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自杀论》中的人文情怀与数据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tkj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提出迪尔凯姆在《自杀论》一书中不仅结合了大量切实可循的数据将自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行了思考,同时也对于自杀这一社会现象中不同人群所受到的各方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进而提出类似社会研究中对于数据和人的双重重视使得相关研究结果在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的同时具有推动对于人这一主体的关注的作用值得学习。
  关键词:《自杀论》;数据;人文情怀
  《自杀论》是迪尔凯姆的著作,作品将自杀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用社会事实的因果关系分析了自杀现象,批判了用个体心理学解释自杀现象的传统理论。作者首先界定了自杀的概念,进而分析了为何可以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自杀现象,在分析的过程中首先对个体心理学对于自杀现象的解释提出了多方面的批判,在此过程中大量结合相关数据做出推论,并将相关推论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以此对个体心理学的相关结论提出了质疑,同时分析了相关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其次,作者提出了自杀率的概念,以自杀率为切入口对自杀现象进行了社会学的分析,并将自杀分为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范型自杀和宿命型自杀4种类型,从社会事实因果角度出发论述了不同类型的自杀发生的原因。
  《自杀论》作为迪尔凯姆的重要作品之一,用社会事实因果分析的方法将自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有非常的价值。书中的研究分析涉及了大量自杀现象相关数据以及自杀现象所涉及到的不同社会主体所受到的不同环境的影响。本文将着重分析《自杀论》中所涉及到的数据和所展现出来的人文关怀,解读《自杀论》一书中相关社会学研究所具有的独特社会学魅力,之所以以人文关怀和数据为抓手,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其一,社会学离不开切实可循的数据,数据的佐证是证明相关结论具有实际效用的重要标志,在社会学的研究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切实可循的数据,更要使得集合的相关数据以及研究中对其进行的相关分析和研究所要解释的内容有准确的逻辑关系。但要能准确的找到能解释相关现象的有益数据并非易事,相关问题在《自杀论》一书中也有体现,迪尔凯姆在很大程度合理解决了相关问题。
  其二,社会学离不开对于人的解读,有了人才能形成人的集合社会,社会学是在研究一群人的事,没有个体的人,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也就不复存在。这里的人本已经不仅仅是对于单个人的关注,更是对于人的相关群体所生活的这个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整体的人所受到的环境的影响。而由于现代科学对于数据准确度的重视,众多社会学研究往往忽视了人在所研究的社会事件中的独特作用。而《自杀论》作为一本社会学专著,全书始终对人这一主体所产生的多种影响保持着高度的关注。
  其三,对于数据与人文的双重重视是本书的突出表现,而本书又是迪尔凯姆用社会事实因果分析的方法论分析社会事件的代表。以此书为媒介,从数据与人文思考这一小的角度来看待用社会事实因果分析解释社会事件的方法论,不失为一个有益尝试。
  本书对于数据与人文的双重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数据的信度与效度。为此做出以下尝试:
  其一,采用迂回的方法,用相关数据替代无法准确获得的数据,保证用有效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社会学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很多数据无法获得。比如“社会制度越是固定不变,多变的患者越是无法在社会中生活的心理特点,对引起自杀究竟起到多大作用”这一问题的研究过程中,首先要比较各种自杀与各种神经衰弱的,但各种神经衰弱人员的数据资料无法获得。在此情况下,迪尔凯姆提出精神错乱是神经退化的扩大形式,而神经退化者的数量变化和疯子的数量变化是一样的,可以用研究疯子的数量变化来替代神经退还者的数量变化,这还有助于一般的确定自杀率与各种心理变态的关系。
  其二,灵活结合可获得的数据论证所提出的假设或对于相关假设提出的质疑。在对于莫赛利所提出的结论表示质疑时,他首先拿出莫赛利原用来提出该结论的数据指出,两栏数据之间并没有经常的对应关系表明这两种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确定的因果关系;其次,又进一步结合其他相关两组数据(每十万人中的疯子和白痴数与每一百万居民中的自杀平均数)进行对比,提出对应关系更加不明显,且在某些组存在相关因果关系倒置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对于莫赛利的结论提出质疑。
  其三,选择可被准确测量的自杀率为研究的主要入手点,保证了用数据论證相关观点的前提。同时在论证过程中结合了大量表格、地图、统计数字等可靠的数据资料。资源主要来源于司法局和统计局的26000名自杀者的档案材料。这些研究对象分布于当时的欧洲12个国家: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英国、挪威、俄罗斯、奥地利、瑞士、丹麦、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自杀行为主要发生在1835至1890年之间。
  (2)时刻关注可能对于所研究的自杀现象造成重要影响的人文因素。在数据之外,迪尔凯姆也充分考虑了人文因素对于自杀现象所产生的影响。首先,迪尔凯姆注重在研究中排除可能使研究结果存在偏差的相关人文因素,比如,考虑到严重的精神病患者并不能对自己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做准确的预估,迪尔凯姆将此类人群排除在所涉及的研究对象之中。其次,从多个人文因素出发分析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仅考虑单一因素从而得出有偏差的结论的情况,比如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不同的种族的自杀率存在较大不同,若将之进一步推论为这是由于不同种族的身心特点造成的,则可以推断自杀与某种身体素质有着密切关系;迪尔凯姆进一步将具有特殊性的民族日耳曼民族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生活在不同国家社会的日耳曼民族同样具有不同的自杀率,从而避免走入相关陷阱。再者,综合考虑不同社会因素对于人的影响,对于其对自杀现象产生的影响进行推演,比如在研究不同宗教对于自杀现象的影响的过程中,考虑不同的宗教教义对于其教徒间关系,以及由此对于社会整合程度的影响;在研究不同家庭对于自杀现象的影响过程中,考虑不同的家庭结构、子女数量影响血缘之间关系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与互动。   (3)注重用数据对比分析等方式准确分析人文因素造成影响加以解释。迪尔凯姆在论证相关人文因素是否对于自杀现象产生影响时充分结合了可以收集到的,与之有关的相关数据。资料包括如下一些和自杀者相关的变量:性别、年龄、地区(包括国家中的地区、地区所属的气候类型)、婚姻状况、家庭人数、宗教信仰、疾病史、自杀的动机(医生的鉴定,如家庭纠纷、肉体或其它痛苦、内疚或酗酒等)、自杀时间(包括年、季度、月、星期、日、时)、自杀方式(如跳楼、吃药、割手腕等)。除了一个自杀者的资料以外,迪尔凯姆同样运用文献法收集了与之相关的其它统计资料,如这些国家总人口的死亡率等。通过相关资料数据的对比分析,迪尔凯姆对于当时所公认的观点看法进行了批驳,同时用数据论证了相关假设的准确性。
  人与数据是社会学研究所无法绕开的要素,人是社会学研究的主体,而数据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自杀论》一书在尽可能保证数据严谨性的同时,充分考虑在不同社会状况下可能对于自杀现象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文因素。从而保证了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充分的严谨性,也使得相关结论能够切实的解释社会现象,真正实现用社会事实的因果关系来解释社会事实。笔者认为,实证社会学研究的魅力正是在于其既能充分结合数据展开准确分析,又能顾全不同人文因素在其中发挥的重要影响,达成客观分析社会事实的目的。在《自杀论》一书中所体现的迪尔凯姆在进行相关社会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是他集合了大量实际的数据,虽然从现在的眼光来看部分数据仍缺乏准确性,但就当时的技术而言,相关数据收集仍具有较高的技术性,这要求研究者能对社会的体系有较好的了解,同时具有广泛的人脉网络。
  其次,迪尔凯姆在社会范围内对于自杀现象的充分思考并非单纯的凭空想象,而是基于他大量的知识累积和丰富的社会调查经验,对于相关社会学研究者的阅读量、实践经历都有极高要求。这要求研究者在掌握社会学原理的同时,深入田野,深入了解社会现实。
  再者,迪尔凯姆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把握,以及他对于众多人文因素的深入思考,显示出迪尔凱姆敏锐的社会感知力,这要求研究者对于社会生活有持续的关注。
  参考文献:
  [1]E.迪尔凯姆.自杀论[M].冯韵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陆丹,张月.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论及其现在价值——《自杀论》的社会学方法论解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6):41-44.
  [3]李文华,从《自杀论》看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确立——兼论其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A].社会学,2004,12.
  作者简介:胡雨洁(1997—),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女性社会学。
  (指导教师:王太鹏)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对《甘露》一文中所展现的超现实的梦境、诡异的超能力现象、游走的幽灵三个方面,探究吉本芭娜娜小说中的超现实元素,体会小说中现实与异界的完美转接,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吉本芭娜娜文学作品中治愈主题的理解。  关键词:超现实;梦境;超能力  吉本芭娜娜作为当今日本文坛最著名的女作家,作品连续名列销售榜首。随着吉本芭娜娜的作品不断被译成世界各地的语言销往海内外,她不仅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望,在国外
期刊
摘 要: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声明显著的历史人物,不仅在禁烟抗敌的过程中功绩卓著,而且在被贬流戍新疆时也不忘忧国忧民,其大量遗存的信札就是林则徐思想较为真实的见证,信札不属于公共空间话语形式,是私人心理倾诉的原始记录,最能体现人们的真实思想和情感,更能准确和真实的反映写信者的思想变迁历程和关注点。本文欲从林则徐在新疆的信札中探寻其关注民生、尊重民风及处理好民族关系三个方面,探究林则徐的务实思想
期刊
摘 要: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其对幼儿智力开发和审美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在健全幼儿人格,推动幼儿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大的积极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幼儿教师的后备军,其音乐素养直接影响日后幼儿园教学工作的质量。基于此,本文旨在从基本乐理、弹唱技能与教学能力方面着手,探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素养;提升  幼儿园五大领域的各项活动,均需要音
期刊
摘 要:今年十九大开幕式上电视直播在屏幕下角新增了手语翻译,三个半小时的内容实时传递给了所有观看节目的听障人士。这个特殊的行业也走进的越来越多公众的视野。本文立足于手语翻译的特点,结合国内外手语翻译的理论研究,简析了手语翻译在我国的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手语翻译特点;研究现状;问题与挑战  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千手观音”和20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使聋人群体走入公众的视线。与此同
期刊
摘 要: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语文课堂悄然兴起教学改革,这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创新扩大和延伸,语文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学生成为教学生学习的主体,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语文的素质和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本文将结合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小学语文创新教育进行研究,从教学实践提出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实践探索  新课程改革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使学
期刊
摘 要: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研究领域主要在数学哲学、精神哲学和语言哲学等方面,生前出版了最著名的《逻辑哲学论》,去世后由弟子出版了《哲学研究》,这本書也被认为引导了语言哲学新的走向。维特根斯坦的一生前期和后期的思想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在前期他曾认为自己已经解决了一切哲学问题,后期又否定了自己前期的观点。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分析,对日常语言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个方面对五指山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相关管理人才匮乏等问题,从加强其基础设施建设,原生态开发与商业开发并行,以生态旅游为主旨,引进高素质人才,建立核心品牌文化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促进五指山旅游业发展。  关键词:五指山;茶文化;生态旅游;对策研究  茶文化作为一种拥有独特魅力的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
期刊
摘 要:1847年,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发表了长篇小说《简爱》,震惊于文坛。19世纪上半叶,英国资本主义已经发展成熟,但是女性的地位却依旧十分低下。夏洛蒂·勃朗特以独特的视角和先进的思想塑造了简·爱这个人物。简·爱作为一个长相普通、出生贫寒却以人格独立、追求平等自由的形象深入人心。我们来对简·爱身上所反映出的现代女性意识进行分析,探讨简·爱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简·爱》;现代女性;意
期刊
摘 要: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写的女性美既有对当时封建礼教的强烈批判,女性意识的自觉,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他内心深处未曾改变的男尊女卑的性别观。通过探索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形象,关注她们身上的闪光点,分析女性美的体现和这种美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以及后来研究者对这种美的看法,以此借用它山之石来攻玉,反思当今时代女性的特点。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女性美;神鬼狐妖  一、女性美在何处  (一)浅层的美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全国掀起了一场新课改的风暴,在这场风暴中株洲市景弘中学的中学教师前往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交流,终于决定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早在2008年,株洲市景弘中学就大胆举起数学课堂改革大旗。2009年,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为目的,创新了别具一格的“一三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2016年,在“一三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以进一步的发展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