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顶岗实习期是高职学生正式走上工作崗位的试炼阶段,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考察期,但是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往往存在各种问题,为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深入思考。本文从分析高职学生实习期间存在的常见问题入手,进一步分析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途径,为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顶岗实习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2-000-01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各高职院校应根据要求,积极行动,大力实施顶岗实习制度。但是,因为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顶岗实习期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至关重要。
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顶岗实习期学生的监督力度不够,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工作单位较为分散,有的学校配置了专门的指导老师,有的学校只有辅导员跟学生接触,监督的力度远远不够。虽然一些学校有关于实习期间的制度,但是并不完善;有的制度完善,但是并没有切实落实和实施;有的制度实施了,但是因缺乏监督,而流于形式。
2.学校没有为实习期学生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
实习期间,跟学生接触最多的往往是辅导员,一名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200人左右,他们通过QQ、电话、短信、飞信、微信等途径通知事情、了解实习情况等等,有的辅导员会安排干部作为联络人员,帮助自己掌握情况,有的辅导员完全是自己单线联系学生。很多学生在实习期间遇到问题并不会主动联系老师寻求帮助,同时,辅导员一个人的力量较为薄弱,这为掌握学生实习期思想状况、工作情况等增加了难度,也导致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不够顺畅。
3.对学生实习前的素质教育力度不够
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多方面的,涉及实习相对突出的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不少高职院校在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了相关活动,进行了相关宣传,有的还开设了相关课程,进行引导和教育。有的学生只是敷衍参与,有的学生认真的接受了教育,但是学生的思想是可能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因此,素质教育的力度需要加强,需要思考让学生的思想更加稳定和成熟。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实习单位分散,不利于监管
有的高职院校学生是订单培养式,这部分学生的实习单位相对集中,但是还有很多学生的实习单位是分散的,这给学校对实习生的监管增加了难度,影响对学生实习期的教育管理质量。
2.学生心理适应能力不强
大部分在实习之前没有做过兼职,缺乏工作经验,尤其是实习初期,面临对工作环境的适应问题,这时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就因人而异,有的学生适应能力不强,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相对突出的矛盾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往往比校园人际关系更复杂,学生可能会难以适应,感觉到孤独、失望等等,二是工作任务重、管理严格的问题,大学学业对很多学生而言并不繁重,有的学生甚至逃课,养成了自由懒散的习惯,但是进入工作岗位后,面临严格的管理制度,繁重的工作任务时,出现抱怨、抵触情绪。
3.学生职业素养不高
很多学生没有经过社会历练,在校期间也没有认真接受职业素质教育,进入实习单位后,便开始出现各种与职业素养有关的问题,比如:频繁更换实习单位;罢工;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遵守工作纪律等等,这些表现不仅影响到实习单位对学生本人的评价,更影响到实习单位对学生所在高校教育质量的评价。
4.学生未参加实习
有的学生因为个人因素,比如要准备出国留学、要进行“专升本”考试的复习、不想实习等等,自己想办法找单位盖章上交实习材料,如果学校监管力度不够,可能就侥幸过关。实际上,这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参加顶岗实习,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之为“实习作弊”,这部分学生更加需要教育管理。
二、对高职顶岗实习期学生的教育管理途径分析
(一)学校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并落实相关制度
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期的学生的监管可以考虑从人员的配备和监管途径两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学校不仅仅安排辅导员对实习学生进行监管,了解他们的动向,同时,也让任课老师参与此项工作,对任课教师进行学生人员分配,实行“一比十”或者“一比二十”的配备,到实习单位进行回访,通过新媒体进行联系等,加大对学生的监管力度。在实习制度建设方面,各高校的建设程度良莠不齐,这就需要学校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制度的完善。有的学校制度完善,但需要落实到位,需要专人监督制度的实施。制度的建立和严格执行,也是对实习期学生的管理的一种途径,尤其是擅自不参加实习的学生,除思想教育外,制度上的约束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利于学校实习工作的规范化。
(二)做好岗前教育工作
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出现适应不良、职业素养不高等问题,都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思考。在此所讲的岗前教育,并不是针对即将上岗学生,临时抱佛脚的教育方式,而是应该贯穿在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期间。从大一年级的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都应该穿插这些方面的内容,同时,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并加强课程质量把控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职业道德素质、人际交往能力等等,为走入职场做好前期准备。
(三)学校、用人单位、家庭三联动,共同教育管理
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尽量让学生集中地点实习,但是如果现实状况不允许,那么学校要与用人单位、学生家庭加强沟通,建立三方联动机制,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这样学生实习期间的情况便于同时掌握,也利于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不仅是学生在大学期间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前期准备重要阶段,实习效果可能影响到社会对于学生、对于学校的评价,这不仅是一个或一批学生的实习问题,而是学校口碑良好与否的一个重要获取渠道,因此,高校都应认真思考学生顶岗实习的每个环节,不仅做好新生入学的“输入”工作,也应做好毕业生的“输出”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周娟,张忠潮.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2]刘继强.高职院校毕业生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管理问题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0(6).
[3]李军政,刘珍杰,张建.高职高专学生顶岗实习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0.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2-000-01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各高职院校应根据要求,积极行动,大力实施顶岗实习制度。但是,因为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顶岗实习期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至关重要。
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顶岗实习期学生的监督力度不够,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工作单位较为分散,有的学校配置了专门的指导老师,有的学校只有辅导员跟学生接触,监督的力度远远不够。虽然一些学校有关于实习期间的制度,但是并不完善;有的制度完善,但是并没有切实落实和实施;有的制度实施了,但是因缺乏监督,而流于形式。
2.学校没有为实习期学生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
实习期间,跟学生接触最多的往往是辅导员,一名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200人左右,他们通过QQ、电话、短信、飞信、微信等途径通知事情、了解实习情况等等,有的辅导员会安排干部作为联络人员,帮助自己掌握情况,有的辅导员完全是自己单线联系学生。很多学生在实习期间遇到问题并不会主动联系老师寻求帮助,同时,辅导员一个人的力量较为薄弱,这为掌握学生实习期思想状况、工作情况等增加了难度,也导致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不够顺畅。
3.对学生实习前的素质教育力度不够
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多方面的,涉及实习相对突出的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不少高职院校在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了相关活动,进行了相关宣传,有的还开设了相关课程,进行引导和教育。有的学生只是敷衍参与,有的学生认真的接受了教育,但是学生的思想是可能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因此,素质教育的力度需要加强,需要思考让学生的思想更加稳定和成熟。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实习单位分散,不利于监管
有的高职院校学生是订单培养式,这部分学生的实习单位相对集中,但是还有很多学生的实习单位是分散的,这给学校对实习生的监管增加了难度,影响对学生实习期的教育管理质量。
2.学生心理适应能力不强
大部分在实习之前没有做过兼职,缺乏工作经验,尤其是实习初期,面临对工作环境的适应问题,这时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就因人而异,有的学生适应能力不强,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相对突出的矛盾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往往比校园人际关系更复杂,学生可能会难以适应,感觉到孤独、失望等等,二是工作任务重、管理严格的问题,大学学业对很多学生而言并不繁重,有的学生甚至逃课,养成了自由懒散的习惯,但是进入工作岗位后,面临严格的管理制度,繁重的工作任务时,出现抱怨、抵触情绪。
3.学生职业素养不高
很多学生没有经过社会历练,在校期间也没有认真接受职业素质教育,进入实习单位后,便开始出现各种与职业素养有关的问题,比如:频繁更换实习单位;罢工;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遵守工作纪律等等,这些表现不仅影响到实习单位对学生本人的评价,更影响到实习单位对学生所在高校教育质量的评价。
4.学生未参加实习
有的学生因为个人因素,比如要准备出国留学、要进行“专升本”考试的复习、不想实习等等,自己想办法找单位盖章上交实习材料,如果学校监管力度不够,可能就侥幸过关。实际上,这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参加顶岗实习,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之为“实习作弊”,这部分学生更加需要教育管理。
二、对高职顶岗实习期学生的教育管理途径分析
(一)学校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并落实相关制度
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期的学生的监管可以考虑从人员的配备和监管途径两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学校不仅仅安排辅导员对实习学生进行监管,了解他们的动向,同时,也让任课老师参与此项工作,对任课教师进行学生人员分配,实行“一比十”或者“一比二十”的配备,到实习单位进行回访,通过新媒体进行联系等,加大对学生的监管力度。在实习制度建设方面,各高校的建设程度良莠不齐,这就需要学校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制度的完善。有的学校制度完善,但需要落实到位,需要专人监督制度的实施。制度的建立和严格执行,也是对实习期学生的管理的一种途径,尤其是擅自不参加实习的学生,除思想教育外,制度上的约束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利于学校实习工作的规范化。
(二)做好岗前教育工作
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出现适应不良、职业素养不高等问题,都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思考。在此所讲的岗前教育,并不是针对即将上岗学生,临时抱佛脚的教育方式,而是应该贯穿在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期间。从大一年级的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都应该穿插这些方面的内容,同时,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并加强课程质量把控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职业道德素质、人际交往能力等等,为走入职场做好前期准备。
(三)学校、用人单位、家庭三联动,共同教育管理
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尽量让学生集中地点实习,但是如果现实状况不允许,那么学校要与用人单位、学生家庭加强沟通,建立三方联动机制,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这样学生实习期间的情况便于同时掌握,也利于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不仅是学生在大学期间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前期准备重要阶段,实习效果可能影响到社会对于学生、对于学校的评价,这不仅是一个或一批学生的实习问题,而是学校口碑良好与否的一个重要获取渠道,因此,高校都应认真思考学生顶岗实习的每个环节,不仅做好新生入学的“输入”工作,也应做好毕业生的“输出”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周娟,张忠潮.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2]刘继强.高职院校毕业生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管理问题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0(6).
[3]李军政,刘珍杰,张建.高职高专学生顶岗实习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