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 想象 活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gforr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应把发展创造力作为教学的核心,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课堂充满创造的活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丰富的创新内涵,我们应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给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质疑问难,鼓励标新立异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质疑是创新的开始,是创新的动力。质疑的过程蕴含着创新的萌芽。陶行之先生有这么一句话:“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培养质疑问难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
  1,从题目质疑探究
  题目是文章的“旗帜”和“窗口”,抓住题目。常能得其要旨。题目中常有统领全文的一个关键的字(词),是该题目的“题眼”。“题眼”不仅提契全题,而且往往能揭示课文要义。学生就可从此处质疑探究。如:《大江保卫战》,可以从“战”字人手质疑。为什么要战?怎样去战?战的结果如何?学生可以根据这些问题,明确探究方向,深入探究课文。我经常让学生分组重点解决其中一两个问题。再合作交流。
  2,从文章中心句质疑探究
  课文的中心句,点明了中心,起统帅全文的作用。抓住这些句子可以重点质疑,以点带面,探究全文。如教学《船长》一文时,学生能找到中心句:“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学生也能找到重点词“忠于职守”“做人之道”质疑:哈尔威的忠于职守表现在哪?他的做人之道是什么?学生从这两点出发,可以探究全文的内容。
  3,从课文不舍常理处质疑探究
  有的课文表面看来似乎矛盾。矛盾往往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教学时可以抓住文章的矛盾处进行质疑。在《爷爷的芦笛》一文中,强强刚开始说:“爷爷,我不怕。”文章后来又写道“悠扬的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的一干二净”。这两旬是不是前后矛盾呢?学生就此质疑。讨论后明白了强强的心理变化过程。
  
  二、大胆想象,倡导匠心独具
  
  1,充分利用CAI课件,引发学生想象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白鹭》时,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白鹭的形美、意美,然后让学生根据画面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效果很好。
  2,充分利用课文的空白处,展开合理的想象
  如在《孔子游春》中,课文的结尾孔子问颜回:“颜回呀,听说你把自己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何不唱给老师听听?”颜回的志向歌里唱些什么呢?我试着让学生写,学生写出的歌词里充满了真情。这一想象让学生深刻地领会了孔子教育弟子已达目的。一下子拉近了历史人物与学生的距离。
  3,根据课文情节,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在想象中延伸课文情节。深化课文主旨。学习课文《印度洋上生死夜》后,我启发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皮埃尔那么爱他的妻子,但是他为什么还要留下来呢?”我让学生展开想象,把自己认为可能发生的事写下来。通过这一想象练习,学生对皮埃尔形象的理解变得更为深刻了。皮埃尔已经化作了鲜活的形象贮存于学:生心中,他的情感撞击着学生的心灵。
  
  三、语文活动,促进思维发展
  
  1,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运用语言,展开语文活动。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两次赛马的情况,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马卡片”演示两次赛马的情况。学生通过兴趣盎然的演练,读懂了课文一、三段,并产生深刻的印象。接着他们深读课文,用“划、研、读”等方法研究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这一教学过程正好顺应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的客观规律。语文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2,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编排课本剧,讲故事,写童话,组织具有挑战性的演讲、辩论、复述等课堂活动,在表演和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对一些故事情节强的课文,进行创造性复述的训练,这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复述课文时,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情起因、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最后结果都了解,但如何重新组织语言,把课文内容加以压缩,这就要靠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教学时,应启发学生抓住要点,对次要内容进行删、换、并等。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教师必须首先树立创新意识,努力学习,善于观察与思考,使自己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其他文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其特点是:课程资源自主开发,体现地方特色、校本特色,课程实施多元整合,体现主体性、实践性和合作性。  作为第一线的老师来说,如何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使其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一、精心选择课题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精心选择课题,选择课题是教学过程中的
我的家乡乐清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乐清民歌《对鸟》是乐清民间音乐的一笔巨大的财富,如何挖掘其音乐独特的审美情趣,且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新的教学元素,创设新的形式,让新一代的乐清孩子主动认识乐清民间音乐文化并喜欢它?本人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实践与探索,以此课为例子,归纳出以下几点策略,共同商榷。  一、方言抢答,乡韵浓浓  民歌艺术精髓在于他的地方性,特别是方言的运用。乐清的孩子用乐清方言唱乐清的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因此,我们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更应该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用数学思考。  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这两方面目标很难统一。因为知识性目标的成果是立竿见影的,而发展性目标的成果往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现象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并会用语言描述。  2.学生能根据规律,用除法算式对现象的后续发展进行预测,并会正确地根据余数作出判断,从而对规律的确定性有深刻的体会。  3.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难点:根据余数作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过程:  一、感知描述规律  1.猜图导入,
人类社会的进程,正是经历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教育教 学,作为一种人类活动,自然也遵循这样的规律。学生要获得知识和能力,也要经过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学生只有通过适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让思维达到一个质的发展。通览小学数学教材,无论哪一种版本,练习课的教学在整个小
课堂是最容易发生错误,也是最应当发生错误的场所。错误是学生学情的鲜活反映,是生命发展的成长节点,也是教师因材施教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英语学习环境的缺乏,学习语言知识本身会出错,语言的交际运用更加会出错,导致英语课堂会比其他课堂有更多的错误,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错误理所当然地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那么,作为课堂的指挥兼导演的教师,应当怎样看待学生所犯的错误,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所以说美是音乐的灵魂,而音乐课就是向学生诠释美的平台,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音乐中蕴含的美的追求。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塑造自身形象,熏陶学生发现美  例如,在教学《小白船》时,我先在黑板上勾勒出一幅明亮的夜空中月亮船摇曳图,配上音乐用柔美的声音给学生
提起后进生,每个老师都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出几个耳熟能详的学生名单,然后从各个侧面剖析其在课堂上的种种行为和表现,以及给教师留下的“深刻”印象。作为教师,我们有时真恨不得把那些影响我们班级教学成绩和教学质量的“害群之马”统统铲除干净。但是,认真思考一下,后进生问题还是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途径,从产生后进生的根源入手,以创新的理念,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多亲近  消除学
这些年来每一位教师都沐浴在新课改的春风中,开始重新思考现代教育的方向,探索教学的新思路。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也和广大教师一样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这场课程改革的试验中。下面我就个人在实践中的思考与感悟浅谈自己的观点。  一、新课改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革新  新课标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方法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要求,要求改革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为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
案例描述    “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是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是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所以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  为了让学生体会场面的壮观,我引领学生精读课文相关内容。学生通过对“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等词句的品析,明白闻讯赶来的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感受到了观众之多。在朗读中再现还原,师生一起亲临“伟大壮举”的“现场”。  学生发挥想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