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应用与自主创新能力来适应相应的专业岗位是当务之急。《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本文在PLC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兴趣与能力的培养作了几个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PLC教学 兴趣 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60-02
可编程控制器(即PLC)是专门在工业环境下应用的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是真正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它是在继电器控制和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是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支柱之一。PLC的发展历史只有30多年,国际上PLC的发展是从研制、开发、生产到应用,而我国则是从成套设备引进、PLC引进应用、消化移植、合资生产到广泛应用。职业教育中PLC的教学相对滞后,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他们对生产一线自动化人才的要求与学生现状有很大的差距,许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专业应用能力比较差,无法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安装调试,难以满足生产企业的需求。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企业不仅需要大量技能型的人才,更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笔者曾在生产企业工作多年,结合在职校教学的经验,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开拓创新思维能力,在PLC课程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理论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应用PLC的意识与兴趣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是主体在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是结构性知识与非结构知识的统一。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的介绍和讲解。PLC开课之初,学生容易误解为类似计算机的编程课程,缺乏学习的信心。
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媒体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内容,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课堂是教学的主要环境。而《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PLC在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上的使用非常普及,学生应该贴近企业面向企业,为此笔者经常带学生进入生产企业参观,与企业合作安排学生的顶岗实习,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了解生产工艺,仔细观察各类机械手的动作,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PLC在自动控制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PLC教学核心内容是根据控制要求进行编程设计,我们身边的各种霓虹灯广告屏、十字路口交通灯、自动售货机、恒压供水系统等都能用来进行编程设计。例如,受学生喜爱霓虹灯广告屏的启发,笔者曾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提出要把学校的校徽做成流水广告灯。要求如下:把校徽分为8个部分,每个部分串联若干个彩灯,分别接于Y0~Y7,当X0为ON时,灯先以正序每隔2s依次点亮;当彩灯全亮后,停2s ,然后灯以反序每隔2s依次熄灭,当彩灯全灭后,停2s,重复上述过程;当X1为ON时,灯全灭,程序停止运行。根据要求,得出的结果如图1: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分成几组,合作完成项目。为了确保每个学生能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训练,进行了交叉分组,做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从广告灯的制作、PLC选型、输入/输出点分配、接线、编程、试机协作进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上面项目完成后,笔者让学生适当更改控制要求,比如,灯光流动方向的改变,时间的间隔变化等,根据新的要求来做,使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由于PLC课程有着应用性与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宜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实训项目为核心,重组知识体系,把PLC的指令穿插到每个项目中,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来理解、体验和领会相关指令的应用,提高学习兴趣,掌握相关的技能和专业知识。经常作系统的工程项目,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一定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可以训练出来,启发出来;创新最关键的条件是要解放思想。中职生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初中是屡受打击,对学习没太大兴趣,对自己没有信心,还有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但他们没有受太多应试教育的约束,脑筋灵活,只要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能出现让人意外的惊喜。
另外,在多年的PLC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发现有真正适合中职生的教材。《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基础》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容易明白,但书中实例还是比较少,甚至个别地方还有错误,这就要求教师综合多本教材,编程手册完善实践教学。同时,学校应加大实验设备方面的投入,创造良好的实训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少光主编.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基础[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扬进. 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挑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4.
[3]张文才. 技校在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4]刘坤林. PLC教学中學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研究 ,2007.
【关键词】PLC教学 兴趣 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60-02
可编程控制器(即PLC)是专门在工业环境下应用的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是真正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它是在继电器控制和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是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支柱之一。PLC的发展历史只有30多年,国际上PLC的发展是从研制、开发、生产到应用,而我国则是从成套设备引进、PLC引进应用、消化移植、合资生产到广泛应用。职业教育中PLC的教学相对滞后,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他们对生产一线自动化人才的要求与学生现状有很大的差距,许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专业应用能力比较差,无法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安装调试,难以满足生产企业的需求。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企业不仅需要大量技能型的人才,更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笔者曾在生产企业工作多年,结合在职校教学的经验,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开拓创新思维能力,在PLC课程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理论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应用PLC的意识与兴趣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是主体在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是结构性知识与非结构知识的统一。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的介绍和讲解。PLC开课之初,学生容易误解为类似计算机的编程课程,缺乏学习的信心。
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媒体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内容,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课堂是教学的主要环境。而《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PLC在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上的使用非常普及,学生应该贴近企业面向企业,为此笔者经常带学生进入生产企业参观,与企业合作安排学生的顶岗实习,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了解生产工艺,仔细观察各类机械手的动作,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PLC在自动控制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PLC教学核心内容是根据控制要求进行编程设计,我们身边的各种霓虹灯广告屏、十字路口交通灯、自动售货机、恒压供水系统等都能用来进行编程设计。例如,受学生喜爱霓虹灯广告屏的启发,笔者曾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提出要把学校的校徽做成流水广告灯。要求如下:把校徽分为8个部分,每个部分串联若干个彩灯,分别接于Y0~Y7,当X0为ON时,灯先以正序每隔2s依次点亮;当彩灯全亮后,停2s ,然后灯以反序每隔2s依次熄灭,当彩灯全灭后,停2s,重复上述过程;当X1为ON时,灯全灭,程序停止运行。根据要求,得出的结果如图1: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分成几组,合作完成项目。为了确保每个学生能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训练,进行了交叉分组,做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从广告灯的制作、PLC选型、输入/输出点分配、接线、编程、试机协作进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上面项目完成后,笔者让学生适当更改控制要求,比如,灯光流动方向的改变,时间的间隔变化等,根据新的要求来做,使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由于PLC课程有着应用性与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宜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实训项目为核心,重组知识体系,把PLC的指令穿插到每个项目中,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来理解、体验和领会相关指令的应用,提高学习兴趣,掌握相关的技能和专业知识。经常作系统的工程项目,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一定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可以训练出来,启发出来;创新最关键的条件是要解放思想。中职生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初中是屡受打击,对学习没太大兴趣,对自己没有信心,还有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但他们没有受太多应试教育的约束,脑筋灵活,只要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能出现让人意外的惊喜。
另外,在多年的PLC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发现有真正适合中职生的教材。《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基础》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容易明白,但书中实例还是比较少,甚至个别地方还有错误,这就要求教师综合多本教材,编程手册完善实践教学。同时,学校应加大实验设备方面的投入,创造良好的实训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少光主编.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基础[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扬进. 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挑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4.
[3]张文才. 技校在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4]刘坤林. PLC教学中學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研究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