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的作文教学浅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h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7—9年级的写作目标是“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在新课程标准中,我们看到对中学生的作文要求明显降低了,进一步明确中学生作文只要能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去表述自己的意思,文体淡化,要求降低,那么语文教师应怎样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呢?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谈看法。
  一、带领学生走向生活,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作文课上,学生冥思苦想,抓耳挠腮;“学习不怕苦,就怕星期五”;作文语言干瘪,内容空洞。事实上,他们的这种心态,源于他们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和抵触情绪。他们普遍对写作缺乏兴趣和信心,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从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那么这种写作的兴趣从哪里来呢?大凡有点写作知识的人都知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世界著名诗人歌德说:“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的全部诗……都来自现实生活中。”多姿多彩、包罗万象的生活是学生浓厚的兴趣所在。春游踏青,体育锻炼,待人接物,唱歌跳舞,组织活动……每一件事都充满无限的情趣,中学生处于人生最为活跃的阶段,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幻想和憧憬。对他们来说,只有提高了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才会加深情绪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想从生活中获取题材,就必须要走向生活。春天我们来到长江的边上,去领略“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壮阔;夏天我们听绿树生长的声音;秋天我们登上高山看染遍满山的红叶;冬天我们踏上皑皑的白雪去寻梅……这些都是记叙文的好题材。参观孟河闸的构造,我们研究它是怎样为孟河人民造福的;参观东风桥,我们感叹建筑工人的智慧;带领别人参观学校,我们可以用说明文的体裁来写它们。班团活动中开展的辩论赛可以用来写议论文。获取题材的另一个方法是挑选优秀的古今贤文来阅读,让学生在与古人对话的过程中体验现实生活。如朱自清的《匆匆》,让我们感到时间的宝贵,加倍地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让我们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仁人学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优秀的文章不过是个范例,那就要求学生学习这个范例的结构、条理、表达方式,来学习写作。一旦学生有了想说的冲动和热情后,就要保持他们的热情和兴趣,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写作的畏难情趣,让他们知道写作是与人交流的需要,是生存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观察能力,养成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观察和体验生活的。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呢?首先,学生要扩大生活的范围,丰富自己的见闻和经历。星期天我带学生去参观科技馆,节假日我领学生去动物园,寒暑假我鼓励学生去远足。只有多看才能多写。这些课外活动既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又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为写作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其次,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变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感受。如亲自栽种一棵植物,看它如何吸收营养,发芽生根,仔细观察它的枝叶、花朵、果实;养一只小动物,观察它的毛发肤色,生活习性;看蜘蛛结网,看蚂蚁搬家,看蜜蜂采蜜;看水是怎样结冰,又怎么变成雪花……观察这些贴近生活的自然现象,学生获得了最直观的体验,也为写作积累了素材,使写作成了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再次,要扩大阅读面。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了解更多的生活片段,接触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来。最后,还要引导学生用心灵去观察生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所以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是独特的,他们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也是不一致的。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写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
  三、激发学生反映生活,评价生活,鼓励自主写作
  最近几年各地中考作文几乎都向话题作文倾斜。要求是给出一段文字材料,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这些信息给我们的启发是:命题作文已过时,文体淡化。确实,作文不像数学题目,应有统一的步骤、统一的答案,学生作文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更是创新的过程。要少让学生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让作文的选题更加富有个性化。鼓励学生写生活笔记、观察笔记、随感笔记,让学生写自己想写和爱写的内容。如有一次,我让学生写《爸爸妈妈和我》,居然有三位学生说他们不想写,我很吃惊。过后才了解,原来他们都是单亲子女。对于这件事,我自责揭开了学生最痛的伤疤。所以写文章最好不要统一命题。如果这样会遏止学生的思路,如果一定要命题,就要减少统一性,增加选择性,可将命题多样化,多命几题,让学生自由选择,也可给出命题范围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空间。应减少对作文的统一要求,加强对作文的个别指导和评价,让学生的个性更好地发展。
  四、互评与欣赏
  写作的过程是自我完成的过程,而互评和欣赏则是他人帮助自己提高的过程。互评就是让学生来交叉评改作文。学生互评作文可具有如下的优势:评改及时,学生兴趣浓厚;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起到以好促差、以差警好的作用;解放教师,使教师有时间来指导写作。互评作文之前,教师应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确定一个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小组长,把本次习作的训练目标和要求讲清,使学生在评改中做到有的放矢。具体操作步骤:A.修改错别字,修改运用得不准确的词语,修改病句。B.画出文中的美词美句,并用波浪线画出来。C.写评语,切忌空话套话,主要谈自己阅读此文后的感受。D.个人批改完成后,作文在小组内交换传阅。E.推荐佳作。推荐所评出来的优秀习作,说出推荐理由。这五步做完后,教师主要负责把班上推荐出的优秀作品加以确认、指导、整理,挑选出这次写作实践中的佳作或有亮点的作文,让作者在全班朗读自己作品,然后学生评,教师评,孰优孰劣一听了然。佳作欣赏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让其他同学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优秀的写作者体验到写作的成就感,从而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互评与欣赏是对学生辛勤劳作的肯定,同时也是鼓励,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对中下的文章批评得苛刻,而伤害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把这一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实践表明,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就必须把他们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有时间读书,读好书,读自己喜欢的书,解放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去体验生活,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
其他文献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它的知识结构好比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既有宏大磅礴的外观,又有精细妙微小的内观。语文所涵盖的知识既琐碎庞杂又系统连贯:从汉字的识记和书写,到文段文章的阅读体悟,再到搜集素材、构思立意、遣词造句写作为文,而语文能力的形成缓慢且立体需要教师进行循序渐进的知识灌输,确保知识链条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同时也要求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培养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一、好的开始,成功的一半  “兴
很早就听说专家在大声疾呼:语文姓“语”,语文课要上出浓浓语文味。但说实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并不很理解专家的话,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才算是“语文味”。听课时总觉得那些越煽情越令人感动的公开课便是好课。王崧舟老师这样说:“我们要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即‘语文味’。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
摘 要: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小学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普通教育的水平,而且影响到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因此,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而且要教给他们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关键词: 识字教学 小学生 学习兴趣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识字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摘 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课外阅读对促进作文教学的理论意义,分析了课外阅读的对象、方法、检查,提出了应该加强课外阅读推动作文教学。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课外阅读 写作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越多,头脑里的语言积累也就会越多,表达起来就会流畅、文思涌泉。只有学生多读书,才能多吸收、多借鉴、多积累、多运用,从而促进写作水平不断提高。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授课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