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体现学习的主体地位的双边活动过程。一方面,教师固然是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方法和学方式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很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影响,或者抵制这种影响。因此,深入优化数学教学过程,能够有效提高课堂实效。
一、课堂教学要充分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1.课堂教学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模式时,都要充分考虑如何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都要考虑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先画一个任意的三角形,然后用不同颜色涂好三个角,再把这三角形的三个角裁剪下来,按要求拼在一起,不难发现“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和等于180°”。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2.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多样化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传统数学教学要求学生个个达标,人人过关,而事实上并不可能人人都过关。我们让学生做同样的练习、同样的作业,采用统一的学习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具有类似的特点和思维方式。新课程要求我们承认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差异、承认学生在兴趣方面、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方法,理解掌握知识深度等方面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练习和作业,同时也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如考试可采用A、B、C卷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各有所学、各有所得、各展其长、各尽其能,更有利于培养各方面所需人才。
二、重视过程教学,在活动中体验数学
1.科学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习兴趣。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如课件、软件、多媒体技术,其感觉功能十分强烈。利用计算机教学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益很有实效。多媒体演示教学一目了然,使抽象、枯燥的数学图形变得直观形象,学生对多媒体课件很感兴趣,会主动问老师这些多媒体课件是如何制作的。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乐意学数学、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2.重视数学过程教学。数学知识是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数学教学就应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理解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使学生在发现和创造的体验中掌握知识发展的规律,获得较高的知识价值。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猜想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初步形成对“勾股定理”的感性认识,然后再用几何拼图,根据“面积相等”推证“勾股定理”……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图形能力,培养学生“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事实上也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大脑的整理,去发现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通过问题解决,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实践与同学互通有无、集思广益,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也有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比如,学习计算储蓄、利息方法后,布置作业让每位同学走进银行,了解现在银行中的各档利息,再了解应扣除的利息所得税。然后自己编拟数学题,自己建模进行解决。也可让学生了解市场上韵“大放血”、“股票”、“住房建筑”、“台风预报”等所隐藏的数学问题,然后在教师启发和协作下,将某一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在广泛的信息交流和教师的协助下,呈现出更多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使知识真正具有生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精髓。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就学会了思考,课程标准要求培养有数学素养的社会成员,是否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也是作为具有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往往善于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归纳总结,这些科学思维方法都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训练中加以培养,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有:模型思想、极限思想,统计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最优化的思想,以及数学模式之问互相转换思想,等等。在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把有限时间花在思想方法掌握中,学会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朝着X=a形式化归到底。
总之,教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多方优化教学,提高课堂实效,长期坚持下去,必定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马复.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张绪培.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一、课堂教学要充分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1.课堂教学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模式时,都要充分考虑如何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都要考虑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先画一个任意的三角形,然后用不同颜色涂好三个角,再把这三角形的三个角裁剪下来,按要求拼在一起,不难发现“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和等于180°”。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2.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多样化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传统数学教学要求学生个个达标,人人过关,而事实上并不可能人人都过关。我们让学生做同样的练习、同样的作业,采用统一的学习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具有类似的特点和思维方式。新课程要求我们承认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差异、承认学生在兴趣方面、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方法,理解掌握知识深度等方面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练习和作业,同时也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如考试可采用A、B、C卷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各有所学、各有所得、各展其长、各尽其能,更有利于培养各方面所需人才。
二、重视过程教学,在活动中体验数学
1.科学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习兴趣。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如课件、软件、多媒体技术,其感觉功能十分强烈。利用计算机教学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益很有实效。多媒体演示教学一目了然,使抽象、枯燥的数学图形变得直观形象,学生对多媒体课件很感兴趣,会主动问老师这些多媒体课件是如何制作的。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乐意学数学、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2.重视数学过程教学。数学知识是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数学教学就应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理解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使学生在发现和创造的体验中掌握知识发展的规律,获得较高的知识价值。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猜想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初步形成对“勾股定理”的感性认识,然后再用几何拼图,根据“面积相等”推证“勾股定理”……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图形能力,培养学生“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事实上也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大脑的整理,去发现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通过问题解决,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实践与同学互通有无、集思广益,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也有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比如,学习计算储蓄、利息方法后,布置作业让每位同学走进银行,了解现在银行中的各档利息,再了解应扣除的利息所得税。然后自己编拟数学题,自己建模进行解决。也可让学生了解市场上韵“大放血”、“股票”、“住房建筑”、“台风预报”等所隐藏的数学问题,然后在教师启发和协作下,将某一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在广泛的信息交流和教师的协助下,呈现出更多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使知识真正具有生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精髓。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就学会了思考,课程标准要求培养有数学素养的社会成员,是否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也是作为具有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往往善于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归纳总结,这些科学思维方法都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训练中加以培养,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有:模型思想、极限思想,统计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最优化的思想,以及数学模式之问互相转换思想,等等。在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把有限时间花在思想方法掌握中,学会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朝着X=a形式化归到底。
总之,教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多方优化教学,提高课堂实效,长期坚持下去,必定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马复.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张绪培.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