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有以下特点:情绪、情感具有半外露、半隐蔽的特点;充满热情、富有朝气;情感的两极性明显,容易走极端,往往出现矛盾状态;集体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个人自尊心和荣誉感有较快发展;两性情感开始萌芽,情感世界开始丰富。情绪、情感贯穿于他们的心理全过程,他们的活动几乎时时处处都离不开情绪、情感的参与。写作同样受到情绪、情感的影响。写作情绪、情感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指写作素材充斥着作者的情绪、情感,二是指作者对写作这种活动怀有的情感。我们应通过挖掘写作素材方面的情绪、情感来达到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的目的,进而形成推动学生开展写作活动、提高写作能力的动力。
一、在内容上,挖掘教材和生活中的动情点
1.抓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我们的教材选文不乏感人肺腑、触人灵魂之作。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能够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披文感言而动情、悟道,就可以激起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让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深切地感受、体验、品味,并融于自己的写作中去。例如,在阅读《背影》一文,教者如果真正从作者和学生两个角色心理出发,认真感受和体验作者写作时的那种情感,再把这种情感迁移给学生,那么,这充满人间真情的父子之情,便从作者平淡朴实的文字中自然地奔涌而出:父亲已是风烛残年,老态龙钟了,又值“祸不单行的日子”,心情悲凉沮丧,为了儿子却拖着肥胖的身体,过铁道、爬月台去买橘子。此时此刻,儿子含着感动的泪水,看到的不只是灰色的臃肿的背影,还看到了父亲对儿子的无私至爱。以后作者所一直记住的这一“背影”,也正是儿子敬爱父亲的一种情感表现。让文中的父子之情引发学生类似的情感,也就能触发学生的写作契机。
2.抓住生活中的“动情点”
我们常常抱怨说:学生没有生活体验,也就没有写作的材料,没有写作的激情。其实,初中阶段是学生感情世界丰富多彩的时候,他们可以为明星疯狂,可以为不公义愤填膺,也会为一点委屈而耿耿于怀。细心的教师往往善于捕捉这些动情点来激发学生写作的情感,以此作为写作教学的切入点。请看各葛永腾老师的教学案例,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在一次晨会课上,一位学生说了这样一件事: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名歹徒抢劫遇反抗竟在大街上持刀杀人,而层层围观者却袖手旁观,最终罪犯逃之夭夭。这件事令学生们愤愤不平。看到他们的神情,我们觉得这是一次情感作文的好机会,因而以这件事为切入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到最愤怒的事。一下子教室里沸腾了,很多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他们说得面红耳赤;也有学生攥紧小拳头,紧咬牙齿,很激动。学生的情感受到了强烈的刺激,都有一肚子的话想说,无形中产生了写作的热情。这时,我们感到学生乐意写,而且也能写得好,便以此为契机,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不计体裁与要求,让他们放开手脚写。文从情发,学生笔下流出了一篇篇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有位学生写了一篇《不孝儿子》,其中有这么一段话:“……听着听着,我觉得脸上越来越热,胸口有一股子气在翻腾,我压了压,又忍了忍,毕竟我还是小孩……‘嗡!’我脑门子一热,一团怒火直往上冲,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我拨开人群大喊一声:‘你不算人!’”在作文中,学生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写作也变成了他们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这次随机习作中,有两位学生的文章分别发表在有关报刊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些切入点有很多,就看我们老师有没有用心去体会。以上案例是一种材料的命题作文,起到了同类命题所达不到的效果。
二、在方法上,创设写作情境
俗话说,触景生情。人的情绪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诱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弊端。创设情境的途径有多种,主要体现为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大自然环境就是个最好的情境,这里充满着五光十色的生活。只要能抓住学生的情绪需要点,就有无穷的情绪、情感可以挖掘。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以境激情”。用表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描述;借助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再现情境,让学生思考、体验;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班级活动,如比赛游戏、参观访问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写出感情丰富的文章。
情绪、情感是个非常活跃的因素,动机、兴趣等心理活动也都少不了它的参与,而且互相作用、互相促进。无怪乎,有人把情绪、情感当成写作心理系统的核心,也是写作活动动力系统的能源。一位德国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行为是人内部的张力和外部环境引力的力场的结果。在作文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积极向上、愉悦快乐的气氛,是非常必要的。
(责任编辑 韦 雄)
一、在内容上,挖掘教材和生活中的动情点
1.抓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我们的教材选文不乏感人肺腑、触人灵魂之作。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能够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披文感言而动情、悟道,就可以激起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让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深切地感受、体验、品味,并融于自己的写作中去。例如,在阅读《背影》一文,教者如果真正从作者和学生两个角色心理出发,认真感受和体验作者写作时的那种情感,再把这种情感迁移给学生,那么,这充满人间真情的父子之情,便从作者平淡朴实的文字中自然地奔涌而出:父亲已是风烛残年,老态龙钟了,又值“祸不单行的日子”,心情悲凉沮丧,为了儿子却拖着肥胖的身体,过铁道、爬月台去买橘子。此时此刻,儿子含着感动的泪水,看到的不只是灰色的臃肿的背影,还看到了父亲对儿子的无私至爱。以后作者所一直记住的这一“背影”,也正是儿子敬爱父亲的一种情感表现。让文中的父子之情引发学生类似的情感,也就能触发学生的写作契机。
2.抓住生活中的“动情点”
我们常常抱怨说:学生没有生活体验,也就没有写作的材料,没有写作的激情。其实,初中阶段是学生感情世界丰富多彩的时候,他们可以为明星疯狂,可以为不公义愤填膺,也会为一点委屈而耿耿于怀。细心的教师往往善于捕捉这些动情点来激发学生写作的情感,以此作为写作教学的切入点。请看各葛永腾老师的教学案例,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在一次晨会课上,一位学生说了这样一件事: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名歹徒抢劫遇反抗竟在大街上持刀杀人,而层层围观者却袖手旁观,最终罪犯逃之夭夭。这件事令学生们愤愤不平。看到他们的神情,我们觉得这是一次情感作文的好机会,因而以这件事为切入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到最愤怒的事。一下子教室里沸腾了,很多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他们说得面红耳赤;也有学生攥紧小拳头,紧咬牙齿,很激动。学生的情感受到了强烈的刺激,都有一肚子的话想说,无形中产生了写作的热情。这时,我们感到学生乐意写,而且也能写得好,便以此为契机,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不计体裁与要求,让他们放开手脚写。文从情发,学生笔下流出了一篇篇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有位学生写了一篇《不孝儿子》,其中有这么一段话:“……听着听着,我觉得脸上越来越热,胸口有一股子气在翻腾,我压了压,又忍了忍,毕竟我还是小孩……‘嗡!’我脑门子一热,一团怒火直往上冲,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我拨开人群大喊一声:‘你不算人!’”在作文中,学生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写作也变成了他们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这次随机习作中,有两位学生的文章分别发表在有关报刊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些切入点有很多,就看我们老师有没有用心去体会。以上案例是一种材料的命题作文,起到了同类命题所达不到的效果。
二、在方法上,创设写作情境
俗话说,触景生情。人的情绪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诱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弊端。创设情境的途径有多种,主要体现为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大自然环境就是个最好的情境,这里充满着五光十色的生活。只要能抓住学生的情绪需要点,就有无穷的情绪、情感可以挖掘。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以境激情”。用表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描述;借助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再现情境,让学生思考、体验;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班级活动,如比赛游戏、参观访问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写出感情丰富的文章。
情绪、情感是个非常活跃的因素,动机、兴趣等心理活动也都少不了它的参与,而且互相作用、互相促进。无怪乎,有人把情绪、情感当成写作心理系统的核心,也是写作活动动力系统的能源。一位德国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行为是人内部的张力和外部环境引力的力场的结果。在作文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积极向上、愉悦快乐的气氛,是非常必要的。
(责任编辑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