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临床症状缓解或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时间一年、两年和治疗前进行对比, SGRQ量表总分及症状、活动、影响部分评分均明显下降(P <0.05);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冬病夏治 穴位贴敷 变应性鼻炎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33例,女31例,平均年龄为27.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8.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耳鼻咽喉科学》①鼻鼽的诊断标准:①病史:部分有过敏史及家族史。②临床症状:鼻痒、鼻塞、清涕如水、具有突发性和反复发作的特点。③发作期鼻粘膜多为灰白色或淡蓝色。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②?①临床症状: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 。②体征:常见鼻粘膜水肿、苍白、鼻腔水样分泌物。③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相符。
1.3纳入标准
从三岁到六十岁,和以上所说的中西医的诊断标准相符合,并且病程达到三个月以上,患者知情同意。
1.4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者。
2.方法
2.1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辛夷、炙麻黄、甘遂、白芥子、细辛等各等份研末,生姜汁调和。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贴膏 ,模拟外观、与三伏贴相似 。
贴敷方法:夏天头伏期间的任何一天贴敷于迎香、膏肓、大椎、风门、肺俞、脾俞、肾俞、白劳。贴敷部位先用75%的乙醇常规消毒,将药膏置于3cm×3cm的胶布上,贴敷穴位上固定。迎香穴贴敷15-20分钟,其它穴位贴敷2-6小时,以穴位处局部烧灼感、潮红或伴有细小水泡为宜。每个疗程贴敷要达到三伏,在治疗时间内要避免感冒,不要吃生冷酸腥的食品。
观察时间:在伏天的时候治疗三次,在治疗结束后的一年跟随回访,分析临床症状的缓解以及复发的状况。
2.2观察指标与方法
2.2.1疗效指标①呼吸疾病问卷积分:采用SGRQ[4]文版以及相应软件为测评工具。②BODE指数:治疗前、治疗1年、治疗2年之间差值比较③平均感冒次数、急性发作次数。
2.2.2皮损皮肤的刺激性评价,参考《中药新药研究指南》?制定皮肤刺激性评分标准见表1。0-0.49分为无刺激性;0.5-2.99分为轻度刺激性;3.0-5.99分为重度刺激性,6.0-8.0分为强刺激性。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X2检验和t检验。
3.结果
3.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GRQ量表评分比较。
表2示,治疗组治疗一年和两年的对比, SGRQ量表总分及症状、活动均明显下降(P <0.05);治疗两年后,影响部分及总分较治疗1年和对照组同期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发展,治疗效果会有明显的增加,疗效会比对照组好很多。
3.2 治疗后皮肤刺激性发生率比较
经过两年的贴敷治疗,基本都没有明显的皮肤反应,一些患者有红斑出现,一般都依稀可以看到,没有因为皮肤刺激感而不能忍受继续治疗的患者出现。
4.讨论
也就是说穴位贴敷法结合了内外双重治疗的方法,将药疗作用到理化刺激中,通过多个理疗点对身体机能起到调节作用,强化身体免疫力。国内相同的研究方面内容也提出,和针刺以及西药还有脱敏治疗相比,三伏贴疗法可以有效减少AR患者的后续发病率,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25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2):977—978
3.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药新药研究指南.1994:209—210
4.孙静,陶欣,朱镇华.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7(3):63-64
【关键词】冬病夏治 穴位贴敷 变应性鼻炎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33例,女31例,平均年龄为27.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8.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耳鼻咽喉科学》①鼻鼽的诊断标准:①病史:部分有过敏史及家族史。②临床症状:鼻痒、鼻塞、清涕如水、具有突发性和反复发作的特点。③发作期鼻粘膜多为灰白色或淡蓝色。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②?①临床症状: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 。②体征:常见鼻粘膜水肿、苍白、鼻腔水样分泌物。③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相符。
1.3纳入标准
从三岁到六十岁,和以上所说的中西医的诊断标准相符合,并且病程达到三个月以上,患者知情同意。
1.4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者。
2.方法
2.1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辛夷、炙麻黄、甘遂、白芥子、细辛等各等份研末,生姜汁调和。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贴膏 ,模拟外观、与三伏贴相似 。
贴敷方法:夏天头伏期间的任何一天贴敷于迎香、膏肓、大椎、风门、肺俞、脾俞、肾俞、白劳。贴敷部位先用75%的乙醇常规消毒,将药膏置于3cm×3cm的胶布上,贴敷穴位上固定。迎香穴贴敷15-20分钟,其它穴位贴敷2-6小时,以穴位处局部烧灼感、潮红或伴有细小水泡为宜。每个疗程贴敷要达到三伏,在治疗时间内要避免感冒,不要吃生冷酸腥的食品。
观察时间:在伏天的时候治疗三次,在治疗结束后的一年跟随回访,分析临床症状的缓解以及复发的状况。
2.2观察指标与方法
2.2.1疗效指标①呼吸疾病问卷积分:采用SGRQ[4]文版以及相应软件为测评工具。②BODE指数:治疗前、治疗1年、治疗2年之间差值比较③平均感冒次数、急性发作次数。
2.2.2皮损皮肤的刺激性评价,参考《中药新药研究指南》?制定皮肤刺激性评分标准见表1。0-0.49分为无刺激性;0.5-2.99分为轻度刺激性;3.0-5.99分为重度刺激性,6.0-8.0分为强刺激性。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X2检验和t检验。
3.结果
3.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GRQ量表评分比较。
表2示,治疗组治疗一年和两年的对比, SGRQ量表总分及症状、活动均明显下降(P <0.05);治疗两年后,影响部分及总分较治疗1年和对照组同期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发展,治疗效果会有明显的增加,疗效会比对照组好很多。
3.2 治疗后皮肤刺激性发生率比较
经过两年的贴敷治疗,基本都没有明显的皮肤反应,一些患者有红斑出现,一般都依稀可以看到,没有因为皮肤刺激感而不能忍受继续治疗的患者出现。
4.讨论
也就是说穴位贴敷法结合了内外双重治疗的方法,将药疗作用到理化刺激中,通过多个理疗点对身体机能起到调节作用,强化身体免疫力。国内相同的研究方面内容也提出,和针刺以及西药还有脱敏治疗相比,三伏贴疗法可以有效减少AR患者的后续发病率,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25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2):977—978
3.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药新药研究指南.1994:209—210
4.孙静,陶欣,朱镇华.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7(3):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