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钟兴,中共党员,全国优秀教研员,云南省特级教师,昆明市五华区教育科研中心副主任,五华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曾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昆明市科学学科首席高级教师等称号。
有人说,做教育科研是要有点精神的。如今,在注重升学率的教育大环境下,科学教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在昆明市却有这样一个人,他没有被“大环境”所淹没,没有放弃对科学教育的热情。30年来,他为了提高科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强化科学学科骨干教师的师资力量,孜孜不倦地实践着。他,就是全国优秀教研员、云南省特级教师、昆明市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五华区教育科研中心副主任钟兴。
立志当一名优秀教师
钟兴,1965年出生在一个教师世家,从小受父母影响,立志当一名优秀教师。1983年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昆明市五华区育红小学任自然学科教学及电教管理。1992年调到五华区教研室任教研员。担任教研员后,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研活动,带领青年教师一起开展课题研究,在教学研究中享受快乐。他先后承担的教研课题《小生学科学素养的培养研究》《小学科学课程备课系统开发》,由云南省教科院、云南省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向全省推广,受到一线教师的欢迎,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还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首届课程资源博览会,并获优秀成果奖。
钟兴走上领导岗位后,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的同时,他注重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骨干教师。2006年以来,先后指导沈玉萍、马云华、阎岚等13位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奖。所培养的青年教师中,4人被评为省特级教师,10人被命名为昆明市学科带头人,15人被命名为五华区科学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2007年至今,钟兴先后组织科学学科研究200余课时。每次研究课结束后,他都要与上课教师在课后谈体会、讲心得,组织教师再讨论、再评议,做到每节研究课人人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近年来,钟兴先后撰写论文30余篇,其中7篇获省、市论文一等奖,参与编写出版《小学自然教材》《教师用书》《科技创新活动》《小学科技活动教材》《初中文言文学习手册》等书籍53册。
创建“名师工作室”
钟兴认为:“提高少年儿童科学素养主渠道在学校,关键在教师。因为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发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放弃教师发展而追求学生发展,学生的发展最终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2010年至2012年,钟兴主持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构建昆明市科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和昆明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提高科学课教师专业水平的方法途径》,创建了云南省第一个科学学科教师个性化交互式网站,为全省科学教师搭建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昆明市钟兴名师工作室”是云南省第一个以科学学科名师命名的工作室。工作室由来自各县区的优秀科学学科教师组成。钟兴说:“我要建立一个平台,让科学教师有一块交流学习的园地。”
工作室成立后,钟兴首先对全市科学教师的基本情况及教学现状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市小学科学学科教师队伍很不稳定,专职教师匮乏,小学科学课教师专职、兼职比例极不合理,专职教师仅占19.7%;从教学业务和专业水平来看,科学教师两极分化严重,大多数的科学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在被调查的175名教师中,有90%的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地碰到不同程度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科学教师的专业水平,钟兴利用专业优势,以网络平台为依托,以课题研究为方式,以教学研讨为内容,在昆明市开展系列教学研究活动和培养优秀教师活动。工作室把培养优秀科学教师作为重点,计划在一个培养周期内,使培养对象在师德规范上出样板;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通过名师的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促进科学学科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
注重实用性和指导性
钟兴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科学教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解剖问题,开展教育教学重点课题研究,充分发挥名师示范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工作室20名成员实行集体备课、专题研讨,通过送教下乡、开展课题共享等多种渠道,先后培训科学教师6000余人次。为进一步提高科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钟兴带领工作室成员在五华区、盘龙区开办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开展系统专业培训,补充、加强科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培训中,让每位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明确具体的努力方向。
钟兴还通过“构建昆明市科学教师学习共同体”“提高科学教师专业水平的方法和途径”等课题研究,创建科学教师QQ群,搭建科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网站,同时,建立专家支持系统,成立科学教研协作组,为科学教师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
钟兴说:“这些课题做下来,我发现课题研究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经过一系列的课题研究,课题组15位教师中有4位被评为省特级教师,10人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云南省科学学科特级教师共有6位,在我们这个团队就产生了4位;而市级学科带头人的比例占专职教师的45%。我开始反思,为什么那些比他们强的老师没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并不是那些老师能力不行。唯一的答案,就是教育科研课题为参加的教师提供了成长的契机。”教育教研课题,解决的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研究中要查阅大量资料,必须不断地学习、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教师就比一般教师多想了一步,多了一份心得。在这基础上写出来的东西,做出来的成果,不论是在观点上还是实用性上,都能做到详实可靠,实用性和指导性就自然更强。
“不做蜡烛,要做能充电的节能灯”
钟兴说:“希望有一天,科学课能提到与语文、数学一样的高度,受到同样的重视,这是我的目标。所以,我希望老师们不要做蜡烛,要做节能灯。多少年来,人们都一直在用蜡烛来比喻教师,教师也一直以蜡烛精神来鞭策自己,要求自己燃烧,去照亮别人。当然,教师的奉献精神是不能否认的;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种比喻不太贴切。在科技不断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就需要不断充电,不断学习,补充知识。也就是说,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蜡烛的能量是有限的,它的体积决定了它的光和热;而一位不断充电的教师,即使每天面对同一环境,同一对象,他也应该在不变中求变。学习是伴随教师一生的事情。可以说,教师是终身学习的实践者,教师的一生就是在探讨中互相学习,共同分享,像节能灯不断充电一样。” 钟兴还说:“作为一名教师,读书看报是必不可少。有人说,读书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这个宽度就是充电节能灯与蜡烛的不同。只有学习,才能不至于像蜡烛一样昏暗短暂。教师不能忽视劳动的快乐,蜡烛的燃烧是悄无声息并伴着泪的,而教师的工作是快乐的,并且有目标和期望。当看到学生在进步,教师一定会很开心。快乐是付出后的回报,是给予后的满足。快乐教育应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部分。教师快乐地教,孩子才会快乐地学。教育教学就自然成为教师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钟兴认为,师者,除了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育人。如果教师的功能只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像蜡烛一样,只是把自己燃尽,这对教师的要求还不够。既然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就应该加倍地去学习、思考、探索和创新,使自己不断成熟和完善。所以,教师的每一天,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一个个创造性的活动。教师要有自身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情操,有自己的幸福感,这个幸福感就是在平凡的教育教学中,有尊严地提高生命质量。
人物对话
《教育》旬刊:成立“昆明市钟兴名师工作室”的初衷是什么?
钟兴:加强科学教育,提升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科学教育应该从儿童抓起,奋起直追。但从实际情况看,科学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很多学校没有专职科学课教师,甚至什么都教不好的老师就被派去教科学课。成立“昆明市钟兴名师工作室”,也就是从培养教师的角度出发,把优秀的教师集中起来,共同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提高科学教师专业水平,更好地为科学教育服务。
《教育》旬刊:您的教育科研获得了哪些成果?
钟兴:近年来,先后开展课题研究18个,其中,获云南省教育科研成果奖5个,获昆明市科技进步奖5个。先后主持开展昆明市社科院的规划课题《小生学科学素养的培养研究》《小学科学课程备课系统开发》研究和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构建昆明市科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基于FLASH积件的通用在线交互式教学平台》等项目研究。经过一系列的探索研究,圆满完成了项目研究开发任务,并由市、区二级科技局进行了成果鉴定。经省市有关专家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小学科学课程备课系统开发》在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开发、教育教学管理与实施等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对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及其研究工作具有引领作用。
《教育》旬刊:您还参加了哪些相关社会活动?
钟兴:为科学教师搭建交流、学习平台,昆明市科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网站创建一年,有效实现教学资源的快速积累,创建了92个课程资源,注册人数达223人,给科学教师教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近年来还分别担任省、市科学教学竞赛评委42次,在省、市教研活动进行专题讲座、教材培训28次。先后被聘为云南省教材审定专家,云南省科学学科兼职教研员,云南省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教育学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云南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组成员,云南省“国培计划”科学学科教学专家,云南师范大学“国培计划”项目培训督导专家。
有人说,做教育科研是要有点精神的。如今,在注重升学率的教育大环境下,科学教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在昆明市却有这样一个人,他没有被“大环境”所淹没,没有放弃对科学教育的热情。30年来,他为了提高科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强化科学学科骨干教师的师资力量,孜孜不倦地实践着。他,就是全国优秀教研员、云南省特级教师、昆明市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五华区教育科研中心副主任钟兴。
立志当一名优秀教师
钟兴,1965年出生在一个教师世家,从小受父母影响,立志当一名优秀教师。1983年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昆明市五华区育红小学任自然学科教学及电教管理。1992年调到五华区教研室任教研员。担任教研员后,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研活动,带领青年教师一起开展课题研究,在教学研究中享受快乐。他先后承担的教研课题《小生学科学素养的培养研究》《小学科学课程备课系统开发》,由云南省教科院、云南省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向全省推广,受到一线教师的欢迎,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还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首届课程资源博览会,并获优秀成果奖。
钟兴走上领导岗位后,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的同时,他注重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骨干教师。2006年以来,先后指导沈玉萍、马云华、阎岚等13位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奖。所培养的青年教师中,4人被评为省特级教师,10人被命名为昆明市学科带头人,15人被命名为五华区科学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2007年至今,钟兴先后组织科学学科研究200余课时。每次研究课结束后,他都要与上课教师在课后谈体会、讲心得,组织教师再讨论、再评议,做到每节研究课人人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近年来,钟兴先后撰写论文30余篇,其中7篇获省、市论文一等奖,参与编写出版《小学自然教材》《教师用书》《科技创新活动》《小学科技活动教材》《初中文言文学习手册》等书籍53册。
创建“名师工作室”
钟兴认为:“提高少年儿童科学素养主渠道在学校,关键在教师。因为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发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放弃教师发展而追求学生发展,学生的发展最终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2010年至2012年,钟兴主持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构建昆明市科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和昆明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提高科学课教师专业水平的方法途径》,创建了云南省第一个科学学科教师个性化交互式网站,为全省科学教师搭建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昆明市钟兴名师工作室”是云南省第一个以科学学科名师命名的工作室。工作室由来自各县区的优秀科学学科教师组成。钟兴说:“我要建立一个平台,让科学教师有一块交流学习的园地。”
工作室成立后,钟兴首先对全市科学教师的基本情况及教学现状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市小学科学学科教师队伍很不稳定,专职教师匮乏,小学科学课教师专职、兼职比例极不合理,专职教师仅占19.7%;从教学业务和专业水平来看,科学教师两极分化严重,大多数的科学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在被调查的175名教师中,有90%的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地碰到不同程度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科学教师的专业水平,钟兴利用专业优势,以网络平台为依托,以课题研究为方式,以教学研讨为内容,在昆明市开展系列教学研究活动和培养优秀教师活动。工作室把培养优秀科学教师作为重点,计划在一个培养周期内,使培养对象在师德规范上出样板;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通过名师的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促进科学学科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
注重实用性和指导性
钟兴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科学教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解剖问题,开展教育教学重点课题研究,充分发挥名师示范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工作室20名成员实行集体备课、专题研讨,通过送教下乡、开展课题共享等多种渠道,先后培训科学教师6000余人次。为进一步提高科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钟兴带领工作室成员在五华区、盘龙区开办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开展系统专业培训,补充、加强科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培训中,让每位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明确具体的努力方向。
钟兴还通过“构建昆明市科学教师学习共同体”“提高科学教师专业水平的方法和途径”等课题研究,创建科学教师QQ群,搭建科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网站,同时,建立专家支持系统,成立科学教研协作组,为科学教师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
钟兴说:“这些课题做下来,我发现课题研究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经过一系列的课题研究,课题组15位教师中有4位被评为省特级教师,10人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云南省科学学科特级教师共有6位,在我们这个团队就产生了4位;而市级学科带头人的比例占专职教师的45%。我开始反思,为什么那些比他们强的老师没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并不是那些老师能力不行。唯一的答案,就是教育科研课题为参加的教师提供了成长的契机。”教育教研课题,解决的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研究中要查阅大量资料,必须不断地学习、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教师就比一般教师多想了一步,多了一份心得。在这基础上写出来的东西,做出来的成果,不论是在观点上还是实用性上,都能做到详实可靠,实用性和指导性就自然更强。
“不做蜡烛,要做能充电的节能灯”
钟兴说:“希望有一天,科学课能提到与语文、数学一样的高度,受到同样的重视,这是我的目标。所以,我希望老师们不要做蜡烛,要做节能灯。多少年来,人们都一直在用蜡烛来比喻教师,教师也一直以蜡烛精神来鞭策自己,要求自己燃烧,去照亮别人。当然,教师的奉献精神是不能否认的;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种比喻不太贴切。在科技不断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就需要不断充电,不断学习,补充知识。也就是说,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蜡烛的能量是有限的,它的体积决定了它的光和热;而一位不断充电的教师,即使每天面对同一环境,同一对象,他也应该在不变中求变。学习是伴随教师一生的事情。可以说,教师是终身学习的实践者,教师的一生就是在探讨中互相学习,共同分享,像节能灯不断充电一样。” 钟兴还说:“作为一名教师,读书看报是必不可少。有人说,读书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这个宽度就是充电节能灯与蜡烛的不同。只有学习,才能不至于像蜡烛一样昏暗短暂。教师不能忽视劳动的快乐,蜡烛的燃烧是悄无声息并伴着泪的,而教师的工作是快乐的,并且有目标和期望。当看到学生在进步,教师一定会很开心。快乐是付出后的回报,是给予后的满足。快乐教育应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部分。教师快乐地教,孩子才会快乐地学。教育教学就自然成为教师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钟兴认为,师者,除了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育人。如果教师的功能只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像蜡烛一样,只是把自己燃尽,这对教师的要求还不够。既然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就应该加倍地去学习、思考、探索和创新,使自己不断成熟和完善。所以,教师的每一天,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一个个创造性的活动。教师要有自身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情操,有自己的幸福感,这个幸福感就是在平凡的教育教学中,有尊严地提高生命质量。
人物对话
《教育》旬刊:成立“昆明市钟兴名师工作室”的初衷是什么?
钟兴:加强科学教育,提升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科学教育应该从儿童抓起,奋起直追。但从实际情况看,科学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很多学校没有专职科学课教师,甚至什么都教不好的老师就被派去教科学课。成立“昆明市钟兴名师工作室”,也就是从培养教师的角度出发,把优秀的教师集中起来,共同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提高科学教师专业水平,更好地为科学教育服务。
《教育》旬刊:您的教育科研获得了哪些成果?
钟兴:近年来,先后开展课题研究18个,其中,获云南省教育科研成果奖5个,获昆明市科技进步奖5个。先后主持开展昆明市社科院的规划课题《小生学科学素养的培养研究》《小学科学课程备课系统开发》研究和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构建昆明市科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基于FLASH积件的通用在线交互式教学平台》等项目研究。经过一系列的探索研究,圆满完成了项目研究开发任务,并由市、区二级科技局进行了成果鉴定。经省市有关专家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小学科学课程备课系统开发》在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开发、教育教学管理与实施等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对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及其研究工作具有引领作用。
《教育》旬刊:您还参加了哪些相关社会活动?
钟兴:为科学教师搭建交流、学习平台,昆明市科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网站创建一年,有效实现教学资源的快速积累,创建了92个课程资源,注册人数达223人,给科学教师教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近年来还分别担任省、市科学教学竞赛评委42次,在省、市教研活动进行专题讲座、教材培训28次。先后被聘为云南省教材审定专家,云南省科学学科兼职教研员,云南省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教育学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云南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组成员,云南省“国培计划”科学学科教学专家,云南师范大学“国培计划”项目培训督导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