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cai0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化辉煌灿烂,源远流长,学好文言文,就是掌握了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学好文言文,对于初中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既是升学考试的关键一环,也是提高传统文化素质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必由之路。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一、激趣导入,营造氛围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促使学生进入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形式:
   1.以故事传说引出课文,激发兴趣。
   以《木兰诗》为例,花木兰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木兰的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花木兰的故事后,对《木兰诗》所表达思想内容的理解就会简单快捷得多,特别在背诵时会感到亲切许多。
   2.以成语名句引出课文,激发兴趣。
   如,“温故知新”“豁然开朗”“三顾茅庐”等成语,课前可让学生预习这些成语的本意、引申意及出处,增强学习《论语》《桃花源记》及《出师表》等课文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成语,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诲人不倦”“落英缤纷”“妄自菲薄”等,正是这些有生命力的词语,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求知的热情。教师只要抓住这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火”,就能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效果就会大大增强。
   3.以精美语段引出课文,激发兴趣。
   文言名篇都有精彩的语段,或长于描写,或重于叙述,或偏于议论,教师把这些精美的“点心”拿出来先让学生尝一口,让学生尝到“甜头”后,教师自然可以轻松地组织新的教学活动。如,《口技》中的“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等语段,如果教师能声情并茂地配乐朗诵给学生听,一定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4.用插图或画面引出课文,激发兴趣。
   文言课文中有少量精美的插图,教师也可从网上下载相应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学习《爱莲说》时,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书中的插图,让他们试着说莲的外形,再对照课文原句,体会文本语言的特点。学习《三峡》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三峡四季的美景,进而再体会文章中的描写,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引导朗读,读出神韵
   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仍为启蒙,他们缺少文言文语感,对古汉语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学好文言文,良策之一就是把“读”字摆在首位。
   1.首先要注重朗读方法指导。
   针对初中学生刚接触浅易文言文的情况,教师要注重读法指导,以下的方法比较有效:(1)节奏与停顿指导;(2)熟读成诵法;(3)想象入境法。
   2.其次示范朗读必不可少。
   因为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与现代汉语中的读音相去甚远,这就需要教师的示范朗读,以加深记忆。如,司马迁的《陈涉世家》一文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一句中的“被”字为通假字,应读“pī”。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示范朗读显得尤为必要。
   3.最后要将各种朗读方法有机结合。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范读、默读、朗读、齐读、竞读等方法有机结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还原课堂
   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教师,“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渔”,教会学法。让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进而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让学生终身受益。
   1.指导学生学会读注解。
   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阅读时也需要借助注释。中学生养成认真阅读注释的习惯,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课文下面浅易而详尽的注释,就能自己解决生字、难词,初步达到“了解内容”的要求,为顺畅朗读铺平道路。养成读注释的习惯,还可以为课外阅读开拓广阔的天地。
   2.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
   学生在预习新课时除了看课下的注释外,遇到疑难问题,还应自己查阅工具书,这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勤查工具书,尤其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帮助学生借助工具书读懂原文。此外,对于特别难理解的字、词或义项过多的词,教师可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鉴别、分析、比较。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并积累学习方法。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语文教学实践充分证明,预习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自主学习文本的实践过程,预习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预习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环节之一,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要充分重视语文教学的预习,使
期刊
听,听,学生的读书声又此起彼伏地响起来了。看,有的面带笑容,有的摇头晃脑,有的几个人齐声朗诵;听,有的声音高亢,有的声音低沉,有的声音清脆,声声悦耳动听,轻重缓急分明。学生读出了情致,读出了韵味。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学生原来的读书声,语文教师是难以接受的。他们的读书声还是未脱稚气,读书的时候,个个伸长脖子,一个字一个字拖长声音,或者是最后一个字使劲地提高声音。他们认为,声音越高越好听,并且不
期刊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的本质,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这种主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
期刊
同义复用,是指意义相同的两个字或词语连在一起使用,表示同一概念或同一个事物,这在古汉语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词汇现象。语言学者老早就关注到了这种语言现象,其中唐朝的孙颖达在《左传正义》里将其称为“重言”或“复语”,而清朝的顾炎武、王引之、俞樾和近代的刘师培等人都在各自的著述中,列举分析了不少同义复词的例子,为现代人研究这种语言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保证。    其实,这种同义复用的现象在文言文学习和高
期刊
一、问题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并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教师、学生、家长所认识和接受,如,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曾提出“阅读比上语文课更管用”。然而,在课堂内外实施阅读的过程中,人们也十分清楚地看到,还存在很多不足,甚至是问题:一
期刊
经过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语文学习,高中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如秋蝉般萎靡不振。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语文教师课上激情四溢时,学生昏昏欲睡,无精打采;语文教师课下谆谆教导时,学生不屑一顾,置若罔闻。那么,难道九年的语文学习真的让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不再燃烧?解铃还须系铃人,当下青年语文教师应做好以下四点:   一、造好课堂,做真教师   最好的课堂是那种教师轻松、学生快乐、学生思维紧张的课堂,最好的
期刊
雨果说:“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转眼间,又是一年风吹麦浪时,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扑面而来。在本学期最后一节课,凝望学生那一张张青春的面孔,仿佛一位劳作一年的农夫伫足田边,守望着自己的麦田。今年的收成会好吗?该做的事都做好了吧?该是问心无愧了吧?“农夫”每次伫足麦田思考时,似乎总能收获比“麦子”更重要的东西。   一、数据分析   在分层次走班教学之后,教师对学生的了
期刊
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确立了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   1946年,陕甘宁边区出版的《中等国文》就曾指出:“国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对于汉语、汉文的基本规律与主要用途的掌握”。《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更是明确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的“基础工具”的属性决定了它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或者说,具有很强的功能性。   当学生结束九年义务教育,走上社会或是进入高等学府时,语文水平之高下,对他的
期刊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掌握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对教师的要求尤其是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不但要做到传授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还要做到愉快教学,在课堂上博学多才,风趣幽默,亲切和蔼而又不失时尚。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   一、要对语文教育无比热爱   热爱看似和专业无关,但是如果把热爱和事业、时间结合起来,确
期刊
文言虚词的考查是高考文言文部分考查的重难点,“之”字的用法是常考的点,在“之”字的诸多用法之中,“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理解上的难点。   “万丈高楼平地起”,要理解并学好文言文中与语法相关的知识,就一定要先让学生知道句子结构、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及由哪些词语充当的,用现在的一般规律理解古代的特殊用法,这样,学习古代语法才不会是沙上建塔。   用在主谓之间是就“之“字在句中的位置来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