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关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知道,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并不能单靠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我们还必须充分整合学校各种资源,挖掘其隐性功能,力争从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出发,提升学生习作水平。
【关键词】整合 学校资源 提升 学生习作
一、推行阅读考级制度,夯实学生习作基础
古人说:“勤于读书,逸于写作”只有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才能写好作文。为了保证课外阅读的开展,我校充分注重发挥学校图书馆的借阅功能,我们每周抽出两节课作为阅读课,由学校统筹安排,列入课程表,这样,每天上午第三节课和下午都安排有学生静静地坐在阅览室任意选择,自由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大量的阅读激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为了更好的督促学生课外阅读,我们竹箦小学还试行了“阅读考级”制度,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夯实学生的习作基础。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我们对“阅读考级”的测试形式做一些尝试,我们为学校推荐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中的每一本书都精心制做了一个个“阅读考级得分卡”(满分为100分),而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读书情况,随时、自愿申报参加考核,我们规定一学期累计得分超过四千分的同学授予“四星级读书博士”称号。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爱好,自由选读一些有意义的图书,参加附加分的考核(写读后感形式),一学期累计得分超过五千分的同学授予“五星级读书博士”称号。其阅读考级的成绩作为学生学习语文优劣的主要标志之一。
二、助广播站的辐射效应,让学生勤于习作
“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和重头戏,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我校红领巾广播站通常于每周的星期一、三、五定时播音,每次节目为一刻钟左右。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好学校“红领巾广播站”这块资源,挖掘其隐性功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我们竹箦小学在此做了一些尝试。首先,我们特意选派了两位年轻能干的骨干老师负责红领巾广播站的日常指导工作,一位担任写作指导老师,一位担任播音指导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全员参与,我们首先在全校开展了一次招聘“小记者、小播音员”活动,让学生通过写自荐信的形式积极报名,然后通过演讲来确定小记者、小播音员的人选,通过这次报名活动有力的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我们有在各班设立了“红领巾广播站”的投稿箱。我们注重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让“红领巾广播站”播出的所有稿件全部让学生自己进行采写,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根据“红领巾广播站”的各项栏目内容,或介绍身边的凡人琐事,或就某事发表自己的感想,或摘录某些佳段,力争发动每一位 学生都投入到写作中来,让学生勤于习作。每当听到自己的稿件被录用时,同学们都不禁喜形于色,更加能促使他(她)投入到写作中去。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投稿热情,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奖励机制,如每学期如果被“红领巾广播站”录用稿件五篇,那么期末作文成绩可以免试为优。
三、巧借学校各项活动,让学生积累习作的素材
在创建、巩固、发展作文办学特色的浓厚氛围的熏陶下,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作文实践的空间,我们竹箦小学每年都积极开展各项综合活动。例如,在一年一度的“红领巾文体活动月”“科普活动月”的基础上,我们每学期还开展了“低年级讲故事比赛”“中高年级古诗文大比拼”“科技知识辩论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的必须意识得到培养,才华得到展示,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竞赛,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一些具体现象和问题,开展动手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发挥创造才能。于是一件件精美的小制作如笔筒、装饰画、手工纺织物脱颖而出,一项项构思独特的小发明,如“外吸式钢笔”“盲人杯子”“自动驱蝇器”“吸尘黑板擦”等在省市比赛中频频获奖。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吧构想的过程和实践经过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并为此举办“创造杯”小论文竞赛,这不仅锻炼了学生求新求异思维,而且升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利用文学社指导功效,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我们竹箦中心小学于2002年成立了“小牛文学社”“小牛文学社”的成立顺应了学生爱好写作的需要,也是巩固发展特色的一步重要举措。近年来,文学社活动逐步深入。首先,依据学生特点,将原先统一组建的文学社在各个年级成立了分社,拥有社员二百多名。我们还创设了我们自己的社刊《小牛作文月报》《小牛作文周刊》,并且我们还正在出一本我们自己小学生的作文书——“校园风景线》。报刊也因此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出刊,落实责任,实实在在地给相应年级的学生以促进,指导,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其次,我们文学社活动更注重实践性,融入了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菜市场内有过他们初学买菜的兴奋;烈士墓前有他们驻足缅怀的身影;养殖场内留下了他们认真观察的足迹;大街上有过他们被拒绝采访的尴尬……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参与得更多,积累得也更多。
(作者单位: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整合 学校资源 提升 学生习作
一、推行阅读考级制度,夯实学生习作基础
古人说:“勤于读书,逸于写作”只有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才能写好作文。为了保证课外阅读的开展,我校充分注重发挥学校图书馆的借阅功能,我们每周抽出两节课作为阅读课,由学校统筹安排,列入课程表,这样,每天上午第三节课和下午都安排有学生静静地坐在阅览室任意选择,自由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大量的阅读激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为了更好的督促学生课外阅读,我们竹箦小学还试行了“阅读考级”制度,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夯实学生的习作基础。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我们对“阅读考级”的测试形式做一些尝试,我们为学校推荐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中的每一本书都精心制做了一个个“阅读考级得分卡”(满分为100分),而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读书情况,随时、自愿申报参加考核,我们规定一学期累计得分超过四千分的同学授予“四星级读书博士”称号。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爱好,自由选读一些有意义的图书,参加附加分的考核(写读后感形式),一学期累计得分超过五千分的同学授予“五星级读书博士”称号。其阅读考级的成绩作为学生学习语文优劣的主要标志之一。
二、助广播站的辐射效应,让学生勤于习作
“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和重头戏,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我校红领巾广播站通常于每周的星期一、三、五定时播音,每次节目为一刻钟左右。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好学校“红领巾广播站”这块资源,挖掘其隐性功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我们竹箦小学在此做了一些尝试。首先,我们特意选派了两位年轻能干的骨干老师负责红领巾广播站的日常指导工作,一位担任写作指导老师,一位担任播音指导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全员参与,我们首先在全校开展了一次招聘“小记者、小播音员”活动,让学生通过写自荐信的形式积极报名,然后通过演讲来确定小记者、小播音员的人选,通过这次报名活动有力的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我们有在各班设立了“红领巾广播站”的投稿箱。我们注重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让“红领巾广播站”播出的所有稿件全部让学生自己进行采写,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根据“红领巾广播站”的各项栏目内容,或介绍身边的凡人琐事,或就某事发表自己的感想,或摘录某些佳段,力争发动每一位 学生都投入到写作中来,让学生勤于习作。每当听到自己的稿件被录用时,同学们都不禁喜形于色,更加能促使他(她)投入到写作中去。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投稿热情,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奖励机制,如每学期如果被“红领巾广播站”录用稿件五篇,那么期末作文成绩可以免试为优。
三、巧借学校各项活动,让学生积累习作的素材
在创建、巩固、发展作文办学特色的浓厚氛围的熏陶下,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作文实践的空间,我们竹箦小学每年都积极开展各项综合活动。例如,在一年一度的“红领巾文体活动月”“科普活动月”的基础上,我们每学期还开展了“低年级讲故事比赛”“中高年级古诗文大比拼”“科技知识辩论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的必须意识得到培养,才华得到展示,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竞赛,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一些具体现象和问题,开展动手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发挥创造才能。于是一件件精美的小制作如笔筒、装饰画、手工纺织物脱颖而出,一项项构思独特的小发明,如“外吸式钢笔”“盲人杯子”“自动驱蝇器”“吸尘黑板擦”等在省市比赛中频频获奖。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吧构想的过程和实践经过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并为此举办“创造杯”小论文竞赛,这不仅锻炼了学生求新求异思维,而且升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利用文学社指导功效,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我们竹箦中心小学于2002年成立了“小牛文学社”“小牛文学社”的成立顺应了学生爱好写作的需要,也是巩固发展特色的一步重要举措。近年来,文学社活动逐步深入。首先,依据学生特点,将原先统一组建的文学社在各个年级成立了分社,拥有社员二百多名。我们还创设了我们自己的社刊《小牛作文月报》《小牛作文周刊》,并且我们还正在出一本我们自己小学生的作文书——“校园风景线》。报刊也因此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出刊,落实责任,实实在在地给相应年级的学生以促进,指导,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其次,我们文学社活动更注重实践性,融入了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菜市场内有过他们初学买菜的兴奋;烈士墓前有他们驻足缅怀的身影;养殖场内留下了他们认真观察的足迹;大街上有过他们被拒绝采访的尴尬……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参与得更多,积累得也更多。
(作者单位: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