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逐渐多样化。以此,对于物流行业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国教育部门对物流人才培养较为重视,在各院校都开设了物流专业,从而培养能高素质的物流人才,从而满足社会需求。另外,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物流教学也在开展。因为在此过程中存在部分问题,所以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革。
关键词:市场需求;高职;物流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F2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3-0032-01
目前,物流专业成为全新经济热点,其发展水平成为对地区、国家综合经济实力衡量的主要指标。在我国物流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在不断的扩大。目前,我国各城市人才市场中,物流人才成为各企业所争夺的重点。目前,如何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问题。基于此,本文基于市场需求角度,分析高职物流教学的改革。
1 目前高职物流的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中所培养的人才在毕业之后就会走向工作岗位,所以其实践能力及技能水平成为教育的重点内容。目前,高职物流教学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高职院校中的物流专业重点为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但是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并没有落实次目标。因为经费等原因,学科此方面建设力度不足,不管是场所或者基础设备都有限。从而导致理论部分过多,培养实践能力较少,那么就使大量的物流人才在进入到企业工作过程中无法将自身的优势及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2)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知识传播人员,所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教师教学具有密切的关系,要求物理专业教师具备专业化物流知识。但是因为我国物流专业教育开展时间比较晚,缺乏完整体系,所以大部分教师并不是专业物流行业毕业,只是与物流行业相关,比如交通运输、国际贸易等。从而无法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不足也成为目前缺少物流人才的主要原因。
2 高职物流教学路径的创新
2.1 以物流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为目的
通过对物流企业岗位群调查可以看出来,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培养岗位群主要包括理货员、仓储管理、运输业务管理人员、货运企业跟单员、运输业务管理人员、储运管理人员等。此岗位群对于物流人才能力具有一定的需求,要求人才具备的职业技能包括基本技能及专业技能两方面,其中的基本技能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及沟通交际能力;专业技能包括仓储管理能力、单证处理能力、商品认知、包装能力、商务处理能力、物流运输组织能力、商务处理能力、物流机械操作能力。物流管理所涉及的专业面比较广,大部分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与普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因为高职教育时间没有本科教育长,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无法精准透彻学习,对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是非常不利的。那么,实现高职物流教学路径创新过程中,创建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要根据以上职业技能开展,根据重视能力、理论够用及便于操作原则开展,实现课程优化及重组,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创建培养能力、传授知识及提高素质相互结合的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
2.2 物流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①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实践基地的创建。部分高职院校要利用规范化运行和投资物资企业等多种方式获得企业控制权,为学生实践工作的安排打下基础。②高职院校还要加大力度实现学生实践合作单位的扩展,通过市场选择部分具有发展前途,并且满足物流产业发展趋势的物流企业进行合作,利用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得到企业支持,从而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平台。③高职院校要实现完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的创建,对于实践教学和教室远离的情况,高职院校要实现动态跟踪评价体系的完善,动态化的评估学生实践情况,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保证。
2.3 创建高素质教师队伍
专业的教师队伍及满足新技术需求的教学能力为保证物流专业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重视双师型教師队伍的创建,使物流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此方面也是物流专业教学成功改革的基础。可以使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养,选择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物流专业较为成功的学院进修学习,使自身理论知识水平得到提高。还要支持学生到物流公司、配送中心及港口等进行挂职锻炼,或者使教师参与到现场调研活动及物流培训等活动中。请进来指的是聘请企业一线管理及操作人员担任教师,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3 结束语
在市场不断深入发展中,未来社会对于物流人才需求不断扩大。教育部门及教育工作人员的责任就是对市场需求重要性进行全面认知,对人才培养重视,包括操作水平及实践能力,从而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我国企业输送专业化物流人才,以此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远亚丽.“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类物流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7(02).
[2]彭 勃.基于系统控制论的物流管理专业多维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04).
[3]孙黎宏.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改革——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教育”的实践性思考[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6).
收稿日期:2018-10-3
关键词:市场需求;高职;物流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F2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3-0032-01
目前,物流专业成为全新经济热点,其发展水平成为对地区、国家综合经济实力衡量的主要指标。在我国物流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在不断的扩大。目前,我国各城市人才市场中,物流人才成为各企业所争夺的重点。目前,如何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问题。基于此,本文基于市场需求角度,分析高职物流教学的改革。
1 目前高职物流的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中所培养的人才在毕业之后就会走向工作岗位,所以其实践能力及技能水平成为教育的重点内容。目前,高职物流教学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高职院校中的物流专业重点为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但是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并没有落实次目标。因为经费等原因,学科此方面建设力度不足,不管是场所或者基础设备都有限。从而导致理论部分过多,培养实践能力较少,那么就使大量的物流人才在进入到企业工作过程中无法将自身的优势及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2)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知识传播人员,所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教师教学具有密切的关系,要求物理专业教师具备专业化物流知识。但是因为我国物流专业教育开展时间比较晚,缺乏完整体系,所以大部分教师并不是专业物流行业毕业,只是与物流行业相关,比如交通运输、国际贸易等。从而无法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不足也成为目前缺少物流人才的主要原因。
2 高职物流教学路径的创新
2.1 以物流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为目的
通过对物流企业岗位群调查可以看出来,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培养岗位群主要包括理货员、仓储管理、运输业务管理人员、货运企业跟单员、运输业务管理人员、储运管理人员等。此岗位群对于物流人才能力具有一定的需求,要求人才具备的职业技能包括基本技能及专业技能两方面,其中的基本技能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及沟通交际能力;专业技能包括仓储管理能力、单证处理能力、商品认知、包装能力、商务处理能力、物流运输组织能力、商务处理能力、物流机械操作能力。物流管理所涉及的专业面比较广,大部分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与普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因为高职教育时间没有本科教育长,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无法精准透彻学习,对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是非常不利的。那么,实现高职物流教学路径创新过程中,创建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要根据以上职业技能开展,根据重视能力、理论够用及便于操作原则开展,实现课程优化及重组,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创建培养能力、传授知识及提高素质相互结合的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
2.2 物流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①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实践基地的创建。部分高职院校要利用规范化运行和投资物资企业等多种方式获得企业控制权,为学生实践工作的安排打下基础。②高职院校还要加大力度实现学生实践合作单位的扩展,通过市场选择部分具有发展前途,并且满足物流产业发展趋势的物流企业进行合作,利用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得到企业支持,从而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平台。③高职院校要实现完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的创建,对于实践教学和教室远离的情况,高职院校要实现动态跟踪评价体系的完善,动态化的评估学生实践情况,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保证。
2.3 创建高素质教师队伍
专业的教师队伍及满足新技术需求的教学能力为保证物流专业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重视双师型教師队伍的创建,使物流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此方面也是物流专业教学成功改革的基础。可以使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养,选择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物流专业较为成功的学院进修学习,使自身理论知识水平得到提高。还要支持学生到物流公司、配送中心及港口等进行挂职锻炼,或者使教师参与到现场调研活动及物流培训等活动中。请进来指的是聘请企业一线管理及操作人员担任教师,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3 结束语
在市场不断深入发展中,未来社会对于物流人才需求不断扩大。教育部门及教育工作人员的责任就是对市场需求重要性进行全面认知,对人才培养重视,包括操作水平及实践能力,从而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我国企业输送专业化物流人才,以此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远亚丽.“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类物流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7(02).
[2]彭 勃.基于系统控制论的物流管理专业多维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04).
[3]孙黎宏.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改革——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教育”的实践性思考[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6).
收稿日期:201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