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关键任务,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对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课标有着明确的要求,那就是要认识16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并且要会写其中的800个左右,同时还要求低年级学生对汉字要“多认少写”,积极进行自主识字等学习活动。目前,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还存在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的现象。在这样的识字教学形式下,学生会对识字产生抵触情绪,无法较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识字能力。小学生的识字热情不高,学习效率也就不高,很难达到课标提出的要求。在“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要善于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低年级的识字教学。
一、结合具体语境,引导随文识字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每个汉字都受语言环境的制约,当处于不同的环境时,汉字的音、形、義等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应该结合生字的具体语境展开识字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这样自然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啪,啪”的声音表现鞭打声,来打破黎明的宁静。对于“鞭”字的教学,教师就可以根据课文中的语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以降低学生对生字的学习难度。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这个句子。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让学生找出插图中的鞭子,并说一说它是什么形状,等等。最后,再对“鞭”的字形进行分析,从它的“革”字部可知鞭子一般是用皮革制作成的,而从右半部分的“便”字可知牧民们使用这种鞭子的方便性。这样通过与语境的结合对生字进行教学,丰富了学生认识生字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
在以上教学中,教师从“鞭”字的特点出发,并与课文语境相结合展开识字教学,实现了音、形、义的完美融合,帮助学生更轻松、自然地识读汉字,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基于构字规律,引导迁移识字
汉字的构字存在一定的规律。在识字教学时,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相关的规律,学生就会用学会的汉字规律去学习新的汉字,进而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还有利于学生进行迁移识字,扩充学生的识字量。
如,在教学 “木、林、森”和“人、从、众”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对每组汉字的构字特点进行观察,找出认识这些汉字的有效方法。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有效地抓住了这些汉字的特征,接着教师再教给学生会意字的有关构字规律,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字符合这样的规律特征。在教学“蝴”“蜻”“蚂”时,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形声字一部分表示形旁、一部分表示声旁的特点,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以上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构造规律来认识和学习会意字和形声字,这种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触类旁通,对更多生字进行自主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小学生一旦形成了迁移识字的能力之后,就能够极大地提高识字的效率,并且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汉字的独特魅力。
三、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形象识字
低年级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直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吸引他们。所以教师就可以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把声音和画面等进行融合,引导学生识字。教师以生动的方式展开教学,既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又能让学生体会到识字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小池塘》一课时,对于“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里的生字“波”,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波”的发音进行展示,并和“泼”进行对照学习,让学生分清这两个汉字的读音。然后,再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用醒目的笔画一笔一画地写出“波”和“泼”,让学生对比二者在写法上的区别。最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把“波”和“泼”所表达的含义进行动画演示,以便学生分清含义。教师通过一步步深入的多媒体教学,给静态的文字赋予更多鲜活的气息。在这样的方式下学习,学生不光能辨别“波”“泼”的差别,还清楚了二者的含义。
可见,在信息时代下,对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教师不能仅仅用以往一张嘴、一支笔的方式进行教学,而要结合学生学习生字的实际情况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以提升识字教学的效率。
四、开展活动竞赛,引导趣味识字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只要求他们学习课本上提供的生字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所以教师还应设计丰富的识字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比比谁认识的字更多,并交流自己认识生字的途径。通过交流和评比,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激发,能产生更加浓厚的识字兴趣,识字效果自然能得到不断提升。
教师应努力设计不同的识字活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自主识字中去。比如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的识字活动,让学生从生活和自主阅读中学习生字,和其他同学比一比自己认识哪些课文上没有学过的生字,看谁认识的生字最多。同时,还可以在班上开展阅读比赛和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到更多的生字,不仅能推动识字效率的提升,也能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发掘多种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从识字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不断提升,进而实现良好的识字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和合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一、结合具体语境,引导随文识字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每个汉字都受语言环境的制约,当处于不同的环境时,汉字的音、形、義等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应该结合生字的具体语境展开识字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这样自然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啪,啪”的声音表现鞭打声,来打破黎明的宁静。对于“鞭”字的教学,教师就可以根据课文中的语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以降低学生对生字的学习难度。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这个句子。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让学生找出插图中的鞭子,并说一说它是什么形状,等等。最后,再对“鞭”的字形进行分析,从它的“革”字部可知鞭子一般是用皮革制作成的,而从右半部分的“便”字可知牧民们使用这种鞭子的方便性。这样通过与语境的结合对生字进行教学,丰富了学生认识生字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
在以上教学中,教师从“鞭”字的特点出发,并与课文语境相结合展开识字教学,实现了音、形、义的完美融合,帮助学生更轻松、自然地识读汉字,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基于构字规律,引导迁移识字
汉字的构字存在一定的规律。在识字教学时,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相关的规律,学生就会用学会的汉字规律去学习新的汉字,进而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还有利于学生进行迁移识字,扩充学生的识字量。
如,在教学 “木、林、森”和“人、从、众”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对每组汉字的构字特点进行观察,找出认识这些汉字的有效方法。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有效地抓住了这些汉字的特征,接着教师再教给学生会意字的有关构字规律,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字符合这样的规律特征。在教学“蝴”“蜻”“蚂”时,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形声字一部分表示形旁、一部分表示声旁的特点,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以上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构造规律来认识和学习会意字和形声字,这种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触类旁通,对更多生字进行自主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小学生一旦形成了迁移识字的能力之后,就能够极大地提高识字的效率,并且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汉字的独特魅力。
三、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形象识字
低年级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直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吸引他们。所以教师就可以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把声音和画面等进行融合,引导学生识字。教师以生动的方式展开教学,既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又能让学生体会到识字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小池塘》一课时,对于“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里的生字“波”,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波”的发音进行展示,并和“泼”进行对照学习,让学生分清这两个汉字的读音。然后,再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用醒目的笔画一笔一画地写出“波”和“泼”,让学生对比二者在写法上的区别。最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把“波”和“泼”所表达的含义进行动画演示,以便学生分清含义。教师通过一步步深入的多媒体教学,给静态的文字赋予更多鲜活的气息。在这样的方式下学习,学生不光能辨别“波”“泼”的差别,还清楚了二者的含义。
可见,在信息时代下,对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教师不能仅仅用以往一张嘴、一支笔的方式进行教学,而要结合学生学习生字的实际情况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以提升识字教学的效率。
四、开展活动竞赛,引导趣味识字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只要求他们学习课本上提供的生字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所以教师还应设计丰富的识字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比比谁认识的字更多,并交流自己认识生字的途径。通过交流和评比,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激发,能产生更加浓厚的识字兴趣,识字效果自然能得到不断提升。
教师应努力设计不同的识字活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自主识字中去。比如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的识字活动,让学生从生活和自主阅读中学习生字,和其他同学比一比自己认识哪些课文上没有学过的生字,看谁认识的生字最多。同时,还可以在班上开展阅读比赛和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到更多的生字,不仅能推动识字效率的提升,也能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发掘多种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从识字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不断提升,进而实现良好的识字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和合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