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目前作文教学所面临的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两难境地,如何帮助学生架设写作的阶梯,激发学生的思维,以想促说,以说促写,并且形成一种课堂训练的机制,以达到学生想说、愿写,最终能写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兴趣 材料 方法
谈到作文,有谈虎色变的感觉。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无一例外地畏惧写作。作文教学陷入学生不知如何写,教师不知如何教,甚至是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两难境地。针对现状,我们一直尝试着改变。
一、创设情境,促发思维——引起学生“想”
作文教学,必须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引发他们去思考。所以,作文教学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很快地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有了这种主动性,才能抵消畏惧心理。我认为给学生创设情境是促发思维的最佳方式。
例如,开学第一天就有两节作文课,我准备了一个塞得鼓鼓囊囊的大信封,满面春风地走进了教室,微笑着扫视了全班同学足足有5秒钟,神秘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的作文课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学生喜形于色)要想知道礼物是什幺呀,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学生立刻来劲儿了)谁观察到了我刚才进门的神态?”(学生作思考状)有几只手高高地举起,分别说出了“神采飞扬”“满面春风”“兴致勃勃”等词语。
我又提高了要求:“你能用一句话来回答我吗?”于是,有学生说:“作文课上,陈老师兴致勃勃地走进了教室。”也有学生说:“一大早,就见陈老师满面春风,脚步轻盈地走了进来。”一时间,出现了不少带好词的句子。
我接着说:“真好,我就要拿出礼物啦!
(有学生激动地站起来)别急,把你们刚才说的句子写下来。”学生有点无奈,但很快就动笔写了起来,于是一段段精彩的作文开头就这样诞生了。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节作文课上,我不断地创设情境,调足了学生的胃口,让学生欲罢不能,待到学生得到礼物时,才发现:大家竞轻轻松松地完成了一篇好作文。
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方法有很多,平时就应当多训练。我平时经常给学生讲一些我看过的具有故事情节的好文章。但常常讲到关键的时刻就戛然而止,让学生快速地猜想后面的内容,有时也让他们简单地写一写。学生说过了,也写过了,我再接下去讲,学生对参加这样的思考乐此不疲。这种训练进行得多了,学生的思维就会像上了发条似的,积极备战。有了全身心的投入,不愁写不出好文章来。
二、给予素材,教给方法——启发学生“说”
学生肚子里有货,就有急于表达的心理,但写作语言与回答问题是有本质区别的,回答问题不讲究表达的要求,答对即可。作文语言要求则比较高,至少也得通顺,所以学生尽管跃跃欲试,教师也不能跟着急。我的做法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怎么说才比较通顺完整?这时学生会控制住自己的急躁,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然后让学生痛快地说,语言的表达就会规范多了。但此时的语言不一定就是写作语言,这话怎么讲呢?
三、趁热打铁,以说促写——指导学生“写”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的语言变得丰富生动了,我们就应当趁热打铁,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切不可把教师指导和学生写作脱离开来,有不少老师很注重作文的指导,也下了不少工夫,但往往不能及时让学生写作,常常学生肚子里有货时,没有给足时间宣泄,随着指导时间的增加,写作的欲望也随之减退,到老师正式要求学生写作时,学生却一脸茫然,突然发现先前的灵感没了。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呢?我认为,最好在写作的最初阶段采用指导一段写一段的方式,把在教师引导下的“想”与“说”的内容及时变为书面语言,及时评议,及时修改。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题材的作文采用跳跃式的指导。比如:只指导详写的某个自然段,略写的部分由自己完成,或只指导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重点段落放手让学生写,直至过渡到教师用少量时间指导,突破写作的难点,而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写,去改。这样一来,我们便把写作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需要补充的是:让学生善于写作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也绝不是几节作文课就能解决问题的。平时的阅读教学实际上也是渗透作文教学的一个极好的平台。
例如,在教《给予是快乐的》一文时,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然后指着车对他说:“弟弟,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刚才告诉你的一样……”我让学生多读几遍,然后告诉我读懂了什么?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提出:“哥哥在进屋子时就已经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的弟弟。”我赶紧趁热打铁,他的哥哥会怎样向自己的弟弟描述门外的这辆新车呢?想象一下他的神情,他的动作以及他的语气……有学生陆陆续续地举起了手,看着这么多人想说,我话锋一转:“这样,老师给你们五分钟时间,把你想象到的场景写下来,看谁写得又好又快!”学生们的笔尖顿时飞舞起来。
教师平时点点滴滴的有心灌溉,总会有丰硕的回报。时间一长,我们会发现:学生会写文章了,善于表达了,甚至有许多学生爱上了写作,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惊喜的进步啊!接下来,教师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优秀的学生以及优秀的作品树立成典型和榜样,掀起写作的狂澜,带动班级的写作水平整体提高。
根据教学实践,我的体会是:教师如果能够运用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与学生共同参与到作文过程中来,积极地想,努力地说,迅速地写,相信所有孩子都能写好文章。
关键词 兴趣 材料 方法
谈到作文,有谈虎色变的感觉。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无一例外地畏惧写作。作文教学陷入学生不知如何写,教师不知如何教,甚至是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两难境地。针对现状,我们一直尝试着改变。
一、创设情境,促发思维——引起学生“想”
作文教学,必须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引发他们去思考。所以,作文教学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很快地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有了这种主动性,才能抵消畏惧心理。我认为给学生创设情境是促发思维的最佳方式。
例如,开学第一天就有两节作文课,我准备了一个塞得鼓鼓囊囊的大信封,满面春风地走进了教室,微笑着扫视了全班同学足足有5秒钟,神秘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的作文课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学生喜形于色)要想知道礼物是什幺呀,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学生立刻来劲儿了)谁观察到了我刚才进门的神态?”(学生作思考状)有几只手高高地举起,分别说出了“神采飞扬”“满面春风”“兴致勃勃”等词语。
我又提高了要求:“你能用一句话来回答我吗?”于是,有学生说:“作文课上,陈老师兴致勃勃地走进了教室。”也有学生说:“一大早,就见陈老师满面春风,脚步轻盈地走了进来。”一时间,出现了不少带好词的句子。
我接着说:“真好,我就要拿出礼物啦!
(有学生激动地站起来)别急,把你们刚才说的句子写下来。”学生有点无奈,但很快就动笔写了起来,于是一段段精彩的作文开头就这样诞生了。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节作文课上,我不断地创设情境,调足了学生的胃口,让学生欲罢不能,待到学生得到礼物时,才发现:大家竞轻轻松松地完成了一篇好作文。
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方法有很多,平时就应当多训练。我平时经常给学生讲一些我看过的具有故事情节的好文章。但常常讲到关键的时刻就戛然而止,让学生快速地猜想后面的内容,有时也让他们简单地写一写。学生说过了,也写过了,我再接下去讲,学生对参加这样的思考乐此不疲。这种训练进行得多了,学生的思维就会像上了发条似的,积极备战。有了全身心的投入,不愁写不出好文章来。
二、给予素材,教给方法——启发学生“说”
学生肚子里有货,就有急于表达的心理,但写作语言与回答问题是有本质区别的,回答问题不讲究表达的要求,答对即可。作文语言要求则比较高,至少也得通顺,所以学生尽管跃跃欲试,教师也不能跟着急。我的做法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怎么说才比较通顺完整?这时学生会控制住自己的急躁,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然后让学生痛快地说,语言的表达就会规范多了。但此时的语言不一定就是写作语言,这话怎么讲呢?
三、趁热打铁,以说促写——指导学生“写”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的语言变得丰富生动了,我们就应当趁热打铁,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切不可把教师指导和学生写作脱离开来,有不少老师很注重作文的指导,也下了不少工夫,但往往不能及时让学生写作,常常学生肚子里有货时,没有给足时间宣泄,随着指导时间的增加,写作的欲望也随之减退,到老师正式要求学生写作时,学生却一脸茫然,突然发现先前的灵感没了。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呢?我认为,最好在写作的最初阶段采用指导一段写一段的方式,把在教师引导下的“想”与“说”的内容及时变为书面语言,及时评议,及时修改。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题材的作文采用跳跃式的指导。比如:只指导详写的某个自然段,略写的部分由自己完成,或只指导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重点段落放手让学生写,直至过渡到教师用少量时间指导,突破写作的难点,而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写,去改。这样一来,我们便把写作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需要补充的是:让学生善于写作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也绝不是几节作文课就能解决问题的。平时的阅读教学实际上也是渗透作文教学的一个极好的平台。
例如,在教《给予是快乐的》一文时,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然后指着车对他说:“弟弟,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刚才告诉你的一样……”我让学生多读几遍,然后告诉我读懂了什么?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提出:“哥哥在进屋子时就已经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的弟弟。”我赶紧趁热打铁,他的哥哥会怎样向自己的弟弟描述门外的这辆新车呢?想象一下他的神情,他的动作以及他的语气……有学生陆陆续续地举起了手,看着这么多人想说,我话锋一转:“这样,老师给你们五分钟时间,把你想象到的场景写下来,看谁写得又好又快!”学生们的笔尖顿时飞舞起来。
教师平时点点滴滴的有心灌溉,总会有丰硕的回报。时间一长,我们会发现:学生会写文章了,善于表达了,甚至有许多学生爱上了写作,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惊喜的进步啊!接下来,教师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优秀的学生以及优秀的作品树立成典型和榜样,掀起写作的狂澜,带动班级的写作水平整体提高。
根据教学实践,我的体会是:教师如果能够运用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与学生共同参与到作文过程中来,积极地想,努力地说,迅速地写,相信所有孩子都能写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