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历史复习的“有效性”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的农村中学高三学生的历史复习有效性,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历史成绩,是农村中学历史教师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默写听写法、互纠式提问法、边读边写法和百家讲坛法等,在提高历史复习有效性方面作用显著,对高三文科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农村中学高三学生 历史复习 复习方法
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三历史复习面临着新的问题:从教材结构来看,通史变成了专题史;从教材内容来看,新教材的表述更笼统,有的甚至一大段文字都很难找到掌握的要点……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怎样才能做到高效复习呢?相对而言,农村中学高三学生的基础薄弱,而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历史新课程主干知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努力避免考查低层次的机械记忆,体现素质教育和减负增效的要求”[1]。因此复习时应着眼于“记忆”、“理解”,力求把知识点记准确,“准确”是学习的核心,在此基础上再提高解题能力。实践证明,以下这些复习方法对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或有较大帮助。
一、默写听写法
默写和听写,对学生全面掌握某个重要知识点很有帮助,但是很多人混淆了“听写”与“默写”,认为听写就是默写,默写就是听写,实际上这两种方法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默写的方法是教师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把相关知识“默”出来,比如提问:“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各是什么?三省之间的关系如何?有何作用?”而“听写”更符合高三历史复习迎考的要求,我们以上面同一个知识点的考查来设计问题,可提问:“唐太宗时期,如果计划在长安城内修建一条宽阔的马路,以改变因人口众多造成狭窄街道不堪重负的状况,你认为当时一般的行政流程是怎样的?如果该流程运行不顺利,你认为最可能是在什么环节上出了问题?请用箭头示意图写出该流程及出了问题时的处理方法。”这样的提问,运用新情境,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趋势,需要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明显比“默写”更有优势,参考如下:
皇帝→中书省(拟诏)→门下省(审核诏令)→尚书省工部(负责执行)
“听写”与“默写”的目的都在于巩固基础,而“听写”妙就妙在要求学生在“记”知识的基础上,还会“用”知识,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这就是高考复习中历史教师经常强调的“活用知识”、“理解掌握知识”。相比较而言,“听写”比“默写”具有更高的要求,更能体现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
二、互纠式提问法
“互纠式提问法”,即把“提问”主要放在课外如自习课,学生一般两人一组(最好是基础接近),围绕某一核心概念进行提问。具体的方法可如下:对一位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回答正确,再询问另一位同学是否已掌握回答的要点;若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够准确,让第二位同学纠正;若两人都回答不准确,再由教师指出该问题的掌握要点,力求“准确”。按照这一方法,对第一位同学提问几个问题后,交换两位同学的位置,先回答问题的同学纠正另一位同学的回答。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知识点的全面性,在设问时有必要的话还需横向、纵向地联系相关知识点,以知识体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问答与相互纠正的复习方法能够使学生对提问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明白其要点所在,同时“文科强调的是一种最基本的循环记忆学习方法,所以起步早,快步走,多循环,有利于学生巩固历史基础知识”[2],因此历史复习时需要反复,复习到后面还要时不时温习前面的知识。
另外,这样的复习方法还有一些优点,比如对班级其他学生的学习不会发生冲突,对被提问的学生而言,这也是一个再次复习、强化理解记忆的过程,同时也不会影响课堂教学计划,可谓“一箭多雕”。
三、边读边写法
学生在朗读复习时,必定会遇到一些难记、难理解的知识点,这时学生就可准备好笔和草稿纸,在读的过程中把自己还不懂或还没记住的概念写下来,而且要多写几次,没有理解清楚的还要求教于同学和老师。比如学生在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一专题时,普遍觉得世界市场的发展史比较难记,不少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只能暂时记住该知识点,过两三天再回忆时,发现还是掌握得很模糊。可以这样尝试:读到“新航路开辟”时,把这五个字写下来,并加上早期殖民扩张,这是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并逐渐扩展阶段;读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也写下这几个字,到它完成时,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读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就要知道它完成时,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另外,在掌握该知识点时需要弄清楚“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一概念,写的时候最好能把这些阶段的大致时间也写下来。学生在草稿纸上写的内容大致如下:
(事件)?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阶段)?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时间)
新航路开辟?摇 早期殖民扩张 开始出现、扩展15C—18C中叶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 初步形成 19C中叶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最终形成 19C末20C初
这种方法更需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耐心,学生在复习时往往知道自己的“不知”、“不懂”在哪里,因而这种复习方法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效果也就更好。
四、百家讲坛法
在央视10套的“百家讲坛”节目中,历史学者大放光彩,深受观众欢迎,如易中天、于丹、纪连海等,为什么?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通过不断设置“悬念”等方法来“正说”历史,讲课方式有自己的特色,许多深奥难懂的概念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语言来解释,就容易让观众理解,再加上幽默诙谐的风格,使本来显得凝重、陌生的历史,在观众心里变得栩栩如生,从而激发了观众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也满足了观众对历史知识渴求本真的需求。如果在讲课过程中摆脱了传统历史观点的束缚,凭借自身的专业素质与研究成果,提出一些新的观点,特别是能让人信服的观点,无疑就会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也可以尝试把“百家讲坛”搬进课堂,选取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主题,用语贴近生活,说不定会有奇效。如在复习《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这一课时,教师可在一开始提到网络上很流行的“穿越小说”,比较典型的是《寻秦记》,然后可设计几个悬念,如“历史上真的存在项少龙这个人吗?”“秦始皇嬴政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帝位的?”“在当时的情况下秦始皇会采取什么措施巩固自己的地位?”等等,步步设疑、层层揭秘,让学生在乐趣中掌握知识。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每种复习方法都适合所有层次的学生,学生自己必须有的放矢,复习方法与基础、能力相适应,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巩固基础知识,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历史时代特征、概念等。这些复习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农村中学的学生,对基础较好、接受能力更强的城市中学学生,也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
总之,历史复习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复习需要动手动脑,而绝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找到合理的复习方法,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准确掌握知识点和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络,才能在高考中收获更多。
参考文献:
[1]谢余泉.立足基础,突出主干,促进教学.历史教学问题,2011.2.华东师范大学.
[2]吴志云.谈谈我的有效历史复习备考策略.中学历史教学,2009.10.华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农村中学高三学生 历史复习 复习方法
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三历史复习面临着新的问题:从教材结构来看,通史变成了专题史;从教材内容来看,新教材的表述更笼统,有的甚至一大段文字都很难找到掌握的要点……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怎样才能做到高效复习呢?相对而言,农村中学高三学生的基础薄弱,而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历史新课程主干知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努力避免考查低层次的机械记忆,体现素质教育和减负增效的要求”[1]。因此复习时应着眼于“记忆”、“理解”,力求把知识点记准确,“准确”是学习的核心,在此基础上再提高解题能力。实践证明,以下这些复习方法对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或有较大帮助。
一、默写听写法
默写和听写,对学生全面掌握某个重要知识点很有帮助,但是很多人混淆了“听写”与“默写”,认为听写就是默写,默写就是听写,实际上这两种方法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默写的方法是教师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把相关知识“默”出来,比如提问:“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各是什么?三省之间的关系如何?有何作用?”而“听写”更符合高三历史复习迎考的要求,我们以上面同一个知识点的考查来设计问题,可提问:“唐太宗时期,如果计划在长安城内修建一条宽阔的马路,以改变因人口众多造成狭窄街道不堪重负的状况,你认为当时一般的行政流程是怎样的?如果该流程运行不顺利,你认为最可能是在什么环节上出了问题?请用箭头示意图写出该流程及出了问题时的处理方法。”这样的提问,运用新情境,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趋势,需要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明显比“默写”更有优势,参考如下:
皇帝→中书省(拟诏)→门下省(审核诏令)→尚书省工部(负责执行)
“听写”与“默写”的目的都在于巩固基础,而“听写”妙就妙在要求学生在“记”知识的基础上,还会“用”知识,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这就是高考复习中历史教师经常强调的“活用知识”、“理解掌握知识”。相比较而言,“听写”比“默写”具有更高的要求,更能体现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
二、互纠式提问法
“互纠式提问法”,即把“提问”主要放在课外如自习课,学生一般两人一组(最好是基础接近),围绕某一核心概念进行提问。具体的方法可如下:对一位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回答正确,再询问另一位同学是否已掌握回答的要点;若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够准确,让第二位同学纠正;若两人都回答不准确,再由教师指出该问题的掌握要点,力求“准确”。按照这一方法,对第一位同学提问几个问题后,交换两位同学的位置,先回答问题的同学纠正另一位同学的回答。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知识点的全面性,在设问时有必要的话还需横向、纵向地联系相关知识点,以知识体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问答与相互纠正的复习方法能够使学生对提问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明白其要点所在,同时“文科强调的是一种最基本的循环记忆学习方法,所以起步早,快步走,多循环,有利于学生巩固历史基础知识”[2],因此历史复习时需要反复,复习到后面还要时不时温习前面的知识。
另外,这样的复习方法还有一些优点,比如对班级其他学生的学习不会发生冲突,对被提问的学生而言,这也是一个再次复习、强化理解记忆的过程,同时也不会影响课堂教学计划,可谓“一箭多雕”。
三、边读边写法
学生在朗读复习时,必定会遇到一些难记、难理解的知识点,这时学生就可准备好笔和草稿纸,在读的过程中把自己还不懂或还没记住的概念写下来,而且要多写几次,没有理解清楚的还要求教于同学和老师。比如学生在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一专题时,普遍觉得世界市场的发展史比较难记,不少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只能暂时记住该知识点,过两三天再回忆时,发现还是掌握得很模糊。可以这样尝试:读到“新航路开辟”时,把这五个字写下来,并加上早期殖民扩张,这是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并逐渐扩展阶段;读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也写下这几个字,到它完成时,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读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就要知道它完成时,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另外,在掌握该知识点时需要弄清楚“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一概念,写的时候最好能把这些阶段的大致时间也写下来。学生在草稿纸上写的内容大致如下:
(事件)?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阶段)?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时间)
新航路开辟?摇 早期殖民扩张 开始出现、扩展15C—18C中叶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 初步形成 19C中叶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最终形成 19C末20C初
这种方法更需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耐心,学生在复习时往往知道自己的“不知”、“不懂”在哪里,因而这种复习方法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效果也就更好。
四、百家讲坛法
在央视10套的“百家讲坛”节目中,历史学者大放光彩,深受观众欢迎,如易中天、于丹、纪连海等,为什么?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通过不断设置“悬念”等方法来“正说”历史,讲课方式有自己的特色,许多深奥难懂的概念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语言来解释,就容易让观众理解,再加上幽默诙谐的风格,使本来显得凝重、陌生的历史,在观众心里变得栩栩如生,从而激发了观众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也满足了观众对历史知识渴求本真的需求。如果在讲课过程中摆脱了传统历史观点的束缚,凭借自身的专业素质与研究成果,提出一些新的观点,特别是能让人信服的观点,无疑就会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也可以尝试把“百家讲坛”搬进课堂,选取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主题,用语贴近生活,说不定会有奇效。如在复习《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这一课时,教师可在一开始提到网络上很流行的“穿越小说”,比较典型的是《寻秦记》,然后可设计几个悬念,如“历史上真的存在项少龙这个人吗?”“秦始皇嬴政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帝位的?”“在当时的情况下秦始皇会采取什么措施巩固自己的地位?”等等,步步设疑、层层揭秘,让学生在乐趣中掌握知识。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每种复习方法都适合所有层次的学生,学生自己必须有的放矢,复习方法与基础、能力相适应,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巩固基础知识,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历史时代特征、概念等。这些复习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农村中学的学生,对基础较好、接受能力更强的城市中学学生,也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
总之,历史复习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复习需要动手动脑,而绝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找到合理的复习方法,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准确掌握知识点和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络,才能在高考中收获更多。
参考文献:
[1]谢余泉.立足基础,突出主干,促进教学.历史教学问题,2011.2.华东师范大学.
[2]吴志云.谈谈我的有效历史复习备考策略.中学历史教学,2009.10.华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