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职业教育成果展示的平台,职业技能大赛所反映出诸多不足,促使高职英语口语教学要以大赛为驱动,深入教学方式的改革,形成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不断提升参赛水平,从而全面推进高职英语口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技能大赛;英语口语教学;培训模式
【Abstract】As a platform for displaying the result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student’ skills contest reflects some shortcomings, which prompts the oral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to conduct the in-depth reform. The workable and effective training mode will enhance the levels of the candidates constantly, and improve the oral English teaching quality comprehensively.
【Key words】vocational student’ skills contest; oral English teaching; training mode
【作者简介】刘姝玉(1981-),女,山西繁峙人,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英语口语等。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智慧课堂的高职英语教学设计与实施”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8jyxm0288)。
引言
英语口语是一项最能反映学习者语言水平的基本语言技能。口头表达是学习者语言知识、文化常识、交际意识经过综合加工形成的产物,有时还要利用眼神、表情、手势、肢体语言等非语言信息。因为受到传统观念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制约,以往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并未受到足夠重视,口语能力也未列入课程评价体系。然而,国际化、全球化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对具有较强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的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高职英语教学应该服务社会需求,紧跟外部环境的变化步伐,适时确定改革重点和发展方向。
一、参赛情况反映的问题
职业技能大赛英语口语赛项2011 年被纳入由教育部联合各省及相关行业组织共同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分为国赛和省赛两个阶段。大赛不仅提高了高职高专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职场交际的综合能力,并以此为高职高专英语教育领域的专家、教师和管理者搭建一个探索英语教学改革、交流英语教学经验的广阔平台,从而达到整体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目标。
通过多年的参赛经验,我们认识到高职院校的英语口语人才培训模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首先,就学生方面而言,高职院校自主招生与高考录取比例对半,客观上使得髙职生源,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普遍偏低。其次,就教学方式而言,口语课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所占比重较低,口语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信息化教学程度不足,学生练习与实践口语的机会不多,从而陷入越是不会说越是不愿开口的恶性循环中。再者,一些高职院校听说训练的硬件设备投入资金较少,教学条件无法满足口语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英语口语培训模式改革
职业技能大赛英语口语赛项半决赛环节包括“职场考验”“职场描述”“情景交流”三部分,而决赛环节则由“职场描述”“情景交流”“即席辩论”共同组成。针对技能大赛口语赛项的环节设置,将历年参赛经验汇总、分析,对口语培训及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
1.形成一套完整的口语人才选拔机制。为了避免主观因素可能造成的偏颇,采用多元化和过程性的评价标准,选拔出真正有实力、能够代表学校参赛的选手。在口语人才选拔方面的特点是既宽容、又苛刻。所谓宽容,就是珍视学生的任何一个优点,使评价标准多元化,在全面考评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暂时的不足,给予学生进步的时间,相信他们有进步的空间;所谓苛刻,就是在整个选拔过程中,重视任何一个环节并且提出最严格的要求。
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和任课教师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举行院级技能大赛英语口语赛事。通过包括命题演讲、自由问答以及才艺表演在内的几轮筛选,发现3-4个具备发展潜力和进步空间的候选人。教师将对所有候选人进行为期半年的集中培训和阶段考核,最终确定一位各项考核成绩优秀,语言能力、应变能力与形象气质俱佳的选手代表学校参赛。
每年9月新生入学以后,教研室即着手进行口语比赛的选拔工作,由1-2名教师负责组织,其余教师积极参与点评,为寻找“千里马”献计献策。在候选人确定之后,教研室将指定专门指导教师负责口语培训,并由上一年的参赛选手定期陪练,以学生之间的交流,降低备赛选手的畏难情绪,传授大赛现场经验。
2.形成一套独特的口语人才储备机制。为了弥补客观条件的制约,避免在今后的选拔工作中出现“青黄不接”的被动局面,我们建立起人才储备机制。所有接受过培训的学生都被纳入“口语人才库”,依托英语调频台和“听说吧”两个平台,发挥老生的“传帮带”作用,既能为老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又能形成新老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彼此竞争的良好氛围。一方面,参加过培训的老生可以充当老师的助手,向新生宣传口语比赛的意义、传授竞争参赛资格的经验、担任赛前陪练,通过学生之间的传播实现口语培训效果广度上的延伸;另一方面,这些老生可以利用积累的口语知识,担当起调频台业务骨干的职责,实现口语学习深度上的延展,也为日后争取更多机会做好准备。“口语人才库”为调频台输送了人才,调频台也为口语人才实现继续学习、展现才华创造了条件;二者实现共存互赢。 3.构建一种“夯实基础—提高技能—拓展素质”循序渐进的培训模式。通过细致分析口语比赛赛制和赛题的特点,准确把握口语比赛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我们设计了一种“夯实基础—提高技能—拓展素质”的循序渐进的培训模式。具体来说,整个培训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基础训练阶段。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语音、语调指导和情景对话,具体过程及目标要求详见下表:
(2)技能提高阶段。针对口语比赛提出的能力要求,我们将技能训练纳入培训计划,旨在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通过技能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全面领会交际意图的目标。此外,与常规的分项式训练有所不同,我们更加注重接受性技能与能产性技能的结合,将听说和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互为标尺,及时评判技能训练效果。
我们将策略培训融入技能训练中,借此培养学生的策略使用意识,使学生在语言学习和使用中懂得扬长避短,能够借助各种策略获取关键信息,优化学习效果。例如,教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处理阅读中遇到的生词?”学生就将平时学会的一些技巧罗列出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将其系统化为两种办法:“猜”或者“忽略不管”,具体阐述“怎么猜”“怎么不管”,然后设计一些练习强化学生的认知策略使用意识;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平时学习英语的方法和习惯,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元认知。
口语培训过程中,丰富多样的交际活动有助于兼顾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就听说环节而言,我们采用了多种办法,如情景对话、短文复述、视频配音、观点论述等;读写环节,我们设计有主旨概括、短文復写、图表描述等活动。
(3)模拟演练阶段。模拟演练既是对学生培训效果的检验,也是对指导教师工作的考核。我们组织了几次模拟演练,邀请全体英语教师以及学生代表观看,征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适时调整培训方案,确定最终人选。在此阶段,我们强调赛场礼仪,甚至为选手的面部表情、手势站姿、眼神交流、上台走步都做了精心设计。尽力增加模拟现场的仿真度,为选手营造紧张的氛围,以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为选手做心理疏导,缓解其过度紧张情绪,确保能有一个适度紧张、充满自信的参赛状态。
4.建立一个完整、实用的比赛题库。我们在认真分析比赛样题的基础上,初步建成了一个口语比赛的题库,内含60套题。这个题库基本涵盖了近两年的比赛用题,较为完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成为整个培训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题库会定期扩容或更新,以使题材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贴近社会实时热点话题。
三、回馈英语口语教学,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我们在口语比赛培训中构建和应用了“夯实基础—提高技能—拓展素质”这一循序渐进的模式,取得满意的赛绩。
实行听说结合,读写结合的技能训练方式,带来了多方面的益处:首先,能够及时获得学生反馈,迅速查找并解决问题,形成刺激信号,加深记忆;其次,能够充分体现任务驱动式学习的优点,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最后,能够营造更加真实的“以交流为目的”的交际环境,改变传统教学中语言输入与输出失衡的情况,体现了语言的工具性。策略培训融入技能训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策略使用意识,使学生在语言学习和使用中懂得扬长避短、化繁为简,快速抓住有用信息,并可帮助学生将平时分散了解的学习技巧系统化,真正实现“授人以渔”。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向深入,使其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旺盛的学习精力;系统化的技能训练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多元化的模拟演练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使其面对陌生群体也能滔滔不绝,展现个人风采。
口语能力培养是一个不断更新、发展的课题,语言教学领域也必然会有新的理论指导和研究视角,值得广大英语教师持续关注、深入发掘新的研究点,发挥英语口语教学最大的社会效用。
参考文献:
[1]黄志冰,蒋焕新.职业技能大赛背景下的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方案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36):69-70.
[2]吴晓娟.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析:以英语技能大赛为视角[J].新西部,2015(3):128-132.
[3]秦慈枫.基于职业技能大赛实践的口语教学改革反思[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36):65-67.
【关键词】技能大赛;英语口语教学;培训模式
【Abstract】As a platform for displaying the result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student’ skills contest reflects some shortcomings, which prompts the oral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to conduct the in-depth reform. The workable and effective training mode will enhance the levels of the candidates constantly, and improve the oral English teaching quality comprehensively.
【Key words】vocational student’ skills contest; oral English teaching; training mode
【作者简介】刘姝玉(1981-),女,山西繁峙人,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英语口语等。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智慧课堂的高职英语教学设计与实施”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8jyxm0288)。
引言
英语口语是一项最能反映学习者语言水平的基本语言技能。口头表达是学习者语言知识、文化常识、交际意识经过综合加工形成的产物,有时还要利用眼神、表情、手势、肢体语言等非语言信息。因为受到传统观念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制约,以往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并未受到足夠重视,口语能力也未列入课程评价体系。然而,国际化、全球化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对具有较强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的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高职英语教学应该服务社会需求,紧跟外部环境的变化步伐,适时确定改革重点和发展方向。
一、参赛情况反映的问题
职业技能大赛英语口语赛项2011 年被纳入由教育部联合各省及相关行业组织共同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分为国赛和省赛两个阶段。大赛不仅提高了高职高专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职场交际的综合能力,并以此为高职高专英语教育领域的专家、教师和管理者搭建一个探索英语教学改革、交流英语教学经验的广阔平台,从而达到整体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目标。
通过多年的参赛经验,我们认识到高职院校的英语口语人才培训模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首先,就学生方面而言,高职院校自主招生与高考录取比例对半,客观上使得髙职生源,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普遍偏低。其次,就教学方式而言,口语课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所占比重较低,口语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信息化教学程度不足,学生练习与实践口语的机会不多,从而陷入越是不会说越是不愿开口的恶性循环中。再者,一些高职院校听说训练的硬件设备投入资金较少,教学条件无法满足口语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英语口语培训模式改革
职业技能大赛英语口语赛项半决赛环节包括“职场考验”“职场描述”“情景交流”三部分,而决赛环节则由“职场描述”“情景交流”“即席辩论”共同组成。针对技能大赛口语赛项的环节设置,将历年参赛经验汇总、分析,对口语培训及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
1.形成一套完整的口语人才选拔机制。为了避免主观因素可能造成的偏颇,采用多元化和过程性的评价标准,选拔出真正有实力、能够代表学校参赛的选手。在口语人才选拔方面的特点是既宽容、又苛刻。所谓宽容,就是珍视学生的任何一个优点,使评价标准多元化,在全面考评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暂时的不足,给予学生进步的时间,相信他们有进步的空间;所谓苛刻,就是在整个选拔过程中,重视任何一个环节并且提出最严格的要求。
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和任课教师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举行院级技能大赛英语口语赛事。通过包括命题演讲、自由问答以及才艺表演在内的几轮筛选,发现3-4个具备发展潜力和进步空间的候选人。教师将对所有候选人进行为期半年的集中培训和阶段考核,最终确定一位各项考核成绩优秀,语言能力、应变能力与形象气质俱佳的选手代表学校参赛。
每年9月新生入学以后,教研室即着手进行口语比赛的选拔工作,由1-2名教师负责组织,其余教师积极参与点评,为寻找“千里马”献计献策。在候选人确定之后,教研室将指定专门指导教师负责口语培训,并由上一年的参赛选手定期陪练,以学生之间的交流,降低备赛选手的畏难情绪,传授大赛现场经验。
2.形成一套独特的口语人才储备机制。为了弥补客观条件的制约,避免在今后的选拔工作中出现“青黄不接”的被动局面,我们建立起人才储备机制。所有接受过培训的学生都被纳入“口语人才库”,依托英语调频台和“听说吧”两个平台,发挥老生的“传帮带”作用,既能为老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又能形成新老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彼此竞争的良好氛围。一方面,参加过培训的老生可以充当老师的助手,向新生宣传口语比赛的意义、传授竞争参赛资格的经验、担任赛前陪练,通过学生之间的传播实现口语培训效果广度上的延伸;另一方面,这些老生可以利用积累的口语知识,担当起调频台业务骨干的职责,实现口语学习深度上的延展,也为日后争取更多机会做好准备。“口语人才库”为调频台输送了人才,调频台也为口语人才实现继续学习、展现才华创造了条件;二者实现共存互赢。 3.构建一种“夯实基础—提高技能—拓展素质”循序渐进的培训模式。通过细致分析口语比赛赛制和赛题的特点,准确把握口语比赛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我们设计了一种“夯实基础—提高技能—拓展素质”的循序渐进的培训模式。具体来说,整个培训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基础训练阶段。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语音、语调指导和情景对话,具体过程及目标要求详见下表:
(2)技能提高阶段。针对口语比赛提出的能力要求,我们将技能训练纳入培训计划,旨在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通过技能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全面领会交际意图的目标。此外,与常规的分项式训练有所不同,我们更加注重接受性技能与能产性技能的结合,将听说和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互为标尺,及时评判技能训练效果。
我们将策略培训融入技能训练中,借此培养学生的策略使用意识,使学生在语言学习和使用中懂得扬长避短,能够借助各种策略获取关键信息,优化学习效果。例如,教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处理阅读中遇到的生词?”学生就将平时学会的一些技巧罗列出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将其系统化为两种办法:“猜”或者“忽略不管”,具体阐述“怎么猜”“怎么不管”,然后设计一些练习强化学生的认知策略使用意识;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平时学习英语的方法和习惯,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元认知。
口语培训过程中,丰富多样的交际活动有助于兼顾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就听说环节而言,我们采用了多种办法,如情景对话、短文复述、视频配音、观点论述等;读写环节,我们设计有主旨概括、短文復写、图表描述等活动。
(3)模拟演练阶段。模拟演练既是对学生培训效果的检验,也是对指导教师工作的考核。我们组织了几次模拟演练,邀请全体英语教师以及学生代表观看,征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适时调整培训方案,确定最终人选。在此阶段,我们强调赛场礼仪,甚至为选手的面部表情、手势站姿、眼神交流、上台走步都做了精心设计。尽力增加模拟现场的仿真度,为选手营造紧张的氛围,以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为选手做心理疏导,缓解其过度紧张情绪,确保能有一个适度紧张、充满自信的参赛状态。
4.建立一个完整、实用的比赛题库。我们在认真分析比赛样题的基础上,初步建成了一个口语比赛的题库,内含60套题。这个题库基本涵盖了近两年的比赛用题,较为完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成为整个培训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题库会定期扩容或更新,以使题材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贴近社会实时热点话题。
三、回馈英语口语教学,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我们在口语比赛培训中构建和应用了“夯实基础—提高技能—拓展素质”这一循序渐进的模式,取得满意的赛绩。
实行听说结合,读写结合的技能训练方式,带来了多方面的益处:首先,能够及时获得学生反馈,迅速查找并解决问题,形成刺激信号,加深记忆;其次,能够充分体现任务驱动式学习的优点,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最后,能够营造更加真实的“以交流为目的”的交际环境,改变传统教学中语言输入与输出失衡的情况,体现了语言的工具性。策略培训融入技能训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策略使用意识,使学生在语言学习和使用中懂得扬长避短、化繁为简,快速抓住有用信息,并可帮助学生将平时分散了解的学习技巧系统化,真正实现“授人以渔”。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向深入,使其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旺盛的学习精力;系统化的技能训练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多元化的模拟演练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使其面对陌生群体也能滔滔不绝,展现个人风采。
口语能力培养是一个不断更新、发展的课题,语言教学领域也必然会有新的理论指导和研究视角,值得广大英语教师持续关注、深入发掘新的研究点,发挥英语口语教学最大的社会效用。
参考文献:
[1]黄志冰,蒋焕新.职业技能大赛背景下的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方案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36):69-70.
[2]吴晓娟.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析:以英语技能大赛为视角[J].新西部,2015(3):128-132.
[3]秦慈枫.基于职业技能大赛实践的口语教学改革反思[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36):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