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课外阅读对促进作文教学的理论意义,分析了课外阅读的对象、方法、检查,提出了应该加强课外阅读推动作文教学。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课外阅读 写作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越多,头脑里的语言积累也就会越多,表达起来就会流畅、文思涌泉。只有学生多读书,才能多吸收、多借鉴、多积累、多运用,从而促进写作水平不断提高。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授课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热爱上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我就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会感到阅读不是一种负担,而形成一种自觉行为,成为终身学习的一条有效途径。语文教师要把学生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制定种种阅读计划,定书目,定目标和任务等,让学生在文字的海洋里自由畅游。语文教师要敢于大胆扬弃一切束缚和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放心读,放心学,放心想。
二、方法是成功的保障
阅读应该讲究方法,无方法的阅读,就如在沙漠上行走的人,茫目、困惑,似乎永远也找不到沙漠中的绿州。正确有效的方法,是达到预想效果的保障,可以让学生找到快捷的途径,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学生阅读。
1.循序渐进。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千万不要求之过急,而要循序渐进,逐步积累,逐渐提高。每天坚持读几百几千字,坚持下来,对文字的感受能力、对词汇的积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这种方法行之有效,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水平提升。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对文字的感受能力差,存在“文字迟钝”,不能把握文章,不知道哪些文字适合自己阅读,哪些文字不适合自己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课上,做一些必要的指导,因材施教。明确:哪些文字,哪些书籍适合他们读,哪些文字应该删掉。
3.个性张扬。做笔记的过程,就是一个加深理解、加强记忆的过程。有人说:“眼看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就是做最简单的摘录,也需要动动脑筋。所以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摘抄精彩的段落、词汇,写一些心得体会,等等,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扩大文化科学知识的眼界,拓宽思路,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与习惯,这也就是常说的:“课外阅读,课内见成效。”
三、反馈是阅读的必备过程
学生阅读需要及时的反馈,这能让他们在和同学的交流中,拓宽阅读面,强化阅读点。分阶段地指导学生反馈,是提高学生写作的有效途径。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反馈学生的阅读信息。
1.阅读汇报课。阅读汇报课是让学生畅谈阅读收获、体会的一种课型。它不仅有利于巩固、提高阅读效果,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说写能力,而且有益于相互启迪,共同提高,收到“奇文共欣赏”、“得失寸心知”的效果。
2.制作读书卡片。学生每周制作一张读书卡片,内容包括“书目,欣赏点,心得、体会等”,放到班级的书架上,学生可以自由翻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检查、反馈、交流信息。
3.检查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如召开课外阅读调查会,检查读书笔记或书面总结阅读情况,等等,并及时公布结果,总结经验,予以表扬,找出不足,加以改进,以促进课外阅读的进一步开展。
教育家叶圣陶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学生多读书,才能多吸收、多借鉴、多积累、多运用,从而促进写作水平不断提高。有效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获得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沉淀,从而自然地应用到写作中去。
参考文献:
[1]杨东年.教育:我们有话可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2]于远达.我的教育思想.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课外阅读 写作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越多,头脑里的语言积累也就会越多,表达起来就会流畅、文思涌泉。只有学生多读书,才能多吸收、多借鉴、多积累、多运用,从而促进写作水平不断提高。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授课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热爱上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我就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会感到阅读不是一种负担,而形成一种自觉行为,成为终身学习的一条有效途径。语文教师要把学生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制定种种阅读计划,定书目,定目标和任务等,让学生在文字的海洋里自由畅游。语文教师要敢于大胆扬弃一切束缚和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放心读,放心学,放心想。
二、方法是成功的保障
阅读应该讲究方法,无方法的阅读,就如在沙漠上行走的人,茫目、困惑,似乎永远也找不到沙漠中的绿州。正确有效的方法,是达到预想效果的保障,可以让学生找到快捷的途径,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学生阅读。
1.循序渐进。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千万不要求之过急,而要循序渐进,逐步积累,逐渐提高。每天坚持读几百几千字,坚持下来,对文字的感受能力、对词汇的积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这种方法行之有效,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水平提升。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对文字的感受能力差,存在“文字迟钝”,不能把握文章,不知道哪些文字适合自己阅读,哪些文字不适合自己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课上,做一些必要的指导,因材施教。明确:哪些文字,哪些书籍适合他们读,哪些文字应该删掉。
3.个性张扬。做笔记的过程,就是一个加深理解、加强记忆的过程。有人说:“眼看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就是做最简单的摘录,也需要动动脑筋。所以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摘抄精彩的段落、词汇,写一些心得体会,等等,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扩大文化科学知识的眼界,拓宽思路,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与习惯,这也就是常说的:“课外阅读,课内见成效。”
三、反馈是阅读的必备过程
学生阅读需要及时的反馈,这能让他们在和同学的交流中,拓宽阅读面,强化阅读点。分阶段地指导学生反馈,是提高学生写作的有效途径。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反馈学生的阅读信息。
1.阅读汇报课。阅读汇报课是让学生畅谈阅读收获、体会的一种课型。它不仅有利于巩固、提高阅读效果,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说写能力,而且有益于相互启迪,共同提高,收到“奇文共欣赏”、“得失寸心知”的效果。
2.制作读书卡片。学生每周制作一张读书卡片,内容包括“书目,欣赏点,心得、体会等”,放到班级的书架上,学生可以自由翻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检查、反馈、交流信息。
3.检查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如召开课外阅读调查会,检查读书笔记或书面总结阅读情况,等等,并及时公布结果,总结经验,予以表扬,找出不足,加以改进,以促进课外阅读的进一步开展。
教育家叶圣陶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学生多读书,才能多吸收、多借鉴、多积累、多运用,从而促进写作水平不断提高。有效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获得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沉淀,从而自然地应用到写作中去。
参考文献:
[1]杨东年.教育:我们有话可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2]于远达.我的教育思想.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