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在科学课堂中进行合作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ka888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便是“科学探究”。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已成了广大科学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关键词】科学课探究 提出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186-02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已成了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乏流于形式和缺少细节的关注,使课堂热热闹闹却缺乏实效。如何才能让合作探究落到实处,使课堂教学做到有序、有效呢?下面我就以小学科学《植物的生活》单元的教学为例,谈一下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教学活动设计要合理
   科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因此,要做到教学设计的合理,教师需做到两点,一是准确把握教材,理解教材。二是要全面的了解学生。
   例如在教学《植物的生活》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要首先通研课本,把握教材,知道本单元中《植物的身体》、《植物的根》、《植物的叶》、《植物的茎》、《花和果实》这五课是在学生认识常见植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植物的各部分进行细致的观察研究,了解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学习本单元,能为后续研究植物与土壤的关系,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等问题打下探究技能与知识的铺垫。
   教师在把握教材的同时要充分了解学生。针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对植物的认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领悟到植物的身体是有不同的部分组成的,在生长过程中各部分会发挥不同的作用。但是植物具体可以分为几部分?植物体的各部分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生存有什么关系?他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问题学生并没有形成科学的概念。因此教师在设计这一单元的内容时要让学生充分亲近自然,亲历探究的过程,激活学生对植物体各部分的探究兴趣,提升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根据已有认识进行预测的意识与技能,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精心准备和适时的出示材料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在分组实验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的探究材料是学生开展实验活动的基础和关键。作为教师首先要注意材料选择的科学性,搭配要精当,这样学生操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观察方便,现象明显,实验效果才会好。其次要注意材料的趣味性,结合儿童好玩的特点,趣味性强的材料更能引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吸引每个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看得仔细,探究得开心。第三,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出示材料。儿童的天性决定儿童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材料提供的过早,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太迟则会影响积极性。因此,在探究活动中,一定要注意提供材料的时机,对于有多个环节的实验,一般分层呈现材料。如,执教《花和果实》一课时,本课分组材料较多,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往往容易受材料的干扰而偏离探究目标。因此,教师可以分层出示:第一环节,学生在研究花的结构时,每组桌上可只摆材料盒一,里面有各种植物的花和镊子、放大镜等,学生可以专注的动手操作并观察研究各种花的结构和组成特点。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究果实的共同特征时,才让学生取出材料盒二里面的小刀和各种植物的果实,学生再动手操作探究各种果实的结构特征。最后引导学生结合两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探讨花和果实之间的关系。由于材料出现的有层次,学生对每次新出现的材料都保持了很大的探究兴趣,大大减少了本次实验中无关材料对探究目标的干扰,学生探究的有效性极大提高。
   三、实验要求清晰明确,实验分工合理
   在进行探究学习时,看似热火朝天,热热闹闹的活动背后,有的学生只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才能让学生明确“该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呢?在教学《植物的茎》一课时我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探究“茎运输水分”的实验的:首先,让学生充分质疑,进行猜想与假设。怎样来验证猜想呢?在实验前,放手让学生自主讨论设计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在讨论中自主选择实验材料,了解原理,知道方法和过程,明确注意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实验分工要责任到人。各小组要有材料员、操作员、观察汇报员和记录员等,在实验时,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最终达成合作学习的目标。第三,文字提示。教师将实验要求用投影的方式出示在屏幕上,让学生更加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另外在实验记录单上还采用温馨提示的方式将要求打印在醒目的地方,将关键的字词采用加粗、画线等方式,使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非常明确探究的目标。第四,适时指导。实验时,教师要巡回观察学生动手情况,发现有操作不当或出现错误要及时给予矫正或制止。
   四、汇报总结要规范及时
   当学生完成分组实验操作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汇报总结。在平时教学中往往因为这时已经接近课的尾声,或由于教师没有估计好时间造成汇报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最终都是由教师说出结论或总结性的发言结束汇报。这样,学生分组实验就成了一种过场和形式,学生辛苦一节课采集的数据、成果都在教师的言语中灰飞烟灭。长此以往,学生实验的兴趣也将消失殆尽,因此分组实验的汇报一定要有一个规范的过程。首先,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汇报,尽可能的将各个小组的实验结果都呈现在全体学生面前(可以充分利用数据投影等电化教学手段),既满足了学生展示自己成功的欲望,也使实验的结果材料更加全面。其次,有些小组得出的结论不够精确或严密,教师也不要立即否定,也不应强迫背诵书上的结论,而可以引导学生对结论再进行比较、分析之后,尽量取得统一,有创造性发现应及时给予表扬。第三,大多数小组实验失败,不能得出正确结论时,教师可以通过师生共同重复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然后引导学生反思:我们做的实验是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不正确。这样使孩子更容易接受正确观点,以及反思自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总之,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比较长期的训练、培养过程。作为科学教师更应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谨慎地选择材料和方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不仅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还能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其他文献
【摘要】职业中专的课堂教学不同于普通高中的课堂教学,职业中专的教学以专业理论和技能为重点,培养专业技能的人才,但基础课的讲授也不能忽略,本文简要论述了提高职业中专物理教学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中专物理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188-02  一、职业中专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职业中专的学生大多数基础较差,底子
【摘要】高中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要素,在国家着力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下,多数教育机构都在寻求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的方式。针对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有效性问题,展开文章的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而在此基础上给出有效提问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当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7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185-01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幼儿创造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新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依据创造学的原理,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开发幼儿创造力的教育。  传统的幼儿园科学教育
【摘要】在教育管理学生时,要注重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独特的教育艺术,为学生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要允许学生犯错,也要给学生改错的机会;在平常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一定要细心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乐于奉献,用敬业精神感化学生;用灵活多样的有效教学感染学生。  【关键词】学生管理教育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195-01  陕西师大的张
【摘要】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合作探究学习法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性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判断事情的能力。那么,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有哪些重要意义,有哪些具体教学措施,在合作探究教学中又该注意哪些问题等,本文就这些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地理小组合作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