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际化推进地方师范院校发展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mlypm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杜学元,乐山师范学院副院长、武汉大学兼职博导。出版学术专著《中国女子教育通史》《中外女童教育简史》《外国女子教育史》《社会女性观与中国女子高等教育》,合著《中国钢琴教育的回眸与展望》,合作编撰《女子教育大辞典》,任主编或副主编的学术著作有19部。为深入了解西部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战略,本刊对杜教授进行了专访。在专访中,杜学元教授提出,教育国际化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资源全面有效地用于国际开发合作的必然结果;西部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要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的特点和实际,按照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标准,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外事工作理论研究、工作理念和方法、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进步;在高校治理方面,处理好政治领导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管理权力四者的关系,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最大限度地释放高校的人才培养力与学术创造力;“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时刻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所办教育好坏的最高标准,持续深入推进教育改革,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实现“教育梦”中为“中国梦”的达成尽其心力。
  一、教育国际化是国际开发合作的必然结果
  《世界教育信息》:当今,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的趋势。请问,您是怎样看待教育国际化的?
  杜学元:第一,从古至今,教育就强调国际合作与交流,教育国际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国际交流历史发展的结果。古希腊罗马时代盛行的游学之风促使智者派学术的跨国传播和城邦文化教育的繁荣;中世纪的访学制带来了城市文化教育的交流,为中世纪大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近代诞生的留学制度进一步保障了教育的国际交流;现代社会留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最终促成了教育国际化。回顾西方历史,著名教育家柏拉图在流亡国外时的“政治游说”,文艺复兴所带来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广泛影响,德国柏林大学精神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影响,美国多元文化的兴起和发展等,都与教育国际交流直接或间接相关。再看东方历史,我国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各诸侯国教育的交流与繁荣;丝绸之路开辟后,汉代的长安逐渐成为多国学者游学的中心;隋朝的遣隋使、唐朝的遣唐使、学问僧、留学生以及中国渡日的学者、僧人等促进了中日教育的交流;宋元明清时期的京城都有大量外国学生,尤其是明清设四夷馆,更促进了留学教育的发展,而基督教的东传也促使利玛窦、罗明坚等人将中国文化教育与西方文化教育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中国到国外留学者亦增多,如宋朝赴日僧人兰溪道隆、兀庵普宁、西涧士昙、无学祖元等,元代的一山一宁、清拙正澄、明极楚俊、竺仙梵仙,明代的隐元,明清之际的朱舜水等。可以说,古今中外,人们把教育的国际交流作为发展文化教育的主要手段,教育的国际交流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国际化。
  第二,教育国际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的政治对立有所缓和,在政治对立的同时更强调政治合作,在政治竞争的同时更强调经济竞争。加之各国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日益增多,教育国际化获得了发展机会。
  第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果。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世界已经真正进入经济一体化时代,而教育作为服务贸易也被纳入了全球贸易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使更多人对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有了需求,且拥有足够的经济支付能力;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使交通与通讯得到根本改观,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联系愈加紧密。信息跨国界的传播使知识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共享,各国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这直接加快了各国教育的交流。同时,国际通用语的广泛流行摒除了跨国之间语言交流的障碍,使得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学生的跨国求学成为现实。
  第四,发达国家急需通过教育与文化的对外传播赢得在世界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教育国际化的理念便在发达国家流行起来,进而成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大力推行教育国际化。例如,日本政府于1987年召开了临时教育审议会,明确提出开展适应国际化的教育是关系到日本存亡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并将教育国际化确立为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2005年,日本专门设立“国际战略研讨会”,研究教育国际化的相关问题,向政府提供咨询建议。2006年,日本又修改《教育基本法》,强调培养国际化人才。其他发达国家也采取了相似的举措来应对教育的国际化。
  第五,国际性组织促进了教育的国际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建立使国与国之间教育文化的交流更为频繁。世界贸易组织本来是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的国际机构,但其在关于服务贸易的规定中把教育列于12项中的第5项,称为“教育服务”。根据各国公认的中心产品目录(Central Product Classification,CPC),教育服务项目又被分为初等教育服务、中等教育服务、高等教育服务、成人教育服务及其他教育服务五类。《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第13条规定,除了由各国政府全额资助的教学活动之外(核定例外领域),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于教育服务贸易范畴。此规则改变了全球教育领域相对封闭的状态。此外,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也涉足教育,改变了过去只重经济与政治的传统。例如,2006年俄罗斯圣彼得堡会议发表题为《面向21世纪创新社会的教育》的重要文件,强调“教育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关键因素”,并表示“通过发展和联系‘知识三角’(教育、研究和创新)的各个因素,通过大量的人力、技能、研究的投入,通过进一步促进教育体制的现代化,使之更加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的需求,促进全球创新型社会的发展”。从此,这种全球教育治理的理念逐渐得到推广,使超国家机构进一步参与教育的国际化。尤其是2000年开始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对国际教育质量的认同。这些都加快了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第六,教育国际化必然带来国际化的教育。教育国际化促使全球教育资源的流通与共享、国与国之间教育的相互影响加深、跨境跨国教育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为此,我们应该首先树立教育的“地球村”意识,培养全球公民,树立年轻一代立志建设全球的责任心,培养年轻一代参与全球事务的意识与能力。其次,我们要树立教育的开放意识。倡导教育的国际沟通,互相融合;提倡教育跨越国界的对话,求同存异,共谋发展。再次,我们要树立教育资源共享与教育信息的交流意识,为全球教育资源建设作贡献。最后,我们要树立寻求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如教育现代化、教育公平、教育民主化、教育的民族性、教育的互惠互利等,并以此为基点,促进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间教育的共同发展。
  二、教育国际化是西部院校
  加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世界教育信息》:在您看来,西部高校尤其是西部的地方师范院校应如何实施国际化?乐山师范学院又有哪些具体做法?
  杜学元:我校虽然地处西部,为地方师范本科院校,在教育国际化方面确实存在不足,但还是有较好的条件的。首先,地方师范院校要树立教育国际化的意识,在学校的发展规划及具体工作中落实教育国际化的理念。加强对师生员工教育国际化意识的培养,是开展教育国际化工作的重要前提。其次,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促进教育国际化工作的开展。我校地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所在地、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世界文化名人郭沫若的故乡——被誉为“森林在城市中,城市在山水中”的乐山市,有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每年到乐山大佛-峨眉山景区参观、旅游的外国人士很多,学校可充分利用这些条件促进教育的国际交流。再次,善于总结学校发展中在教育国际化方面的经验教训。我校前身是始建于1978年的乐山师范专科学校和乐山教育学院,当时在教育的国际交流方面做过一些工作。2000年,两校合并升格为师范本科院校后,更是加大了教育国际交流的力度。经过30余年的发展,学校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善于对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有利于教育国际化工作的开展。最后,踏实工作、积极作为是搞好教育国际交流的根本。地方性师范院校可主动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国际交流活动。此外,我们需要创新国际交流模式,可开展诸如短期考察访问、夏令营冬令营及短期培训等活动,参加或举办国际学科竞赛和国际学术会议,聘请外国专家到校兼职,外派教师进修或留学,建立校际友好关系,开设相关国际课程,合作开办孔子学院,设立留学生教育部门、加大双语教学力度等。
  我校在杨胜宽书记和胡丹校长的带领下,坚持“教育外事工作服从和服务于中央和国家的外交方针、政策与外交大局的原则,做到一切有利于学校事业的发展,一切有利于教学科研的进步,一切有利于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学生的成才”的指导思想,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的特点和实际,因地制宜,以“教育大外事”的视野,按照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标准,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外事工作理论研究、工作理念、方法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进步。目前,我校在推进教育国际化方面主要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第一,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我校教育外事工作由校长直接分管,设置了专门的教育外事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同时成立了由外事、教务等部门组成的并由校长任组长的学校外事工作领导小组。2014年10月,校党委常委会通过了国际教育学院的设置申请,完善了学校教育外事工作内部组织设计,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国际化在我校未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在学校内部外事管理组织设计上对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二,创新外事工作理论,为学校教育外事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首先,丰富和发展既有的“一个原则、三个有利于”的外事工作指导思想,以及“三个为主”的教育外事工作原则,即“以国际处为主导、以教学院为主体、以师生为主角”,有利于统一全校师生参与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思想认识,为学校科学制订和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与规划提供方向和理论支持。其次,科学定位学校外事职能部门在学校教育国际化中的功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教学单位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做好政策研究和对外合作与交流的统筹和策划,加强分类指导。各学院结合学校综合改革和转型发展对于教育国际化的实际需要,做好本教学单位关于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学生就业等重点领域的国际标准的信息整理和分析,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再次,积极发挥教师队伍的研究作用,组建教育国际化研究团队,提高学校外事工作决策水平和效率;积极支持校内各教学、科研单位,根据自身需要和工作实际,组建相应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工作与研究团队。最后,结合高校服务地方的功能,积极回应四川省、乐山市经济社会“走出去”和“引进来”对国际化人才的需要,努力组建相应的理论研究基地,如积极筹建老挝研究所等。
  第三,创新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校内各职能部门及教学院之间的权责关系;推进学校外事工作授权制度建设,充分释放国际处、教学院的工作活力,提升学校教育国际化工作质量;成立国际教育学院,使外事队伍专业化、精准化;按照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优化学校外事资源配置,提升外事组织设计质量。
  第四,强化外事人力资源保障,整合资源,结合学校自身发展实际,全力推进教育国际化。坚持理论创新,全面优化外事工作机制,科学配置外事资源,推进外事工作队伍“三化”(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提高外事工作效率和质量。坚持以“学院为主体、教师学生为主角”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努力将教育外事整合到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四大功能中去,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产业、行业的适应度保持国际标准提供良好的服务。首先,要加强外事工作人力资源保障。一要切实保证质量,合理增加数量。按照“三化”的标准,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专业外事工作队伍,发挥他们在学校教育国际化工作中的中坚作用。二要坚持和完善学校外事工作联络员制度,加强培训和指导,努力发挥外事联络员在校内具体外事工作中的宣传、组织功能,积极组建学校的专业外事工作队伍。三要鼓励和引导专家、教师组建涉外研究团队,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校涉外决策中的研究和咨询作用。四要积极发挥学校涉外社团及学生助理、志愿者在教育外事工作的辅助作用。其次,要努力建立符合学校转型发展需要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评估体系和执行标准,确保“应用型”项目优先。一要重点扩大与发达国家应用型大学的全面合作与交流,重点扩大与国(境)外应用技术院校、职业教育院校、师范院校转型发展较好的高校对接,借鉴经验,为我所用。目前,我校已与韩国金泉大学、捷克帕拉茨基大学、台湾地区的“中国科技大学”等开始职业证书、应用技术、特殊教育等方面的合作。二要继续加大国外智力引进力度。增加投入,加大对优秀外专外教的引进,扩大外教授课的学科范畴,优先考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产学研能力强的师资。三要突出专业进修和学术交流,继续扩大教师出国(境)交流、培训、访学的力度。充分利用国家公派出国交流平台,加大投入,鼓励和保障更多的教师及学科团队出国研修、学习。四要重点鼓励和支持在校学生出国(境)参加实习、实训。五要积极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促进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的不断提升。再次,要整合外部资源,推进“大外事”建设。一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地方教育行政及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项目、资金等支持,不断扩大和丰富学校的对外开放与交流内容。二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努力引进国内外优质的外事资源,重点引进发达国家先进企业参与我校人才培养活动。三要借助四川省内兄弟高校外事处长联席会议合作平台,推进兄弟高校外事工作的一体化建设,增强自身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的实力。   第五,积极筹建孔子学院。目前,我校与老挝琅南塔省教育厅合作,积极申报和筹建老挝琅南塔孔子学院。
  通过以上五项举措,我校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第一,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项目43个,涉及师生交流、科研合作、学术交流、联合培养硕士等领域。第二,积极鼓励二级学院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自主、多渠道邀请国外专家来校讲学。外教常年保持在15名左右,短期讲学的国外专家30余名。近年来,国(境)外名校专家来校讲学次数增多,如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肯塔基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英国布莱顿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第三,教职工因公派出逐年增加。每年,我校教职工暑期短训、国家公派、境外画展、出国访问达50余人次。第四,学生出国人数逐年递增。目前,学校开展各类学生出国境交流项目26个,覆盖学生出国(境)短期文化交流、攻读学位、带薪实习等。每年累计派出学生150余人次,今后努力实现1%的学生有机会出国(境)交流的目标。第五,国际学生规模呈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14年,我校国际学生49人(包括在校语言进修生12人,交换生2人);与阿拉巴马农工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生1人;国际文化交流组织(AFS)志愿者2人;国侨办冬令营22人,中国华文基金会夏令营60人,韩国金泉大学夏令营11人。第六,服务地方能力逐渐提升。加强与乐山市外侨办、市高新区的合作,推进深挖外事资源工程,利用老挝研究所的研究功能,为地方对外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参与地方经济文化活动,如四川旅博会志愿者活动。第七,境外友好学校和校际交流日益频繁。我校与20所国外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在师生交换、科研合作等方面加强交流。
  三、地方师范院校
  要多方面多举措为地方发展服务
  《世界教育信息》:您认为地方师范院校应该怎样为地方发展服务?
  杜学元:第一,准确定位,坚定履行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师范”使命。作为地方师范本科院校,地域性特征决定了其首先必须直接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而且主要是为地方农村基础教育服务,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师资。因此,地方师范院校要树立主动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理念,着力提高职前教师培养质量。其次,发挥办学优势,做好职后教师的培训工作,将最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课程资源等传授给在职教师。最后,下大力气研究地方基础教育,及时了解其所需,发挥自身优势,与地方基础教育建立密切的“共生共长”的关系,增强培养师资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双方共赢的基础上,实现地方师范院校可持续发展。
  第二,加强专业改造,主动服务教育之外的行业,适时调整办学定位。地方师范院校要充分了解地方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加大专业改造力度,着力办好一批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非师范专业,提升服务教育之外行业的能力。例如,我校针对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将办学定位调整为“立足本科教育,努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职业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发挥教师教育优势,适应现代服务业需要,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应用技术型大学”。
  第三,发挥科研优势,提升科研水平,及时转化研究成果,主动服务地方。师范院校要利用学科门类较多、综合化程度较高、拥有多类专门人才的优势,积极争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尤其要重视对地方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卫生、环境、生态、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性项目的研究,提升科研水平,重视研究成果的及时转化,以便为当地社会发展服务。
  第四,发挥人才优势,积极参与地方发展规划、决策论证、政策咨询、社情民意收集等,积极建言献策,为地方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出谋划策,充分发挥智库功能。
  第五,主动与企业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或通过创办科技园、中试基地、研发中心、合办企业等形式,有效孵化科技成果,及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增强服务地方的能力。
  第六,主动为地方输送优秀干部和各类人才,将高校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技术等带到地方,直接为地方建设发展服务。一是推荐专家学者为地方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出谋划策;二是推荐优秀干部到地方任职或挂职;三是积极组织师生参与社会实践以及社区援助活动等。这些都可直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四、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是中国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世界教育信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提出了要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请您结合当前形势谈一下高校如何加强内部治理,并重点介绍一下乐山师范学院的相关情况。
  杜学元:高校治理就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处理好高校的利益与权力,包括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两部分。外部治理主要是指依照法律法规处理好作为独立法人的高校与党政、市场、社会的关系,让党政、市场、社会的合理价值诉求与有效资源顺畅进入高校,让党政、市场、社会的利益在高校核心理念允许的范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的核心作用;弱化政府直接管理,强化政府治理功能,促使学校面向社会办学。高校内部治理主要是处理好各种关系,具体而言就是处理好政治领导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管理权力四者的关系,建立起一种以政治权力为领导、学术权力为基础、行政权力起保障、民主管理权力起推动的权利运行机制,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最大限度地释放高校的人才培养力与学术创造力。
  乐山师范学院的教育治理工作正在开展之中。《乐山师范学院章程(草案)》提出,“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扩大二级学院自主管理的领域与范围,着力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制,明确了学校党委、校长、纪委、教代会、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各二级学院、特定的教学机构、研究机构及附属机构、校内群团组织等的职责;完善了校、院两级的运行机制和议事决策制度,使民主决策落到实处;针对行政组织设置过度庞大导致管理效率低下的情况,将部分处室进行了合并,如将学科建设处与科研处合并,建立科技与学科建设处;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及各专题民主生活会,改变了学校组织过度行政化导致的官本位问题,校风学风得到很大改变;针对学术机构设置的过度细化导致学科专业组织的琐碎化,拟整合全校资源构建较有竞争力的协同创新平台和服务地方的“乐山发展研究中心”;正在修订《乐山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等。随着内部治理的不断深入,我校一定会完善内部权力与义务结构,最大限度地释放学校的人才培养力与学术创造力。   五、“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教育信息》: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教育界也提出了“教育梦”的概念,请您谈一下对“中国梦”与“教育梦”的理解。
  杜学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夙愿和梦想,本质和基本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把道路、精神、力量高度整合在一起,成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中国梦”也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追求世界和平、追求共同发展。
  在“中国梦”的指导下,教育也应该有所作为,教育也应该有自己的梦。它是“中国梦”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袁贵仁部长提出了“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有教无类”就是要做到教育公平化,保证人人都能受教育;“因材施教”就是强调教育在公平化之上的个性化,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终身学习”强调人的与时俱进和教育的可持续性;“人人成才”强调教育要坚信人人能成才,创造条件去培养人才。要实现“教育梦”,需要全体“教育人”为之努力,也需要教育之外的社会共同努力,仅仅教育界的努力是不够的,但“教育人”的努力是根本、是核心。正如学者刘晨在《教育梦刍议》一文中论述道的:“举国是教育梦之基、价值是教育梦之魂、想象是教育梦之根、传承是教育梦之源、创造是教育梦之道、教师是教育梦之本、公平是教育梦之要、技术是教育梦之助。只有认清以上几点,把握住教育改革的关键,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梦’”。
  “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教育是先导,是基石,必须通过教育培养一代一代优秀的人才去努力、去奋斗。因此,我们作为“教育人”,要时刻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所办教育好坏的最高标准,持续深入推进教育改革,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实现“教育梦”中为“中国梦”的达成尽其心力。
  编辑 潘雅 校对 李广平
其他文献
摘 要:留学生支持体系的建设正在成为国际行动。中外合作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大学,不仅是世界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位居中国境内的大学,因此需要对国内外日益严峻的社会环境有所应对。本研究基于对中外合作大学办学实践的文本分析和学生需求调研,发现推进留学生支持体系正在日益成为一种“必需品”,这不仅关乎中外合作大学这一新型教育机构的生存,而且是满足广大中国学生教育需求的实践选择。  关键词:中外合作
据世界大学新闻网2015年7月1日报道,为扩大原住民学生受教育机会并推进社会融合,加拿大多所大学采纳了一系列针对原住民的教育方针。  加拿大大学联合会(Universities Canada,UC)称,缩小原住民与非原住民教育差距是一项长期的核心目标与优先任务。该组织理事会在过去一年中联合各成员大学制定了13项教育方针,指导加拿大高校提升原住民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入学机会。  其中,新《原住民教育
2015年3月25日,2015年亚太国际教育协会(APAIE)校长圆桌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举行。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博士、亚太国际教育协会主席内田胜一教授参加了本次论坛并致开幕辞。美国夏威夷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格里菲斯大学、德国汉堡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40余所学校的校长、副校长、国际合作负责人,以及中国高教学会全国引智分会的部分代表出席了本次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2014年4月3日报道,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哈姆丹·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奖颁给了Novib乐施会和国际教育(比利时),SOS国际儿童村(马达加斯加),以及职业教育基金(巴拿马)。三个获奖机构共同分享27万美元的奖金。  该奖项发起于2009年,每两年向在改善教学质量,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或为边缘化弱势群体作出特殊贡献的项目颁奖,旨在表彰教师的杰出实践和表现,提高教师质
摘 要:当前,台湾的大学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少子化浪潮来袭、全球性的产业竞争、教育产业日渐成型、终身学习蔚然成风等都影响着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文章旨在探讨台湾地区有关高等教育的政策、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大学;全球化;高等教育;教育产业化  近年来,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已与过去精英教育时代“僧多粥少”的境况大不相同。2014年,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录取率高达99.1%。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德国高校的辍学比例高达28%。为了减少中途辍学者的数量,巴伐利亚州内阁近期批准了州科学部长路特维希·施班勒(Ludwig Spaenle)的一项立法动议,即巴伐利亚州的高校今后将引入“大学入学定位程序”(Studienorientierungsverfahren),以帮助申请者了解其是否适合大学学习,最后的测试结果仅供参考。  程序的形式可由巴伐利亚州高校自行设定:可以组
摘 要:教育资源筹措与配置在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教育资源筹措与配置主体的理论视角,总结世界上主要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及特点,研究梳理世界主要国家配置开放大学资源的经验与规律,并结合实际,针对性地提出对中国开放大学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开放大学;教育资源筹措与配置;建设模式;启示  自1971年英国开放大学正式成立后,开放大学建设便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00多所开放大
据俄罗斯《教师报》2016年10月6日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指出,为实现教育2030目标,应当采取措施提高初等和中等教育质量,为此,全球急需补充6900万名新教师。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所的数据,在未来14年内,为满足全球教育的需求,应分别为小学和中学补充2440万、4440万新教师。  相比较而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是全球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地区,因此“教师荒”形势最为严峻。20
摘 要:法国加香高等师范学院(?魪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Cachan)位于法国巴黎市郊区卡尚镇,成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作为法国高师集团成员之一,加香高等师范学院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里昂高等师范学院、雷恩高等师范学院共同为法国培养了大批自然与人文科学方面的杰出人才,成为法国高水平公立教育系统的象征。加香高等师范学院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与120多个国际学术及
据法国《世界报》2016年10月4日报道,法国教育部与有关各方达成硕士生录取协议,今后大学可以根据其接待能力及申请人的档案对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进行“筛选”,以应对众多硕士专业“人满为患”的问题,相关改革方案将于11月正式出台,并于2017年开学实行。  因为教学资源有限,无法接待日益增多的硕士生,所以,近10多年來,法国大学或多或少会对申请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进行某种形式的“筛选”,但实际上,这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