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数学课中的数学研究性学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se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个人思考并探究问题的内在动力是求知欲。如果学生具备求知欲望,就容易有积极探索的精神,可以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开展研究,找寻问题的正确解答。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不断激发情趣、设置悬念、组织讨论等,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与欲望,帮助学生走出学习的困境,摆脱思维的低谷,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求知欲 研究性学习
  
  实际上,在数学教材中,存在很多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好材料,例如,数学定理、数学公式的证明、数学结论的推导过程等。抛物线和直线的位置关系,三角函数中正弦、余弦诱导公式的推理,直线倾斜角的探究,斜率的研究等都可以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服务。教师可以以相关数学定理或公式为依据,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自己开展探究活动,在亲身经历中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探究学习的乐趣,感悟数学的魅力。
  一、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往往是以某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开始的,教师教导学生直接参加探究过程,逐渐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知识原本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完成了一章知识的学习,学到新的数学定理与公式后,就会面对新的数学问题。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其实就是鼓励学生独立地找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数学内容,亲自感受数学情境,体验数学问题的过程。在数学学科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能够为我们渗透探究式学习服务,有助于为研究性学习指明方向。在新课的教授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设置一定的悬念,让学生迫切想要知道问题的结果,从而大大增强求知欲。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数学课堂变为“问题中心”,搜寻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开展探究活动,让数学课堂转变成展示问题的场所,成为辨析与讨论数学问题的平台。
  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带着研究问题的强烈求知欲专心听讲,科学有效地接受教师所讲解的知识。这样,学生的大脑神经就会处于紧张的状态,思维处于积极的活动中,对课堂上记忆的知识印象就比较深刻。
  二、在数学开放题中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数学试卷中的开放题集中体现了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开放试题的解答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开放题的设置展现了形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展示了解答者的实际应对状态。数学开放题的讲解有助于因材施教,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活跃数学课堂气氛,增强学习数学的满足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因此,数学开放题应当融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中,并发挥作用。
  开放性试题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能力,树立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是新时代的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数学开放题是学生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切入口,充分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开放性与人性化,有助于学生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创新精神,在实践中提高个人素养。
  三、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推进学生的探究式学习。
  社会实践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可或缺的信息获得与素材研究的渠道与方式。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观察事物,获取了第一手资料,亲历整个过程,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性学习倡导理论要联系实际发挥作用,重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社会环境问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问题、科技对当代社会的影响等重大问题。因此,教师要指导并鼓励学生勇于面对现实,亲自感受社会中的数学问题,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并且及时给予学生帮助与指导。对于高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务必培养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通常情况下,其中包含三个方面能力,即发现、提出、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动手的能力;独立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调动,有助于增强满足感与自信心,提高创新能力,在实现中感受研究数学的趣味,在分享中领略成功的喜悦。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理论结合实际开展探究式学习。
  教师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与方式,牢牢把握课本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民生、教育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从中贯彻渗透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学生自主创新,开展研究型课题,着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技能与研究能力。充分发扬学生的个性,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指导学生学会简单的研究性学习。数学教师要提倡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结合教材的内容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倡学生积极开展问题谈论与辨析,强化自己的问题意识,树立质疑意识;倡导学生自觉地探索,促进问题的解决。
  新课程改革着力强调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弥补传统教学观念的不足,克服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教育弊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要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提倡并鼓励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爱上数学研究性学习,体会到学习无穷无尽的乐趣,提高参与热情,从而做到学以致用。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不仅能够帮助解决数学问题,更能够帮助实际的生产、生活,有助于问题的发现、提出与及时解决。例如,运用数列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购房、购车分期付款等问题的解决;运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有助于社会生活中最佳方案问题的解决,等等。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要尊重教学规律,遵循科学,改进教育方法,推进学生的探究学习。要充分了解数学教材,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让课堂充满启发、探索、创新元素,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在数学的知识海洋中提高自我水平,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朱恒杰.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高中数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4-1.
  [2]叶立军.现代数学教学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2-1.
其他文献
习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所以初中语文教师们都在不断努力地解决这个问题。然而许多教师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是收效甚微。我在十几年的初中语文习作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归纳出了一些规律,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合理设置习作教学目标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习作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训练,能够准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备初步的书面表述能力。在日常的语文习作课教学
摘 要: 对曲线的方程在参数方程形式、极坐标方程形式、向量方程形式等不同形式下,证明了曲线弧长公式的一致性,即都统一于公式s=?蘩|′(t)|dt.  关键词: 曲线 弧长 导数    1.引言  在大学数学的教学中,曲线的弧长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对于曲线在不同的方程形式下,其弧长的计算公式也有所不同,这些公式有没有联系呢?这就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  在参考文献[1]、[2]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绍在教学中如何导入微分中值定理的内容,从几何意义及分析语言来描述中值定理,进一步阐述中值定理的意义及给出它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 微分中值定理 局部 整体 罗尔定理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学习的差商及导数的概念.差商是随自变量x变化的一个函数,而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导数是表示差商的极限即  f′(x)=.  从这里我们看得出来,某一点处的导数并不反映其它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特别是在“三资”企业中如何开展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这是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几年来,汕头市针对改革开放的新情况,加强“三资”企业党
摘 要: 本文站在时代的高度分析了多元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是中职数学的要求,这些说明了多元创新的重要性。加德纳的多元结构说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支撑。文中通过许多的案例具体说明多元创新的方法,提出了激趣创新、直觉培养、改进教法、多元评价的策略。  关键词: 中职数学 多元化教学 创新思维    新的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把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合格接班人作为今
支部大会是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的会议。支部大会的任务是定期听取支委会工作报告,对支委会的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讨论并决定党支部的重大问题。按期召开支部大会,是贯彻党的
通过竞争考任干部既是近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内容,又是增加干部工作透明度的重要方面,也是当前组织人事工作研究的“热点”。笔者认为,建立比较规范、完善的考任干部的程
爱是一种愿力,愿越宏深,力越宏大,教育就越简单。愿力不仅是无上善心,还是一种事实实在在的实践。爱是教育愿景与教育实践的完美结合。没有能力去爱,而要付诸爱的实践是危险
摘 要: 数形结合思想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感,进行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交叉运用,使多种思维互相促进、和谐发展的主要形式,可大大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 数形结合 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 有机结合    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它包
摘 要: 正确灵活地应用乘法公式,可以使运算简便,事半功倍,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主要从正用、变形用、逆用等方面举例说明如何灵活应用乘法公式巧妙解题.  关键词: 乘法公式 结构特征 应用    把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的式子及其结果写成公式的形式,就是“乘法公式”.它可按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进行推导.  “乘法公式”主要指:  平方差公式:(a b)(a-b)=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