有这样一道题:一个数的5倍是125,求这个数是多少?这种题我们就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解答。第一种用代数法:找到这个问题的单位“1”去判断它是否是未知,如果未知就用除法,如果已知就用乘法。第二种用方程法:根据题意我们就可以得到他们的等量关系,这个数×5=125,根据“乘数=积÷另一个乘数”关系就可以列出125÷5,所得数就是所求数。不管是在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教师都去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有意识地去设计一些有多种思路的作业,让学生在做题中去潜移默化的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一堂课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学习状态,如此,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來调动学生的探究心理。数学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要求比较高,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这方面的能力还极为欠缺,加上小学生学习状态不稳定,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就需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比如将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讲解。
在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面积》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及灵活的动画视频来解释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真正从原理上理解了这些公式的由来,再也不是去死记硬背的记数学公式,这种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模式更加科学,也对培养小学生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结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下,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深刻理解“双减”政策含义的基础上,有效地构建生本课堂,努力做到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要充分地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中,让学生主动的、创造性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周霞.论“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J].宁夏教育,2021(10):6-7.
[2]王崔英姿.把准学习起点 构建生本课堂——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J].新课程,2021(40):189.
关键字:双减;小学;数学;生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更需要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人才。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教师教授知识的地方,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仍然没有改变传统老师主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这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甚至对数学产生排斥心理。在当前“双减”政策主要分为校外和校内两个部分。作为校内部分,教师要认真分析目前课堂教学的问题,反思不足,创新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更好地优化课堂,应该及时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师生互动,努力促进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提高课堂的效率。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自主思考能力
教师在展开小学数学教学时,首先应当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化的去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积极地和学生之间展开互动,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一旦学生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的提升,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会事半功倍。
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第一课《小树有多少课》这节内容时,首先,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版数的口算乘法以及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数学和实际生活之间所存在的密切联系。在具体展开教学时,我先带领同学们一起复习了乘法口诀,为了让同学们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我采取了接力背诵的方式。接着正式进入新课,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教学图,图上共有三捆树,每捆树有20棵,问一共有多少棵小树?我让同学们先自己去解决这道问题,很快同学们给了我两种答案。第一种:20+20+20=60第二种:20×3=60,然后我继续让同学们思考20×3计算的时候,大家是怎么想的?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最终同学们通过独立思考和组员合作发展了规律:2×3=6,所以2×30=60。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去完成课后练习的1到3小题,要求1、2题同学们独立完成,第3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同学们可以任意组合成小组展开探究。整节课,同学们始终处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状态中,而我仅仅是作为一个引导者,但是本节课的效果却十分让人满意。由此可见,一堂高效的数学课,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要有意识地去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展开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时候,也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性,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针对不同性格,不同学习能力给予不同的指导方式。鼓励学生自主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去建立自己独特的思维逻辑。数学作为一门灵活性较强的科目,有的时候虽然是相同的题型,但是却有多种解题的方法,教师应该充分的去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问题。
例如,我在讲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六节《除法》这节内容时,里面有这样一道题:一个数的5倍是125,求这个数是多少?这种题我们就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解答。第一种用代数法:找到这个问题的单位“1”去判断它是否是未知,如果未知就用除法,如果已知就用乘法。第二种用方程法:根据题意我们就可以得到他们的等量关系,这个数×5=125,根据“乘数=积÷另一个乘数”关系就可以列出125÷5,所得数就是所求数。不管是在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教师都去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有意识地去设计一些有多种思路的作业,让学生在做题中去潜移默化的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一堂课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学习状态,如此,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來调动学生的探究心理。数学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要求比较高,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这方面的能力还极为欠缺,加上小学生学习状态不稳定,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就需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比如将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讲解。
在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面积》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及灵活的动画视频来解释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真正从原理上理解了这些公式的由来,再也不是去死记硬背的记数学公式,这种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模式更加科学,也对培养小学生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结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下,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深刻理解“双减”政策含义的基础上,有效地构建生本课堂,努力做到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要充分地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中,让学生主动的、创造性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周霞.论“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J].宁夏教育,2021(10):6-7.
[2]王崔英姿.把准学习起点 构建生本课堂——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J].新课程,2021(4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