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色·生·香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lyse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联。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一、 活——做一个“活泼泼”的读书人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而知识的获得与阅读是分不开的。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朱熹指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才能真正汲百家之长,才能提升学生整体的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潜能得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但孟子也提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意思是说:“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我对于《武成》这书,就相信其中的二三页罢了。”孟子对于经典的文字保持这样的独立思考让我佩服之余,更多的是思考。
  纵观目前教材,并非所有文字都精练,都得以使学生能挖掘其内在精神。我们应该让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作为课外资源,通过渗透对比阅读、或渗透互文阅读的理念,让孩子成为一个活泼泼的读书人。例如,在教学季羡林的《怀念母亲》一文时,我也深有体会。这是一篇情感很深重的课文,如果单纯把爱母亲与爱祖国的情感拿到课堂上讨论,孩子也仅是流于表面,泛泛而谈。无法引起更大的共鸣是其次,更让这一代有些自我膨胀的孩子觉得情感是做作与虚假的。因此,课前我就把季老的《赋得永久的悔》一文发给学生,让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有了一定积淀。在课内,我摒弃了全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们把课文与课外的文章整合在一起,通过拓展阅读、对比阅读,充分了解作者对母亲和祖国有着同样的怀念、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反复诵读作者酣畅淋漓的表达与细腻的语言的同时,学生慢慢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把相关的阅读教材让孩子们提前阅读,学生联系课内外后,对于课内有些内容就会“无师自通”。这样顺利地把文章难点做作切入口,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学生不再是“死”学书本知识,而是成为了一个“活”的读书人,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
  二、色——浸润文字,演绎着自己的社会角色
  无论是哪门学科,都旨在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让学生掌握生存的本能,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为以后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最终服务社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注重捕捉教育信息,通过大量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来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四组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还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为了我们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果我跟学生在教室里待着,一起看着书上那些没有生命的数字,即使学生读得声嘶力竭,也根本无法体会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针对这一现象,我重点进行了“水资源的调查”。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资料,学生对“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珍惜每一滴水”这句话的理解更为深刻。每一小组都编写了一份《爱护水资源》的手抄报,内容有漫画、小论文、自拍照片、图片、摘抄等。将节约用水的小窍门,治理水污染的相关知识展示出来,加深学生爱护水资源的决心,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社会道德意识。这样的阅读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语文基础知识,更是对语文知识的活学活用。学生从文字中,深深感受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在这个社会形态中,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角色。这个“角色”让学生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更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生——沐浴人文,悟得文本“生命”的理趣
  重视“生命”,尊重个体,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新亮点。我一直想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生命的灵魂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生命体伟大的人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深邃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设计《月光曲》这堂课时,我上网搜集了许多有关贝多芬的资料,不仅是自己阅读了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还把这本书的经典片段在学习课文之前就给孩子们阅读,力求做到正确地把握文本的内涵。在阅读《贝多芬传》中,我读到了他的两句话,“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我为什么要作曲?——在我内心的东西必须将它释放出来,这就是我作曲的原因。”第一句话对感受音乐的魅力起到了必要的补充。第二句话则对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在理解贝多芬为什么弹了一曲还要再弹一曲的时候,我引入了《伯牙绝弦》的故事。伯牙与钟子期两人身份地位相差如此悬殊,是什么让他们一见如故,甚至相见恨晚呢?那就是知音的力量!这样,让学生理解贝多芬对盲姑娘的感情不是一种同情,而是一种遇到知音的发自内心的喜悦。对于“生命”的理解并不于此止步,在课临近结束,我出示了这样的一段文字,“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这是刻在贝多芬墓碑上的一段文字。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对贝多芬的了解,谈谈感受。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创作的力量源泉,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含义,贝多芬的故事种下了思考的种子在学生心灵深处慢慢萌芽。
  四、香——言为心声,行云流水,笔尖留香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的事,从阅读中,我们可能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但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吐露自己的心情,显示自己的经验。”这就是所谓的厚积薄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把应该读的烂熟于心。我对四年级学生要求“我学脂砚斋,给书做批注”,不但对每一篇课文让学生养成写批注的习惯,对自己买来的书,也边看边写下感受,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甚至更多。慢慢让学生养成读书就要思考的习惯,有动笔留香的习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书读留影。到六年级,学生对书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在周记和作文中,常能看到孩子们从书中得到的各种启发。学生应佳芯在《书,我人生的香格里拉》一文中写道:“我不断学习,不断读书,泰戈尔的诗集让我领略到诗性色彩;朱自清的散文让我潸然泪下;丰子恺的杂文让我沉醉于文学;苏轼的宋词让我体会到人生的意境……有了书的相伴,我在追求人生目标的途中才不会孤独;有了书香的芬芳,我奋斗努力的时候才不会劳累。书,正促使我前进,让我迈向成功,让我考上哈佛……慢慢地,我发现书是那么神圣,原来书就是我心中那片美丽的香格里拉。”学生徐诗囡在《话智说勇,聊〈三国〉》一文中写道:“令人吃亏的有勇无谋,我也深有感触。我的成绩也算是在班上数一数二的了,所以好胜心经常迫使我争第一,可是很奇怪,我越想争却越争不到,这是为什么?现在,我才明白,一个不善于安排自己时间的人,一个不会瞻前顾后的人,光是有勇却无谋,成功又怎么会与你相依相随呢?学习需要智勇双全,做任何事,‘勇’‘谋’缺一不可。”
  这一段段鲜活的文字,朴实的情感,胜于华丽的语言!朴实自有真杰作,华丽未必好文章。只要言为心声,笔尖才能留香。
  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是可以改变许多人的人生轨迹的。在语文课上,我们感受着一个个的故事亦是如此。他们似烈火的一生,给无数后人苦难的人生以慰藉。品读老舍、季羡林、丰子恺……这些语言大师也是如此,他们如清茶、似清泉的一生,追寻着他们的文化境界,或许就是人生最高的境界。语文课后,让学生们萌生一种走进书本背后故事的渴望,这样或许超越了语言本身的魅力,更是升了一代人素质的基本保障。犹太人不论在以色列或世界其他地方,都有非凡的成就。并非他们有特别的脑袋瓜,是因为犹太人对阅读的高度重视,这是出伟人和才人的根本原因。只有书能给孩子们的心灵成长提供足够平台,能丰富孩子们的人生阅历。
其他文献
2014年5月,我参加了宁波市小学科学高级研修班培训,并在第三次培训中展示了一堂公开课,执教课例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六课《在星空中(一)》。本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星座;第二部分建一个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认识星座。本课学习的重要目标是通过建立北斗七星的模型,让学生客观真实地去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分析与思考】  学生
【摘要】如何让学生产生质疑,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促进知识的形成与思维的发展,是一堂好课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去质疑:1. 质疑,教师要肯于承受;2.质疑,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3. 质疑,教师要巧于引导;4.质疑,教师要着眼于发展。  【关键词】质疑思维发展  要上好一堂好课,必须要上活一堂课,而课堂氛围的活跃又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因此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表述
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教师才能避免刻板的公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方法并加以正确应用。”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完全按设计方案去实施教学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很多时候可能因意外情况要作出一些适当的调整和改变。  一
“数感”一词出自于英语“Number Sense”,可翻译成数感、数觉或数意识。它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到的六大核心概念之一,也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几个阶段的内容中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那么,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呈现出重要的辅助作用,做好信息技术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整合,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分析江苏省“领航杯”优课评比一等奖的教学课例,针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小学英语 信息技术 有效性  近年来,信息技术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已经被广大英语教师认可并应用到
【关键词】思维 活动 素养  教学是开“窗”,而不是围墙。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让学习真实发生。我从课后思考题人手,努力从下面的三个方面来体现对《钟表与星期》一课的理解。  一、转换角度——开智慧之“窗”  创新来自打破、重立,让不可能成为可能。本课开始,我以有悖于常规结果的算术引入,8 5=1,6 6=0,2-4=10,这样的算式对吗?学生在怀疑、思考、顿悟中突破认知疆域,打开认知视野,帮助
[摘要]孔子云“诗言志”。传统上,作文教学与评改通常依据课本习作安排,以写作者自我为中心,从写作者自我出发,指导学生写什么,如何写,所谓“我手写我心”。而本文则在作者个人课题研究及课堂实践的基础上,依托接受美学及“读者意识”相关理论,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习作1、2”的习作评改环节进行全新的策略探讨,具体策略包括:颁奖引领,确立文章拟题的读者视角;换位思考,强化现场感、交流感,深化读者意识;视角
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与发展,关于心理活动课的模式与类型的研究与实践也越来越丰富。探究式心理活动课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成长体验为主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探究活动,重新评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调整认知与增进因应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学生潜能。  借鉴探究性学习“提出问题、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推动情感目标的达成,本文以六年级下册Unit 8 Ourdreams Period 4 Checkout time的教学为例,探讨通过教材开发、资源整合、课堂活动设计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教材 网络资源 活动设计 情感体验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摘要】画图策略的价值,不仅可以体现为由“不会”到“会”的转变中,也可以体现在由“自己懂”到“别人都听懂”的提升中。如此,画图将不再可有可无。几道变式,从易到难的过程,丰富了学生策略的体验,学生独立应用策略分析并解决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理解,体验成功,感悟策略的价值。  【关键词】顺应环境 理解儿童 解决问题的策略 示意图  东京有这么一个人,木村先生,他的餐厅招牌菜是“木村先生的苹果汤”。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