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最为直接的教学互动的形式,是实践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途径,同时课堂教学的有效也是教学高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于数学,特别是小学数学而言,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论题。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呈现一片生机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隐忧,本文在分析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仅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广大教师越来越多地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的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切实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知识内容要求的目标基础上,通过数学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得作为主体的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养成必备的数学能力,达到预定的教学日标。但是教学实践中,却发现很多课堂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因此,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分析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表现
1.“照本宣科”,忽视学生主体缺少灵活性
在课堂上有时会发现教师的课前准备非常充足,如大小黑板、图片、课件、测量工具等,但如此精心准备的课堂有时却是低效的,因为教师只能按既定教案上课,无法对应学生的临时课堂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虽然在‘怎么教’上下了功夫,但却忽视了学生‘怎么学’这一重要的环节,特别是没有能够深入学生内在的数学思维活动,没有高度重视学生的数学学法指导和自学能力培养,并因此而造成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被动,课堂上虽然有教师对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的单向信息的传递,却没有学生接受、理解、运用知识和方法的信息的反馈。”
2.错误理解合作学习,活动流于形式
《数学课程标准》在其基木理念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参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但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却错误理解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木质,活动流于形式。教师对于合作学习更多进行的是形式上的“形似”,而忽视意义上的“神似”,合作活动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背景下,被动的、无趣的地进行“讨论”。因此,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造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
3.问题提出过于单一,简单缺乏系统性
有的教师在授课时会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追问学生思考的过程,其看来课堂很有层次性,实则不然。例如,“对吗”,“同意吗”等等问题不断出现;还有的教师课堂问题过于琐碎,“你为什么选择A,你为什么不选B,你为什么不选C”等等。课堂中教师的这种提问过于单一、简单会造成问题思考价值不强,学生会像“挤牙膏”似的,教师挤一点,学生出一点,这样的课堂会造成有限时间的严重浪费,学生总是在进行低层次的学习,长期进行会使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缺少深度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细化课堂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基础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只有目标明确、具体,组织教学时才能有的放矢。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寻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与儿童思维规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受、新的发展。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挑选出难的、重要的或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进行讲授。凡是学生自己能学的内容,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己自主去探究,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性,还能逐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注意:
(1)强化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既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积极作用,科学合理引导学生善于学习、运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
(2)体现时代特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运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来引导和教育学生。今天,科技信息发展越来越快,学生能够通过多种形式获取很多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创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境,真正让学生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和关心发展。
(3)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活动、故事、实验、问题、竞争等情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但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发展规律,而且还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
3.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对陈述性的、事实性的知识应用,应采取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对关键性知识和规律原理,必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交流合作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使课程目标得以全面实现。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要选择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和教材的教学方式,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挖掘,三者的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因此,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
三、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具有明确目标的认知活动之一,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和学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和愿望。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非返古教学。 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形成探究、合作、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
参考文献:
[1]何文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
[2]汪必前.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J].教学研究(理论版)2010
[3]罗洁,邓玉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探索[J].改革与开放,2009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广大教师越来越多地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的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切实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知识内容要求的目标基础上,通过数学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得作为主体的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养成必备的数学能力,达到预定的教学日标。但是教学实践中,却发现很多课堂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因此,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分析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表现
1.“照本宣科”,忽视学生主体缺少灵活性
在课堂上有时会发现教师的课前准备非常充足,如大小黑板、图片、课件、测量工具等,但如此精心准备的课堂有时却是低效的,因为教师只能按既定教案上课,无法对应学生的临时课堂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虽然在‘怎么教’上下了功夫,但却忽视了学生‘怎么学’这一重要的环节,特别是没有能够深入学生内在的数学思维活动,没有高度重视学生的数学学法指导和自学能力培养,并因此而造成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被动,课堂上虽然有教师对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的单向信息的传递,却没有学生接受、理解、运用知识和方法的信息的反馈。”
2.错误理解合作学习,活动流于形式
《数学课程标准》在其基木理念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参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但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却错误理解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木质,活动流于形式。教师对于合作学习更多进行的是形式上的“形似”,而忽视意义上的“神似”,合作活动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背景下,被动的、无趣的地进行“讨论”。因此,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造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
3.问题提出过于单一,简单缺乏系统性
有的教师在授课时会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追问学生思考的过程,其看来课堂很有层次性,实则不然。例如,“对吗”,“同意吗”等等问题不断出现;还有的教师课堂问题过于琐碎,“你为什么选择A,你为什么不选B,你为什么不选C”等等。课堂中教师的这种提问过于单一、简单会造成问题思考价值不强,学生会像“挤牙膏”似的,教师挤一点,学生出一点,这样的课堂会造成有限时间的严重浪费,学生总是在进行低层次的学习,长期进行会使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缺少深度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细化课堂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基础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只有目标明确、具体,组织教学时才能有的放矢。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寻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与儿童思维规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受、新的发展。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挑选出难的、重要的或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进行讲授。凡是学生自己能学的内容,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己自主去探究,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性,还能逐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注意:
(1)强化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既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积极作用,科学合理引导学生善于学习、运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
(2)体现时代特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运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来引导和教育学生。今天,科技信息发展越来越快,学生能够通过多种形式获取很多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创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境,真正让学生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和关心发展。
(3)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活动、故事、实验、问题、竞争等情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但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发展规律,而且还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
3.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对陈述性的、事实性的知识应用,应采取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对关键性知识和规律原理,必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交流合作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使课程目标得以全面实现。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要选择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和教材的教学方式,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挖掘,三者的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因此,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
三、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具有明确目标的认知活动之一,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和学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和愿望。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非返古教学。 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形成探究、合作、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
参考文献:
[1]何文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
[2]汪必前.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J].教学研究(理论版)2010
[3]罗洁,邓玉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探索[J].改革与开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