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的家庭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家长的教育素质亟待提高。
元以上的学校,去西部的少之又少!曾经有个男生,满怀抱负地跑到一个边远山区任教,但去了没几个月,工资就发不下来了?由于这些试点院校都在繁华的都市,学生都习惯大都市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择业观关注的更多是发达地区和高薪学校?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干脆放弃教师职业,置身于商海中"淘金"?以上这些现象,虽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师范免费教育的院校,这些问题更为突出?
(四)如何突破免费生的招生范围地域限制
师范免试教育作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成就,但是从六所试点院校的招生情况来看,似乎仅惠及当地的考生,对全国数百万考生来说无疑是比登天还难?据悉华中师范大学在2007年师范生招生计划为2200人,其中90%以上在中?西部地区招生?其他试点师范大学除了招收少量的外省生源之外,大部分名额都限制在本地区生源上?仅以教育大省江苏为例,2006年北师大在江苏招11人,没有师范专业;华东师大招138人,师范专业19人;东北师大招90人,师范专业42人;华中师大招48人,师范专业8人;西南大学招124人,师范专业27人;陕西师大招53人,师范专业34人?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一年一共招收区区130名师范生?因此,免费教育作为党中央贯彻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短期内如何突破试点院校的招生范围的限制,让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都能享受免费教育是一项重大难题?
(五)如何建立对免费生的考核评价机制
在即将实行的免费教育的师范院校里,我们不光是积极吸纳优秀的生源加入师范教育的行列,更重要的是在四年的学习中如何健全对享受免费教育学生的考核评价机制?这就需要各个学校从实际出发,尽快拿出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解决方案?建立健全免费生综合考核评价机制,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还有利于纠正前面所提及的选择师范专业的不良动机?不良择业观等难题?如何建立健全免费生考核评价体系,是试点师范院校亟需面临的挑战?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成年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可以说是决定了孩子的最终发展。但是,我国的家庭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家长的教育素质亟待提高。为了更好地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本文拟就我国的家庭教育现状和家长的教育素质作一分析。
家庭教育现状
(一)挥霍——花费大量的时间。现在的父母,在孩子的身上好像没有时间的概念,认为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越多,孩子出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其实,教育孩子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作为父母只要能够让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时间观念就可以了,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科学地安排学习,这既有利于孩子合理利用时间,也能够让孩子集中精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最多的知识。但是,大多数的父母却不这么认为,他们相信的是投入和产出,以为投入的时间越多,效果越好,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二)透支——严重身心疲惫。现在的父母知道,社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今后子女这一代人的竞争将会更加残酷。所以,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于是,在子女的身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孩子学习的每一个方面都要去关心和询问,每一个具体的细节都要去了解和指导。但这样一来,一方面家长时时刻刻都感到精力不足,工作提不起精神,从而影响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孩子觉得父母好像什么都不相信他们,做什么事情都要过问,对他们不放心,从而对父母产生埋怨。这既不利于孩子学习,也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三)浪费——期望血本无归。当今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一个较高的起点,能够在今后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所以,他们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想让孩子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得越多越好。于是,为了让孩子学到更多的东西,他们包揽了所有家务,让子女集中全力去学习。但事与愿违,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我有一个朋友,从他的孩子读高中起就一直呆在家里做全职父亲,生意也由妻子一个人打理,每天主要就是为儿子安排饮食起居,可谓无微不至。但高考下来的成绩却让夫妻两个大失所望。
(四)超标——经济负债累累。父母知道,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越多越全面,学得越好,孩子的发展也就越有利。所以,现在的家长什么都想让孩子学,什么都希望孩子掌握。不管是哪种补习班、培训班,还是什么特长教育等,只要认为对孩子有好处,不惜工本的让子女去学,既不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更不去想家里的经济能否承受。其结果当然是孩子对此类学习根本没有兴趣,而家庭经济却因此不堪重负,严重超出家庭的承受能力。
(五)简单——方法平淡无味。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很多时候是没有讲究方式方法的,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理所当然地去教育孩子,根本没有考虑自己的教育孩子愿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教育,子女当然是不想听、不愿听。比如,有的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多会说:“想当初,我们是如何如何。”可他们想过没有?现在是什么年代,原来又是什么年代?子女根本没有经历的东西,他们哪里有体会?有的家长会说:“这次考好了,给你多少钱。”纯粹用金钱来衡量和鼓励,孩子呢,也就只知道学习是为了挣父母的钱;有的是哀求孩子好好读书,好像读书是为了父母;有些还用打的方式。诸如此类,怎么能够教好子女?
(六)溺爱——缺少挫折教育。现在的家庭一般就一个孩子,家庭中所有人的爱都集中到他一个人的身上。简单地说,一般一个孩子要承受六个人的爱(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导致孩子从小就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之中,而缺乏相应的承受挫折的教育,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其结果是一旦挫折来临,孩子就不知道怎样去面对,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进而否定自己。中日中学生夏令营的对比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事例。我们的家长却还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仍然一味溺爱子女。
(七)盲从——追求社会时髦。现在的父母都有一种心态,觉得社会上别的家长要求他们的孩子要学的东西一定是好的。既然别人都在学,我的子女如果没有学到,岂不是比其他小孩要差上一截,这对我的小孩发展可不好,这可不行,我的孩子也一定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只要是别的孩子在学的,我家的孩子无论如何也要去学。上音乐培训班,上美术培训班,上书法培训班等等。每天的时间都被排得满满的,孩子根本没有休息和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对于这些名目繁多的各种培训班和提高班疲于奔命,早就没有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可言,对学习只有畏惧和憎恶。我的一位朋友的小孩在音乐上极有天赋,小学四年级就过了钢琴八级,可她告诉我说,等她的钢琴过了十级之后,她这一辈子都不想弹琴啦。她说她过级纯粹是为父母亲脸上增光。好好的潜能就这样被毁掉啦!而很多家长就是在此基础上沾沾自喜,到处去吹嘘和炫耀,却没有想到一时的得意所付出的代价是孩子一生的幸福。
(八)善变——教育无一贯性。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往往带有很强的情绪色彩,根据自己的不同情绪来教育孩子,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前后不一致的矛盾,教育的效果不说也就可以想象啦。我的一位好友就是这样,当他心情愉快的时候,教育孩子可以说是非常出色:孩子的问题再多,他决不发火、生气,首先是给孩子讲清楚道理,说明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详细讲解,讲解过程完全称得上是深入浅出,分析得非常透彻;但是,在他心情不好或是情绪低落的时候,孩子可就遭殃啦,别说是做错了题目,就是有一个字没有写好,可能就会招来一顿暴打。这样教育的结果是什么呢?一种情况是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父母的情绪什么时候会发生变化,整天提心吊胆的,时时刻刻都在想父母的情绪好不好,回家会不会挨打,心思根本没有放在学习上;第二种情况就更差,在这种教育下,有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见风使舵、察言观色,平时把所有问题都捂着藏着,看见父母情绪好的时候,才把它拿出来给父母看,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父母会给他耐心讲解,而不会挨揍;如果看见父母的情绪不好,那就千万不要去招惹,尽量不和父母碰面,否则,他的悲惨世界马上就会来临。
家长教育素质
(一)参差不齐。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每位家长的素质有所不同,表现出来就是有高有低。素质高的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能够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去引导和开发孩子,所收到的效果就非常显著;素质较低的则效果不佳。当然,这并不仅是家长的文化程度问题,而是在对待子女的观点、意识等方面。很多家长根本就没有相应的教育子女的观点和意识,没有自己的教育孩子的观念,只知道别人怎么教,我就怎么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方法。
(二)急功近利。很多家长一说到孩子读书,首先想到的就是孩子学成之后能够挣好多钱,能够给家里带来多大的收益,现在的投入和今后的产出划不划算;有的就是想孩子今后能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能有一官半职,能为家里带来社会地位的改变。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你想他能为社会作贡献吗?也就是为一己私利而已。
(三)拔苗助长。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希望子女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获得最优秀的成绩,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就表现出比较急躁和迫切,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灌进孩子的大脑,让孩子立刻就能学会这些东西,掌握这些知识。同时,现在的家长还强迫孩子去学习本应是成年人才应掌握的许多知识和技能,去学习孩子们这个年龄无法理解和思维的东西。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导致孩子在学习上感到特别吃力,精神疲乏,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现在社会流行的英语过级考试就是
元以上的学校,去西部的少之又少!曾经有个男生,满怀抱负地跑到一个边远山区任教,但去了没几个月,工资就发不下来了?由于这些试点院校都在繁华的都市,学生都习惯大都市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择业观关注的更多是发达地区和高薪学校?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干脆放弃教师职业,置身于商海中"淘金"?以上这些现象,虽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师范免费教育的院校,这些问题更为突出?
(四)如何突破免费生的招生范围地域限制
师范免试教育作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成就,但是从六所试点院校的招生情况来看,似乎仅惠及当地的考生,对全国数百万考生来说无疑是比登天还难?据悉华中师范大学在2007年师范生招生计划为2200人,其中90%以上在中?西部地区招生?其他试点师范大学除了招收少量的外省生源之外,大部分名额都限制在本地区生源上?仅以教育大省江苏为例,2006年北师大在江苏招11人,没有师范专业;华东师大招138人,师范专业19人;东北师大招90人,师范专业42人;华中师大招48人,师范专业8人;西南大学招124人,师范专业27人;陕西师大招53人,师范专业34人?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一年一共招收区区130名师范生?因此,免费教育作为党中央贯彻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短期内如何突破试点院校的招生范围的限制,让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都能享受免费教育是一项重大难题?
(五)如何建立对免费生的考核评价机制
在即将实行的免费教育的师范院校里,我们不光是积极吸纳优秀的生源加入师范教育的行列,更重要的是在四年的学习中如何健全对享受免费教育学生的考核评价机制?这就需要各个学校从实际出发,尽快拿出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解决方案?建立健全免费生综合考核评价机制,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还有利于纠正前面所提及的选择师范专业的不良动机?不良择业观等难题?如何建立健全免费生考核评价体系,是试点师范院校亟需面临的挑战?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成年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可以说是决定了孩子的最终发展。但是,我国的家庭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家长的教育素质亟待提高。为了更好地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本文拟就我国的家庭教育现状和家长的教育素质作一分析。
家庭教育现状
(一)挥霍——花费大量的时间。现在的父母,在孩子的身上好像没有时间的概念,认为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越多,孩子出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其实,教育孩子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作为父母只要能够让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时间观念就可以了,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科学地安排学习,这既有利于孩子合理利用时间,也能够让孩子集中精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最多的知识。但是,大多数的父母却不这么认为,他们相信的是投入和产出,以为投入的时间越多,效果越好,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二)透支——严重身心疲惫。现在的父母知道,社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今后子女这一代人的竞争将会更加残酷。所以,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于是,在子女的身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孩子学习的每一个方面都要去关心和询问,每一个具体的细节都要去了解和指导。但这样一来,一方面家长时时刻刻都感到精力不足,工作提不起精神,从而影响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孩子觉得父母好像什么都不相信他们,做什么事情都要过问,对他们不放心,从而对父母产生埋怨。这既不利于孩子学习,也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三)浪费——期望血本无归。当今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一个较高的起点,能够在今后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所以,他们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想让孩子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得越多越好。于是,为了让孩子学到更多的东西,他们包揽了所有家务,让子女集中全力去学习。但事与愿违,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我有一个朋友,从他的孩子读高中起就一直呆在家里做全职父亲,生意也由妻子一个人打理,每天主要就是为儿子安排饮食起居,可谓无微不至。但高考下来的成绩却让夫妻两个大失所望。
(四)超标——经济负债累累。父母知道,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越多越全面,学得越好,孩子的发展也就越有利。所以,现在的家长什么都想让孩子学,什么都希望孩子掌握。不管是哪种补习班、培训班,还是什么特长教育等,只要认为对孩子有好处,不惜工本的让子女去学,既不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更不去想家里的经济能否承受。其结果当然是孩子对此类学习根本没有兴趣,而家庭经济却因此不堪重负,严重超出家庭的承受能力。
(五)简单——方法平淡无味。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很多时候是没有讲究方式方法的,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理所当然地去教育孩子,根本没有考虑自己的教育孩子愿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教育,子女当然是不想听、不愿听。比如,有的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多会说:“想当初,我们是如何如何。”可他们想过没有?现在是什么年代,原来又是什么年代?子女根本没有经历的东西,他们哪里有体会?有的家长会说:“这次考好了,给你多少钱。”纯粹用金钱来衡量和鼓励,孩子呢,也就只知道学习是为了挣父母的钱;有的是哀求孩子好好读书,好像读书是为了父母;有些还用打的方式。诸如此类,怎么能够教好子女?
(六)溺爱——缺少挫折教育。现在的家庭一般就一个孩子,家庭中所有人的爱都集中到他一个人的身上。简单地说,一般一个孩子要承受六个人的爱(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导致孩子从小就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之中,而缺乏相应的承受挫折的教育,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其结果是一旦挫折来临,孩子就不知道怎样去面对,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进而否定自己。中日中学生夏令营的对比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事例。我们的家长却还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仍然一味溺爱子女。
(七)盲从——追求社会时髦。现在的父母都有一种心态,觉得社会上别的家长要求他们的孩子要学的东西一定是好的。既然别人都在学,我的子女如果没有学到,岂不是比其他小孩要差上一截,这对我的小孩发展可不好,这可不行,我的孩子也一定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只要是别的孩子在学的,我家的孩子无论如何也要去学。上音乐培训班,上美术培训班,上书法培训班等等。每天的时间都被排得满满的,孩子根本没有休息和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对于这些名目繁多的各种培训班和提高班疲于奔命,早就没有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可言,对学习只有畏惧和憎恶。我的一位朋友的小孩在音乐上极有天赋,小学四年级就过了钢琴八级,可她告诉我说,等她的钢琴过了十级之后,她这一辈子都不想弹琴啦。她说她过级纯粹是为父母亲脸上增光。好好的潜能就这样被毁掉啦!而很多家长就是在此基础上沾沾自喜,到处去吹嘘和炫耀,却没有想到一时的得意所付出的代价是孩子一生的幸福。
(八)善变——教育无一贯性。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往往带有很强的情绪色彩,根据自己的不同情绪来教育孩子,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前后不一致的矛盾,教育的效果不说也就可以想象啦。我的一位好友就是这样,当他心情愉快的时候,教育孩子可以说是非常出色:孩子的问题再多,他决不发火、生气,首先是给孩子讲清楚道理,说明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详细讲解,讲解过程完全称得上是深入浅出,分析得非常透彻;但是,在他心情不好或是情绪低落的时候,孩子可就遭殃啦,别说是做错了题目,就是有一个字没有写好,可能就会招来一顿暴打。这样教育的结果是什么呢?一种情况是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父母的情绪什么时候会发生变化,整天提心吊胆的,时时刻刻都在想父母的情绪好不好,回家会不会挨打,心思根本没有放在学习上;第二种情况就更差,在这种教育下,有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见风使舵、察言观色,平时把所有问题都捂着藏着,看见父母情绪好的时候,才把它拿出来给父母看,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父母会给他耐心讲解,而不会挨揍;如果看见父母的情绪不好,那就千万不要去招惹,尽量不和父母碰面,否则,他的悲惨世界马上就会来临。
家长教育素质
(一)参差不齐。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每位家长的素质有所不同,表现出来就是有高有低。素质高的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能够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去引导和开发孩子,所收到的效果就非常显著;素质较低的则效果不佳。当然,这并不仅是家长的文化程度问题,而是在对待子女的观点、意识等方面。很多家长根本就没有相应的教育子女的观点和意识,没有自己的教育孩子的观念,只知道别人怎么教,我就怎么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方法。
(二)急功近利。很多家长一说到孩子读书,首先想到的就是孩子学成之后能够挣好多钱,能够给家里带来多大的收益,现在的投入和今后的产出划不划算;有的就是想孩子今后能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能有一官半职,能为家里带来社会地位的改变。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你想他能为社会作贡献吗?也就是为一己私利而已。
(三)拔苗助长。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希望子女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获得最优秀的成绩,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就表现出比较急躁和迫切,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灌进孩子的大脑,让孩子立刻就能学会这些东西,掌握这些知识。同时,现在的家长还强迫孩子去学习本应是成年人才应掌握的许多知识和技能,去学习孩子们这个年龄无法理解和思维的东西。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导致孩子在学习上感到特别吃力,精神疲乏,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现在社会流行的英语过级考试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