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捷径佳途。做为教师,我们要理清阅读教学的脉络,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有规可循,拾阶而上,感受文本之美。本文将探讨阅读教学过程中常用的“熟读深思”、“启发诱导”、“精讲巧练”、“字斟句酌”和“读写结合”五种方法,让阅读教学确有实效。
【关键词】教学启发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书香淡雅,润心怡情。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下面,我就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谈谈阅读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五种方法,与各位同仁交流探讨。
一、“熟读深思”法
在传统教学法中,一般的教师担心学生不懂,总是对课文中的字词句章进行条分缕析,总是旁征博引,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及,常常是讲者津津有味,听者云里雾里,其结果可想而知。苏东坡说的“熟读深思子自得”和俗话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是同一个道理。当然,这里所说的读,并非让学生散漫地读,无休无止地读,而是在教师的指点下,有选择性、针对性地读,通过阅读,学会阅读,并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一般可以分成“初读——再读——精读——熟读”四个阶段,其中,初读的过程,是正音、断句的过程,以求读得正确、流利,初步领会文章的主旨;再读,进行分段,概括段意,理清层次;精读,对重难点部分有目的地进行选读,边读边思,以加深理解,熟读,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以获得对文章思想的整体把握。如教学《咏柳》,初读时,引导学生理解“咏,碧玉,妆,万条,丝绦,裁”等词的意思,精读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和联系实际,了解语句的意思及诗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当学生多次入情入境朗读之后,及时引导学生看图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二、“启发诱导”法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内容,大都是浅显易懂的,并不要求每一堂课都采用精练细讲,但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社会阅历、知识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有些内容学生理解不深或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对他们进行启发,通过合理的方法进行适度诱导,从而达到识事(了解课文内容)、达义(理解中心思想)、练文(掌握表达形式)的目的。所谓“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阅读教学应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看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有独特的发现,让他们在对文本材料进行普遍意义上理解的同时,在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前提下,有所发挥,有所感悟。如教学《齐天大圣》时,我在总结时提出这样一个拓展性问题:“读了这一课,你们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学生们有的说喜欢孙悟空,有的说喜欢哪吒,都各持己见,争持不下,且各有各的道理。这时,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三、“精讲巧练”法
所谓精讲,就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其所需,讲其所急,讲其所难;巧练是指在学生训练过程中,所选题材要有目的性、计划性、典型性和反馈性。精讲巧练可以帮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引导学生由此及彼,从现象到本质,从个性到共性,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出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思想精髓,从而使学生学到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语言规律,使分析、综合、抽象、引用的能力得以加强。如教学《一双新鞋》一课,我先让学生读题,问“同学们看到课题后,你有什么想法或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通过发散思维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再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进行交流释疑,整体了解课文内容。问“你读懂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进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讲一讲自己和亲人之间发生的故事,让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从表层触摸内心。
四、“字斟句酌”法
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的统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语言文字,是我们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渡口和桥梁。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既从语言到内容,更要注意从内容到语言,通过内容学语言,使学生明确文章的思想内容应该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一字未宜忽,语语吾其神,唯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学子由是进,智瞻德日新。”在语文教学中,学习文章的语言文字和领会思想内容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任何脱离语言文字训练架空思想教育,或孤立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忽视思想教育的做法,都不能全面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进行语文教学,只有坚持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的辩证统一,才能切实有效地全面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使学生既受到语文训练,提高语文能力,又受到思想教育,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读写结合”法
阅读与写作结合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读写结合。阅读要潜心去体会作者的思路、意境,把学生引进其情其境,指导学生阅读一段或一篇文章,除了弄懂其思想内容外,还要弄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可以从范文中吸收各种文章的表达方法,写作时有所借鉴。阅读教学应有计划,有重点地引导学生学习范文的某一写作特点,然后进行模仿,做到一课一得,多篇合得,从而促使其知识尽快转化为能力。
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我们只要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就一定能找到适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袅袅书香中拾阶而上,享受“悦”读。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3]《语文阅读活动论》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关键词】教学启发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书香淡雅,润心怡情。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下面,我就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谈谈阅读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五种方法,与各位同仁交流探讨。
一、“熟读深思”法
在传统教学法中,一般的教师担心学生不懂,总是对课文中的字词句章进行条分缕析,总是旁征博引,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及,常常是讲者津津有味,听者云里雾里,其结果可想而知。苏东坡说的“熟读深思子自得”和俗话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是同一个道理。当然,这里所说的读,并非让学生散漫地读,无休无止地读,而是在教师的指点下,有选择性、针对性地读,通过阅读,学会阅读,并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一般可以分成“初读——再读——精读——熟读”四个阶段,其中,初读的过程,是正音、断句的过程,以求读得正确、流利,初步领会文章的主旨;再读,进行分段,概括段意,理清层次;精读,对重难点部分有目的地进行选读,边读边思,以加深理解,熟读,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以获得对文章思想的整体把握。如教学《咏柳》,初读时,引导学生理解“咏,碧玉,妆,万条,丝绦,裁”等词的意思,精读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和联系实际,了解语句的意思及诗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当学生多次入情入境朗读之后,及时引导学生看图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二、“启发诱导”法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内容,大都是浅显易懂的,并不要求每一堂课都采用精练细讲,但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社会阅历、知识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有些内容学生理解不深或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对他们进行启发,通过合理的方法进行适度诱导,从而达到识事(了解课文内容)、达义(理解中心思想)、练文(掌握表达形式)的目的。所谓“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阅读教学应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看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有独特的发现,让他们在对文本材料进行普遍意义上理解的同时,在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前提下,有所发挥,有所感悟。如教学《齐天大圣》时,我在总结时提出这样一个拓展性问题:“读了这一课,你们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学生们有的说喜欢孙悟空,有的说喜欢哪吒,都各持己见,争持不下,且各有各的道理。这时,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三、“精讲巧练”法
所谓精讲,就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其所需,讲其所急,讲其所难;巧练是指在学生训练过程中,所选题材要有目的性、计划性、典型性和反馈性。精讲巧练可以帮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引导学生由此及彼,从现象到本质,从个性到共性,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出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思想精髓,从而使学生学到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语言规律,使分析、综合、抽象、引用的能力得以加强。如教学《一双新鞋》一课,我先让学生读题,问“同学们看到课题后,你有什么想法或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通过发散思维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再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进行交流释疑,整体了解课文内容。问“你读懂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进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讲一讲自己和亲人之间发生的故事,让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从表层触摸内心。
四、“字斟句酌”法
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的统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语言文字,是我们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渡口和桥梁。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既从语言到内容,更要注意从内容到语言,通过内容学语言,使学生明确文章的思想内容应该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一字未宜忽,语语吾其神,唯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学子由是进,智瞻德日新。”在语文教学中,学习文章的语言文字和领会思想内容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任何脱离语言文字训练架空思想教育,或孤立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忽视思想教育的做法,都不能全面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进行语文教学,只有坚持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的辩证统一,才能切实有效地全面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使学生既受到语文训练,提高语文能力,又受到思想教育,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读写结合”法
阅读与写作结合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读写结合。阅读要潜心去体会作者的思路、意境,把学生引进其情其境,指导学生阅读一段或一篇文章,除了弄懂其思想内容外,还要弄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可以从范文中吸收各种文章的表达方法,写作时有所借鉴。阅读教学应有计划,有重点地引导学生学习范文的某一写作特点,然后进行模仿,做到一课一得,多篇合得,从而促使其知识尽快转化为能力。
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我们只要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就一定能找到适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袅袅书香中拾阶而上,享受“悦”读。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3]《语文阅读活动论》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