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简要的说明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途径。包括: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应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计算机模拟、实验更清晰,利用网页课件精讲、复习、分层教学,省时高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整合 计算机模拟(simulation)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视听结合,多方位刺激教学的一种教育模式。它带来的是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全新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那么怎么把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起来呢?
一、创设真实情境,精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该联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在上课时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事半功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上播放与本节课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第十五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时,展示一组有遗传现行的图片和一组有变异现象的图片,让学生深刻感受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以及遗传和变异的普遍性。再如,在讲解第二十一章《现代生物技术》时播放《多利羊的诞生》的视频,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克隆技术。通过这些短剧或影片的播放,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其献身科学的精神。但要注意,短剧播放要短而精,切不可占用太多时间。
二、应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恰当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生物学科中很多生命现象、生化反应、代谢途径等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而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化静为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虚实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在学生头脑中建构理论模型和知识结构,从而突破重难点。如:第十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兴奋的传导”这个难点,教师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于讲清,学生难于理解,而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兴奋在“神经元内”“神经元间”的电位变化和突触内递质的释放过程,以及电位传导和化学刺激的转化,学生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刺激-膜电位变化-突触递质-膜电位变化这条一体化兴奋传导路线,从而理解兴奋的传导机制,达到教学目的。在课堂上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前串后连、突破时空局限,可使学过的知识瞬时再现,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但要注意避免不顾教学实际一味地利用课件的现象。
三、计算机模拟,实验更清晰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真实的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计算机模拟实验的巧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方面,是由于有些实验结果不够清晰或受到时空条件限制的原因,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需教师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再以模拟进行补充。例如:《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教材上的叶绿体色带分布自下而上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及黄绿色的叶绿素b,而我们在实验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其它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实验结果不清。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说明原因,并用计算机模拟获取准确的实验结果,纠正实验中的误差。
另一方面,是中学不可能做出的实验,完全可以用模拟实验进行教学。如:《光合作用》的教学需要认识光合作用中所释放的氧是来源于水而不是来源于二氧化碳。这个实验要用氧的放射性同位素,实验设备比较复杂,在中学生物实验室里不能做。“传统”教学利用静态挂图配合教师“生动”讲解来“讲实验”,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学生印象不深刻。我们从教育资源库中提取了用计算机模拟美国科学家普宾与卡门的实验,光合作用过程是动态的,对放射性同位素的检测是多媒体(既有模拟仪表,也有检测声响效果),有效地模拟了水的光解及氧的生成过程,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当然,计算机模拟(simulation)是有限度的,不可一味地追求、过分地依赖。生物科学毕竟是以真实的实验、学生自己探索为主,强调“现象教学”的一门实验科学,计算机模拟只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四、利用网页课件精讲、复习,分层教学,省时高效
在生物复习课中,教师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把预先准备好的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投影到大屏幕上或是学生计算机屏幕上,既节约时间,又加大了课堂容量,而且便于教师精讲。在复习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知识网络体系,可以使学生在瞬间勾起对以前所学大量知识的回忆,省时高效,而且还利于分层教学、自主复习。事实上每位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不同的,教师把知识网络交给学生以后,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水平对未掌握的知识有侧重点地复习或重新学习,有的放矢,新旧结合,可大大提高复习的效率。例如:在复习《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时,由于教学内容多、学生水平不同,教师采用网页的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体系以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或重点复习脂类代谢,或重点复习糖类代谢,或重点复习蛋白质代谢,根据自己已有水平自主学习。在复习课中,一个较好的课件,既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起到提纲挈领、高效系统复习的作用,又可照顾基础薄弱的学生起到“新授”、重新学习的作用,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有的吃”、“吃得饱”。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主编.教育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2] 何克抗.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3] 章剑卫,姚灶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整合 计算机模拟(simulation)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视听结合,多方位刺激教学的一种教育模式。它带来的是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全新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那么怎么把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起来呢?
一、创设真实情境,精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该联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在上课时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事半功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上播放与本节课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第十五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时,展示一组有遗传现行的图片和一组有变异现象的图片,让学生深刻感受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以及遗传和变异的普遍性。再如,在讲解第二十一章《现代生物技术》时播放《多利羊的诞生》的视频,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克隆技术。通过这些短剧或影片的播放,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其献身科学的精神。但要注意,短剧播放要短而精,切不可占用太多时间。
二、应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恰当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生物学科中很多生命现象、生化反应、代谢途径等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而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化静为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虚实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在学生头脑中建构理论模型和知识结构,从而突破重难点。如:第十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兴奋的传导”这个难点,教师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于讲清,学生难于理解,而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兴奋在“神经元内”“神经元间”的电位变化和突触内递质的释放过程,以及电位传导和化学刺激的转化,学生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刺激-膜电位变化-突触递质-膜电位变化这条一体化兴奋传导路线,从而理解兴奋的传导机制,达到教学目的。在课堂上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前串后连、突破时空局限,可使学过的知识瞬时再现,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但要注意避免不顾教学实际一味地利用课件的现象。
三、计算机模拟,实验更清晰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真实的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计算机模拟实验的巧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方面,是由于有些实验结果不够清晰或受到时空条件限制的原因,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需教师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再以模拟进行补充。例如:《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教材上的叶绿体色带分布自下而上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及黄绿色的叶绿素b,而我们在实验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其它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实验结果不清。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说明原因,并用计算机模拟获取准确的实验结果,纠正实验中的误差。
另一方面,是中学不可能做出的实验,完全可以用模拟实验进行教学。如:《光合作用》的教学需要认识光合作用中所释放的氧是来源于水而不是来源于二氧化碳。这个实验要用氧的放射性同位素,实验设备比较复杂,在中学生物实验室里不能做。“传统”教学利用静态挂图配合教师“生动”讲解来“讲实验”,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学生印象不深刻。我们从教育资源库中提取了用计算机模拟美国科学家普宾与卡门的实验,光合作用过程是动态的,对放射性同位素的检测是多媒体(既有模拟仪表,也有检测声响效果),有效地模拟了水的光解及氧的生成过程,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当然,计算机模拟(simulation)是有限度的,不可一味地追求、过分地依赖。生物科学毕竟是以真实的实验、学生自己探索为主,强调“现象教学”的一门实验科学,计算机模拟只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四、利用网页课件精讲、复习,分层教学,省时高效
在生物复习课中,教师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把预先准备好的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投影到大屏幕上或是学生计算机屏幕上,既节约时间,又加大了课堂容量,而且便于教师精讲。在复习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知识网络体系,可以使学生在瞬间勾起对以前所学大量知识的回忆,省时高效,而且还利于分层教学、自主复习。事实上每位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不同的,教师把知识网络交给学生以后,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水平对未掌握的知识有侧重点地复习或重新学习,有的放矢,新旧结合,可大大提高复习的效率。例如:在复习《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时,由于教学内容多、学生水平不同,教师采用网页的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体系以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或重点复习脂类代谢,或重点复习糖类代谢,或重点复习蛋白质代谢,根据自己已有水平自主学习。在复习课中,一个较好的课件,既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起到提纲挈领、高效系统复习的作用,又可照顾基础薄弱的学生起到“新授”、重新学习的作用,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有的吃”、“吃得饱”。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主编.教育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2] 何克抗.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3] 章剑卫,姚灶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