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B冲A,走向成功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of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对地理学科存在偏见,在开设的众多课程中,视其为“副”科,为了减轻自身学习“负担”,丢“副”保“主”,走向应试教育的轨道,因而不能很好的学习地理知识。同时,传统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传授,即教师教一点,学生学一点,久而久之,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只能被动接受知识。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多年教学体会,笔者认为,在高二地理水平测试复习中按“图表”施教,“对话式”复习,并进行发展性评价,既能保证高二学生水平测试的通过,又能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在复习课堂享受快乐,体验成功。
  一、利用插图促使学生按照认知规律复习教材
  地理教学中涉及到的“图表”很多,如教材插图、地图册、教学挂图、板图及幻灯、投影、录像带、多媒体图形等视听材料。各种地理事物如果以语言文字的形式直接传授,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把地理事物通过课本插图反映出来,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通过阅读课本插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将抽象的地理事物感性化,使获取的地理知识不易忘记,更不须死记硬背,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学习效率。如复习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的东北地区时,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本插图,从图中直接感知东北地区的位置:位于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以东,华北平原以北,南临渤海和黄海;还可直观地分析东北地区的地形、河流等地理事物。当学生形成空间感知后,只要看到东北地区的轮廓图,就会对其位置、地形、河流等地理事物产生条件反射。
  二、运用板图加快学生牢固掌握地理知识
  在地理复习过程中,经常在黑板上画出板图,即可检查学生对地理知识感知的情况,又进一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也是提高学生空间感知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是注重条理化。板图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统领全文。好的板图清晰准确无误,给人以美感。如必修一第三章“洋流”部分复习的板图设计(见图1):在讲洋流分类时,边讲边在图上画出,然后概括所画洋流分布图,让学生总结出洋流分布规律,这样既符合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又用板图把教材上零散的知识总结为“知识体系”,学生可根据板图回顾所学内容。在绘图时运用不同色彩(如红色画暖流、兰色画寒流),可刺激学生的感官和大脑皮层细胞,增强记忆效果。
  [图1 洋流板图设计]
  二是注重多样化。复习内容和课型的不同,图1板图的形式也应“随机应变”。讲授复习“水循环”时可用“结构图示”法(图2)。板书完成之后,整个海陆间循环全过程及环节便一目了然。
  [图2 水循环结构图示]
  三、应用多媒体图形技术突破地理复习难点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的媒体系统,包括现代媒体和传统媒体,现代媒体主要有幻灯、投影、音响、音像媒体和综合媒体等,传统媒体包括教材、各类地图、实物模型、图片、标本等。只有合理使用各种媒体,才能发挥教学最大的整体效益。各种媒体都有其自身的作用和特点,它们在媒体系统中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只有把各种教学媒体综合使用,才能调动学生所有感官,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从而突破地理复习难点。
  地理是一门跨文理的综合性学科,同时其内部的各地理要素间也有着很强的综合性。由于难点集中,学生对难点很难把握。突破这类复习难点的教学方法如:(以必修一第二章“大气运动”复习为例)运用电脑小游戏——启发回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学生参与),列出知识结构;运用CD歌曲“黄土高坡”——分析推理,联系实际,发现矛盾(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我国东部实际风向不一致)—设疑探究,转入新课;运用Flash影片—模拟演示海陆风形成过程,提问—因果分析,使学生形成初步概念;运用自制小课件—分步演示东亚、南亚地区季风的形成,掌握季风形成的另一原因—分步显示综合复杂的地理事物,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议论解释;运用空白表格—指导学生综合分析两种季风的风向、成因及特点—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概括,建立正确概念;运用录像—放映有关季风及其对人类影响的录像—巩固理解,加深记忆。
  四、探索互动复习挖掘师生共存默会知识
  当教学以师生经验共享、互相合作的各种对话形式表达时,融合在背景中的概念和原理才最容易被学生掌握。在对话过程中,双方都不是固守着明确知识,而是努力利用和挖掘自己的默会知识,每一个人缄默的认识立场、观点或模式伴随着其具体的见解“显现”出来,从而既为自己也为他人所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给学生留下开放的价值空间,以反思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培养其对多样化的尊重与自主判断、自主选择的能力。在缺乏对话的课堂里,师生双方既不可能认识和理解他人,也不可能认识和理解自己的默会知识。正是在对话中,默然的知识流动起来,通过沟通与理解达到视界融合。视界融合并不是最终消除差异、获得思想的完全一致,而是在对话过程中师生表达真实的自我,带来各自视野的开放、生活地平线的扩展,以使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有机统一,把学习的外在动力转化成学习的内在动力,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飞跃。课堂上的每一次对话都给予每个学生展示自己、表现自我的机会。
  五、研究评价机制实行发展性评价
  注重从“表面到本质”的深刻评价。评价关注地理知识的内在价值和学生的内在潜力。从地理知识的本质属性和人的本质特征的层面进行深刻而全面地评价,应贯穿于地理教学的始终。
  注重从“抽象到具体”的目标评价。评价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抽象内容具体化,通过具体的活动或采用具体的评价方式,增强可实施性和有效性。
  注重从“过程到结果”的评价。评价着力于学生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和促进人的完美与发展。变评价为动态的过程评价与静态的结果评价相结合,增强综合性。
  “生命因赏识而美丽”,教学尤其需要赏识,赏识能够激发学生心灵的火花,激励学生从自己的优势方面去重点突破。“成功教学”注意调动学生心理机制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地理学习,比起单纯以成绩刺激学习积极性的作法,效果大不一样。多给学生鼓励,实际上就是多给学生信心,学生才能更好的、充满自信的努力,也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最后复习阶段中正确对待和评价学生的模拟考试成绩,告诫学生注意平时复习成绩、作业成绩的累加;要求学生从实际出发,向着目标不断前进,鼓励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在学生复习的道路上不断适时地给予鼓励。这样才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让学生轻松学习,健康成长。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应轻负担、高效率地完成水平测试任务,深化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增强学科活力。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更重要的是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形成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促进学生多快好省地掌握地理知识与技能,形成最佳的复习效果。
其他文献
一、人文素质教育,呼唤开放式语文教学模式    素质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人文素质培养的主渠道也应该是课堂。要将人文素质的培养落到实处,就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环节。如果语文教学课堂结构中还是教师占压倒性的主体地位,从时代背景到作者简介,从内容分析到写作特色,教师大包大揽地分析、推演,却很少引导学生去体味作品的情趣、理趣、景趣、意趣,很少提示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探讨,那么,这种模式是与人文精神背道而驰
由雅克·德洛尔担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教育应该建立在四个支柱基础之上,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也许没有人会反对这样一个观点,但是对于如何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却仍有许多人感到迷茫。纵观我国近年的教育理论书籍,大力倡导讨论式教学法的很多。课堂讨论是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我校在“道德课堂”的旗帜下实施“合道德教育”的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亚太金融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银行业要致力于打造“普惠银行”,为民生、社区、弱势群体等提供普惠优质服务。杨再平认为,“普惠银行”应惠及以下方面:百姓个人、中产阶级、弱势群体,小微企业,三农发展、社区发展以及低碳经济。  在过去的数年时间里,我国银行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1年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是年各大银行发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
遗忘过程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以看到遗忘的一条重要规律: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而是先快后慢的。在识记后的最初时间遗忘得比较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能够得以巩固而不至于遗忘,基本的方法就是及时地、经常地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复习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笔者经过研究和实践,认为课堂小测试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课堂小测试的原则    1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经过多年的课堂实践,将一堂新课教学的全过程按“质疑导读,全面感知一合议解惑,启迪思维一精讲概括,深化理解一精练测试,巩固记忆”四个程序进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在以“锋面”一节教学为例,加以分析说明。    一、质疑导读,全面感知    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学大纲、高考说明、教材和学生情况制定出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按目标要求和教材顺序精心设计出一套“自学思考题”供学生自学。要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模块教学时,可对模块的学习顺序、模块内容进行组合,并注意体现各模块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高中课程方案提出的课程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三大原则,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四套新课程标准教材,参照师生知识现状,整合具有时代气息的生活中的地理事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模块化的开发(即该开发满足“模块”两大属性:标准
摘要:直观教学法是地理教学方法中的基本方法之一。直观教学这一思想由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最早提出。由于时代差异、社会发展,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思想既具有现代直观教学法的共性,同时也有其特殊性。  关键词:直观教学;对比;启示;夸美纽斯  一、夸美纽斯直观教学思想与地理直观教学法的比较  1.地理直观教学的涵义  “直观教学”思想最早由夸美纽斯先生于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书中并未直接提到“直观教学”
摘要:本文从空间信息的图形表达、时间变化序列和属性信息的特有规律三方面入手,揭示教育地理信息的空间结构特征、时间动态变化规律和内在特有属性,提出了教育地理信息的两个维度,并结合两个维度综合表达教育地理信息的三个层次,由此建立教育地理信息模式。  关键词:教育地理信息;地图可视化;初探  一、教育地理信息的内涵  教育地理信息是指表征某些教育信息数量和质量的空间结构、分布规律、时间序列、属性特征的独
[摘要]进入高二,学生对哲学常识的概念和原理学习普遍感到抽象、难理解。因此帮助学生实现从具体形象过渡到抽象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就成为哲学常识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在哲学常识教学中要重视教学艺术.使抽象的知识通俗化,辩证的内容形象化,理性的东西情感化,使哲学常识教学具备趣味性、生动性、实用性、参与性,才能使学生的思维顺利实现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的过渡。  [关键词] 哲学常识 教学艺术
文题,即文章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窗户,它交给学生一把打开课文大门的钥匙,引发学生的思考,丰富学生的想像力,是引导学生迈向课文殿堂的第一级阶梯。在文题的世界里,想像如花绽放着灿烂,如灯点缀着思维,如鸟张开了翅膀,尽情地翱翔,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情趣。可以说,文题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课堂的一个兴奋点。  那么,怎样从文题入手,进行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有效有益的语文教学呢?本文试从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