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教手段是当今教育界应用最广泛的辅助教学手段。电教手段对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度、丰富学生情感认知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从展现教材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多种感官体验、调动学习积极性,重点难点突破、深化教学内容,内在情感挖掘、引发学生共鸣,创设真实情境,启发学生思维等方面探讨电教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教手段;语文教学;学习兴趣;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9-0106-02
  电教手段是当今教育界应用最广泛的辅助教学手段,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语文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其不仅需要学习相关字词,还需要理解文章中人物的情感以及其他内容。故而,仅仅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实现新时代的教学目标,需要其他方法辅助教学。电教手段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对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度、丰富学生情感认知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 展现教材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电教运用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将教材内容展现出来,给学生一种真实的体验感。电教手段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书本之中的客观事物与情感实体化,让知识不仅仅存在教材之中。通过教学内容的展现,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一定的见解,进而产生学习兴趣与探究想法,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部编版五年级课文《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改编而成的,其以历史事件为依据,将周瑜、诸葛亮之间斗智斗勇的细节表现得淋漓尽致。整篇课文的结构都很严谨,按照其主线,从借箭原因、准备、经过到结果,把整个事件生动展现出来。如若只通过学生的理解以及教师的讲解,可能会漏掉很多细节内容,不能体现文章的内涵。通过电教手段,用视频、图片的形式将整个过程再现在学生眼前,包括两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心理活动、面目表情等细节内容,能促进学生理解课文情感。通过教材内容的真实展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对接下来课文内容的学习会十分积极。由此可见,以电教的辅助手段来展现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 多种感官体验,调动学习积极性
   电教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局面,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协同合作,将课本中的内容实体化,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隐匿于课本中客观存在的事物,同时也让学生真正了解到人物内心的真实情感。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观潮》一课的学习中,教师以理解课文内容为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美丽与壮观,懂得文章的记叙手法以及相应的重难点知识。钱塘江大潮是著名的奇观,学生中很少有人真正见过这一景观,自然对文章的理解有些偏差。这时运用电教手段,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等方式,将钱塘江大潮的盛况表现出来,按照课文的行文结构,从潮来前、潮来中、潮来后三个时间段,将每个时刻的声音变化、视觉变化都表现出来,能让学生大概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通过多感官调动方法,让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变化有了切实的了解,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接受程度,提升学习效率。
   三、 重点难点突破,深化教学内容
   电教手段的应用是根据教师教学需求而定的,其不仅包括相关教学内容的表现,以及情感的深化,还包括重难点的合理把握。重难点内容会因为教学内容的不同产生差异,包括字词的理解、词句的赏析等,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利用电教手段做重点解读,进而让学生深入探索文中的每一句话,把每一篇课文都理解透彻。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桂花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电教手段带领学生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桂花雨》是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文章,它细致地描写了儿时家乡桂花摇落的情景,字里行间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文章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在展现家乡生活的同时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也充分地表达了出来。该篇文章的重难点不是生字词的认识,而是课文语言的赏析。比如“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样子笨笨拙拙的”,或者“铺、抱、摇、拣、铺、晒、收、泡、做”等一系列动词的运用,其间都蕴含着一定的情感。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的重难点内容,教师可以在讲解过程中充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将桂花与梅花做对比,体会两者姿态各异的身姿;通过视频把摇桂花前后的动作以及情景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喜悦之情。
  四、内在情感挖掘,引发学生共鸣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不仅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还重视对情感的表达。对学生来讲,内在情感相较于课文内容来讲,更加难以理解。语文课文阅读的动力就是情感,情感理解是语文学习的初衷。故而教师在上课前需要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挖掘文中潜在的情感,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但是,单靠语言环境或者课文内容来讲,学生真正理解文章情感是非常难的,这时就需要借助电教手段,真实再现课文中的情景,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文中蕴含的情感。以五年级《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电教手段,结合文章的内容,让学生明白蕴含在其中的大爱。这一课的学习需要学生对毛泽东有一定的理解,进而才能真正体会到他的情感。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图片或者生平介绍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毛泽东。这篇课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毛岸英牺牲,毛泽东收到简报;第二部分是毛泽东将爱子葬在朝鲜。这两部分表现的都是毛泽东的内心世界,通过毛泽东的神态、表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主人公内心的真实情感,教师可以用表达情态的图片或视频,将这种大爱精神呈现在学生眼前,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创设真实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灌输,还有思维的开拓,能力的加强。电教是当今时代背景下应用最广泛的辅助教学手段,其不仅能够真实再现情景,还能够根据教师的需求选取需要的片段,进行深化教学。以教学资源中某一情境,带动学生进行思考,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思维,进而增强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其一,目标性原则。教师在进行情境设计时,需要认真考虑学生的接受度,设计好学生知识迁移的路径,进而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到特定情境之中。其二,主体性原则。这就是说要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的需要,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悟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其三,真实性原则。这是情境创设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原则,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贴近现实的情境,进而发挥学生的才能。其四,多样性原则。这要求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需要结合不同的对象、课文主体、手段进行多样性情境教学。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六年级《老人与海鸥》一课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电教手段,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老人与海鸥》主要描写的是老人与海鸥之间深令人动容的情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电教手段,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相关视频,让学生观察老人的情态变化,进而理解老人内心的情感。或者,教师可以用电教手段制作背景,让学生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倾情演绎老人与海鸥的故事,进而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明白隐藏在老人内心深处浓浓的情意。    六、結语
   总而言之,电教手段的应用对语文教学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若要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就需要语文教师合理把握相关教学资源,通过具有新意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内在情感,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的进步。在电教手段的应用之下,课堂氛围也会得到一定的改善,进而焕发出语文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吴锁俊.让课堂活起来——浅谈电教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2(01).
  [2]姚荣方.浅谈电教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课外语文,2017(09).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Audio Visual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Ma Yinghua
  (Complete Primary School, Caiqi Town, Minqin County,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09, China)
   Abstract: Audio visual education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auxiliary teaching method in today’s education field. Audio visual education means to improve students’ thinking flexibility, emotional awareness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audio-visual teaching methods in Chinese teaching from the aspects of showing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stimulating learning interest, various sensory experience, mobilizing learning enthusiasm, breaking through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deepen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mining the internal emotions, arousing students’ resonance, creating real situations, and inspiring students’ thinking.
  Key words: audio visual education means; Chinese teaching; interest in learning; learning efficiency
其他文献
摘 要:文本解读有多重渠道,教师在引导时需要有语境关联意识,对学生进行更多引导,让学生自然进入到语境之中,并在关联性思考中建立文本解读认知。内容语境、情境语境、文本背景语境,都是可以选择的思考角度,教师需要进行针对性设计,组织学生进入语境中展开阅读学习,以提升学生文本解读品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本细读;语境;解读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绘本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常规文本阅读更加契合学生的思维结构和认知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可将绘本阅读与写话指导结合在一起,以读写结合的方式高效完成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文章探究语文绘本阅读与写话指导结合的具体策略,以此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方法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绘本阅读;写话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摘 要: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教师应借助听、说、读、写将核心素养渗透于教学中,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文章从核心素养的含义、内容及其演变过程,核心素养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的作用、现状和策略等方面,对核心素养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探究。   关键词:英语教学;核心素养;渗透;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摘 要:三年级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农村学生实际并结合三年级学生身心特点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通过口语交际为作文铺垫,指导学生反复修改,提高作文质量。教师要在整个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三年级;作文指导;策略;积累素材;口语交际;修改;写真话;抒真情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
摘 要: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情感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通过合作探究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学生对情感的理解,以此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积极熏陶感染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人文内涵;优势;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根本保证,其核心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文章对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学习进行探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学习;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
摘 要:巧用希沃教学软件,能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利用情境画面展示,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善用辅助工具,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突出主体作用,挖掘学生学习潜力;丰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数学教学;希沃教学软件;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教师要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优化教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文章从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突出主体,科学设计、因材施教,教学模式的多元化组合等几个方面探讨教
摘 要:“让学引思”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让学”即让学生自己学习,“引思”是指教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点拨、引导、解惑。教师在高三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让学引思”时,应深入研究学生,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优化课堂设计,协调“让”与“引”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关键词:让学引思;高三语文;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摘 要:新课改的推进,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高中体育教师要准确解读体育新课改理念,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后要不断反思,总结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教训。文章对基于新课改的高中体育教学实践与反思进行探讨,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中体育;新课改;实践;反思;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