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自身的成长需要从良好的教学设计与有效地教学开始,尤其是新教师要在不断反思与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中锤炼自己,成就自己,惠及学生。
【关键词】新教师 成长 新课改 反思 教学设计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做一名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學五年来,我不断总结自我的教学工作,已成为平日工作的一种习惯,尤其是在教案的书写上下功夫,备好每一节课是我面见我的学生的“第一礼物”。
下面透过教案,我回味自己成长的几分喜悦,同时,也收获了教学困惑的解决的欣慰,我与课改一起成长。
案例一(人美版旧教材2003):(过程略)
案例二:我们身边的线条
一、案例描述
教学情境一、游戏导入1、幻灯片小花猫玩线团;2、自由选择游戏方式(事先准备皱纹纸彩条,教师和学生一起舞动)。
二、展示欣赏(课件)
天安门城楼:红柱子——竖线
新疆舞动作——波浪线
西瓜皮——曲线
教师边带学生欣赏边让学生回答,这些线条的特点是什么,不同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交流讨论
让学生观察思考,在你的身边,在大自然中,哪些方面存在着线条表现出的美。(可以将这些线条的存在形式进行分类)
例如,老虎、斑马身上存在着线条的表现形式,(动物)
在雨中有线条的存在(自然现象)
树林中也有线条的存在,(植物)
还有世纪广场的大桥、王震将军像等等(建筑物)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A.线条无处不在B.它可以分为视觉的和听觉的线。指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视觉的线。(设计意图:教学的本质是一种自我发现,是双向激发的生命运动,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各抒己见的交流空间,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既获得亲身参与探索的体验,也能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生思考
课件中《舞》和《跳吧跳吧》同样是舞蹈动作,但它们给人的感觉不同,这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去认识,用不同形态的线条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五、听文章画线
1、听文章画线:平静的湖面,没有一丝风;调皮的小鸟,投进了一粒小石子,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狂风掀起了一层巨浪。
2、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与师生互评,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六、课堂作业
可出示两种作业形式,供学生进行选择:作业①用线条作画:我的生活(或情绪)。作业② 用线条画出我的爸爸或妈妈。课后把自己画的画带给爸爸妈妈欣赏,并将他们的评语收进艺术档案夹。
同样是对线的学习,上节课属于“欣赏 评述”领域,而这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次教学很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即认识与理解线条……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用线条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在造型活动中探索及实验,既发展了艺术感知力和造型表现力,又体验到了造型活动的乐趣及产生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两节课相比后者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是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从教学目标改变来看,更加注重人文关怀。
二是美术与文字、音乐、自然以及其他领域的交融促使美术领域不断地深化与扩展、整合使各学科之间联系得更密切。
三是教学常规的规范化。1、教学目标设计符合教与学双方共同活动。2、教学环境设计适时适人。3、教学过程设计能够导入精,有趣味性,各环节紧密相扣。4、教学评价设计难易适中,符合学生年龄心理,既重直观性有重形象性更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四是作业的设计。作业布置有选择性,出示两种作业形式,供学生进行选择创作。每个学生都可以成才只是成才的目标不同而已。
五是教学语言的的设计与转变。教学几年来明显的感觉到教学语言对于一位好教师的重要性,其实教学语言的表达不仅反映了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也反映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问题.卢梭曾说;以成人的角度施教……教育就成了野蛮教育。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师教研行为的亏缺,教学艺术感染力表现力的不强,转折语言,过渡语言的灵活度不够,课堂的节奏的把握不好等都不能很好的启发学生,反而是一种“热情的灌输”,教师讲醉了,学生听睡了。
六是教案的书写。课前备课不可太繁琐,教案要想的周到写的精炼,教案要写得有重要性与预见性,教师应具备独立备课的能力。巧设教学重难点难点,巧解重难点。
以上透过两篇教案我回味自己教学五年来备写教案的一些收获与感悟,新课程的全新理念要求教师只有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课前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学生与教学评价技能,还有课后指导技能,才能惠及学生。这些技能无疑是一个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必备素质关系到教学的好坏,关系到课改的成败,更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
我要争做一名教研型教师,因为时代在变,教育对象的面貌(包换他们理想志趣,知识视野和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内容、手段都经历着广泛深刻变革,传统学科内容受到大量涌入新知识门类冲击和突破,多种新鲜教学手段的传入,对教学方法和过程提出了挑战……教育领域这些生气勃勃的变化,对新的教师的全面素质,特别是对教师能力有了更高要求,教师必须有相应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才能无愧“师者”称号。
在这场改革中,我与课改一起经历,一起快快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桂木主编《美术新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2] 尹少淳著《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
[3] 相毅敏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
【关键词】新教师 成长 新课改 反思 教学设计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做一名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學五年来,我不断总结自我的教学工作,已成为平日工作的一种习惯,尤其是在教案的书写上下功夫,备好每一节课是我面见我的学生的“第一礼物”。
下面透过教案,我回味自己成长的几分喜悦,同时,也收获了教学困惑的解决的欣慰,我与课改一起成长。
案例一(人美版旧教材2003):(过程略)
案例二:我们身边的线条
一、案例描述
教学情境一、游戏导入1、幻灯片小花猫玩线团;2、自由选择游戏方式(事先准备皱纹纸彩条,教师和学生一起舞动)。
二、展示欣赏(课件)
天安门城楼:红柱子——竖线
新疆舞动作——波浪线
西瓜皮——曲线
教师边带学生欣赏边让学生回答,这些线条的特点是什么,不同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交流讨论
让学生观察思考,在你的身边,在大自然中,哪些方面存在着线条表现出的美。(可以将这些线条的存在形式进行分类)
例如,老虎、斑马身上存在着线条的表现形式,(动物)
在雨中有线条的存在(自然现象)
树林中也有线条的存在,(植物)
还有世纪广场的大桥、王震将军像等等(建筑物)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A.线条无处不在B.它可以分为视觉的和听觉的线。指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视觉的线。(设计意图:教学的本质是一种自我发现,是双向激发的生命运动,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各抒己见的交流空间,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既获得亲身参与探索的体验,也能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生思考
课件中《舞》和《跳吧跳吧》同样是舞蹈动作,但它们给人的感觉不同,这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去认识,用不同形态的线条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五、听文章画线
1、听文章画线:平静的湖面,没有一丝风;调皮的小鸟,投进了一粒小石子,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狂风掀起了一层巨浪。
2、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与师生互评,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六、课堂作业
可出示两种作业形式,供学生进行选择:作业①用线条作画:我的生活(或情绪)。作业② 用线条画出我的爸爸或妈妈。课后把自己画的画带给爸爸妈妈欣赏,并将他们的评语收进艺术档案夹。
同样是对线的学习,上节课属于“欣赏 评述”领域,而这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次教学很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即认识与理解线条……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用线条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在造型活动中探索及实验,既发展了艺术感知力和造型表现力,又体验到了造型活动的乐趣及产生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两节课相比后者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是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从教学目标改变来看,更加注重人文关怀。
二是美术与文字、音乐、自然以及其他领域的交融促使美术领域不断地深化与扩展、整合使各学科之间联系得更密切。
三是教学常规的规范化。1、教学目标设计符合教与学双方共同活动。2、教学环境设计适时适人。3、教学过程设计能够导入精,有趣味性,各环节紧密相扣。4、教学评价设计难易适中,符合学生年龄心理,既重直观性有重形象性更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四是作业的设计。作业布置有选择性,出示两种作业形式,供学生进行选择创作。每个学生都可以成才只是成才的目标不同而已。
五是教学语言的的设计与转变。教学几年来明显的感觉到教学语言对于一位好教师的重要性,其实教学语言的表达不仅反映了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也反映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问题.卢梭曾说;以成人的角度施教……教育就成了野蛮教育。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师教研行为的亏缺,教学艺术感染力表现力的不强,转折语言,过渡语言的灵活度不够,课堂的节奏的把握不好等都不能很好的启发学生,反而是一种“热情的灌输”,教师讲醉了,学生听睡了。
六是教案的书写。课前备课不可太繁琐,教案要想的周到写的精炼,教案要写得有重要性与预见性,教师应具备独立备课的能力。巧设教学重难点难点,巧解重难点。
以上透过两篇教案我回味自己教学五年来备写教案的一些收获与感悟,新课程的全新理念要求教师只有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课前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学生与教学评价技能,还有课后指导技能,才能惠及学生。这些技能无疑是一个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必备素质关系到教学的好坏,关系到课改的成败,更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
我要争做一名教研型教师,因为时代在变,教育对象的面貌(包换他们理想志趣,知识视野和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内容、手段都经历着广泛深刻变革,传统学科内容受到大量涌入新知识门类冲击和突破,多种新鲜教学手段的传入,对教学方法和过程提出了挑战……教育领域这些生气勃勃的变化,对新的教师的全面素质,特别是对教师能力有了更高要求,教师必须有相应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才能无愧“师者”称号。
在这场改革中,我与课改一起经历,一起快快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桂木主编《美术新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2] 尹少淳著《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
[3] 相毅敏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