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有的学校对历史教学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效率低下已然成为无可争辩的普遍现象,致使历史教学处于困境而难以突破,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立足困境加大引领教育力度,创新理念增强历史教学魅力,是改变冷遇、打破历史沉寂的根本方法,也是学校教育和历史教研者应尽的职责、义务。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解读与思考
初中历史虽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由于刚被拉进中考大门之内,加之对“文科现象”的偏见和不够重视,许多学校对历史教学的投入总是稍加考虑;学生和社会家庭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总认为“平时不加劲,考前搞突击”就足够了;再由于教师自身存在的颓废心理,将本该充满理趣、情趣和睿趣的历史教学推陷尴尬的困境。上述现象,如果不加遏制,初中历史及其学科教学必将遭遇纠结和创伤。
一、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1.深受排挤的“历史现象”。因为初中历史的“文科”身份,所以许多学校在课时的结构安排上表面合理,但是实际执行起来还存在打折扣现象。有的历史教师要么是兼职要么是半路出家,专业出身的实在是少之又少。还有,学校支配资金本来就十分有限,为了“维持生计”过日子,许多学校只能把有效财力投运到所谓的“主课”上,对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不够重视。虽说不少学生喜欢历史,但由于书包“减肥”迟迟不见效果,课业负担太重,要想让他们轻松地爱上历史实在不是简单的事。
2.陈旧落后的“历史现象”。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参、一张嘴巴”的“四个一”教学模式。改变课堂教学简单而直白、枯燥而无趣的现象,培养学生史学兴趣,情感爱好、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增强进取意识和动力,积极参加县外交流或学习,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的精髓及其标准,创新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的“教育警察”角色和传统的“三重三轻”教学方式——重课内轻课外、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质效。
3.片面简单的“历史现象”。现行评价机制通常采用 “一纸论英雄”方式,它只能片面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诸如学习态度、努力程度等非智力方面却不能作出太多的评价,这种考核方法过于简单化。还有,教学考核比较重视检查知识性目标完成情况,对于学习能力发展的状况兼顾甚少,考核范围显得简单而不够全面,在新课改中应逐步予以完善。考核评价除了要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还应当注重发挥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激励学生更加热情更加理性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而“一刀切”考评机制的激励性作用不够明显,根本无法体现上述要求。
二、策应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措施与创新
1.充分认识和重视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规范办学行为,推动常规性历史教学的深入发展。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气质养成期和各种价值观形成期,是多种学科发挥教化的黄金时期。这正如一个人的茁壮成长需要全面营养,偏食废食都不可取。历史这部鲜活深厚的社会教科书,具有极强的教化社会和滋养精神功能,是人类鉴往知来、谋取发展的科学动力。这就是说,历史学科是一门教化性强、极具生命活力的学科。比如,从“中华文化的勃兴”到“昌盛的秦汉文化”,从“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到“辉煌的隋唐文化”,从“灿烂的宋元文化”到“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自然会激发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而明清经济的“闭关锁国”和大半部的清朝屈辱史则能让我们深刻感悟到“落后挨打、弱肉强食”的社会规则,等等。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应得到不断的重视、规范和增强。
2.与时俱进、加大创新,丰富和优化教学艺术,用形神兼具的教学形式彰显历史学科的活力与魅力。教无定法又教无常法。广泛而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历史教学增加丰富信息,增强教学过程的形象性、生动性,有利于调动历史学习积极性,提高历史教学质效。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等内容时,教师可以截选相关音视资料的精彩片段进行播放,生动精彩的演示,既有助于激发学习情趣,又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学活动,如多组织开展“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历史,培养他们的历史情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历史知识、生成认知能力、掌握学习技巧、构建知识框架,激发情趣、激活志趣,指导学生进行更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帮助他们由“乐学”到“会学”、由“会学”到“学会”转变,努力增强历史能力与素养。
3.尊重个性差异,完善考评机制,在力求全面、客观、公正的同时,注重发展激励性评价与能力评价的标准内涵。学校教育拒绝“选择”,更不容“淘汰”。在教育教学或评价时,要正视和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要努力把智力因素检测与非智力考评结合起来,把知识性目标检测与综合能力(如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考评结合起来,把眼前内容考评与发展性内容考评结合起来,把客观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结合起来。总之一句话,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还是历史教师个人,都应该力求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优化方式方法,努力营造良好和谐的历史教学环境,把振兴初中历史和提高教学质效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工作,这是时代赋予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茗海中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解读与思考
初中历史虽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由于刚被拉进中考大门之内,加之对“文科现象”的偏见和不够重视,许多学校对历史教学的投入总是稍加考虑;学生和社会家庭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总认为“平时不加劲,考前搞突击”就足够了;再由于教师自身存在的颓废心理,将本该充满理趣、情趣和睿趣的历史教学推陷尴尬的困境。上述现象,如果不加遏制,初中历史及其学科教学必将遭遇纠结和创伤。
一、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1.深受排挤的“历史现象”。因为初中历史的“文科”身份,所以许多学校在课时的结构安排上表面合理,但是实际执行起来还存在打折扣现象。有的历史教师要么是兼职要么是半路出家,专业出身的实在是少之又少。还有,学校支配资金本来就十分有限,为了“维持生计”过日子,许多学校只能把有效财力投运到所谓的“主课”上,对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不够重视。虽说不少学生喜欢历史,但由于书包“减肥”迟迟不见效果,课业负担太重,要想让他们轻松地爱上历史实在不是简单的事。
2.陈旧落后的“历史现象”。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参、一张嘴巴”的“四个一”教学模式。改变课堂教学简单而直白、枯燥而无趣的现象,培养学生史学兴趣,情感爱好、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增强进取意识和动力,积极参加县外交流或学习,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的精髓及其标准,创新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的“教育警察”角色和传统的“三重三轻”教学方式——重课内轻课外、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质效。
3.片面简单的“历史现象”。现行评价机制通常采用 “一纸论英雄”方式,它只能片面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诸如学习态度、努力程度等非智力方面却不能作出太多的评价,这种考核方法过于简单化。还有,教学考核比较重视检查知识性目标完成情况,对于学习能力发展的状况兼顾甚少,考核范围显得简单而不够全面,在新课改中应逐步予以完善。考核评价除了要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还应当注重发挥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激励学生更加热情更加理性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而“一刀切”考评机制的激励性作用不够明显,根本无法体现上述要求。
二、策应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措施与创新
1.充分认识和重视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规范办学行为,推动常规性历史教学的深入发展。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气质养成期和各种价值观形成期,是多种学科发挥教化的黄金时期。这正如一个人的茁壮成长需要全面营养,偏食废食都不可取。历史这部鲜活深厚的社会教科书,具有极强的教化社会和滋养精神功能,是人类鉴往知来、谋取发展的科学动力。这就是说,历史学科是一门教化性强、极具生命活力的学科。比如,从“中华文化的勃兴”到“昌盛的秦汉文化”,从“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到“辉煌的隋唐文化”,从“灿烂的宋元文化”到“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自然会激发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而明清经济的“闭关锁国”和大半部的清朝屈辱史则能让我们深刻感悟到“落后挨打、弱肉强食”的社会规则,等等。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应得到不断的重视、规范和增强。
2.与时俱进、加大创新,丰富和优化教学艺术,用形神兼具的教学形式彰显历史学科的活力与魅力。教无定法又教无常法。广泛而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历史教学增加丰富信息,增强教学过程的形象性、生动性,有利于调动历史学习积极性,提高历史教学质效。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等内容时,教师可以截选相关音视资料的精彩片段进行播放,生动精彩的演示,既有助于激发学习情趣,又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学活动,如多组织开展“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历史,培养他们的历史情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历史知识、生成认知能力、掌握学习技巧、构建知识框架,激发情趣、激活志趣,指导学生进行更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帮助他们由“乐学”到“会学”、由“会学”到“学会”转变,努力增强历史能力与素养。
3.尊重个性差异,完善考评机制,在力求全面、客观、公正的同时,注重发展激励性评价与能力评价的标准内涵。学校教育拒绝“选择”,更不容“淘汰”。在教育教学或评价时,要正视和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要努力把智力因素检测与非智力考评结合起来,把知识性目标检测与综合能力(如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考评结合起来,把眼前内容考评与发展性内容考评结合起来,把客观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结合起来。总之一句话,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还是历史教师个人,都应该力求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优化方式方法,努力营造良好和谐的历史教学环境,把振兴初中历史和提高教学质效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工作,这是时代赋予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茗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