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精华。无凝它首当其冲地要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是否有人认为,知识经济时代将会抛弃马克思这一理论呢?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完全要给以否定的答复,只是我们在否定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理论所产生的时代背景,需要联系马克思这一理论来源的当代实际,并加以深化和发展,与时俱进,才能继续保持和发挥它的理论旺盛的生命力。也正如江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根据江总书记要求我们结合新的实际,加深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指示,重温马克思有关劳动价值的理论,我认为在加深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解方面,很有必要着重抓住以下几个问题。
一、用发展的观点去理解劳动的内涵和外延
马克思认为“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产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和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也可以说成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形式上的耗费和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问题。马克思一再明确指明,劳动(指抽象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根据江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我们应结合当代实际,重新正确地,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劳动的内涵,如果按照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体力为主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个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新型经济体系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体系促成除了资本、劳动力和土地之外的另外两项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我们清楚地发现,现代社会劳动的形式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劳动支出由体力为主变成了脑力为主。脑力劳动又可分为理论研究型、知识应用型、技术创新型和经营管理型等。在新的世纪里,现代劳动的知识含量空前增大,劳动的创造性日益提高,脑力劳动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我们对当代社会劳动形式这一新特点,在分析、研究劳动创造价值时必须给予充分的考虑。
总体来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价值的劳动作为一个整体,它的内涵主要由科学技术劳动、经营管理劳动和熟练操作劳动三部分有机地结合而成的,不同层次的复杂劳动,在创造价值中各自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在外延上,随着科技发展和生产分工的细化,间接的生产劳动将会越来越多地从直接生产劳动中分化出来,它在生产劳动整体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过去只把直接生产劳动看作价值源泉已明显告诉我们,它已不符合实际的时势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已明确显示:不论是直接劳动还是间接劳动,都是劳动整体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二、深切理解知识经济在商品价值中的作用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作为交换实际上完成的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交换,是价值相等的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商品必须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才有它的意义。
所谓商品价值,它是凝结在商品内部的一般的人类劳动,它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和反映出来。商品使用价值既是价值的载体又是商品价值的表现材料。没有使用价值就不存在价值,不通过使用价值也难以表现和反映商品价值。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用以表现商品价值的材料不断演变并最终固定在货币上,从而使整个商品世界划分为两大块:一是表现商品价值的货币,而另一块则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这种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外在对立并不否定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内在统一。实际上,这种现象的出现正是商品内在价值与使用价值对立统一矛盾运动的结果之所在。货币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本身没有价值却可用于交换并具有价格的商品外壳的东西。但这也丝毫动摇不了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统一体的科学认识。正是商品价值这一内在的尺度为商品的交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这是他老人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又一新的发展。随着现代劳动中的知识含量比重越来越高,知识这一无形产品在商品价值的形成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可见,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条件下,知识与商品价值的关系也就越来越明显化了。
综上所述,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区别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全新经济形态,我们若能高度重视研究知识经济与劳动价值理论的关系,必将对促进本国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若能发挥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并加大力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推行科教兴国的战略;进一步推行“按劳分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紧密结合起来。同时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牢固继承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一个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良好局面一定会很快会到来。
一、用发展的观点去理解劳动的内涵和外延
马克思认为“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产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和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也可以说成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形式上的耗费和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问题。马克思一再明确指明,劳动(指抽象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根据江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我们应结合当代实际,重新正确地,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劳动的内涵,如果按照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体力为主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个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新型经济体系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体系促成除了资本、劳动力和土地之外的另外两项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我们清楚地发现,现代社会劳动的形式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劳动支出由体力为主变成了脑力为主。脑力劳动又可分为理论研究型、知识应用型、技术创新型和经营管理型等。在新的世纪里,现代劳动的知识含量空前增大,劳动的创造性日益提高,脑力劳动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我们对当代社会劳动形式这一新特点,在分析、研究劳动创造价值时必须给予充分的考虑。
总体来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价值的劳动作为一个整体,它的内涵主要由科学技术劳动、经营管理劳动和熟练操作劳动三部分有机地结合而成的,不同层次的复杂劳动,在创造价值中各自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在外延上,随着科技发展和生产分工的细化,间接的生产劳动将会越来越多地从直接生产劳动中分化出来,它在生产劳动整体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过去只把直接生产劳动看作价值源泉已明显告诉我们,它已不符合实际的时势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已明确显示:不论是直接劳动还是间接劳动,都是劳动整体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二、深切理解知识经济在商品价值中的作用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作为交换实际上完成的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交换,是价值相等的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商品必须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才有它的意义。
所谓商品价值,它是凝结在商品内部的一般的人类劳动,它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和反映出来。商品使用价值既是价值的载体又是商品价值的表现材料。没有使用价值就不存在价值,不通过使用价值也难以表现和反映商品价值。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用以表现商品价值的材料不断演变并最终固定在货币上,从而使整个商品世界划分为两大块:一是表现商品价值的货币,而另一块则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这种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外在对立并不否定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内在统一。实际上,这种现象的出现正是商品内在价值与使用价值对立统一矛盾运动的结果之所在。货币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本身没有价值却可用于交换并具有价格的商品外壳的东西。但这也丝毫动摇不了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统一体的科学认识。正是商品价值这一内在的尺度为商品的交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这是他老人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又一新的发展。随着现代劳动中的知识含量比重越来越高,知识这一无形产品在商品价值的形成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可见,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条件下,知识与商品价值的关系也就越来越明显化了。
综上所述,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区别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全新经济形态,我们若能高度重视研究知识经济与劳动价值理论的关系,必将对促进本国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若能发挥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并加大力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推行科教兴国的战略;进一步推行“按劳分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紧密结合起来。同时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牢固继承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一个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良好局面一定会很快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