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发展性教育评价倡导“以人文本“的理念,指导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彩阳光卡”在设计内容上强调全面规范,在实施步骤上强调系统考评,在效果评价上强调循序渐进、代际互动、实践体验。
[关键词] 发展性教育评价;多彩阳光卡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性评价成了学校班主任工作的难题。《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探索科学的评价办法,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一目标是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发展为导向,进而激发和培养评价对象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最终促使评价对象积极主动地发展。发展性教育评价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在此背景下,多彩阳光卡应运而生。阳光卡使班级与家庭的联系更加密切,使德育的合力显著增强,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它真正成了学生品行养成的行为指南,成为记录与引导他们成长轨迹的业绩相册。
一、设计内容
“道德教育在本质上应该是一种人格的、生命的、完整生活质量的教育”,小学生德育的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在一年级开始接手新班时,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如何让学生发展呈现能动的螺旋上升的特点。内容上,依据“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目标分解训导达成要求”进行分解,由大到小、由小化细,形成纵向呈系列、横向相关联的训导目标;把训导目标分解为“白、绿、黄、红”四阶段训导点,力求梯度分明,循序渐进,要求明确,以便于实践操作。
二、实施步骤
多彩阳光卡分為“白——绿——黄——红”四种等级卡,白色为第一级,红色为最高级,一周量化,每月一评。每学期的第一个月,每名学生统一拿白卡,每周五晨会,白色阳光卡被发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评和互评,根据一周的表现对四个版块的各项内容评出相应星级,周五放学后学生把阳光卡带回家,家长在家庭多彩阳光卡上进行量化,再于周一带回学校上交。依次类推,第二个月的第一周学生首先把前一个月四周内在校和在家各方面的得星数加起来,统计上个月的总星数,再根据月等第按比例评出30%品行优秀的学生在第二个月换用绿色的家校联系卡,其他学生继续使用白卡。由此,到学期末最后一周进行考评时,被评为当月优秀并已拿到两张红卡者,将被授予“阳光之星”的光荣称号;当月考评优秀并拿到一张红卡的学生将被授予“阳光少年”的光荣称号。一周一评,一月一结,一学期一总结,学生的品行得到了系统考评。
三、效果评价
(一)循序渐进,强调养成教育
在设计多彩阳光卡的时候,首先,教师要考虑体现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因此设计的内容是与时俱进的,围绕着学生基本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术技能素质的培养目标,将评价内容进行细化、量化,为学生行为养成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标准和坐标,使学生更清楚“我该做什么”。其次,在评价方式上,注意了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结合,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侧重于形成性评价,让学生在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基础上,强化行为内化,做行动上的“巨人”。最后,在评价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师评定与家长、社区参评相结合的方式,引领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德育评价的效果。实践表明,学生德育现状呈现螺旋式上升,班级整体面貌焕然一些,实现了魏书生的部分教育理念: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都是自己的主人。
(二)家校合一,强调代际互动
每周五下午放学前,班主任会把学生在校一周的情况考评打星,让学生带回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行为表现中的突出进步或动向向家长做一个提示,对于重点生多鼓励、多引导。同样,父母也将孩子在家的一周表现测评打分,如实地反馈给学校,让孩子于下周一带到学校,并在“家长寄语”专栏中及时提醒老师注意孩子品行中的那些真实问题。家长在测评打分时,可以召开家庭民主讨论会,采取商量式打分,让学生有一个自我教育与发展的空间。
教师和家长考评的原则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注重鼓励性、期待性,甚至有较大程度的宽容,更着眼于孩子的发展,一般不采用严厉批评、否定性评价或惩罚性评语等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在充满希望中不断矫正品行中的缺点。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曾提出一个崭新的道德教育理念: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依据在“阳光卡”设计中对每个学生的道德考评要求,家长在给孩子测评时,无疑也在给自己测评;孩子在被测评时,同时也在测评父母。于是,家庭代与代之间有了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互动”与“互长”。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学生均在卡中收获,在卡中成长,解决了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严重误区:重“教”轻“学”,重视父母对孩子的教,忽视父母向孩子的学.
(三)着眼发展,强调实践体验
“各种道德实践活动都要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并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和文体活动结合起来,注意寓教于乐,满足兴趣爱好,使未成年人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所提出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挣脱说教灌输的桎梏,就必须丰富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内化,使教育过程生动化。
1.精心设计主题性道德实践活动。每年结合学校大型活动,班级精心组织和开展班级丰富多彩的活动,把道德教育内容融于其中,在活动与交往中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判断、选择和应变能力,让班级学生过上一种快乐的、积极的、有意思的道德生活。例如在“展示自己,我能行”班级系列评比中,强调的是拓展比赛领域,讲究全体参与,强调实践过程,注重内心体验,追求品行陶冶。班级学生参与了各项角逐,故事大王、小书法家、小主持人、速算能手、象棋能手、小舞蹈家等相继产生。所有的学生都在班级活动中得到了磨砺,耐挫力更是大大增强.在小主持人大赛中,通过初赛的二十名参赛选手要经过三个环节的考验,每一环节都将有选手被淘汰,就是在这残酷的优胜劣汰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大大增强,才华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同时在比赛中形成了美“好友圈子”,这是一种和谐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志趣相投的学生积极走到一起,形成了愉悦的合作氛围,学生获得了不同的道德体验和凝聚力,也为自己的阳光卡增添了不少的星数。
2.高度重视平凡生活中的道德实践活动。平时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不是刻意精心组织的,但却朴素自然,同样充满着丰富的道德体验。如主动打扫教室卫生、自动承担黑板报布置、给教室花草浇水……考评中,特别强调要根据主题性实践与非主题性实践活动两方面的表现来测评,尤其要关注学生平时的品行习惯表现。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依然坚守自己的道德行为,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
在家长会上,一位学生的爷爷称赞阳光卡设计得太好了:“自从有了阳光卡,我们就知道该从哪儿去教育了,我孙女也像换了个人,作为一名老德育工作者,作为爷爷,我确确实实感到它的教育威力。”一位农村家长说:“有了阳光卡,我对孩子的教育就有了底,就知道该从哪儿去教育他了。”学生说:“我喜欢阳光卡,它记录了我成长的过程,让我变得更加积极向上。”“读着班级成长栏里的阳光少年的故事,我觉得他们都是我可以触摸到的学习榜样,他们的事迹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着我的成长”。
一张卡就是一个班级的文化。沐浴着阳光文化,学生在这片园地里不断地生长着、收获着……几年来,它伴随着学生走过了一段难忘的征程,引着学生前进的道路,成为学生品行养成的明镜,更是连接学校和家庭德育的桥梁与纽带,学生喜欢阳光卡,亲切地称它为“知心朋友”。
参考文献:
[1]林春玲.让每一个孩子都闪耀——谈精细化管理策略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20).
[2]张宏庆.开展“每月一事”活动构建新型德育模式[J].甘肃教育,2020(3).
(责任编辑:姜波)
[关键词] 发展性教育评价;多彩阳光卡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性评价成了学校班主任工作的难题。《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探索科学的评价办法,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一目标是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发展为导向,进而激发和培养评价对象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最终促使评价对象积极主动地发展。发展性教育评价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在此背景下,多彩阳光卡应运而生。阳光卡使班级与家庭的联系更加密切,使德育的合力显著增强,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它真正成了学生品行养成的行为指南,成为记录与引导他们成长轨迹的业绩相册。
一、设计内容
“道德教育在本质上应该是一种人格的、生命的、完整生活质量的教育”,小学生德育的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在一年级开始接手新班时,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如何让学生发展呈现能动的螺旋上升的特点。内容上,依据“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目标分解训导达成要求”进行分解,由大到小、由小化细,形成纵向呈系列、横向相关联的训导目标;把训导目标分解为“白、绿、黄、红”四阶段训导点,力求梯度分明,循序渐进,要求明确,以便于实践操作。
二、实施步骤
多彩阳光卡分為“白——绿——黄——红”四种等级卡,白色为第一级,红色为最高级,一周量化,每月一评。每学期的第一个月,每名学生统一拿白卡,每周五晨会,白色阳光卡被发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评和互评,根据一周的表现对四个版块的各项内容评出相应星级,周五放学后学生把阳光卡带回家,家长在家庭多彩阳光卡上进行量化,再于周一带回学校上交。依次类推,第二个月的第一周学生首先把前一个月四周内在校和在家各方面的得星数加起来,统计上个月的总星数,再根据月等第按比例评出30%品行优秀的学生在第二个月换用绿色的家校联系卡,其他学生继续使用白卡。由此,到学期末最后一周进行考评时,被评为当月优秀并已拿到两张红卡者,将被授予“阳光之星”的光荣称号;当月考评优秀并拿到一张红卡的学生将被授予“阳光少年”的光荣称号。一周一评,一月一结,一学期一总结,学生的品行得到了系统考评。
三、效果评价
(一)循序渐进,强调养成教育
在设计多彩阳光卡的时候,首先,教师要考虑体现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因此设计的内容是与时俱进的,围绕着学生基本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术技能素质的培养目标,将评价内容进行细化、量化,为学生行为养成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标准和坐标,使学生更清楚“我该做什么”。其次,在评价方式上,注意了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结合,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侧重于形成性评价,让学生在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基础上,强化行为内化,做行动上的“巨人”。最后,在评价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师评定与家长、社区参评相结合的方式,引领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德育评价的效果。实践表明,学生德育现状呈现螺旋式上升,班级整体面貌焕然一些,实现了魏书生的部分教育理念: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都是自己的主人。
(二)家校合一,强调代际互动
每周五下午放学前,班主任会把学生在校一周的情况考评打星,让学生带回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行为表现中的突出进步或动向向家长做一个提示,对于重点生多鼓励、多引导。同样,父母也将孩子在家的一周表现测评打分,如实地反馈给学校,让孩子于下周一带到学校,并在“家长寄语”专栏中及时提醒老师注意孩子品行中的那些真实问题。家长在测评打分时,可以召开家庭民主讨论会,采取商量式打分,让学生有一个自我教育与发展的空间。
教师和家长考评的原则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注重鼓励性、期待性,甚至有较大程度的宽容,更着眼于孩子的发展,一般不采用严厉批评、否定性评价或惩罚性评语等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在充满希望中不断矫正品行中的缺点。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曾提出一个崭新的道德教育理念: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依据在“阳光卡”设计中对每个学生的道德考评要求,家长在给孩子测评时,无疑也在给自己测评;孩子在被测评时,同时也在测评父母。于是,家庭代与代之间有了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互动”与“互长”。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学生均在卡中收获,在卡中成长,解决了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严重误区:重“教”轻“学”,重视父母对孩子的教,忽视父母向孩子的学.
(三)着眼发展,强调实践体验
“各种道德实践活动都要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并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和文体活动结合起来,注意寓教于乐,满足兴趣爱好,使未成年人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所提出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挣脱说教灌输的桎梏,就必须丰富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内化,使教育过程生动化。
1.精心设计主题性道德实践活动。每年结合学校大型活动,班级精心组织和开展班级丰富多彩的活动,把道德教育内容融于其中,在活动与交往中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判断、选择和应变能力,让班级学生过上一种快乐的、积极的、有意思的道德生活。例如在“展示自己,我能行”班级系列评比中,强调的是拓展比赛领域,讲究全体参与,强调实践过程,注重内心体验,追求品行陶冶。班级学生参与了各项角逐,故事大王、小书法家、小主持人、速算能手、象棋能手、小舞蹈家等相继产生。所有的学生都在班级活动中得到了磨砺,耐挫力更是大大增强.在小主持人大赛中,通过初赛的二十名参赛选手要经过三个环节的考验,每一环节都将有选手被淘汰,就是在这残酷的优胜劣汰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大大增强,才华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同时在比赛中形成了美“好友圈子”,这是一种和谐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志趣相投的学生积极走到一起,形成了愉悦的合作氛围,学生获得了不同的道德体验和凝聚力,也为自己的阳光卡增添了不少的星数。
2.高度重视平凡生活中的道德实践活动。平时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不是刻意精心组织的,但却朴素自然,同样充满着丰富的道德体验。如主动打扫教室卫生、自动承担黑板报布置、给教室花草浇水……考评中,特别强调要根据主题性实践与非主题性实践活动两方面的表现来测评,尤其要关注学生平时的品行习惯表现。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依然坚守自己的道德行为,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
在家长会上,一位学生的爷爷称赞阳光卡设计得太好了:“自从有了阳光卡,我们就知道该从哪儿去教育了,我孙女也像换了个人,作为一名老德育工作者,作为爷爷,我确确实实感到它的教育威力。”一位农村家长说:“有了阳光卡,我对孩子的教育就有了底,就知道该从哪儿去教育他了。”学生说:“我喜欢阳光卡,它记录了我成长的过程,让我变得更加积极向上。”“读着班级成长栏里的阳光少年的故事,我觉得他们都是我可以触摸到的学习榜样,他们的事迹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着我的成长”。
一张卡就是一个班级的文化。沐浴着阳光文化,学生在这片园地里不断地生长着、收获着……几年来,它伴随着学生走过了一段难忘的征程,引着学生前进的道路,成为学生品行养成的明镜,更是连接学校和家庭德育的桥梁与纽带,学生喜欢阳光卡,亲切地称它为“知心朋友”。
参考文献:
[1]林春玲.让每一个孩子都闪耀——谈精细化管理策略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20).
[2]张宏庆.开展“每月一事”活动构建新型德育模式[J].甘肃教育,2020(3).
(责任编辑: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