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闪烁人文精神的光芒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zhaozhi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教育就是人的教育。要从“人文”的高度对人的生命发展加以关照。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指导朗读中体现教学的人文性。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发展,要让学生学会选择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形式,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关键词 人文教育 教学方式 自主学习 关注发展
  
  语文是一门飞扬着创编者灵性的由特殊教学内容形成的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它不仅是一门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能力的课程,更是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其人格素养的特殊载体。语文教育就是人的教育。要从“人文”的高度对人的生命发展加以关照。这里的“人文”既包括人的文化性,又包括文化的人性,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就得变“教师强加体验”为“学生亲历体验”,变“讲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课堂权威”“话语霸权”为“课堂民主”“心灵沟通”。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每篇文章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理解则离不开思想感情的体会。如果单纯教字、词、句、篇,师生则游离于文本情感之外,把本来生动感人的文本,讲得形散神离,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人物的音容笑貌不见了,景物的情感淡漠了,文本的人文内涵没有了。失去了对情感的体会,也就失去了文本的灵魂。这种只讲其表、不解其理的程式化的教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后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挖掘和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把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本讲得情景交融,达到“情融融、意切切”的境界。实现语文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语文教师应该教导学生拥抱生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二、在指导朗读中体现教学的人文性
  
  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文本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实践活动,才能体味文本的人文内涵。感情投入了,文章的内涵也便知晓了。范读课文、指导朗读是传导感情的重要手段。教师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的诱发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做到精神饱满、神态自若、富有青春活力,给学生一种蓬勃向上的感染力量。特别要通过教师的范读传导感情。当教师的心融于文章之中、真情注入课文之中时,感情就自然流露出来,传导给学生。仅仅做精彩的范读是不够的,还要适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评价。引导的方法有很多:重点语句的指名朗读,读后再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设计深浅适度、能激起学生思维浪花的问题,让学生找到一条走向情感家园的捷径;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交流朗读心得等等。在这其中,教师的引导是必不可或缺的。教师的引导还可以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真情告白”。
  
  三、自由选择适合的个性化阅读方式
  
  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差异性,要让学生根据兴趣、水平、需要,学会选择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形式,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时,让学生运用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展开充分自主的学习。有的同学通过朗读来领悟,有的同学将描写精彩的段落背了下来,有的同学借助收集到的有关邱少云的资料学习课文,还有的同学则以写诗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学文后的感受。这样各有各的见解,各有各的表达方式,学生平时在生活中积淀的经验和审美意识全部被调动起来了。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还感受到他没有感受过的景象,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
  作为教师,只要学生处于内心与文字的交流状态,就应支持他们的阅读方式。在课堂中中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师生平等,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氛围。譬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特别喜欢表演,愿意用自己的肢体、表情表达他们的情感。我就鼓励他们自由组合,演一演,把自己阅读中的体验表现出来。学生表演的过程,往往就是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演完了,也就把阅读的体验表现出来了。
  语文课程充满了人性的积淀、人品的精华、人情的意蕴、人世的阅历和人间的沧桑,处处闪耀着人文的光彩。让我们举起现代人文的旗帜,让语文课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吧!
其他文献
回望2011年,我们身边也发生着各种改变,这一点我们从2011年十大流行语中就可以看出来,尽管这些改变或好或坏,或令人欣喜,或充满苦痛,但它们都切实存在并有迹可循。一、亲“亲
越来越多的专家尖锐地指出:语文教学质量不高,首要原因不在于教学方法,而在于教学内容。王荣生教授在《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中反复提到“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问题,表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关键是提高阅读能力,许多大作家谈到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认为那是得益于孩提时代多看书.语文新课程标准虽然对阅读的要求分得细,提得高,但整个小学阶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学科中的主题内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与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与创造。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
摘要: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的个体性心理活动过程,更是课堂内各种角色群体性交互作用的过程。从课堂教学角色的转化规律和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出发,应该致力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正式角色的淡化、学生非正式角色的强化和教师、学生非正式角色的非强制性转化。  关键词 课堂教学角色 群体性交互作用 非强制性转化    根据角色主体的社会身份,以及角色功能与课堂教学任务本身的联系,课堂教学中各种角色可以
经常挂在嘴上说的话。人们通常称之为“口头禅”,如“差不多”“妥了”之类。但这些话并非禅语.何以要叫“口头禅”呢?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正经历着一场变革,填鸭式的教学不再符合我们的需要,那种刻板式的教学已渐渐远离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
“米兰心里轻轻地动了一下。她想,这么多玫瑰挤在一起,实在是太浪费太可惜了。她一点也不贪心,只要能把挡住窗子的几朵玫瑰送给她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娜塔莉的妈妈有了花。这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艺术表达的方式,也具备辅助德育的重要功能。借助音乐教育这一方式开展好学校德育工作,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的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素养和陶冶情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