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y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课外阅读对促进作文教学的理论意义,分析了课外阅读的对象、方法、检查,提出了应该加强课外阅读推动作文教学。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课外阅读 写作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越多,头脑里的语言积累也就会越多,表达起来就会流畅、文思涌泉。只有学生多读书,才能多吸收、多借鉴、多积累、多运用,从而促进写作水平不断提高。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授课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热爱上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我就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会感到阅读不是一种负担,而形成一种自觉行为,成为终身学习的一条有效途径。语文教师要把学生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制定种种阅读计划,定书目,定目标和任务等,让学生在文字的海洋里自由畅游。语文教师要敢于大胆扬弃一切束缚和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放心读,放心学,放心想。
  二、方法是成功的保障
  阅读应该讲究方法,无方法的阅读,就如在沙漠上行走的人,茫目、困惑,似乎永远也找不到沙漠中的绿州。正确有效的方法,是达到预想效果的保障,可以让学生找到快捷的途径,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学生阅读。
  1.循序渐进。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千万不要求之过急,而要循序渐进,逐步积累,逐渐提高。每天坚持读几百几千字,坚持下来,对文字的感受能力、对词汇的积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这种方法行之有效,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水平提升。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对文字的感受能力差,存在“文字迟钝”,不能把握文章,不知道哪些文字适合自己阅读,哪些文字不适合自己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课上,做一些必要的指导,因材施教。明确:哪些文字,哪些书籍适合他们读,哪些文字应该删掉。
  3.个性张扬。做笔记的过程,就是一个加深理解、加强记忆的过程。有人说:“眼看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就是做最简单的摘录,也需要动动脑筋。所以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摘抄精彩的段落、词汇,写一些心得体会,等等,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扩大文化科学知识的眼界,拓宽思路,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与习惯,这也就是常说的:“课外阅读,课内见成效。”
  三、反馈是阅读的必备过程
  学生阅读需要及时的反馈,这能让他们在和同学的交流中,拓宽阅读面,强化阅读点。分阶段地指导学生反馈,是提高学生写作的有效途径。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反馈学生的阅读信息。
  1.阅读汇报课。阅读汇报课是让学生畅谈阅读收获、体会的一种课型。它不仅有利于巩固、提高阅读效果,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说写能力,而且有益于相互启迪,共同提高,收到“奇文共欣赏”、“得失寸心知”的效果。
  2.制作读书卡片。学生每周制作一张读书卡片,内容包括“书目,欣赏点,心得、体会等”,放到班级的书架上,学生可以自由翻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检查、反馈、交流信息。
  3.检查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如召开课外阅读调查会,检查读书笔记或书面总结阅读情况,等等,并及时公布结果,总结经验,予以表扬,找出不足,加以改进,以促进课外阅读的进一步开展。
  教育家叶圣陶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学生多读书,才能多吸收、多借鉴、多积累、多运用,从而促进写作水平不断提高。有效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获得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沉淀,从而自然地应用到写作中去。
  
  参考文献:
  [1]杨东年.教育:我们有话可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2]于远达.我的教育思想.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与写作必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其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会读,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而且要教会学生理解作者在表达思想内容时所运用的方式方法及遣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有限,对课文静止、平面的语言,以及潜藏在字里行间的美是难以领悟、体会的。因此,教师须运用自身从文章中体会到的感情去熏陶、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引发学生或优美、或丑恶、或崇高、或卑劣、或悲痛、或可笑的感觉,从而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陶冶,使美的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真正得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它的知识结构好比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既有宏大磅礴的外观,又有精细妙微小的内观。语文所涵盖的知识既琐碎庞杂又系统连贯:从汉字的识记和书写,到文段文章的阅读体悟,再到搜集素材、构思立意、遣词造句写作为文,而语文能力的形成缓慢且立体需要教师进行循序渐进的知识灌输,确保知识链条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同时也要求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培养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一、好的开始,成功的一半  “兴
很早就听说专家在大声疾呼:语文姓“语”,语文课要上出浓浓语文味。但说实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并不很理解专家的话,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才算是“语文味”。听课时总觉得那些越煽情越令人感动的公开课便是好课。王崧舟老师这样说:“我们要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即‘语文味’。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
摘 要: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小学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普通教育的水平,而且影响到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因此,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而且要教给他们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关键词: 识字教学 小学生 学习兴趣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识字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