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过几年的新课程实施,作文教学改革出现了许多令人欣慰的新气象,但我们也发现作文教学的现状并非都尽如人意。为
此,提出“随笔小作文”的思考与探索,以随笔的形式,利用课内外素材,即时训练。我们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寻找“感发点”,比如,精美处仿写;空白处补写;“未尽处”续写;“感悟处”积淀。同时,我们在评价上要重视及时交流,激励表扬。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中段;随笔小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源于生活,重在积累,得益于练笔。“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渗透到孩子的全部生活中去。”(著名特级教师袁浩)这些都在向我们强烈地提示:作文教學要走两条路,除了抓课堂教材作文外,还要长期不懈地抓课外随笔小作文。因此,我从三年级开始,就带着班里的二十来个孩子开始了课外随笔小作文的实践。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取名“采蜜本”。在这个本子里,他们用稚嫩的笔写下了对课内课外、书里书外、校里校外、现实中或想象中的一人一物、一花一草等一些感触,内容包罗万象,字数多少不等,有时可能只是一句话,有时可能是洋洋洒洒的一段文,但有一个原则,都要是学生有感而发,真情流露的,并因为它的题材小,篇幅短小,学生完成一篇随笔小作文也不需要太长时间。下面就谈谈自己在小学中段两年的教学中对随笔小作文的一些实践经验。
一、抓住素材,即时训练
(一)结合阅读教学,寻找“感发点”
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是“吸收”的事情,写作是“表达”的事情。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结合“感发点”写,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作文训练要在阅读教学中相机生成。
1.精美处仿写
习作的根在阅读教学中课文为写提供了影子,阅读是根本,运用是目的,迁移文本中精彩的表达技巧,从而创设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情景的结合点,能让写法活学活用。像新教材的很多文章文质兼美,如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让学生模仿着写一个片段,几个句子,难度不大,却对学生吸收名家的表达经验有很大作用。
2.空白处补写
文本具有召唤读者参与的空白空间,教师要以敏锐的眼光捕捉住这些空白空间,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触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尊严》一文时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特点,展开想象,补写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不接受不劳而获之食的哈默是怎样想的。这样一来,充实了哈默“了不起”的人物形象,实现了阅读空白的召唤。
这样的随笔小作文因为是在理解课文后迸发的,因为有了一条已铺好的情感线路,学生往往就能落笔成段,所以我一般都在课堂上现场完成,马上交流点评。
(二)整合其他学科,抓住“兴趣点”
新课程注重资源整合,利用其他学科的实践性,让作文实践与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大胆“联姻”,那么我们的作文又将步入一个美妙的春天,绽放出美丽的奇葩。
四年级上册的时候,科学老师要求学生观察豆豆的生长过程,并做好记录,作品优秀者将参加学校科学论文的比赛。这又是一个可开发写作的资源。于是,我同科学老师协商好,一同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兴趣盎然。这是我班某某同学当时写的观察日记七则中的一则:
豆豆变老了!
早上,老师和我们把黄豆、红豆、绿豆放进有水的瓦盆里。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个星期的“豆豆成长跟踪观察”。
半个小时过去了,有的豆豆脱下了自己的黄衣裳,换上了一件白白的新衣裳;有的豆豆起了皱纹,好像一位老太太的脸上长满了皱纹,有趣极了;有的像蚕宝宝结成的茧一样,变成一个个椭圆形的“小房子”,真可爱!
二、重视交流,即时评价
作文评价的方法也要及时跟上,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不吝啬我们的鼓励和赞美,相信学生对写作会拥有更多的自信。学生的重视来自于我们教师的关注。每天抽取几分钟,来交流一下学生的作品,将会收到丰厚的回报,但是在交流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蹲下来看孩子
学生的习作因智力水平、生活经验、认识程度、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正因为有了这些不足和缺陷,才有教育的生命和意义所在。“生活、社会永远是有缺憾的,生命进取的力量就是在有缺憾的人生中追求完美。”(叶澜语)教育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发现、唤醒、激励和鼓舞,我们当然要看到学生习作中的缺点,可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毕竟学生不是作家,而我们成人也不是评论家,我们应该明白即使再差的一篇习作,都会有它耀眼的亮点。习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词不达意、错别字多等问题也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因为这些,而把学生的习作批得一无是处,只要学生有习作的愿望,能努力地把它写出来,就应该给予肯定。
(二)仰起来找亮点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我们在小学中段开始就要坚持不懈地抓课外随笔小作文,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真正让作文教学的前景灿烂如花。
(编辑:郭恒)
此,提出“随笔小作文”的思考与探索,以随笔的形式,利用课内外素材,即时训练。我们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寻找“感发点”,比如,精美处仿写;空白处补写;“未尽处”续写;“感悟处”积淀。同时,我们在评价上要重视及时交流,激励表扬。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中段;随笔小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源于生活,重在积累,得益于练笔。“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渗透到孩子的全部生活中去。”(著名特级教师袁浩)这些都在向我们强烈地提示:作文教學要走两条路,除了抓课堂教材作文外,还要长期不懈地抓课外随笔小作文。因此,我从三年级开始,就带着班里的二十来个孩子开始了课外随笔小作文的实践。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取名“采蜜本”。在这个本子里,他们用稚嫩的笔写下了对课内课外、书里书外、校里校外、现实中或想象中的一人一物、一花一草等一些感触,内容包罗万象,字数多少不等,有时可能只是一句话,有时可能是洋洋洒洒的一段文,但有一个原则,都要是学生有感而发,真情流露的,并因为它的题材小,篇幅短小,学生完成一篇随笔小作文也不需要太长时间。下面就谈谈自己在小学中段两年的教学中对随笔小作文的一些实践经验。
一、抓住素材,即时训练
(一)结合阅读教学,寻找“感发点”
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是“吸收”的事情,写作是“表达”的事情。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结合“感发点”写,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作文训练要在阅读教学中相机生成。
1.精美处仿写
习作的根在阅读教学中课文为写提供了影子,阅读是根本,运用是目的,迁移文本中精彩的表达技巧,从而创设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情景的结合点,能让写法活学活用。像新教材的很多文章文质兼美,如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让学生模仿着写一个片段,几个句子,难度不大,却对学生吸收名家的表达经验有很大作用。
2.空白处补写
文本具有召唤读者参与的空白空间,教师要以敏锐的眼光捕捉住这些空白空间,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触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尊严》一文时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特点,展开想象,补写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不接受不劳而获之食的哈默是怎样想的。这样一来,充实了哈默“了不起”的人物形象,实现了阅读空白的召唤。
这样的随笔小作文因为是在理解课文后迸发的,因为有了一条已铺好的情感线路,学生往往就能落笔成段,所以我一般都在课堂上现场完成,马上交流点评。
(二)整合其他学科,抓住“兴趣点”
新课程注重资源整合,利用其他学科的实践性,让作文实践与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大胆“联姻”,那么我们的作文又将步入一个美妙的春天,绽放出美丽的奇葩。
四年级上册的时候,科学老师要求学生观察豆豆的生长过程,并做好记录,作品优秀者将参加学校科学论文的比赛。这又是一个可开发写作的资源。于是,我同科学老师协商好,一同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兴趣盎然。这是我班某某同学当时写的观察日记七则中的一则:
豆豆变老了!
早上,老师和我们把黄豆、红豆、绿豆放进有水的瓦盆里。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个星期的“豆豆成长跟踪观察”。
半个小时过去了,有的豆豆脱下了自己的黄衣裳,换上了一件白白的新衣裳;有的豆豆起了皱纹,好像一位老太太的脸上长满了皱纹,有趣极了;有的像蚕宝宝结成的茧一样,变成一个个椭圆形的“小房子”,真可爱!
二、重视交流,即时评价
作文评价的方法也要及时跟上,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不吝啬我们的鼓励和赞美,相信学生对写作会拥有更多的自信。学生的重视来自于我们教师的关注。每天抽取几分钟,来交流一下学生的作品,将会收到丰厚的回报,但是在交流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蹲下来看孩子
学生的习作因智力水平、生活经验、认识程度、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正因为有了这些不足和缺陷,才有教育的生命和意义所在。“生活、社会永远是有缺憾的,生命进取的力量就是在有缺憾的人生中追求完美。”(叶澜语)教育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发现、唤醒、激励和鼓舞,我们当然要看到学生习作中的缺点,可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毕竟学生不是作家,而我们成人也不是评论家,我们应该明白即使再差的一篇习作,都会有它耀眼的亮点。习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词不达意、错别字多等问题也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因为这些,而把学生的习作批得一无是处,只要学生有习作的愿望,能努力地把它写出来,就应该给予肯定。
(二)仰起来找亮点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我们在小学中段开始就要坚持不懈地抓课外随笔小作文,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真正让作文教学的前景灿烂如花。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