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评实学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i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实施以来,一线教师对于“真语文学习情境”仍处在摸索阶段。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真学习情境”的特质,并对传统语文学习方法—点评法在当下语文学习中的运用展开探索,以此来创新语文评点活动。
  关键词:“真学习情境” 语文教学 评点阅读活动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4.050
  一、什么是“真学习情境”下的评点阅读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和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而在当下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發现,一线教师照本宣科,设置无效问题、假情境的现象比比皆是,这警示我们,想要开展精准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就必须深入理解什么是“最微妙的领域”。课标中提出的“真学习情境”概念就是对“最微妙领域”的探索。那么,在“真学习情境”下,语文评点阅读活动究竟应该有着怎样的实施路径呢?
  解答这一问题,首先要弄明白,“真学习情境”是一种怎样的教学生态。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我们了解到“真实的学习情境”中“真实”二字的含义。其是指学生将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与自我成长、社会发展进行紧密关联。学习者通过将学科知识与自己的经验结合、与外界交互,积极地将学习内容迁移运用,以此来实现学科对于个人成长的价值。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个真正的由师生共同构建的学习情境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四个特征:第一,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素养,设置明确且适当的、与其自身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习任务;第二,学习者有学习的意向;第三,有和谐、融恰的对话氛围;第四,有丰富、高品质的学习资源;第五,有新生成、新思考、新创造。
  而点评法能同时满足后四个条件。在“真学习情境”下,语文评点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的关键一环,便是教师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素养,设置明确且适当的、与其自身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习任务。
  其次,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传统评点法的优势。
  点评法在中国存在千年,优势明显,形式灵活多样。评点法是文言文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其含义是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展开评论。例如,教师可以评论文章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的优劣,指点遣词造句、写作技巧的长短。点评法要求教师评论中肯,言简意赅,一语破的,发人深省,能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眉评(亦称眉批)—在竖排作品的上方写评点文字;夹评—在作品行文中间插入评点文字;段评—在作品的每一个段落之后写上评点文字;旁评—在横排作品的旁边写上评点文字。这种方式评点的容量大,形式活,密切联系作品实际,有助于激发人们思维。现代文教学,也可采取评点的方法。
  二、“真学习情境”下评点阅读活动的实施路径
  第一步,教师首先要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素养,设置明确且适当的、与其自身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是评点阅读活动的谋篇布局之举,也是传统点评法所做不到的。相比而言,传统点评法是教师的个人点评行为,而“真学习情境”下的点评阅读教学,更多的是被“设计”过的、严谨有序的、深度自主的教学交互过程。
  第二步,进行初评,即教师基于文本特点选择评点切口,进入教学情境中进行评点。这一步骤要求学生既要对文章展开详细评点,又要做到文后整评。在初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于看不懂、悟不透的地方做出标记,或者写下推测性的语句;对于读懂的地方写下概括性的语句或词语。初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夹评、旁批、眉批等。
  第三步,开展中评。此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班级小组,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学生的阅读鉴赏、梳理探究、表述交流活动中,不断纠正学生的错误,深化知识内容,促进学生形成新的认识。
  第四步,进行精评。“真学习情境”需要教师拥有丰富的、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既包括知识,也包括信息。在精评环节,教师需要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写出长篇(400字左右)评论性的文字,并在班级开展交流,择优发表。
  三、“真学习情境下”评点活动的意义
  评点作为对话的方式,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与想象中的文本的一种交流。文本是读者对话的第一个对象。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构成了与其他内容对话的前提和基础。评点文本活动,能够体现出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阅读习惯,是真实教学活动的重要支撑点,是教师构建“真学习情境”的重要基础。“真学习情境”下评点阅读活动,有助于学生发展个性,提高思维能力,培养综合素养。
  总之,在新教育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进行真实的语言实践,而不是凭自己的经验直接告诉学生知识结论。在“真学习情境”下的评点阅读活动中,学生间总会出现交流、碰撞、质疑,而这一艰难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发展学生个性、增长学生思维的过程。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教学是否科学有效,是否能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找到解决课堂问题的有效途径,提高课堂效率。这犹如一盒礼花或一排鞭炮的导火线,只要点燃导火线,就能引燃鞭炮。那么,如何才能找到这根提高课堂效率的导火线,使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简单化呢?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要找到这节课的核心问题,解决了核心问题,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就能迎刃而解。  课堂重在启发引导,
语文作为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只有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應用于实际,才能凸显其价值。而目标教学法与语文这门应用性强的学科是完全适应的。以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为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环节中发挥教师为主导、初中生为主体的作用,在师生相互配合下,发挥目标教学法的优势。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有利于初中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满足了当下应试考试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将语文作为实
当前,初中学生由于缺少引领,在古诗文学习中往往陷入被动接受、片面认知的恶性循环,缺乏深度的思考以及多元的理解,课堂高耗低效。面对此情况,把“多元化立体”教学理论中“学生学习主动化、资源整合多元化、课程讲授多样化、学习支持立体化”的思想应用到初中语文唐宋诗词教学上,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创新。具体来说,“编年式”教学法就是一种有效的思路。  一、按时间划分作者作品,了解时代特点  我们把唐朝诗歌的发展分为
“一日之计在于晨”,晨读对于学生积累、建构语言能力,形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至关重要。但现实中,“放牧式”的自由散读、“应试式”的以练代读等消极晨读现象较为严重。如何革除积习,使晨读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走上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之路值得我们探索。  一、开展课内篇目诵读活动,使晨读有法可循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人的一切起伏不定的情绪,连最微妙的波动、最隐蔽的心理,都能由声音直接表达出,而表达得
一、问题的提出:缘于“困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踐中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时应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自主情感,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尊
古诗词作为古典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是非常高的,能够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不仅如此,古诗词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对较大的比例:在人教版六年级的语文教材中,诗词的数量达到10首以上,数量多,且种类不一。但是,由于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鉴赏能力不足,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古诗词教学质量不高,导致了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低下,难以准确把握古诗词的内涵。因此,教师
小学低年级的写话是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前奏,是作文练习的基础。现在的学生一谈到作文都是唉声叹气,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因此,在我看来,一、二年级利用写话给孩子们打下写作基础是十分必要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中对一、二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
一、古诗文教学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的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并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标准》还指出,要“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2019年,我省中考就要求学生完成61篇古诗文的背诵。近两年,我省中考的语文试卷,不仅增加了古诗词的鉴赏题,古文阅读也有了新的考试形式。因此, 教学唯有落
王荣生老师认为,很多教师习惯从教法考虑教学,但较少考虑教学内容是否正确合宜,因此最后的教学效果往往受困于教学内容。随着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笔者渐渐意识到用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通过语文核心素养的视角来审视高中戏剧教学内容,教师能够抓住戏剧文体特征,树立清晰的课程意识,从而彰显戏剧教学存在的价值。笔者以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戏剧单元三篇教材为实践依据,以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为方向,尝试确定戏剧教
摘 要:在作文课上建构语境,设置活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和表达欲望,有效地落实写作目标的达成和思维的提升。语境的建构要普适化,让全体同学都愿意积极参与;语境的建构要生活化,让表达基于生活的真实需要;语境的建构要有情怀,了解学生心理,给学生温暖和关怀。围绕语境设置活动时也应该体现思维的梯度,逐层深入,循序渐进,同时注意训练点的多角度,让学生在更丰富的体验中参与写作。  关键词:写作 建构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