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招体育考试的初衷是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全面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实际操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出现了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的单一化的课堂教学,甚至陷入了“应试体育”的泥潭。如何发挥体育考试的正能量,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从六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办法,使中招体育考试发挥其正能量。
关键词:中招体育考试;正能量;终身体育;应试体育;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1-0052-02
随着中招考试制度的完善,体育课的地位也逐步上升,那种体育课被挤占,学生没有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得到好转。考试是起到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管理机制,我们看到这些积极的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出现了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的单一化的课堂教学。学校体育并没有全面的开展起来,而是越来越走向体育“应试教育”。体育课堂教学也成为了简单的训练课,为得高分而进行的体育教学突击性训练,这些已经开始影响体育课程发展,造成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学生体育观并没有因考试而提高,反而在弱化。因此,如何把握好考试为体育推动工作带来的政策,真正发挥体育考试的正能量,成为当前我们要正确对待的问题。
一、中招体育考试不应成为课堂教学的指挥棒
考试为促进和激励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其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有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我们要借助于考试这样的一个平台带来的契机,做到“一促二引”的作用。
1.促进学校将体育工作落实在长期规划上,加大对体育设施投入与维修。全面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计划,加强对体育课程实施效果的监督和评价,将考试成绩落实到常规化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课间和小型体育竞赛,以竞赛促活动,强化学生体育运动意识。
2.引导学校要正确处理考试与课堂教学关系,目前各地实施的考试是以身体素质为主的测试项目,还不能真正反映出课堂教学效果。如果以考试为中心的课程学习,势必违背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性质和理念,体育课就会变成单纯的体能课,到头来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会被一时考试所耗尽。我们要从常规化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提高学生运动素质与技能,使他们在高雅的体育运动中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逐渐形成他们终身体育意识。
3.引导家长与社会对考试的认识,体育考试成绩与升学挂钩已成不争辩事实,深受家长和社会高度关注。能得到关注这说明考试已触动家长和社会,要将这关注引导到对学校体育的支持,社会要为青少年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活动场所,家长要支持孩子多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体育活动,一种良性循环的体育活动形式必定会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最终考试随着学生身体素质全面提高而取消。
二、中招体育考试应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发展
中招体育考试与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并不是一对矛盾体。考试是检验学生三年体育课程学习效果和学生运动素质状况,考试只会促进体育课程学习。通过考试可以检测到我们平时课程学习的优点与不足,以便我们进行分析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策略,使中招体育考试成为体育课程学习真正好帮手。
随着中招体育考试成绩与升学挂钩,中招体育考试负面东西也显露出来,直接冲击正常体育课程教学,过去批评文化课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也出现在体育上,而有过之而无不及趋势。过去在初三下期针对考试项目的强化式训练,现在已经蔓延到初一年级,学校关注更多是下一年考试项目是否有变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早已高高挂起,模拟考试类似文化课那样在月月测试,围绕考试项目开展教学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
有不少人在疑问考试的对与错。考试本身是没有错的,问题结症在于基层学校对考试的认识,关键是如何利于好考试这个杠杆,来撬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正常开展。在郑州市已有部分学校发现考试带来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课程学习与体育考试之间矛盾,提出体育教学与身体素质练习的比例。初一阶段课程内容占80%。素质项目占20%;初二课程内容占70%,素质项目占30%;初三课程与考试项目各占60%,素质项目占40%。每节课还增加发展体能的“课课练”,这样有效避免“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的现象。通过内容丰富的课程学习,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掌握基本体育与健康知识、方法和技能,全方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三、中招体育考试应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
考试应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催化剂,身心健康方面的隐患会对学生将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考试不但是课程教学的一部分,也是检验学生课程学习和体质情况必要手段。通过考试这个环节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逐渐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考试牵动家长对孩子身体状况的关注。一些学生利用周六日和节假日参加不同类型的体育训练班,还有一些家长陪伴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家长的参与帮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合理安排学习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体育锻炼又会促进学习的质量,这种良性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的养成。
体育考试让社会更加关注青少年学生健康现状。近几年政府加大对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学校体育经费和设施逐年提高。更多的社区和学校场馆免费对外开放,学生可以不出院门在社区进行体育活动。一些高水平的体育比赛免费组织学生观看,甚至针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的体育知识讲座,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喜欢体育锻炼。
所以,考试要想促进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养成,就不能将考试简单看成1 1=2,要想做到1 1>3必需对考试项目和方法进行改革。考试项目要与课程学习内容相结合,考试的选择面更大一些,内容再丰富一些。考试方法和方式多样一些,让考试促进学生平时的体育锻炼,在锻炼中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使体育锻炼成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伴侣,为今后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四、中招体育考试不能成为“应试体育”课程
体育考试确确实实受到学校重视,一个能看得见摸得着考试分数,激发学校对体育学科的重视和投入。体育成了学校的香饽饽,学校一切工作为体育考试让路,各校都掀起体育锻炼“大跃进”场面,学生上学除了书包又多了篮球和跳绳之类体育锻炼器材,课下学校角角落落都有学生锻炼身影,体育教师除了完成正常教学工作以外,在课余时间还要“包班到人”指导学生练习,有人说;体育学科春天来了。我们高兴看到这一天,希望这春天能长久不衰。
体育的春天来之不易。这个春天来得也不正常,不正常在于学校一切工作就是围绕考试,“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考试带来学校“应试体育”,已经到了白热化程度。有人说;考什么练什么,总比不练强。笔者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不是“考什么练什么”,而是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去“教什么,练什么”。有些学校已经从提高能力,发展到研究考试技巧。模拟考试不再是文化学科的专利,学生无形之中又成了考试机器。三年体育课程学习就是围绕“几个”考试项目,这种现象由过去个别现象已经蔓延到普遍现象。
假如,有那么一天体育不再考试,我们的学校体育还会有春天吗?要想改变目前这种现状,各级学校要改变急功近利的思想,舍得抛弃仅有的考试分数,不能为了分数而剥夺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权利,要把学校体育工作重点放在实施素质教育全过程。
五、中招体育考试不能成为学校体育工作唯一主线
学校体育工作主线应体现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上,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根据学校师资水平,教学条件,场地器材,周边环境,学生来源等,制定出切实实际的体育课程实施方案,通过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真正学到体育与健康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在课程学习中提高运动能力,达到课程所规定的学习目标。
学校体育工作主线应落实在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落实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是中央七号文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的,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
正常体育课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身体发展需要,落实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就是对体育课程最好的补充,开展体育艺术2 1项目和大课间活动,本身就是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将一小时体育活动落实到实处,学生在阳光下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
学校体育工作主线还应体现在政策上落实。政策的落实是体育工作的保障,不能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放一放的思想。我们要通过政策和规章制度来提高体育工作的执行力,把考试短期目标改为中远期发展目标,在起始年级就有计划安排课程学习和活动,在常规化课程学习和体育活动中发展学生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通过考试来检验课程学习效果和学生体质,从而达到预期课程设置目标。
六、建立科学的考试评价体系,使中招体育考试发挥其正能量
考试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而具体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尤其是过程评价诚信度一直阻碍评价体系的建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关键在,评价体系要保障学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健康生存。随着素质教育深入进行诚信度也在逐渐提高,一些规章制度和学生学习档案建立和完善,评价信度也在逐年增加。过程评价分数在诚信下不断放大,由原来几分扩大到十几分,据悉某市中招体育考试总分50分,其中过程评价占30分,中招考试占20分,此做法深受广大学生和家长欢迎。重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表现,淡化终结性的中招考试,引导学生重视平时体育课程学习和锻炼,使被动的体育锻炼变成主动的学习。
总之,中招体育考试扭转了学校对体育工作不重视局面,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考试杠杆驱动下得到提高。虽然考试对正常体育课程教学冲击和负面影响,但这种冲击和负面影响并不能成为课程学习的主流,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就是要利用好这个考试的杠杆作用,引导学校、学生和家长对体育的重视,把注意力集中在常态化下的体育课上。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真正发挥中招体育的正能量,使中招体育考试成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典范。
参考文献:
[1]金永明.中招升学体育考试存在问题研究与对策[J].体育教学,2010.7.
[2]2006年—2008年郑州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成绩分析报告.
关键词:中招体育考试;正能量;终身体育;应试体育;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1-0052-02
随着中招考试制度的完善,体育课的地位也逐步上升,那种体育课被挤占,学生没有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得到好转。考试是起到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管理机制,我们看到这些积极的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出现了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的单一化的课堂教学。学校体育并没有全面的开展起来,而是越来越走向体育“应试教育”。体育课堂教学也成为了简单的训练课,为得高分而进行的体育教学突击性训练,这些已经开始影响体育课程发展,造成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学生体育观并没有因考试而提高,反而在弱化。因此,如何把握好考试为体育推动工作带来的政策,真正发挥体育考试的正能量,成为当前我们要正确对待的问题。
一、中招体育考试不应成为课堂教学的指挥棒
考试为促进和激励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其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有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我们要借助于考试这样的一个平台带来的契机,做到“一促二引”的作用。
1.促进学校将体育工作落实在长期规划上,加大对体育设施投入与维修。全面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计划,加强对体育课程实施效果的监督和评价,将考试成绩落实到常规化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课间和小型体育竞赛,以竞赛促活动,强化学生体育运动意识。
2.引导学校要正确处理考试与课堂教学关系,目前各地实施的考试是以身体素质为主的测试项目,还不能真正反映出课堂教学效果。如果以考试为中心的课程学习,势必违背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性质和理念,体育课就会变成单纯的体能课,到头来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会被一时考试所耗尽。我们要从常规化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提高学生运动素质与技能,使他们在高雅的体育运动中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逐渐形成他们终身体育意识。
3.引导家长与社会对考试的认识,体育考试成绩与升学挂钩已成不争辩事实,深受家长和社会高度关注。能得到关注这说明考试已触动家长和社会,要将这关注引导到对学校体育的支持,社会要为青少年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活动场所,家长要支持孩子多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体育活动,一种良性循环的体育活动形式必定会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最终考试随着学生身体素质全面提高而取消。
二、中招体育考试应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发展
中招体育考试与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并不是一对矛盾体。考试是检验学生三年体育课程学习效果和学生运动素质状况,考试只会促进体育课程学习。通过考试可以检测到我们平时课程学习的优点与不足,以便我们进行分析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策略,使中招体育考试成为体育课程学习真正好帮手。
随着中招体育考试成绩与升学挂钩,中招体育考试负面东西也显露出来,直接冲击正常体育课程教学,过去批评文化课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也出现在体育上,而有过之而无不及趋势。过去在初三下期针对考试项目的强化式训练,现在已经蔓延到初一年级,学校关注更多是下一年考试项目是否有变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早已高高挂起,模拟考试类似文化课那样在月月测试,围绕考试项目开展教学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
有不少人在疑问考试的对与错。考试本身是没有错的,问题结症在于基层学校对考试的认识,关键是如何利于好考试这个杠杆,来撬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正常开展。在郑州市已有部分学校发现考试带来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课程学习与体育考试之间矛盾,提出体育教学与身体素质练习的比例。初一阶段课程内容占80%。素质项目占20%;初二课程内容占70%,素质项目占30%;初三课程与考试项目各占60%,素质项目占40%。每节课还增加发展体能的“课课练”,这样有效避免“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的现象。通过内容丰富的课程学习,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掌握基本体育与健康知识、方法和技能,全方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三、中招体育考试应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
考试应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催化剂,身心健康方面的隐患会对学生将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考试不但是课程教学的一部分,也是检验学生课程学习和体质情况必要手段。通过考试这个环节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逐渐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考试牵动家长对孩子身体状况的关注。一些学生利用周六日和节假日参加不同类型的体育训练班,还有一些家长陪伴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家长的参与帮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合理安排学习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体育锻炼又会促进学习的质量,这种良性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的养成。
体育考试让社会更加关注青少年学生健康现状。近几年政府加大对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学校体育经费和设施逐年提高。更多的社区和学校场馆免费对外开放,学生可以不出院门在社区进行体育活动。一些高水平的体育比赛免费组织学生观看,甚至针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的体育知识讲座,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喜欢体育锻炼。
所以,考试要想促进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养成,就不能将考试简单看成1 1=2,要想做到1 1>3必需对考试项目和方法进行改革。考试项目要与课程学习内容相结合,考试的选择面更大一些,内容再丰富一些。考试方法和方式多样一些,让考试促进学生平时的体育锻炼,在锻炼中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使体育锻炼成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伴侣,为今后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四、中招体育考试不能成为“应试体育”课程
体育考试确确实实受到学校重视,一个能看得见摸得着考试分数,激发学校对体育学科的重视和投入。体育成了学校的香饽饽,学校一切工作为体育考试让路,各校都掀起体育锻炼“大跃进”场面,学生上学除了书包又多了篮球和跳绳之类体育锻炼器材,课下学校角角落落都有学生锻炼身影,体育教师除了完成正常教学工作以外,在课余时间还要“包班到人”指导学生练习,有人说;体育学科春天来了。我们高兴看到这一天,希望这春天能长久不衰。
体育的春天来之不易。这个春天来得也不正常,不正常在于学校一切工作就是围绕考试,“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考试带来学校“应试体育”,已经到了白热化程度。有人说;考什么练什么,总比不练强。笔者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不是“考什么练什么”,而是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去“教什么,练什么”。有些学校已经从提高能力,发展到研究考试技巧。模拟考试不再是文化学科的专利,学生无形之中又成了考试机器。三年体育课程学习就是围绕“几个”考试项目,这种现象由过去个别现象已经蔓延到普遍现象。
假如,有那么一天体育不再考试,我们的学校体育还会有春天吗?要想改变目前这种现状,各级学校要改变急功近利的思想,舍得抛弃仅有的考试分数,不能为了分数而剥夺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权利,要把学校体育工作重点放在实施素质教育全过程。
五、中招体育考试不能成为学校体育工作唯一主线
学校体育工作主线应体现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上,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根据学校师资水平,教学条件,场地器材,周边环境,学生来源等,制定出切实实际的体育课程实施方案,通过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真正学到体育与健康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在课程学习中提高运动能力,达到课程所规定的学习目标。
学校体育工作主线应落实在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落实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是中央七号文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的,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
正常体育课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身体发展需要,落实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就是对体育课程最好的补充,开展体育艺术2 1项目和大课间活动,本身就是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将一小时体育活动落实到实处,学生在阳光下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
学校体育工作主线还应体现在政策上落实。政策的落实是体育工作的保障,不能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放一放的思想。我们要通过政策和规章制度来提高体育工作的执行力,把考试短期目标改为中远期发展目标,在起始年级就有计划安排课程学习和活动,在常规化课程学习和体育活动中发展学生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通过考试来检验课程学习效果和学生体质,从而达到预期课程设置目标。
六、建立科学的考试评价体系,使中招体育考试发挥其正能量
考试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而具体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尤其是过程评价诚信度一直阻碍评价体系的建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关键在,评价体系要保障学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健康生存。随着素质教育深入进行诚信度也在逐渐提高,一些规章制度和学生学习档案建立和完善,评价信度也在逐年增加。过程评价分数在诚信下不断放大,由原来几分扩大到十几分,据悉某市中招体育考试总分50分,其中过程评价占30分,中招考试占20分,此做法深受广大学生和家长欢迎。重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表现,淡化终结性的中招考试,引导学生重视平时体育课程学习和锻炼,使被动的体育锻炼变成主动的学习。
总之,中招体育考试扭转了学校对体育工作不重视局面,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考试杠杆驱动下得到提高。虽然考试对正常体育课程教学冲击和负面影响,但这种冲击和负面影响并不能成为课程学习的主流,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就是要利用好这个考试的杠杆作用,引导学校、学生和家长对体育的重视,把注意力集中在常态化下的体育课上。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真正发挥中招体育的正能量,使中招体育考试成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典范。
参考文献:
[1]金永明.中招升学体育考试存在问题研究与对策[J].体育教学,2010.7.
[2]2006年—2008年郑州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成绩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