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学生的素质下降,学习习惯较差,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模式化。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情味”。
一、树立民族认同感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文化也在全球化。处在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很多学生对民族文化开始淡漠甚至遗忘。中职语文教学应当承担起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职语文课本收录了很多表现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文章。在实际教学时,教师既要带领学生品读优美文字,还要将其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到厚重悠久的人文思想背后所潜在的现实意义。
比如屈原的《离骚》,它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我们从中看到了屈原对美好才能和高尚品德的追求,以及他对楚国的无比热爱与忠诚。屈原身上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值得学生敬仰和学习。正如文中所说:“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教师要督促学生坚守心中的净土,不受外界的污浊所沾染,就算道途中会有挫折与困难,也要捍卫正义精神,拥有高尚品格,引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树立远大的胸襟抱负。
国际纷争在历史上与现今生活中永远存在。如果学生抛弃了民族认同感,那么所学的知识就没有了灵魂。在渗透人文主义关怀的教育中,教师要利用课本知识与时事案例的穿插讲解,使学生不仅学习到语文知识的内涵,也吸取到人文精神营养。
二、培养正确价值观
道德教化是中职语文教学功能的一部分。在对课文内涵的揣摩和对作者创作心路历程的探寻中,学生可以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这要比教师单纯地去传播政治理论教育效果好得多,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价值观培养是人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学生在步入社会时才不会由于受金钱的诱惑而走向迷途,才能够恪守住职业道德与诚信良知。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讲述了玛蒂尔德有幸参加一次晚会而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以此炫耀自己的美丽与“地位”。意外的是,项链在她回家的途中不慎丢失。为此,她只能借钱去买了一条新项链还给朋友。在以后的十年里,为了还债,她不得不节衣缩食,不停地打短工,最后却得知所借的项链是一串假钻石项链。作者借助这条“项链”来谴责人类心中的虚荣与欲望。当今社会,很多人为了心中的“项链”而付出着不止十年的辛酸与奔波。如果没有这颗虚荣心作祟,是否可以活得更洒脱,更真诚呢?课堂上,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当堂写一篇以“项链中的人性”为题的文章,文体不限。可以是关原文的读后感,也可以模仿原文作一篇揭示爱慕虚荣危害的小说,或者是对于人性阴暗面的议论文。学生从创作中能够深入地去感知小说的主题含义,价值观念也受到熏陶。
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义务与责任。通过学习,学生意识到不合理价值观对人性本身的惩罚,知道了不论是做人还是处事,都要脚踏实地并且实事求是。在社会浮夸风气弥漫的当下,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的成长与成才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加以重视,并发挥语文道德教化的功能。
三、塑造优良的品格
人文关怀重视人的发展,将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优良品格的塑造是人文关怀的核心要素,也是促进青少年阳光成长的必然要求。中职阶段是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利用人文关怀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彰显出语文教学的人性魅力。
对于职高教学而言,重视技能训练的教师很多,但是能够正确认识语文人文性价值的却很少。教师应当结合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在教学中塑造学生优良的品行。比如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以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与正义观进行了深入讨论。以“魚和熊掌”引申到“生死与正恶”,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的道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做一道有关人性的选择题,如果你在赶往考场的路上,意外碰到一个少年落水,旁边并没有其他人,在你会游泳的前提下,你会选择救他,还是选择奔赴考场。学生大多都会答复先救人,后考试。但是当情况真实发生时,很多人的本性会选择忽视落水少年。由此案例过渡到孟子的言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不能因为一些外在的条件,而丢失了保持善良的本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人格修养的教育,督促学生不可以做有悖人性真善的事。
布鲁纳曾经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其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当学生从语文课堂上学习到了有关做人的道理,他们就会发现语文这门学科并非“纸上谈兵”,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从而更加喜爱语文。
综上所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十分必要。教师要通过民族认同感的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优良品格的塑造等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体会到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素养,真正成为新时代有知识、有技术、有修养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中等专业学校(226400)
一、树立民族认同感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文化也在全球化。处在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很多学生对民族文化开始淡漠甚至遗忘。中职语文教学应当承担起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职语文课本收录了很多表现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文章。在实际教学时,教师既要带领学生品读优美文字,还要将其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到厚重悠久的人文思想背后所潜在的现实意义。
比如屈原的《离骚》,它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我们从中看到了屈原对美好才能和高尚品德的追求,以及他对楚国的无比热爱与忠诚。屈原身上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值得学生敬仰和学习。正如文中所说:“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教师要督促学生坚守心中的净土,不受外界的污浊所沾染,就算道途中会有挫折与困难,也要捍卫正义精神,拥有高尚品格,引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树立远大的胸襟抱负。
国际纷争在历史上与现今生活中永远存在。如果学生抛弃了民族认同感,那么所学的知识就没有了灵魂。在渗透人文主义关怀的教育中,教师要利用课本知识与时事案例的穿插讲解,使学生不仅学习到语文知识的内涵,也吸取到人文精神营养。
二、培养正确价值观
道德教化是中职语文教学功能的一部分。在对课文内涵的揣摩和对作者创作心路历程的探寻中,学生可以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这要比教师单纯地去传播政治理论教育效果好得多,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价值观培养是人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学生在步入社会时才不会由于受金钱的诱惑而走向迷途,才能够恪守住职业道德与诚信良知。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讲述了玛蒂尔德有幸参加一次晚会而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以此炫耀自己的美丽与“地位”。意外的是,项链在她回家的途中不慎丢失。为此,她只能借钱去买了一条新项链还给朋友。在以后的十年里,为了还债,她不得不节衣缩食,不停地打短工,最后却得知所借的项链是一串假钻石项链。作者借助这条“项链”来谴责人类心中的虚荣与欲望。当今社会,很多人为了心中的“项链”而付出着不止十年的辛酸与奔波。如果没有这颗虚荣心作祟,是否可以活得更洒脱,更真诚呢?课堂上,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当堂写一篇以“项链中的人性”为题的文章,文体不限。可以是关原文的读后感,也可以模仿原文作一篇揭示爱慕虚荣危害的小说,或者是对于人性阴暗面的议论文。学生从创作中能够深入地去感知小说的主题含义,价值观念也受到熏陶。
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义务与责任。通过学习,学生意识到不合理价值观对人性本身的惩罚,知道了不论是做人还是处事,都要脚踏实地并且实事求是。在社会浮夸风气弥漫的当下,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的成长与成才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加以重视,并发挥语文道德教化的功能。
三、塑造优良的品格
人文关怀重视人的发展,将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优良品格的塑造是人文关怀的核心要素,也是促进青少年阳光成长的必然要求。中职阶段是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利用人文关怀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彰显出语文教学的人性魅力。
对于职高教学而言,重视技能训练的教师很多,但是能够正确认识语文人文性价值的却很少。教师应当结合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在教学中塑造学生优良的品行。比如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以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与正义观进行了深入讨论。以“魚和熊掌”引申到“生死与正恶”,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的道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做一道有关人性的选择题,如果你在赶往考场的路上,意外碰到一个少年落水,旁边并没有其他人,在你会游泳的前提下,你会选择救他,还是选择奔赴考场。学生大多都会答复先救人,后考试。但是当情况真实发生时,很多人的本性会选择忽视落水少年。由此案例过渡到孟子的言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不能因为一些外在的条件,而丢失了保持善良的本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人格修养的教育,督促学生不可以做有悖人性真善的事。
布鲁纳曾经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其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当学生从语文课堂上学习到了有关做人的道理,他们就会发现语文这门学科并非“纸上谈兵”,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从而更加喜爱语文。
综上所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十分必要。教师要通过民族认同感的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优良品格的塑造等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体会到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素养,真正成为新时代有知识、有技术、有修养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中等专业学校(22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