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文
弯弯的月亮
文/袁柄发
星子入小学一年了。
星子的老师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漂亮,很招星子和同学们的喜欢。
一天,老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提问。
老师问:“同学们,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像——小——船儿!”
年轻的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后,高兴地说:“好,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
这时,坐在前排的星子举起手。
老师说:“星子同学,有什么问题请讲。”
星子站起来,眨动着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对老师说:“老师,我看弯弯的月亮像豆角。”
老师听完星子的话,一脸的不高兴,对星子说:“你的回答是错误的。全班同学都说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儿,你为什么偏偏要说像豆角呢?难道你特殊吗?”
班上的同学一阵哄笑。
星子的眼里就贮满了泪。
从此,星子就不喜欢这位年轻漂亮的老师了。
回到家里,星子把这件事告诉做过小学教师的奶奶了。
奶奶说:“星子,老师的批评是正确的。我从前教过的一批又一批小学生,他们也都回答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这次事件以后,星子开始变得少言寡语,在课堂上不再敢向老师提出“特殊”的问题……
很快,几年过去,星子考入一所师范学校。
又很快,星子从这所学校毕业。
星子回到故乡小镇做小学教师。
走上讲台的第一课,衣着朴实整洁的星子老师,就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在讲课之前,我首先提一个问题。你们说,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静默一会儿后,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像——小——船儿!”
星子老师没有说同学们的回答正确,那双漂亮的大眼睛,像探视器似的在同学们的脸上扫来扫去。然后问:“同学们,有没有与这个答案不一样的?”
一个叫田菲的学生举起手,说:“老师,我的答案和他们不一样。我说弯弯的月亮像豆角。”
星子老师听后很高兴,说:“田菲同学的回答正确。当然,其他同学的回答也正确。我只是启发同学们在回答每一个问题的时候应当大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多想出几个答案。比如弯弯的月亮除了像小船、豆角之外,还能不能像镰刀?像弓箭?”
学生们报以一阵热烈的掌声。
星子老师的脸颊上,浮现出一种很愉快的笑容。
……
多年过后,已退休闲居在家的星子,接到女作家田菲寄来的她自己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弯弯的月亮》。
星子急忙翻开书,书的扉页上这样写到——
赠给最优秀的老师星子:
感谢您没有扼杀我儿童时期的想象力!
您的学生:田菲
星子看后,脸上又浮现出当年的那种很愉快的笑容。
阅读指引
月辉照耀的人生
——《弯弯的月亮》内容赏析
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星子一生的时间作为载体,来探讨“弯弯的月亮像什么”这个命题,主要讲述了星子作为小学生时,老师教她们“弯弯的月亮像什么”的经历;长大后,作为小学教师怎么教自己的学生“弯弯的月亮像什么”的情景。前后对比,读来发人深省。
小说先用繁笔,写上小学时的星子回答老师,说弯弯的月亮像豆角,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也遭到老师的批评。星子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富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她不满足老师说的“弯弯的月亮像小船”的答案。于是,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做过小学教师的奶奶,没想到奶奶也这么认为,而且奶奶以前也是这么教她的学生的,星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遭到了打击,她也不再敢提出“特殊”的问题了,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对“弯弯的月亮像什么”的探讨。然后,作者惜墨如金,交代星子考上师范学校和师范学校毕业。这里,虽然没有正面提到“弯弯的月亮像什么”这个命题,却暗示了这个命题有了回答,答案就在星子身上。作者含而不露,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与思考。
小说重点描写星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故乡小镇做小学教师,教学生“弯弯的月亮像什么”的情景。她不但没有把答案标准化、固定化,相反,她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回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弯弯的月亮不光只像小船儿,还像豆角、像镰刀、像弓箭……这个情景是读者期待已久的,也是意料之中的,与小说的开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至此,“弯弯的月亮像什么”似乎有了圆满的解答,实质上,还没有得到最后的印证,于是,作者独具匠心地描写了星子退休后收到她的作家学生的来信的细节。这一笔,说明星子老师的教育是成功的,从而也说明了星子对“弯弯的月亮像什么”这个命题的回答是正确的,从而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小说中的星子一生都与“弯弯的月亮像什么”联系在一起。她不满足于弯弯的月亮只像小船儿的答案,于是她开始探讨,尝试,改革。最后她终于成功了。“弯弯的月亮”成就了她成功的人生,而她用成功的人生,回答了“弯弯的月亮像什么”这个命题,令读者看到了星子在月辉照耀下的光辉人生。
点点月光映苍穹
——《弯弯的月亮》细节揣摩
这篇小小说的另一特色,就是细节描写。散布在小说中的细节,犹如月光点点,但我们却不能小看这些细节,它们可以照亮小说广袤无垠的苍穹。没有这些细节描写,小说就像贫血一样,没有强大的生命力。
小说中的细节有肖像上的细节,神态上的细节,有语言上的细节,有动作上的细节,有场景上的细节,也有事件上的细节。这些细节,在小说中或刻画人物形象,或暗示小说的主题,或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起铺垫过渡的作用……
小说中肖像上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以人物的外表特征来透视他的内心世界。这样的细节描写如“星子站起来,眨动着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作者抓住星子的眼睛,稍加勾勒,星子活泼、可爱的形象就浮现在读者的眼前。水灵灵的大眼睛,聪明、灵动,充满了活力,也充满了好奇。透过那一双眨动着的水灵灵的大眼睛,我们仿佛看到了星子充满无比好奇的童心世界。这些都显示了星子的与众不同,毋庸赘言,星子必然有不平凡的表现,为下文星子答出与众不同的答案,她的成长、成功作伏笔。
作者对细节的运用也是不拘一格的。小说中,作者对星子的神态作了多次细节上的描写,形成了照应、对比的关系,强化了文章的表达效果。例如,小说写星子被同学嘲笑后“眼里贮满了泪”,后面又写星子听完奶奶的话,“双眼再次贮满了泪”。这两个细节互相呼应,耐人寻味。如果说星子第一次贮满泪,是因为被同学嘲笑了、被老师批评了,这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奶奶说了之后,星子的眼里再次贮满了泪呢?这就说明星子不是为自己被嘲笑、被批评而流泪,她是为别人的浅陋而悲哀。可见,那种死板的思维与僵化的教学方式,对人的打击是多么严重。
这是小学生时代的星子,是被打击了的星子。这个细节描写与后面两处描写星子神态上的细节形成了对比。“星子老师的脸颊上,浮现出一种很愉快的笑容。”“星子看后,脸上又浮现出当年的那种很愉快的笑容。”这样的细节对比,意味深长。前者,表现了星子的苦闷与无奈,说明旧式教育对人的束缚与压抑;后者表现了星子教育改革成功后的喜悦,说明教育要解放思想,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才有生命力与创造力。
小细节,大寄托。看似不经意的一言一语,却暗示出大问题、大事件。这样的细节就像一把解剖刀,剖开了皮毛,暴露出隐藏的“毒瘤”。小说中,就有这样的语言细节描写。小说写奶奶说:“星子,老师的批评是正确的。我从前教过的一批又一批小学生,他们也都回答弯弯的月亮像小船。”这个细节看似闲笔,实则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它像一架望远镜,远望旧式教育的历史,暴露了旧式教育由来已久,时间之长,毒害之深。它令我们思考,这样的教育从何时起;也令我们担心,这样的教育还要延续多久。奶奶说这句话,像扔出了颗炸弹,炸得人心惊胆寒。
动作上的细节,是人物心理的自然流露,最富有个性特色。如小说中这样写道:星子那双漂亮的大眼睛,像探视器似的在同学们脸上扫来扫去。就此一笔,寥寥数语,就把星子老师期待学生说出更多不同答案的心理表现出来了。特别是“像探视器”说明星子老师神情专注,“扫来扫去”在寻找中期待有所发现,与星子小学老师当年对不同答案的批评、打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细节动作,既符合教师的身份特征,同时也美化了新教育下的老师形象,为后面星子成功培育出作家埋下了伏笔。
细节不在多,贵在精,重要的是能起到以小见大、以一当十的作用。否则,细节就成了鸡毛蒜皮的事。细节运用要讲求技巧,需要用在画龙点睛之处,而不是遍地开花。这篇小说中的细节运用既经济,又恰到好处,为小说节省了许多笔墨。
都是月亮惹的祸
——《弯弯的月亮》主题探究
小说探讨“弯弯的月亮像什么”,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因为这个问题是拿在课堂上、拿在师生之间进行探讨的。它与老师、学生密切联系在一起,具有特定的内涵。小说是在借题发挥,“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只是一个美丽的话题而已。
小说将一个严肃的命题放入一个具有诗意的话题——“弯弯的月亮像什么”中来讨论,通过星子在三个时期对“弯弯的月亮像什么”的回答,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时期的不同教育方式。在星子当小学生的时候,甚至更早的时候,弯弯的月亮只能像小船,说明了教育思想的凝固,教育方式的呆板。这样的教育禁锢了孩子的个性,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与想象力。等到星子当老师时,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就有了多种回答,老师不仅鼓励学生想象,而且还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样,才有了作家的诞生,才有了作家学生对老师的衷心感谢。小说前后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当前应试教育误人子弟的种种弊端。
小说描述的现象是触目惊心的,其危害是深远的。作者仔细、深入地了解了现实社会,了解现行教育的普遍现状,然后艺术地反映了出来,令人深有同感。这样的现象,不是胡编乱造,不是危言耸听。多少年了,我们在呼吁教育改革,但是我们的教育仍是“涛声依旧”,仍是裹足不前。如一种课本一用就是十年,一次备课管终生。一道作文题小学写了,初中写,高中写,甚至大学还要写。这样的教育怎么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灌输的是“弯弯的月亮只像小船儿”,这样的观念,不知扼杀了多少艺术家、科学家、工程师……
小说的深刻性表现在这一教育弊端由来已久,奶奶这一代人是这样,小学老师这一代是这样,这样的教育还要延续多久?小说的结尾给了我们回答,让星子的学生出来说话,给读者带来了希望。小说与其说是在探讨“弯弯的月亮像什么”,不如说是在探讨真正的教育是什么。
所幸的是星子具有叛逆精神,探索精神,她不仅没有被僵化的思维与守旧的教育禁锢,相反,她积极探索,努力改变,大胆创新,不仅使自己考上了师范学校,还用新的教育方式,成功地培养了自己的学生。这说明了,只有破除旧式教育才能有所发展,有所成就,从而强烈呼吁应试教育的改革。小说最后女作家田菲的来信,就代表了作者的心声,代表了广大读者的心声。
弯弯的月亮
文/袁柄发
星子入小学一年了。
星子的老师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漂亮,很招星子和同学们的喜欢。
一天,老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提问。
老师问:“同学们,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像——小——船儿!”
年轻的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后,高兴地说:“好,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
这时,坐在前排的星子举起手。
老师说:“星子同学,有什么问题请讲。”
星子站起来,眨动着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对老师说:“老师,我看弯弯的月亮像豆角。”
老师听完星子的话,一脸的不高兴,对星子说:“你的回答是错误的。全班同学都说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儿,你为什么偏偏要说像豆角呢?难道你特殊吗?”
班上的同学一阵哄笑。
星子的眼里就贮满了泪。
从此,星子就不喜欢这位年轻漂亮的老师了。
回到家里,星子把这件事告诉做过小学教师的奶奶了。
奶奶说:“星子,老师的批评是正确的。我从前教过的一批又一批小学生,他们也都回答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这次事件以后,星子开始变得少言寡语,在课堂上不再敢向老师提出“特殊”的问题……
很快,几年过去,星子考入一所师范学校。
又很快,星子从这所学校毕业。
星子回到故乡小镇做小学教师。
走上讲台的第一课,衣着朴实整洁的星子老师,就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在讲课之前,我首先提一个问题。你们说,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静默一会儿后,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像——小——船儿!”
星子老师没有说同学们的回答正确,那双漂亮的大眼睛,像探视器似的在同学们的脸上扫来扫去。然后问:“同学们,有没有与这个答案不一样的?”
一个叫田菲的学生举起手,说:“老师,我的答案和他们不一样。我说弯弯的月亮像豆角。”
星子老师听后很高兴,说:“田菲同学的回答正确。当然,其他同学的回答也正确。我只是启发同学们在回答每一个问题的时候应当大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多想出几个答案。比如弯弯的月亮除了像小船、豆角之外,还能不能像镰刀?像弓箭?”
学生们报以一阵热烈的掌声。
星子老师的脸颊上,浮现出一种很愉快的笑容。
……
多年过后,已退休闲居在家的星子,接到女作家田菲寄来的她自己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弯弯的月亮》。
星子急忙翻开书,书的扉页上这样写到——
赠给最优秀的老师星子:
感谢您没有扼杀我儿童时期的想象力!
您的学生:田菲
星子看后,脸上又浮现出当年的那种很愉快的笑容。
阅读指引
月辉照耀的人生
——《弯弯的月亮》内容赏析
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星子一生的时间作为载体,来探讨“弯弯的月亮像什么”这个命题,主要讲述了星子作为小学生时,老师教她们“弯弯的月亮像什么”的经历;长大后,作为小学教师怎么教自己的学生“弯弯的月亮像什么”的情景。前后对比,读来发人深省。
小说先用繁笔,写上小学时的星子回答老师,说弯弯的月亮像豆角,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也遭到老师的批评。星子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富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她不满足老师说的“弯弯的月亮像小船”的答案。于是,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做过小学教师的奶奶,没想到奶奶也这么认为,而且奶奶以前也是这么教她的学生的,星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遭到了打击,她也不再敢提出“特殊”的问题了,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对“弯弯的月亮像什么”的探讨。然后,作者惜墨如金,交代星子考上师范学校和师范学校毕业。这里,虽然没有正面提到“弯弯的月亮像什么”这个命题,却暗示了这个命题有了回答,答案就在星子身上。作者含而不露,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与思考。
小说重点描写星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故乡小镇做小学教师,教学生“弯弯的月亮像什么”的情景。她不但没有把答案标准化、固定化,相反,她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回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弯弯的月亮不光只像小船儿,还像豆角、像镰刀、像弓箭……这个情景是读者期待已久的,也是意料之中的,与小说的开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至此,“弯弯的月亮像什么”似乎有了圆满的解答,实质上,还没有得到最后的印证,于是,作者独具匠心地描写了星子退休后收到她的作家学生的来信的细节。这一笔,说明星子老师的教育是成功的,从而也说明了星子对“弯弯的月亮像什么”这个命题的回答是正确的,从而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小说中的星子一生都与“弯弯的月亮像什么”联系在一起。她不满足于弯弯的月亮只像小船儿的答案,于是她开始探讨,尝试,改革。最后她终于成功了。“弯弯的月亮”成就了她成功的人生,而她用成功的人生,回答了“弯弯的月亮像什么”这个命题,令读者看到了星子在月辉照耀下的光辉人生。
点点月光映苍穹
——《弯弯的月亮》细节揣摩
这篇小小说的另一特色,就是细节描写。散布在小说中的细节,犹如月光点点,但我们却不能小看这些细节,它们可以照亮小说广袤无垠的苍穹。没有这些细节描写,小说就像贫血一样,没有强大的生命力。
小说中的细节有肖像上的细节,神态上的细节,有语言上的细节,有动作上的细节,有场景上的细节,也有事件上的细节。这些细节,在小说中或刻画人物形象,或暗示小说的主题,或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起铺垫过渡的作用……
小说中肖像上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以人物的外表特征来透视他的内心世界。这样的细节描写如“星子站起来,眨动着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作者抓住星子的眼睛,稍加勾勒,星子活泼、可爱的形象就浮现在读者的眼前。水灵灵的大眼睛,聪明、灵动,充满了活力,也充满了好奇。透过那一双眨动着的水灵灵的大眼睛,我们仿佛看到了星子充满无比好奇的童心世界。这些都显示了星子的与众不同,毋庸赘言,星子必然有不平凡的表现,为下文星子答出与众不同的答案,她的成长、成功作伏笔。
作者对细节的运用也是不拘一格的。小说中,作者对星子的神态作了多次细节上的描写,形成了照应、对比的关系,强化了文章的表达效果。例如,小说写星子被同学嘲笑后“眼里贮满了泪”,后面又写星子听完奶奶的话,“双眼再次贮满了泪”。这两个细节互相呼应,耐人寻味。如果说星子第一次贮满泪,是因为被同学嘲笑了、被老师批评了,这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奶奶说了之后,星子的眼里再次贮满了泪呢?这就说明星子不是为自己被嘲笑、被批评而流泪,她是为别人的浅陋而悲哀。可见,那种死板的思维与僵化的教学方式,对人的打击是多么严重。
这是小学生时代的星子,是被打击了的星子。这个细节描写与后面两处描写星子神态上的细节形成了对比。“星子老师的脸颊上,浮现出一种很愉快的笑容。”“星子看后,脸上又浮现出当年的那种很愉快的笑容。”这样的细节对比,意味深长。前者,表现了星子的苦闷与无奈,说明旧式教育对人的束缚与压抑;后者表现了星子教育改革成功后的喜悦,说明教育要解放思想,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才有生命力与创造力。
小细节,大寄托。看似不经意的一言一语,却暗示出大问题、大事件。这样的细节就像一把解剖刀,剖开了皮毛,暴露出隐藏的“毒瘤”。小说中,就有这样的语言细节描写。小说写奶奶说:“星子,老师的批评是正确的。我从前教过的一批又一批小学生,他们也都回答弯弯的月亮像小船。”这个细节看似闲笔,实则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它像一架望远镜,远望旧式教育的历史,暴露了旧式教育由来已久,时间之长,毒害之深。它令我们思考,这样的教育从何时起;也令我们担心,这样的教育还要延续多久。奶奶说这句话,像扔出了颗炸弹,炸得人心惊胆寒。
动作上的细节,是人物心理的自然流露,最富有个性特色。如小说中这样写道:星子那双漂亮的大眼睛,像探视器似的在同学们脸上扫来扫去。就此一笔,寥寥数语,就把星子老师期待学生说出更多不同答案的心理表现出来了。特别是“像探视器”说明星子老师神情专注,“扫来扫去”在寻找中期待有所发现,与星子小学老师当年对不同答案的批评、打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细节动作,既符合教师的身份特征,同时也美化了新教育下的老师形象,为后面星子成功培育出作家埋下了伏笔。
细节不在多,贵在精,重要的是能起到以小见大、以一当十的作用。否则,细节就成了鸡毛蒜皮的事。细节运用要讲求技巧,需要用在画龙点睛之处,而不是遍地开花。这篇小说中的细节运用既经济,又恰到好处,为小说节省了许多笔墨。
都是月亮惹的祸
——《弯弯的月亮》主题探究
小说探讨“弯弯的月亮像什么”,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因为这个问题是拿在课堂上、拿在师生之间进行探讨的。它与老师、学生密切联系在一起,具有特定的内涵。小说是在借题发挥,“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只是一个美丽的话题而已。
小说将一个严肃的命题放入一个具有诗意的话题——“弯弯的月亮像什么”中来讨论,通过星子在三个时期对“弯弯的月亮像什么”的回答,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时期的不同教育方式。在星子当小学生的时候,甚至更早的时候,弯弯的月亮只能像小船,说明了教育思想的凝固,教育方式的呆板。这样的教育禁锢了孩子的个性,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与想象力。等到星子当老师时,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就有了多种回答,老师不仅鼓励学生想象,而且还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样,才有了作家的诞生,才有了作家学生对老师的衷心感谢。小说前后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当前应试教育误人子弟的种种弊端。
小说描述的现象是触目惊心的,其危害是深远的。作者仔细、深入地了解了现实社会,了解现行教育的普遍现状,然后艺术地反映了出来,令人深有同感。这样的现象,不是胡编乱造,不是危言耸听。多少年了,我们在呼吁教育改革,但是我们的教育仍是“涛声依旧”,仍是裹足不前。如一种课本一用就是十年,一次备课管终生。一道作文题小学写了,初中写,高中写,甚至大学还要写。这样的教育怎么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灌输的是“弯弯的月亮只像小船儿”,这样的观念,不知扼杀了多少艺术家、科学家、工程师……
小说的深刻性表现在这一教育弊端由来已久,奶奶这一代人是这样,小学老师这一代是这样,这样的教育还要延续多久?小说的结尾给了我们回答,让星子的学生出来说话,给读者带来了希望。小说与其说是在探讨“弯弯的月亮像什么”,不如说是在探讨真正的教育是什么。
所幸的是星子具有叛逆精神,探索精神,她不仅没有被僵化的思维与守旧的教育禁锢,相反,她积极探索,努力改变,大胆创新,不仅使自己考上了师范学校,还用新的教育方式,成功地培养了自己的学生。这说明了,只有破除旧式教育才能有所发展,有所成就,从而强烈呼吁应试教育的改革。小说最后女作家田菲的来信,就代表了作者的心声,代表了广大读者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